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523

李小龙道:“叫李先生就太客气了,叫我布鲁斯或者小龙就好。”
霍耀文摆手道:“那怎么行,李先生比我年长。”
李小龙说道:“没关系,这是在美国,没有那么多的称呼,叫我布鲁斯就好,还不知道霍先生你的英文名是?”
闻言,霍耀文也没在推辞,说出自己的英文名“埃文。”
“耀文,埃文,呵呵……你的英文名取的很简单啊。”
霍耀文笑了笑,说:“图个方便。”
第65章
美国垮掉的一代
等到十一点多,聂花苓等人渐渐醒来,到中午的时候,在李小龙的热情招待下,一行人在附近的中餐馆丰盛的大吃了一餐。
吃完中饭以后,聂花苓看时间不早了,怕耽误时间买不到机票,便提出告辞。
本来李忠琛是准备让林燕妮陪着自己先把何老太送到西雅图,然后在去艾奥瓦州的,但现在李小龙在洛杉矶,就不必那么麻烦跑一圈西雅图了。
所以李忠琛便准备陪着妻子一块过去参加那个写作交流会。
在李小龙打电话咨询机场航班后,确定了下午三点多有一班航班直飞艾奥瓦州,便开车相送四人。
临送上机前,李小龙朝着霍耀文道:“埃文和你聊天很愉快,这次一别,恐怕很难有机会再见面了。”
“或许以后我们会经常见到也不一定。”霍耀文笑笑。
李小龙道:“这不可能,我准备在洛杉矶定居了,往后很少会回香港。”
最近李小龙接了好莱坞一部电影的配角,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想着以后就在洛杉矶定居,来实现他当上电影巨星的梦想了。
“说不定。”
霍耀文想着按照历史,应该是两年后,李小龙才会回港拍功夫片,然后掀起整个东南亚的功夫热潮,到最后一举冲进好莱坞,拍摄《龙争虎斗》大卖一亿五千万美金的超高票房,轰动整个世界。
李小龙闻言,笑笑不语,但还是说道:“好,有机会回港,一定会去香港大学拜访一下埃文和你的老师,说起来他可是我的师兄。”
“我想老师应该很乐意跟你交流哲学问题。”
两人又聊了几句。
旁边的李忠琛道:“好了小龙,你就先回去吧,记得要照顾好母亲,她第一次来美国,虽然会说英文,最好出门让琳达带着。”
“我知道的大哥。”李小龙点点头。
等几人过了检票口,李小龙这才返身离去。
...
艾奥瓦州又称爱荷华州,这是音译上的问题,不过倒也没多大的影响,只是会令一些人困惑罢了。
艾奥瓦州距离洛杉矶有2359公里,坐飞机需要差不多八个小时的时间。
等到了艾奥瓦州的机场,已经是晚上凌晨了,因为有提前通知的原因,聂花苓的先生保罗-安格尔,开着车在机场外面等候多时。
“亲爱的一路辛苦了。”
在看到人后,保罗走上前拎起爱人的行李箱。
聂花苓笑笑道:“保罗,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是香港新生代的作家,尤妮丝(林燕妮)和埃文(霍耀文),这位是李,是尤妮丝的先生。”
保罗热情的跟几人握手道:“你们好,我是保罗-安格尔,很欢迎三位来美国艾奥瓦州参加我和爱人举办的国际写作计划,我想你们会喜欢我给你们安排的宿舍,哪是附近最棒的一处住所了。”
霍耀文轻笑一声:“那太棒了。”
林燕妮的英文还算可以,所以听得懂保罗的话,也是笑着说:“安格尔先生很感谢你的招待。”
至于李忠琛就有点听不太懂了,对方的语速很快,只听的七七八八。
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交流了几句,
天色已晚,一行人上了车,保罗开车回了艾奥瓦大学专门为这场国际写作计划提供的一座宿舍楼。
宿舍差不多有四层楼高,在安排好几人在二楼入住以后,保罗很热情的邀请霍耀文、林燕妮和李忠琛到他在大学的家里做客,吃一顿夜宵,顺便讨论一下这次写作计划演讲会的时间。
国际写作计划,是去年聂花苓和其先生保罗-安格尔,在艾奥瓦大学“作家工作坊”的基础上创办的。
因为是第一届,艾奥瓦大学校方只提供场地和住宿,一切活动经费都要聂花苓还有保罗-安格尔负责,
所以这才跟美国班坦图书出版公司合作,由对方提供少部分经费,来换取这场国际性的写作计划中所诞生出的优秀作品优先签约出版权。
当然,来参加的作家也可以选择不跟班坦图书出版公司签约,但这次来参加写作计划的人,除了极少部分美国本土的作家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又以欧洲居多,所以想来选择跟班坦图书出版公司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等吃完夜宵,霍耀文告辞了聂花苓和保罗-安格尔,回了宿舍,简单的洗漱了一下,便躺在床上沉沉的睡了过去。
这两天坐飞机,的确是够折腾人的。
再加上昨天在洛杉矶李小龙的武馆内也没有睡好,这会儿倒在床上就直接呼呼睡了过去。
...
