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523

第109章
良友伍连德
等把这个故事说完,霍耀文瞥了一眼面前意犹未尽的李瀚祥,笑笑拿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了一口讲:“李导这个故事怎么样?”
“很棒的一个故事!”李瀚祥想起故事中的连阿雨和孟晓云不由感叹万千,对二人分别二十年后,重逢相遇往事重重,千山万水相恨别离。
霍耀文看李瀚祥还沉浸在自己诉说的故事中,也没有去打扰他,只是默默的等着他回神。
好一会儿的功夫,李瀚祥这才醒悟过来,长叹一声,眼光闪烁道:“霍先生的这个故事太好了,这么多年来我拍了很多部文艺电影,一直在找一个故事,希望能够把我内心的想法给拍摄出来,本来以为是霍先生写的《甜蜜蜜》,现在想想或许就是你刚刚所讲的连阿雨和孟晓云的故事!”
霍耀文看李瀚祥很满意自己这个故事,也是笑问道::“那李导觉得可以的话,那我回去后就开始继续动笔把这个故事写完?”
今天白天的时候,霍耀文就已经从温美琪那得知了李瀚祥和他的国联影业的一些情况,也知道这时候的风月大师真的是只拍言情文艺片,而且还得到过两次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倒是动了与他合作的念头。
不过考虑到之前答应了把《甜蜜蜜》交给许鞍华拍,虽说往后可以翻拍,但霍耀文既然已经答应了,自是不会反悔,再加上刚刚看李瀚祥所写的剧本跟自己的书构思有些不同,便临时起意思索了一个后世看过的文艺片讲给他听。
“可以,当然可以,这就是我想要拍的一个故事!”李瀚祥对这个故事太满意了,忙不迭的说道:“希望霍先生能够尽快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最近我刚好有空,等段时间去香港那边,一定会亲自拜访一下霍先生的。”
近些年来国联影业越来越困难,哪怕是去年拍摄的影片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影片奖,依旧是难以阻挡颓废之势,财政上面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所以李瀚祥一直想要拍一部电影好片翻身,本来之前霍耀文的《甜蜜蜜》是最佳的选择,毕竟有了市场的检验,如同琼瑶撰写的书一样,但凡改编成影片几乎都是稳赚不赔票房大卖。
但霍耀文不答应,李瀚祥也没什么什么办法,但这会儿听到这个新的故事,也是眼前一亮,觉得对方如果写成书的话,必然会如同《甜蜜蜜》一般卖的红火,到时候乘势把电影上映,肯定能吸引到很多的书迷来电影院支持观看。
......
一月二十日,临近春节,入夜,寒风呼啸,香港启德机场内外灯火通明。
霍耀文提着不大的行李箱步履匆匆的从机场出口走了出来,等走到了外面准备看看有没有的士车的时候,却是注意到一辆有些眼熟的蓝色汽车正停在马路对面的车道上。
霍耀文走到蓝色汽车边,看了一眼里面正在打迷糊的霍成才,敲了敲车窗,把他叫醒以后笑道:“老豆你怎么过来了?”
霍成才揉了揉睡的有些迷糊的眼睛,在看到来人是儿子,没好气道:“朱经理说你坐今天晚上的飞机回来,你阿母不放心这么晚你一个人坐的士,便让我开车来接你,也真是的,你都这么大的人了,难不道还会走丢不成。”
“接人你不进去等我反倒是在车里睡着了?要不是我眼尖看到了你这台老爷车,恐怕就错过了。”听着父亲的埋怨,霍耀文笑笑,拉开后座的车门坐了进去,随手把行李箱放在脚边,抬头看着霍父问道:“工厂那边开工了没?”
