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7/3147

  卧槽!
  风好大啊!
  “快!快去救韩相!”
  下面的人发现了危机,就跟着热气球跑,可高度差距那么大,没卵用啊!
  韩琦想哭,他抱紧了竹篮,哽咽道:“难道老夫今日要毙命于此吗?”
  他还有许多未竟之志没完成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救命……”
  人离开了陆地就会心慌,在空中遇到了危险会慌得一批,那种无助感能让硬汉变成娘娘腔。
  “救命啊!”
  很糟糕了啊!
  沈安觉得韩琦真是个倒霉催的,但目前最关键的是怎么把他弄下来。
  “怎么办?韩卿一直在天上,后续怎么办?”
  赵曙觉得自己的首相被摔死很丢人,而且也很奇葩。
  “风不算大!”
  沈安在用望远镜观察着热气球的情况,发现颠簸的幅度不算大。
  “等风停了自然就能下来。”
  望远镜一转,他就看到了在狂喊落泪的韩琦。
  啧啧!
  这就是平时狂拽吊炸天的首相韩琦?
  赵曙一听就放心了些,也弄了个望远镜来看。
  妈呀,涕泪横流的韩琦啊……
  赵曙看到了。
  宰辅们都看到了。
  稍后风渐渐小了,热气球缓缓开始下降。
  此刻众人已经跟着来到了皇宫的东北角,陈忠珩庆幸的道:“幸而没出宫,否则那些百姓铁定会蜂拥而至。”
  韩琦正在擦脸。
  老夫是首相,就该是生死不能屈的硬汉,刚才幸亏没人看到老夫落泪啊!
  他端着脸,热气球落地,就昂首道:“陛下,天上的景致颇好。”
  硬汉韩琦!
  他觉得自己应当是这样的,可君臣的目光却有些古怪,等他看到众人手中的望远镜时,不禁欲哭无泪。
  合着都被看到了?
  韩琦纠结不已,赵曙也不忍见他难堪,就问沈安:“邙山一脉如何能知道这等近乎于神的学问?”
  曾公亮也跟着说道:“是啊!他们难道亲自上去过?”
  沈安说道:“这是为了飞天。陛下,从古至今,多少人都在梦想着飞天?看看那些壁画,上面的飞天是何等的绚丽……邙山一脉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做过风筝,想用风筝带自己上天,可最终无功而返……”
  “他们试过了无数方法,结果都没用,有一位观察鸟类,发现它们飞天的秘密就在于翅膀,于是他就做了两个大翅膀,弄在自己的胳膊上,寻了一日,从高处一跃而下。”
  卧槽!
  这个很勇敢啊!
  赵曙问道:“后来怎么样了?”
  沈安一脸的沉痛,“刚开始还行,甚至还能滑翔一阵子,可后来却失控了,一头栽了下来……”
  “竟然能滑翔吗?”
  众人不禁赞叹着,然后想了想那位从天上一头栽下来的后果,不禁脊背发寒。
  “后来又有人想到了空气的密度,想到了孔明灯……”
  “咦!”欧阳修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闻言就欢喜的道:“是啊!当年老夫在外地为官时,曾看到几个孩子在放灯,松开手,那灯就能飞起来……这和热气球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只是那边是灯,这边装的是人罢了。”
  众人恍然大悟,赵曙不禁感慨的道:“朕也见过放灯,觉着神奇,但却从未想到过用这个道理来升天……邙山一脉果然是悍不畏死……”
  “陛下,为真理而死,死而无憾,这便是邙山一脉的座右铭!”
  沈安代入了这个气氛之中,正色道:“陛下,咱们早就弄出了火药,可在臣之前,谁想到过持续去改进火药,把它用于战阵之上?”
  众人摇头,韩琦纠结的道:“火药军中也有用,不过多是引燃,爆燃。”
  “毒烟弹就用了,不过是用火药来引燃那些毒烟。”
  哎!
  沈安很惆怅,觉得这个民族太和善了些。
  火药被传到西方后,渐渐就变成了杀人的利器。
  指南针传到西方之后,就变成了航海工具,而航海的目的,依旧是杀戮和劫掠。
  这个世界没有和平,要想让大宋长久昌盛,长久太平,就要不断去击破那些外部威胁。
  而技术进步最明显的时期就是在战争期间。
  沈安在憧憬着未来。
  当大宋完成了革新改造之后,将会把目光放到外部去,到了那时……
  呵呵!
  大宋的未来必然会从大海开始!
  出海就会带来收益,有了收益,无数人就会为之发声,到时候大宋的触角也会因此不断延伸,直至发现西方世界。
  想想……当大宋的战船铺天盖地的出现在西方时,那些黑暗时代里的西方人会如何?
  刀枪?抱歉的很,大宋喜欢用火药,用罐头来作为见面礼。
  还有密集的弩箭,以及那些无坚不摧的刀斧手。
  爽啊!
  沈安心中欢喜,说道:“邙山一脉相信世间万物都能改进,比如说刀枪能更坚硬,更锋利。火药会越来越厉害……”
  这是个态度积极的学说,赵曙很喜欢。
  他看了儿子一眼,问道:“书院那边如何了?”
  这是一个积极的姿态,沈安说道:“邙山书院那边的教学没有问题,学生们很勤奋,只需几年,书院就能出来一批精通杂学的学生。”
  “好!”赵曙欢喜的道:“朕想着几年后就有一批知道这些道理的学生出来,就觉得大宋的未来可期。”
  沈安打了个哈欠,昨晚上媳妇颇为主动,沈安大喜,于是鞠躬尽瘁了许久,精神难免差了些。
  韩琦赞道:“看看沈安这般废寝忘食的做事,臣不禁就想起了自己当年……如今朝中的年轻臣子不少,臣以为就该让他们学习沈安的勤勉。”
  “是啊!”赵曙也颇为赞许,“邙山书院,宗室书院,还有出云观……沈安虽然没有实职,可管的事却不少,这般辛苦……朕也有些不忍,来人。”
  包拯看了沈安一眼,觉得这小子绝对不是勤勉的性子,至于打哈欠,年轻人永远都睡不够,打个哈欠又怎么了?
  陈忠珩上前,赵曙吩咐道:“沈安立下大功,朕心甚慰,宫中正好来了些好东西,多拿些送去。”
  这么抠门?
  韩琦觉得很纠结,这等有功不赏的情况还要延续多久?
  他更担心沈安会持续用打断腿和犯错去抵消功劳,以后会变成一个跋扈的臣子。
  跋扈不好啊!
  他觉得沈安就该和自己多学学。
  “多谢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