第二天清早。
霍耀文醒来,就发现今天有点冷,外面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在屋内的小卫生间简单的洗漱一番后,换好之前在张记订制的西服便出了门,想要看看周围的情况。
昨天夜里,保罗-安格尔说交流会将在明天中午开始,到时候绝大多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参加这次写作计划的作家,都会到来。
霍耀文刚出门,就发现对门门口,正站着一个棕色头发戴着眼镜的四十多岁的中年帅哥,他看了一眼霍耀文,说道:“嗨,伙计,你也是来参加这场写作计划的?”
“是。”霍耀文点点头。
“你是中国人?”
霍耀文笑问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他伸手道:“脚盆人我见过,没有几个长的有你这么高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新泽西州来的作家艾伦-金斯伯格。”
“埃文,香港来的作家。”
霍耀文心里一笑,对这个老外说的话感觉很有趣,不过这人的名字总有点耳熟。
“香港?它在那?”艾伦-金斯伯格眉头一挑,这个地方他根本没听过。
此时的香港,还只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城市,直到几年后李小龙的功夫片在全球大卖,香港这个小地方才会在各国民众的交流中出现,直到80年代,经济腾飞,才会令世人知道,一座岛城碾压大半个的亚洲经济,成为四小龙之首。
“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想以后你会知道的。”霍耀文回答道。
“是吗,我想我会去问问我曾经的地理老师的。”艾伦-金斯伯格笑了笑。
这时,从过道尽头走来一个金发壮汉。
“艾伦这位是?”金发壮汉眉头大皱。
艾伦-金斯伯格笑道:“彼得,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从香港来参加这次写作计划的作家埃文,他很有趣。”
闻言,彼得·奥洛夫斯基朝着霍耀文简单的笑了笑,随即朝着艾伦-金斯伯格说道:“聚会已经开始了。”
“那快走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品尝一下艾奥瓦州的味道了。”
艾伦-金斯伯格眼前一亮,正准备拉着彼得离开的时候,这才想起霍耀文,朝着他问道:“埃文,你要一起来参加聚会吗?”
霍耀文直接拒绝道:“不了,我还有点事情需要做。”
“那太可惜了,听说艾奥瓦州的东西最棒了。”说完,艾伦-金斯伯格笑笑,转身带着彼得·奥洛夫斯基离开了。
等这两人相互搂着离开后。
霍耀文愣在原地,想了好久,才总算是想起这个艾伦-金斯伯格是谁来!
艾伦-金斯伯格美国诗人、垮掉派的作家,在1955年以其撰写的短篇散文诗《嚎叫》而一举成名,成为了美国50-60年代垮掉的一代中文学运动领袖的代表人物。
知道这个人,还是当年抱着欣赏态度看美片《在路上》时,从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扮演的女主角口中多次听到,这才起了兴趣搜索一下。
美国二战后的50年代,除了诞生出迷茫的一代文人外,到了末期,有滋生出了一批垮掉的一代文人。
迷茫的一代人中以海明威为主导,撰写的文章大多是对战后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
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于是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而垮掉的一代人则完全不同,这些人的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
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所以垮掉派中的作家所撰写的作品,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深受除全世界人民之外的美国人独有的喜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