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0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9/3147

  脚步声延伸,前方的百姓不禁往后退去。
  “闪开!”
  一家商铺屋顶的瓦片突然往下滑落,幸而下面的人及时避开。
  瓦片落地粉碎,百姓骇然看着这支军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震撼。
  脚步声继续震动大地,向着宣德门而去。
  “这般震撼人心的脚步,只有沈安才能操练出来,他此次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韩琦回身问道:“沈安呢?”
  有人在城头用望远镜观察着走来的阵列,闻言说道:“先前好像是在边上吃烤羊腿,和苏轼在一起,吃的狼吞虎咽的。”
  “他竟然不参与吗?”
  韩琦越发的不理解沈安了。
  欧阳修唏嘘道:“读书人都盼望着东华门外唱名,以为一生的荣耀时刻,可沈安却避而不来,果真是不看重名利。”
  赵曙回身问道:“此战我大宋可有优势吗?”
  包拯已经上来了,他说道:“陛下,此战大宋并无优势。”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西夏骑兵厉害,此次首要是神威弩得力,不断压制住了他们,其次就是将士用命……不,是拼命。”
  “拼命?”
  没有上过战阵的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那种场面,所以赵曙有些不解。
  包拯说道:“臣看到那些将士……敌军的战马冲来,他们就这么迎上去,用刀斧劈砍,然后被战马撞飞,陛下,空中都是血啊!臣看着……那些年轻人就这么去了。”
  赵曙只是想了一下,不禁就动容了:“可有人后退吗?”
  包拯摇头道:“没有,军令之下,无人后退。甚至有敌骑突进来时,我军的弓箭不分敌我的覆盖……”
  漫天的箭矢在飞舞,中箭倒下的不只是敌人,还有自己人。
  赵曙点头道:“是悍勇之士。”
  包拯说道:“为了大宋……陛下,那些将士们呼喊着这句话,奋勇冲杀……他们不是贼配军。”
  “万岁!”
  这时外面传来喊声,赵曙转身回去,见阵列已经走到了前方。
  “万岁!”
  赵曙的目光中渐渐多了些别的意味,他淡淡的道:“为了大宋吗?”
  于是城下的阵列和那些百姓都看到了一个破例的皇帝。
  赵曙拔出长剑,斜指天空。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举动!
  边上的臣子们纷纷色变,为这个姿态感到了震惊。
  百姓们茫然,可将士们却奋力喊道:“万岁!陛下万岁!”
  你若给我们尊重,那么我们就敢把命豁出去,为你,为了这个大宋去战斗,直至最后一刻!
  沈安也在激动,他没想到赵曙竟然做出了这个举动。
  所以他站在侧面喊道:“拔刀,向陛下致敬!”
  呛啷!
  他率先拔刀,黑色的长刀斜指天空。
  呛啷!
  一万把长刀出鞘,刀锋冰寒,斜指天空。
  “为了大宋!”
  “为了大宋!”
  无数呼喊声震荡着汴梁城。
  “万岁……”
  轰!
  一万只脚用力踩踏下去。
  “陛下,献俘开始了。”
  阵列中间裂开一条道,那些战俘缓缓而来。
  “陛下,西夏人悍勇,这些人是被打怕了。我军将士用命,以命换命的比比皆是,西夏人之悍勇亦不能及。”
  包拯在怀念着西北的岁月,而韩琦却在羡慕着。
  赵曙说道:“西贼竟然也会惧怕我大宋勇士吗?”
  韩琦说道:“当然会,那些贼子仗着战马多,所以才敢得意。”
  赵曙目光深邃的看着下面,“战马,大宋终究要有战马。”
  此刻他想起了汉武帝!
  为了击败匈奴人,大汉在养马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些战俘走到了城下,有人喊道:“跪下!”
  无人反抗,战俘们跪在那里。
  “陛下,您需要给出处置的法子。”
  赵曙点点头,说道:“从这里到西北的道路多有毁坏,修路吧。”
  “陛下有旨意……此等人送去西北修路!”
  毫无疑问,这是对西夏的羞辱。
  想想,当西夏的使者策马奔驰在平坦的道路上时,却看到这些战俘在修路,那会是什么心情?
  此时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砸!”
  两侧的百姓开始砸东西,各种杂物飞了过来,那些战俘再也不见悍勇,纷纷抱头躲避。
  “站好!”
  军士们抽打着他们,故意放缓了速度,让他们承受更多的羞辱。
  “每年他们都会来西北劫掠,多少人被他们杀了,多少女子被他们祸害抢走了……这些畜生,砸!”
  砸过来的东西什么都有,沈安甚至看到了一张凳子飞了过来,把一个战俘砸的头破血流。
  战俘渐渐远去,阵列转身,然后回程。
  百姓们在看着这支队伍。
  “他们击败了西夏人,他们不是贼配军。”
  “嗯,可是好些人都说他们是贼配军,只有那些没出息的才会做武人。”
  “胡说,若是没有他们,此次李谅祚就会夺了西北,想想,那多可怕。”
  “他们都是好汉子,不是贼配军!”
  “看看那人,脸上的是刀疤吧,看着那么深……这不是好汉子是什么?”
  “好汉子!”
  有人欢呼起来,引发了一阵效仿。
  “值了!”
  沈安和苏轼站在后面,他心满意足的道:“此次献俘,某是想让百姓见识一番大宋的荣耀,可这些荣耀从何而来?就是靠着这些将士们厮杀而来。他们在重新认识大宋武人,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子瞻,某的心情好极了!”
  苏轼说道:“今日官家拔剑更像是致敬,天下武人将会备受鼓舞,此后再立下大功,谁还敢称他们为贼配军?”
  “沈待诏,陛下召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