霍成才扭动钥匙,先是打开车灯,一边打火一边踩着离合,渐渐的车子发动起来,他转着方向盘掉了个头这才回答道:“已经开工了,你走后的第二天你姑父就已经安排那些工人开工了,已经印刷了两天,平均每天能印刷一千本书左右。”
“一天才印刷一千?这么少?”霍耀文皱皱眉,他是想着赶在过年前把《鬼吹灯》宣传发行,毕竟过年期间像这种神神鬼鬼的书并不是很好卖,但如果错了年前这一个月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等到三月上旬才有机会了,现在出版社不开工都在平白花钱,开工了那就更花钱了,电费、水费、纸张、油墨、人工,甚至于那间租来的办公室,都无时无刻在出钱,只有出没有进,恐怕都很难坚持到学校以及教育署那边的订单。
霍成才摇摇头无奈道:“没办法,虽说是两班倒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可只有两台印刷机,而且工程队的人还在开工,地方不够大,装订的空间有些小有些妨碍工人操作,印刷产量是没有办法再提高了。”
听父亲这么说,霍耀文也知道这事暂时是没办法解决了,虽说一天一千本有些少,不过存个几天应该是可以应付第一批铺货的量了,想到铺货的事情,他就想到了早先准备好的宣传:“玩具厂那边联系你了没?”
“嗯,永新玩具厂的人已经制作好了第一批货,我跟你姑父去看了一下,每个质量都挺好的。”霍成才说完,忽然记起昨天碰到的儿子老师张承颐,忙不迭的又道:“对了阿文,你老师昨天找我,说什么之已经请了伍老出山,让你明天过去他那一趟。”
请伍老出山了?那看来总编的人选是有着落了,霍耀文转头看向车窗外面点头应道:“我知道了。”
......
翌日一早,霍耀文把之前写好的稿子带上,先是去了一趟《东方日报》,李道光不再报社,他便把稿子给了刘卫东。
坐在东方日报的会客间里,霍耀文拿起桌上的茶杯微抿了一口:“李主编最近在忙些什么?”
这件事不算什么隐秘的事情,再加上霍耀文也算是老熟人了,刘卫东轻笑一声就直接讲道:“也没什么,就是最近澳门那边逸园赛狗场已经重新建好,马社长带着李主编过去拜访一下何闲老先生以及郑君豹,毕竟报社现在主要报道内容就是赛马和赛狗,赛狗场那边重建又引进了一批新狗,自是要好好的弄点贴士来,这样报纸才能卖的好嘛!”
对赛狗和赛马都不是很感兴趣的霍耀文,也没在这个事情上多问,这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绝对是会问问下场买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贴士给几道,他轻嗯了一声想到了一件事问道:“最近天皇日报的人还有没有在捣鬼?”
刘卫东回忆了一下,摇摇头:“除了上个月天皇日报还有在报道外,基本上都没有了,至于这个月我都未有看到天皇日报的在继续找霍先生你的麻烦。”
不继续捣鬼就好,这段时间鬼吹灯宣传发行,霍耀文可不希望对方在这个时候还搞什么幺蛾子。
“咚咚”房门被人敲响,财务部清算稿费的会计拿着一个装满钱的信封走了进来,把信封和一张纸放在桌上:“霍先生稿费已经结算好了,你签个名就可以了。”
“嗯。”霍耀文拿起桌上的水笔看了一眼收据,也没有去清点信封里的钱,只是确认收据上的内容无误后,刷刷的在上面签上了自己名字,便把信封给塞进了自己的公文包里。
刘卫东等财务拿着收据出去后,这才瞥过头,望着霍耀文笑问道:“我听说霍先生前两天去了一趟台湾办签售会?”
“嗯,昨天晚上才回来。”霍耀文拿起桌上的茶杯缓缓喝了一口。
刘卫东看对方喝水,自己也感觉有些渴了,拿起杯子喝了一口道:“我说呢,昨天商业电台的何总监打来电话,托我联系一下霍先生,他讲打电话到学校都一直是管理员接的。”
“何总监?找我话咩事?”霍耀文皱皱眉,何佐芝找他能有什么事?难道是鬼吹灯第二部的广播剧?
