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1/3147

  赵曙的目光转动,竟然带着些许兴奋之色。
  “大宋的钱荒延续了多年,从铁钱到交子,大宋一直在尝试解决之道,可终究不得其法。”
  赵曙的声音没有带着半点情绪:“近日朕与宰辅们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还是要用纸钞来解决此事。”
  纸钞?
  群臣愕然,随后又觉得理所当然。
  大宋的钱荒已经成了痼疾,不解决掉的话,麻烦还在以后。
  赵曙见群臣神色平静,就微笑道:“沈安召集了一些商人……有人告诉朕商人不肯割舍自身的好处,可此次他们却自发购买了还未出世的纸钞,足足有十七万贯之多!”
  “十七万贯啊!”赵曙仿佛不知道这是沈安威胁利诱弄出来的成绩,很是感慨的道:“这让朕知道,大宋从不乏忠义之士!”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群臣不禁心中欢喜。
  商人们用纸钞最好不过了,大伙儿正好用铜钱。
  赵曙见群臣面带微笑,就含笑道:“宰辅们说官员要率先垂范,朕觉着此言甚是……从今年开始,官员们的俸禄就一半铜钱,一半纸钞吧。”
  啥?
  群臣傻眼了。
  大哥,别的事咱们垂范没问题,可铜钱的事儿就算了吧?
  纸钞的事儿……它就不靠谱啊!否则交子早就在大宋全境流通了。
  要是纸钞贬值,大伙儿岂不是相当于被扣了一半的俸禄?
  这事儿不能啊!
  气氛有些怪异起来,那些官员们都在看着韩琦等人。
  那些目光看着并不和气,换做是后世,任谁得知自己的工资将会有一半成为试验品,怕也会抓狂吧。
  而后大伙儿就会找始作俑者的麻烦。
  听官家的意思,这事儿竟然是宰辅们的倡议?
  这些宰辅待遇高,日子安逸的不像话。
  可你们的日子好过了,却不能把大宋一脚踢到水深火热之中吧?
  你们这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的饥啊!
  一双双含怒的目光锁定了韩琦等人,而沈安却成功的置身事外。
  坑爹啊!
  韩琦等人板着脸,作为宰辅,他们早就有了挡枪的觉悟,只是没想到官家竟然选择在大朝会上宣布此事。
  不过转念一想,他们也觉得理所当然。
  新年第一天宣告此事,新年新气象,谁要反对也得掂量掂量。
  官家的时机拿捏不错啊!
  有这么一位官家在位,以后会如何?
  宰辅们的心情激荡,突然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
  稍后大朝会散去,第一个走出殿内的官员欢喜的道:“好大的太阳!”
  众人纷纷出来,然后看向东方。
  一轮红日就挂在远方的天空之上,阳光挥洒下来,让人心中和身体同时一暖。
  “这是个好兆头!”
  包拯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治平元年,大宋治平!”
第789章
信任
  太阳照在众人的身上微暖,可辽使却觉得遍体生寒。
  他突然止步喝道,“沈安!”
  正陪着包拯缓缓出来的沈安抬头,皱眉道:“贵使这是……想和沈某比试一番箭术?”
  元旦这一天是大朝会,随后就是宋辽两国的新年节目,比试箭术。
  这个节目如今已经沦为了装模作样,辽人那边出个人拉开弩弓瞄准,而使者的作用不过是扣动弩机而已。
  大宋在赢过辽使一次之后,大抵就再无奉陪的兴趣,每年只是派出个官员去应付差事。
  还有游大相国寺,现在也成了个鸡肋。
  大宋和辽国的关系就这么渐渐的疏远了。
  比试箭术是在双方停战的基础上,辽人想给大宋一个下马威。如今大宋不奉陪,他们自己也觉得兴趣索然。
  “铜钱!”辽使的眼中多了恼怒,“大辽需要铜钱!”
  群臣和各国使者正在缓步出来,闻言有人就忍不住笑了。
  辽国的货币供给同样艰难,通过两国贸易交换了不少铜钱。这些铜钱为稳定辽国市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现在大宋竟然要用纸钞来取代铜钱,大辽怎么办?
  双方的榷场怎么办?
  两国之间的贸易难道重新归于原始的以物易物?
  那大辽的市场怕是会引发一场混乱。
  卧槽!
  众人这才发现铜钱改纸钞的一个作用,那就是打击辽人的市场。
  沈安这是事先就想到了?
  众人的目光渐渐带着好奇和惊讶,觉得沈安这货当真是思虑颇深。
  沈安笑了笑,“大宋要用纸钞还是铜钱,这是大宋自己的事儿,辽国莫不是还想为大宋做主?那么沈某在此说一句话,这样的日子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更不会有!”
  “好!”
  众人一阵叫好。
  辽使冷冷的道:“两国贸易就是铜钱,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若不是,大辽自然有话说。只是这话是用嘴还是用刀枪来说,某此刻无法确定。”
  “你以为这个宫中住着的是石敬瑭那个蠢货吗?”
  沈安的眼中多了冷色:“这里是大宋京城,这里是大宋皇宫,你若是以为用刀枪就能让大宋屈服,那尽可试试。”
  “你……”
  “敢就来。”
  沈安指指辽使,笑的很是恶劣。
  出了皇城,沈安就看到了张八年。
  阳光从左边倾洒过来,张八年缓缓转身,脸庞从明亮转为阴暗。
  “有西北番人昨夜潜入折克行的住所……”
  沈安心中一紧,问道:“哪边的?”
  西北那边的番人部族林立,李家多年来苦心经营,可依旧不能完全掌控这些人。
  这些番人没有什么归属感可言,今日臣服,明日说不得就会反叛,所以西夏对此也比较头痛。
  而大宋对这些番人的态度也不怎么好,折家在西北能一直以将门的姿态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能压制住那些番人。
  如今番人悄然来到了汴梁,更是私下和折克行联系,这是什么意思?
  “是西夏人那边的部族……”
  张八年深凹的眼中多了厉色,“某的人已经盯住了折克行,告诉你也只是例行公事,若是稍后动手,你该有所取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1/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