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0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8/3147

  三个军士今日被沈安叫来,只想把自己多年的从军感悟说出来,为那些战殁的兄弟家眷尽一份心,可没想到竟然遭遇了热情。
  他们不知所措的坐在牛车上,看着那些热情的脸,恍然如梦。
  “某要捐钱!”
  一个男子走过来,放了十多枚铜钱进去。
  他抬头认真的道:“他们都是好汉子,不是贼配军。”
  苏轼点头。
  第二个上来的是个妇人,她的手粗糙灰黑,大抵是干粗活的。她抬头道:“奴却没多少钱……”
  苏轼微笑道:“多少都是心意。”
  妇人摸出了五枚铜钱,犹豫了一下后,她放了三枚铜钱进去,然后歉然道:“等明日……明日奴还能给三个铜钱。”
  苏轼点头,此刻他没法说话,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堵住了他的咽喉。
  接下来百姓们蜂拥而至,很快铜钱就装满了大木盆,随后铜钱满了出来,渐渐堆满了周围的地面。
  钱堆越发的高大了。
  “他们是好汉子!”
  苏轼点头:“是。”
  当一个孩子拿着一枚铜钱过来时,苏轼有些意外。
  孩子很认真的把铜钱放下,抬头道:“我爹爹就是武人,他不是贼配军!”
  苏轼的眼中多了泪水,努力撇开嘴道:“好。”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次教育,经历了一次最震撼的体验。
  韩琦等人全程看了这一幕,个个面色凝重。
  “很可怕!”
  韩琦策马回头,说道:“那些百姓被一番话就说的热泪盈眶……”
  曾公亮吸吸鼻子,说道:“韩相,好像你的眼睛也红了?”
  “没有的事,某只是……刚才风好大。”
  韩琦喃喃的道:“老夫想起了当年……那些百姓拦着老夫,问他们的子弟呢,老夫无言以对,五内俱焚……如今看着这一幕,老夫不禁就想到了当年,那时的大宋虽然问题多,可却朝气蓬勃。如今……”
  “如今暮气沉沉。”欧阳修自嘲道:“老夫就是暮气沉沉的一类人,对大宋没了信心,随便弄吧,只要能熬过这几十年,剩下的事谁知道呢?毕竟老夫读史,看着历朝历代,不管是英明的君王,还是昏君高居其上,最多也就是几百年罢了。谁能千年万年?”
  曾公亮一直在回头看,闻言他回过头来,说道:“不一样了。此次击败西夏人之后,民心士气都起来了,看看那些百姓吧,连老妪都捐了钱,这在以往可能吗?不能!所以……这个大宋还有希望。”
  这个大宋还有希望!
  韩琦看着前方的宣德门,胸中涌起了豪情,“是,当今的大宋算得上蒸蒸日上,咱们作为宰辅,日后定然会青史留名!”
  三人相对一视,都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而在州桥那里,苏轼在喊钱够了,可依旧有人在继续投放。
  直至太阳西斜,那个庞大的钱堆前终于没人了。
  “三司的清点吧。”
  苏轼很有使命感的站在边上,看着几个小吏在数钱。
  这些钱都是零散的,这么一大堆,几个人得数到什么时候去?
  “去求援!”
  稍后三司又派人来了,这次人很多。
  “那么多钱?”
  “对啊!赶紧来数吧。”
  一群人在边上数钱,然后把钱串好堆放在大车上。
  苏轼很忙,来回看着各处的结果。
  “三千六百二十七贯八十五文。”
  “那么多?”
  苏轼欢喜的道:“却是够了,够了!”
  一百多户人家,每户能多拿二十多贯钱,加上抚恤,算是有底气了。
  “赶紧运回去,回头按照名册发送……”
  大车缓缓而行,老牛哞哞的叫唤着,从容不迫。
  苏轼站在州桥边上,突然就笑了起来。
  “笑什么?”
  沈安此时才露面,苏轼回头道:“某笑那些人不懂民心……”
  “那你认为民心是什么样的?”
  苏轼这货就是个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家伙,沈安一直认为他不适合做官,而适合做诗人。
  苏轼拍拍因为数钱而弄脏的手,目光中有些憧憬,“以往某以为民心不足凭,一切还是要朝中和官家做主才好。可今日某却看到了民心的作用,垂垂老矣的老妪,手脚粗糙的妇人大汉,垂髫的孩子……也有大腹便便的商人,这些人以往不会为了一件事聚集在一起,可今日却都来了。”
  这人倒是领悟了些东西。
  “知道是为何吗?”
  沈安诱导道,可苏轼却摇头。
  这厮能想到这些就不得了了,进步之巨大,让人欣慰。
  他看着沈安,“安北你狡猾些,给某说说。”
  “这个和狡猾没关系,是天分。”
  沈安和他缓缓步行回去,“百姓首要是吃饱穿暖,这是第一,朝中理事当以此为先。”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能威胁到他们吃穿的有哪些?比如说灾荒,那么朝中赈灾,并妥善安置了灾民,这就是得了民心。比如说今日,百姓为何会群情激昂?”
  苏轼摇头,“感动?”
  “感动是有,但不是主因。”
  沈安分析道:“大宋面临着危机,朝中的重臣们在装傻子,百姓也跟着装傻子,大家都当看不见。于是浑浑噩噩的,该喝酒就喝酒,该上青楼就上青楼,可此次西北大战却惊醒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知道大宋有麻烦了。”
  ……
第680章
金肥丹,把柄
  “二陈汤,凉悠悠的二陈汤呐!”
  小贩推着小车在叫卖,沈安带着苏轼过去要了两碗。
  “味道不错,消暑开胃。”
  两人喝了二陈汤,顺着屋檐下缓缓走动。
  “西夏人威胁到了大宋,威胁到了百姓的生活,明白吗?”
  苏轼渐渐想通了整件事:“陕西路那边若是被突破,李谅祚就能一路冲杀过来,到时候汴梁就会被波及……那句话……我们的身后就是汴梁,这句话震撼了百姓。”
  “继续保持!”
  沈安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加快了脚步。
  早上出来时果果说晚饭想吃冷东西,他琢磨了许久,准备回家做拌面。
  拌面啊拌面,要酱料好,面条要筋道。
  “继续保持?”
  苏轼觉得自己被轻视了:“你什么意思?觉着某以后还会犯错?”
  “没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8/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