刘卫东想了想笑着讲:“好像是说希望能够拿下霍先生你另外一本《甜蜜蜜》书的广播剧版权,而且第二部《鬼吹灯》合同他那边还等着签呢。”
“我会找时间抽空去一趟商业电台的。”一听何佐芝要当送财童子,霍耀文嘴角一笑,他最近正缺钱花呢,又恰逢鬼吹灯出书发行,这时候商台的人送上门,也算是来了个免费的广告宣传。
刘卫东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怕霍耀文跑了冤枉路,提醒道:“前段时间商台从荔枝角那搬到九龙城北区的九龙塘广播道了,霍先生要是去的话就直接去那吧,别去荔枝角了,哪里现在正在拆除,美孚油库搬到了青衣岛那,工务署的人准备把原址改建为新的屋邨。”
“嗯,我知道了,那就不多打扰了。”霍耀文看了一眼手表,同老师约的时间差不多了,便把公文包夹进怀里起身欲离开。
“霍先生,我送送你。”刘卫东跟着起身。
“不用麻烦了刘编,我自己走就好。”霍耀文婉拒了刘卫东的相送,但拗不过对方的坚持,只能笑笑一同出了门。
......
贵州街,龙凤茶楼。
霍耀文匆匆的从附近东方日报赶了过来,上了二楼就瞥见坐在靠窗边的张承颐和他正对面坐着的一个六十多岁穿着唐装的老人,心想这老人应该就是伍连德了。
“张老师。”霍耀文提着公文包走过去,满脸歉意的说道:“不好意思老师,刚有点事情耽误了。”
“无碍,我跟老伍也才刚到。”张承颐挥挥手表示不在意,随即起身介绍道:“耀文这位就是我同你讲的伍连德伍老先生。”
霍耀文看了一眼面前的唐装老人,六十多岁的模样,头发虽然有些花白,但精神头很足,伸出手尊敬道:“伍老先生创办的良友画报我可是早有耳闻,可谓是开创了中国画报历史的先河,不仅深受内地读者的喜爱,更是在国外都享誉盛名,伍老先生能来我们出版社就任总编一职,简直是我们出版社的荣幸。”
伍连德看上去满是褶皱的严肃脸,此时却是笑的很开心,同霍耀文握了握手:“霍生客气了,何来的荣幸之说,只要你不嫌弃我这个老家伙做事慢悠悠的就好。”
第110章
我用眼睛看到的
看着相貌英俊的霍耀文,以及对方儒雅的气质,令伍连德心里顿生好感,不由赞叹道:“霍生年纪轻轻写的一手好书,更是同香港大学合作重开了香港大学出版社,我在你这个年纪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报社编辑,真是后生可畏啊。”
伍连德在打量霍耀文的时候,霍耀文同样也在打量对方,不得不说伍老别看今年已经六十有八,但身子骨却是硬朗的很,声音洪亮,说话底气很足,根本不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伍老谬赞了,晚辈只是侥幸而已,要论的话伍老您才厉害,不仅一手创办了良友画报,更是将它打造成全国性的画报,远销海内外。”霍耀文谦虚了一句,后拿起桌上的茶壶,给伍老和老师各自杯中添了茶水。
张承颐端起加满热茶的杯子喝了一口,暖了暖心胃:“耀文,出版社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工厂重装好了没?”
“都已经差不多了,出版社的办公地已经租好,工厂那边大概月底前就能完工,而且我已经让工人们开工,把我之前写的那本鬼吹灯印刷出来,准备这几日就开始宣传发售。”霍耀文讲到这里,瞥了一眼伍老,讪笑道:“不过就算准备的再齐全,出版社总还缺一人,缺一个像伍老这样统筹全局的总编。”
伍连德摸着下巴的胡须,哈哈大笑道:“霍生我这把老骨头统筹全局是不太可能了,不过你报社要是还缺一个吃闲饭的人我倒是挺适合的,我最近总是同你老师讲,我这饭量大增,我那点养老钱日常开销都有些管不够了,正想着找个吃干饭的工作混混这往后的日子呢!”
霍耀文没想到伍连德居然如此风趣,跟着轻笑一声,顺着对方的话讲:“那伍老正好,出版社总编这个职位就是吃闲饭的,每天坐在那拿笔写写画画一天就混过去了。”
伍连德没曾想对方接了自己的话,也是乐呵道:“好好,我就喜欢这种吃闲饭的工作,每天轻轻松松上班,吃饱了就下班回家睡大觉。”
张承颐在一旁看的有趣,朝着霍耀文讲:“耀文,老师我这马上也要退休了,学校虽然有给退休金,但你也知道我经常去大戏院听戏曲,每张票都要十几块,高兴了就买个花篮送上台,我怕我这退休金不够花,你那缺吃闲饭的工作看我可行?”
