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7/3147

  “嫂子,嫂子!”
  女官闻声抬头,却是一只鹦鹉。
  屋檐下弄了个架子,鹦鹉就站在那里,身体随着架子来回摇晃着,见女官抬头,就啊哦一声,张开鸟嘴,“娘子美,娘子俏,官人见了咪咪笑……”
  噗!
  女官忍不住笑了,说道:“你家的鹦鹉怎么那么好玩呢!”
  赵五五迷惑的看了一眼绿毛,刚想夸赞一句,绿毛叹息一声,“娘子好一对宝贝……”
  呃!
  女官不解,赵五五骂道:“被小娘子听到了,郎君会拔了你的毛!”
  “嘎嘎嘎……”
  鹦鹉振翅飞走了,女官不解的问道:“什么宝贝?”
  赵五五指指她鼓鼓囊囊的前胸,羞道:“这鹦鹉不知道前面的主人是谁,见到小娘子不敢造次,就是见到我等后就胡言乱语。”
  女官一直在见到杨卓雪时依旧是羞红着脸。
  “圣人担心你生产时少了帮手,就让我来问问,家中可少了什么,只要是宫中有的,只管说。”
  这可是极为尊贵的待遇,杨卓雪心中欢喜,“官人什么都懂……多谢圣人了。”
  女官愕然,心想这可是官家的好意,而且你说沈安什么都懂,他难道还懂妇人生孩子?
  “你那个……这个生孩子他总是不懂的吧?”
  “懂,我家官人懂。”
  杨卓雪自豪的道:“官人说主要是看宫缩和羊水……”
  三个都是女人,说这些自然无妨,可女官和赵五五却呆滞了。
  “待诏他真的懂啊!”赵五五想起沈安的‘好色目光’,不禁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误会了些什么。
  女官惊叹道:“果真是杂学宗师,无所不能,竟然连女人都懂……”
第827章
香饽饽的杂学,不要脸的赵允让
  沈安还不知道自己在赵五五和女官的眼中已经成了无所不能的宗师。
  “安北……”
  曹佾来了,头发散乱,面色红润,看着很健康。
  “国舅看着神采飞扬,让我辈羡慕啊!”
  沈安拱手赞道。
  “别提了。”
  曹佾怒道:“某今日被人排揎了一顿,如今满肚子的火气,可有美酒?”
  “取酒来。”
  作为好友,朋友心情郁郁想喝酒,你得舍命陪君子才是。
  一坛子酒拿来,沈安和他一人一半。
  喝完之后,曹佾打着酒嗝,勾着沈安的肩膀问道:“是兄弟不?”
  沈安斜睨着他,心想你比我大了许多,做兄弟你不吃亏?
  而且他和赵顼是兄弟,曹太后按理是赵顼的祖母……
  卧槽!
  老曹你竟然和我称兄道弟?
  这辈分可乱了啊!
  “是。”
  沈安答应了,然后觉得一种占便宜的爽感袭来。
  果然占人便宜就是爽啊!
  “是兄弟……某知道邙山书院已经结束招生了,可……可能给兄弟开个门?”曹佾盯着沈安说道:“某只要两个名额……”
  邙山书院结束报名之后,谁都进不去了。
  可曹佾竟然也想要名额……
  沈安联想到今日宗室们的反应,知道有人坐不住了。
  邙山书院第一批招生大多招进来的是些科举无望的学生,权贵的话,也就是赵允良的孙子赵仲矿。
  如今曹佾开口,多半是家中的晚辈……
  答不答应?
  这个念头只是转动了一下,沈安就一脸诚恳的道:“国舅,今年不成了。你知道的,邙山书院才开门,若是出尔反尔,后果多严重?你我兄弟,难道你就能忍心看着某倒霉?”
  呃!
  曹佾觉得是自己在求人,可怎么变成沈安来求自己了?
  他本就是个不善于拒绝人的性子,于是就下意识的道:“好,明年。”
  稍后出了沈家,曹佾才反应过来,回身骂道:“好你个沈安,这是怎么把某给糊弄了?”
  沈安觉得自己的忽悠大法越发的厉害了,第二天去上朝时,见到大家对自己多有客气,不禁就叹道:“这是为何?难道是某的道德高深让大家都钦佩吗?”
  “书院之事你想怎么弄?”
  包拯突然冒了出来,吓了沈安一跳。
  “那事简单啊!就是买房子,然后拆房子,建房子……这个某有经验。”
  后世有无数经验可以借用,沈安觉得这都不是事。
  包拯赞道:“你果然是长进了,可见老夫这些年的教诲你都听了进去……”
  沈安的脸颊颤动了一下,觉得自己的不要脸多半是被包拯熏陶出来的。
  “大家都去科举,可每科就取那么多人……”
  韩琦过来了,声音不小,而且说话间目光俾睨,很是威武。
  他说道:“原先的三冗就有个冗官,如今你的邙山书院收了那些学生,大多是不肯科举了吧?若是能授官,那也是真才实学。宗室书院更是如此,以后学到了本事,他们也能养活自己,这两边加起来,沈安,你可知道能为朝中节省多少钱粮吗?”
  是啊!
  沈安觉得自己的形象好像是高大了些,甚至有些感动。
  “很多钱粮。”
  韩琦用那种肯定的姿态说道:“天下读书人何其多,可都有天赋吗?不会。没有天赋的学生为何还要坚持下去?因为他们再无第二条路可走。如今他们却有了出路,那就是杂学。学了杂学,至少能养活自己……如此沈安你便是为大宋立下了大功,老夫会为你请功。”
  一时间气氛肃然,沈安拱手道:“杂学杂学,包罗万象,如今开了书院,某自然会尽心教授,只望能为大宋做些贡献,如此某就心满意足了。”
  众人看着他,眼中有些异彩。
  作为鼓吹沈安的第一号手,包拯马上就接着说道:“你那个杂学弄出了许多宝贝,知道的自然知道有多了不起,回头包绶大些了就送去你家……”
  再没有比包拯这个举动更给力的力挺方式了。
  沈安心中涌起了些使命感,他看着群臣,微笑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数年后,某与诸君再看杂学。”
  在场的人大多级别不够,许多东西都不知道,但随着杂学的铺开,以后各种成果出现,自然会名声大噪。
  对此沈安深信不疑,所以此刻自然无比自信。
  大宋的氛围本就开明,杂学到此正是如鱼得水。
  随着书院的开学,杂学也第一次成规模的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魅力。赵仲矿只是第一个,宗室书院才是最凌厉的一击。
  宗室们要学本事竟然选择了杂学,这个是什么意思?
  学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