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1/3147

  门子把油纸包递过来,“郎君,小人一直记得当年自己差点被赶出郡王府时,是您为小人说了一句公道话……”
  赵宗绛忘记了那事,但还是接过了油纸包。
  等到了僻静处后,他打开油纸包,就看到了一只大鸡腿。
  鸡腿很大,作法很简单,就是炖。
  他忍不住咬了一口,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好吃,真是好吃啊!”
  他发誓这是自己此生吃过的最美味的鸡腿,吃到一半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然后急匆匆的去找到了父亲。
  “爹爹,孩儿想通了一个道理!”
  赵允良睁开眼睛,鼻子抽动了一下,目光转动,找到了香味的来源。
  “哪买来的?告诉你多少次了,咱们当年争夺皇子时得罪了当今官家,辟谷节食一方面是让官家不警惕咱们,但更多的是让官家觉着解恨……可你吃了鸡腿,若是被人报上去,官家觉着咱们是在哄骗他,那会如何?”
  赵允良越说越伤心,抹泪道:“外面都说为父傻了,可真不是为父傻。官家的性子就是小气,咱们当年得罪过他,不让他解恨不行啊!”
  赵宗绛跪下道:“爹爹,孩儿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一层,孩儿错了。”
  他回身就想把鸡腿扔了,赵允良喝道:“别扔。”
  他起身出去看了一眼,回身道:“没人,记住了,咱们府里肯定有皇城司的人,这次没被他们发现是运气好。你赶紧吃了。”
  赵宗绛举着鸡腿道:“爹爹,这鸡腿真的好吃,您吃吧。”
  赵允良偷偷的咽口水,然后摸着肚子道:“为父早饭吃了一大碗粥,饱得很,你赶紧吃了。”
  赵宗绛摇头道:“孩儿最近脾胃虚弱,骤然吃油腥太多会拉肚子,爹爹,您吃吧。”
  “为父不吃,为父……”
  赵允良起身道:“为父去看看,好歹也让那些仆役们打起精神来。”
  他出了静室,赵宗绛跪坐在那里,泪水滑落。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那个位置诱惑很大,但一旦你去争了,那么就要做好不成即死的准备。
  赵允良改弦易辙的速度很快,在发现没希望之后,就毫不犹豫的低下头颅。
  赵宗绛在仔细想着,他记得在准备认输前,父亲出去了一趟,再回来时,神色委顿。
  那时候他在嘀咕什么?
  好像是‘太小气了’之类的话。
  是了,他应当是去请见赵允让,准备彻底臣服,可赵允让肯定是提出了些过分的条件,所有才有太小气的说法。
  “爹爹……”
  所谓的辟谷,根源不过是自虐而已,好让赵允让父子看到他们父子的可怜。
  他们越可怜就越安全,未来子孙翻身的机会就越大。
  所以必须要自虐!
第941章
翻盘,帅不过三秒
  奏疏潮水般的涌进了宫中,全是弹劾。
  御史台的官员们就像是打了鸡血般的兴奋。
  这就是我等喷子大发神威的时候啊!
  大伙儿摩拳擦掌的,一天一封奏疏算个啥,最少两份。
  早上送一份,下午送一份,一句话,不把韩琦拉下马就不作数。
  两个御史在值房外相遇,看着都很精神。
  “今日你上了吗?”
  “上了。”
  “多少字?”
  “写了两日,没数,少说八千字吧。”
  “那么多?某才七千字。”
  “某一想到要弹劾的是首相,那个文思如泉涌啊!下笔如有神……”
  “佩服,如此某再去努力一把,今日一定要有四千字。”
  “好,共勉。”
  “啊……”
  两个御史正在惺惺相惜之时,一个哈欠声传来。
  真是让人讨厌啊!
  “苏御史?”
  苏轼缓缓走来,说道:“八千字了?”
  “是啊!”那个八千字的御史也难免有些骄傲。
  苏轼点点头,“不错。”
  另一个御史忍不住问道:“苏御史写了多少?”
  字数的多少代表着你的能力,你要有本事上个十万字的弹劾奏疏,那定然会青史留名。
  苏轼笑道:“没多少。”
  那个八千字兄觉得自己怕是压住了苏轼一头,就再问道:“可是七八千?”
  “一万五。”
  噗!
  没法活了。
  八千字兄苦着脸道:“某仔细回想了韩琦往年的错漏,边想边写,八千字当真是呕心沥血啊!回头定然要蔫一阵子。”
  “呵呵!”苏轼很让人讨厌的道:“某只是写了一晚加一个上午就有了。”
  苏轼负手离去,两个风中凌乱的御史绝望了。
  这人和人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苏轼轻轻松松的就写了一万五千字,而且还只是一夜加一上午……
  这能力冠绝大宋了吧?
  当真是了得啊!
  八千字兄喃喃的道:“一早一晚上一万五?某不信啊!某真的是不信啊!除非他运笔如飞,无需思索弹劾的内容……可那是韩琦,他若是胡乱弹劾,那就是自己找死。就算是韩琦下台了,他也会倒霉。而且韩琦也没那么大的罪过,怎么能用一万五千字去弹劾?”
  八千字兄忍不住了,就冲着苏轼的背景喊道:“苏御史,你是怎么弹劾的韩琦……一万五千字,韩琦没那么多可弹劾的呀!”
  大家这几日都是在重复一些弹劾过的观点,可就算是这样,一万五千字也是写不出来的。
  边上的值房里,那些官吏纷纷开门。
  一阵开门的声音中,前方的苏轼淡淡的道:“某没有弹劾韩琦。”
  什么意思?
  众人正在懵逼,一个小吏跑了进来,喊道:“苏御史力挺韩琦,一篇锦绣文章连官家都击节叫好!”
  啥米?
  众人不禁都懵逼了。
  “咱们都在弹劾韩琦,他苏轼竟然是为了韩琦辩驳?”
  “他和沈安交好,沈安支持韩琦,苏轼自然也是,他们那一拨人……沈安、大王、王雱、折克行……都是进退如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1/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