不等霍耀文接话,一边的伍连德吹胡子瞪眼道:“老张你这就不地道了,你们学校发退休金可是有不少,你这吃的又少,要那么多钱干嘛,你儿子在澳洲不是开了一家华人学校吗?上次打电话回港说接你去澳洲,你可以去你儿子那养老啊。”
霍耀文惊讶的看了一眼张承颐,他虽然知道张老师的儿子张清一在澳洲工作挺有出息的,只是好几年了都没有亲眼见过对方,也不曾多听老师讲过家里其余人的情况,只以为父子俩关系不融洽,却没想到居然在澳洲开了一间华人学校。
或许是感受到一旁霍耀文惊讶的目光,张承颐笑了笑:“我早年去过澳洲一次,哪里的环境虽然我也挺喜欢的,但周围都是一帮鬼佬,又没有熟人在那边,去了就真的是只能在家养老带孩子了。华人学校也是他去年在墨尔本办的,说是华人学校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教人说英语的学校,澳洲地大物博,土地又十分的便宜,所以近些年很多人移民不再去美国而是去澳洲,不过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吃亏,所以清一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去澳洲养老的同时担任学校的校长,教一些来澳的华人移民说英语。”
霍耀文没想张老师的儿子倒是挺有头脑的,这么懂得做生意,居然想到在澳洲的墨尔本开了一间教人英语的培训学校,
话毕,张承颐或许是不想过多的讨论自己这个儿子,便转移话题道:“耀文,你出版社的办公室在那?我同伍老一块过去见识见识,下次去吃闲饭的时候也好找的到路,不至于半路上迷了方向。”
霍耀文轻笑着点头应了一声“好”。
......
几日后,清早,旺角九龙书店的老板打开店门后,便从店里面搬出来一个巨大一人高左右的宣传架,直接摆放在大门口,这奇异的一幕引的周围上早班的人纷纷驻步停留。
只见宣传架上挂着一张彩色图纸,那图上画着一座巨大的宫殿,正稳稳的悬浮在黑暗的空中,宫殿绘画的很漂亮,就连上面的牌匾上写着的“天宫”二字也是一清二楚,下面三个看不清样貌的人,正打着手电筒朝着天上那座天宫望去,一旁写着三个大字“鬼吹灯”。
看过鬼吹灯一书的人,在看到这个宣传架后,也是知道了鬼吹灯已经出书了;没看过的人在看到画报上那吸引人的天宫和那漆黑一片的夜色,倒是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
九龙书店几十米外,一辆老旧的汽车里,霍耀文坐在驾驶位上,注视着路过行人看海报的频率,整整观察了十几分钟,基本上每个路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观望一眼,虽说到现在都没有人进书店买书,但考虑到现在是早上七点多,很多人都赶着去上班,肯定是没有那个时间的,所以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这时,明仔步履匆匆的从九龙书店内走了出来,手上拿着一本鬼吹灯,打开车门坐了进来,朝着驾驶位上的霍耀文说道:“耀文哥,我问了一下书店老板,他说我是今天第一个买这本书的人。”
早上的时候,霍耀文拿着老豆的车钥匙便准备下楼四处找书店去看看,恰好碰到回家的明仔,便拉着他一道叙叙旧,顺便找个人作伴。
“那你有没有问他你是不是今天第一个进店买书的人啊。”霍耀文白了一眼明仔,从这间书店开门到现在,他俩就一直在这看着,进没进人朱文庆心里自己没点数吗?
“这我倒是没问。”明仔摸了摸后脑勺,尴尬的说道:“要不我再去问问?”
“不用了,你是今天第一个进店的!!”看着明仔这傻乎乎的样子,霍耀文只能叹了口气,幸好当初自己规劝他去学了木工,不至于跑出去当个马仔,就他这智商和眼界,不被人玩死才怪了。
明仔惊讶道:“耀文哥你怎么知道的?”
“我用眼睛看到的!”霍耀文对明仔实在有些无语了,几个月没见,这小子怎么越来越傻了,往日不这样的啊。
“呵呵……”明仔醒悟过来,也是知道自己问的话太傻了,讪讪笑了笑说道:“我这不是最近一直忙着做工么,每天都是对着木头做家具打柜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