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2/3147

  看着韩琦那宽阔的身板,曾公亮摇摇头,在想着要不要也换个食谱,早上起来弄点野猪肠胃糊糊吃。
  稍后去枢密院的人回来了。
  “诸位相公,水军此次出航多带了五十艘大船去,说是要弄什么宝贝。”
  韩琦目光转动,见曾公亮傻眼了,就笑道:“交趾有什么宝贝?”
  曾公亮喃喃的道:“上次水军抢到了不少钱财,不过那是运气,此次不会再有了,那还有什么?”
  韩琦冷冷的道:“他们若是敢弄五十船的粮食回来,老夫会让他们去种地。”
  战争机器一动就是钱,那点大米能值什么?只会浪费运力!
  所以水军多带了五十艘大船是为了什么?
  “说是沈安的建议。”
  韩琦看向包拯,心想老包,沈安一撅屁股,你就知道他想拉什么屎,说说吧。
  包拯摇头,“老夫不知。”
  他心中此刻万般愁绪,心想沈安那个小崽子这是要搞大事情啊!
  “让他来。”
  晚些沈安来了,韩琦问道:“水军听了你的建议,多带了五十艘大船南下,那些大船是做什么的?”
  “拉粮食的。”
  沈安的回答滴水不漏。
  包拯觉得这小子迟早会因为谎言被拆穿而羞愧死。
  什么拉粮食的,刚才大家都分析过了,拉粮食的话水军会亏本。
  你个小兔崽子!
  包拯正准备说话,外面一声轻咳,然后陈忠珩进来了。
  “见过官家。”
  随后是赵曙,众人起身,赵曙摆摆手,盯着沈安问道:“为何要多派五十艘船去?富弼可知道?”
  五十艘大船,若是上面满载军士,那就是一场大战。
  空船,空船过去装什么?
  沈安点头,赵曙说道:“让富弼来。”
  枢密院就在隔壁,富弼很快过来,赵曙沉声问道:“水军带空船南下你知道?是为何?”
  包拯看了沈安一眼,眼中全是欣慰。
  官家只是想寻个借口,准备教训这小子一顿。
  好啊!
  这小子再不收拾怕是就要上房揭瓦了啊!
  该!
  今日包拯从外面得知了陈吉骗局的大概,让他有些懵了。
  权贵们损失惨重就罢了,可他们的护卫竟然全数被杀,带着的黄金也丢了,对手的狠辣可见一斑。
  权贵们发狂了,悬赏捉拿陈吉的赏格已经飙升到了三万贯。
  这不是为钱,而是为了出口气,为了权贵们的名声出气。
  赵曙也顺应潮流的呵斥了一下当地的官吏,然后根据皇城司的名单,顺便拿下了几个贪官污吏,一时间当地百姓高呼官家万岁,权贵们的倒霉事儿没人关注。
  这事儿干的太漂亮了,让包拯欢喜之余,觉得沈安这小子太过大胆了些,要告诫一下才行。
  富弼说道:“官家,臣知道……”
  这是甩锅的好时候,但富弼却果断认账,让沈安心中感动。
  他看了沈安一眼,沈安出来说道:“官家,大宋缺乏劳力,臣建议让水军多带空船出海。”
  赵曙是想给沈安一个教训,他问道:“哪来的劳力?交趾不出战哪来的战俘?”
  李日尊若是闭门不出,水军那点人难道还能去进攻升龙城?那不是笑话是什么?
  韩琦看着赵曙,干咳了一声。
  “那个……”赵曙刚才的话赤果果的暴露了自己的帝国主义野心,和仁义之邦背道而驰了。
  这样很不好啊!
  这便是沈安的机会,他说道:“官家,若是水军袭扰交趾,交趾人闭门不出,那不用大宋去攻打,他们内部就会生出无数龃龉,李日尊怕是坐不稳了。”
  自古以来,面对敌军装乌龟的后果都不轻,敌军兵临首都了你还在装乌龟,百姓会质疑愤怒,官吏们会觉得不值当,然后野火就会熊熊燃烧。
  赵曙看着沈安,觉得这就是个惹祸精。
  水军袭扰交趾人也就罢了,至少有广南西路的军队在造假,师出有名。
  可还要劫掠俘虏,这个太穷凶极恶了吧?
  只是他却有些窃喜,觉得若是能成,李日尊怕是会被气疯。
  “水军可有信心?”
  赵曙问了富弼。
  富弼说道:“出发前,秦臻说水军出去一次耗费不小,此行若是不能挣钱,他就不回来了。”
  可南下怎么挣钱?
  再想劫掠满载财富的车队是不可能了。
  唯一的手段就是抓俘虏。
  那些俘虏能干活,特别是修路最能干,广南西路对此最为满意,引得南方各处官府纷纷上书汴梁,要求分配些俘虏给自己。
  这一下若是能弄个几千俘虏就算是赚了啊!
  赵曙看着沈安,皱眉道:“好不好的水军,国之干城,被你熏陶成了商贾,像话吗?”
  “不像话。”
  沈安笑着承认了错误。
  赵曙马上就点头道:“知错就改,不错。”
  宰辅们在边上看着这对君臣在耍把戏,不禁都暗自摇头。
  沈安会改了才见鬼。
  富弼继续说道:“常建仁说了,此次当奋勇杀敌。”
  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君臣仿佛都看了那一幕。
  一个大宋将领脱掉甲衣,一手持刀,一手拍打着排骨嘶吼道。
  ——为了大宋!
第1134章
让某去死吧
  交趾的外海,一支庞大的船队在航行。
  天高云淡,一队大鸟集结着缓缓飞过,偶尔有鸟鸣传来。
  岸边的植被枯黄,秋风吹过,落叶缓缓落下。
  这便是交趾的深秋。
  “这是水军的春天!”
  战船上,秦臻看着岸边一个飞快奔跑的交趾人,笑道:“大宋水军一战击败辽人,接着又耀武升龙城,这不是春天是什么?此次咱们来此……沈县公说过,朝中大部分官员还是倾向于步卒,认为辽军才是大敌,水军不过是凑数的。所以咱们最好是能养活自己,若是有余,那就是大功。”
  常建仁在磨刀。
  磨刀是个技术活,按照秦臻的说法,自己的刀必须要自己亲自打磨,在一步步的打磨中,你会感受到长刀的每一个细微处的变化,渐渐的,这刀仿佛是有了生命,和你同呼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2/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