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523

不久,便有人抬着棺材出了门,登上一辆出殡车朝着港口而去,送到港口,那是因为林家人为其安排的安葬地,是林语堂在台湾的故居。
前来的宾客们纷纷出门相送。
目送着出殡车远去,一些人跟家属简单的说了一下安慰的话,就相继离开了。
“唉,林先生的《京华烟云》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看着离去的车,张承颐微微叹了口气,他虽然与林语堂不熟,但早年在中文大学的时候,也打过几次交道,对于这位的评价,也不好多说什么,此次过来参加出殡也算是缅怀一下曾经写出过巨著《京华烟云》的大师吧。
“是啊,这本书写的的确很好。”
霍耀文点了点头,要是写的不好,能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吗?
现在除了评委会外,霍耀文可以说是全球唯一知道林语堂获得过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人。
有人可能不了解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除了和平奖是把提名人和获选人同时公布外,其余的奖项都设置了一个提名人员名单50年保密条例。
想要知道每年那些人获得提名,需要等到五十年后才会被公布!而林语堂获选提名的两次,分别是1940年和1950年。
感叹了一会儿,张承颐是知道霍耀文下午要坐飞机去英国,也是准备进去跟家属道别时,突然有人在后面喊道:“张先生!”
张承颐回头一看,见来人是余光中,顿时笑道:“光中你也来了。”
余光中叹息道:“是啊,林先生去世,我作为后生晚辈自然要过来送他最后一程的。”
说着,他的目光看向了霍耀文,笑了笑说:“张先生,这位想必就是你的得意学生霍耀文吧。”
“不错。”张承颐点点头,介绍道:“耀文啊,这位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余光中余先生。”
余光中!
霍耀文没想到面前这位戴着眼镜,梳着油头一身文气十足的中年男子,居然是写出《乡愁》的余光中!
笑着与他握手道:“原来是余先生,您前几年写的那首《乡愁》,写的实在太好了!”
如今才40多岁的余光中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港台两地的文坛中早已成名,72年写的那首《乡愁》更是被诸多文人作家赞誉。
余光中微微一笑,谦虚道:“霍先生客气了,我也非常喜欢你在《大公报》发表的那首《故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也是道尽了乡愁。”
“哪里哪里,拙作罢了,拙作罢了。”虽然当魔改公这么多年,霍耀文的脸皮越来越厚,但这首《故乡》还真是一字没改。
“好了好了,你俩就别谦虚了,我觉得你们俩写的都非常好。”
张承颐哈哈一笑,他是学哲学的,对文学鉴赏能力有,可写不出好文章来,笑着道:“光中,最近听说你又新写了一篇散文。”
余光中道:“还在修改当中,等到时候改好了,我再拿给张先生您过目。”
“好。”张承颐一口应下来,又说道:“对了,这次交流会你也参加吧。”
“当然,校长已经嘱咐我了。”
“……”
看着老师和余光中聊天,霍耀文也没有插话,只是默默的听着二人的交谈。
说起来,霍耀文对余光中的作品是非常非常喜欢,特别是上大学学习编剧的时候,最是喜欢余光中写的散文和诗句。
可以说是满足了当时患有过度文青病的霍耀文,对文学的一切幻想和美好。
“我记得你爱我,或许是我记反了。”
“人总有一天会长大,何必成熟太早,失去太早。”
“掉头——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
诸如此类的短句短诗,实在太多太多。
最打动霍耀文的,是余光中写给他妻子范我存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寥寥十几个字的情诗,一语双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放过,简直浪漫得可怕!
这些浪漫诗句让正犯病的霍耀文,犹如久逢甘露一般饥渴!
经常不愧是被人称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浪漫诗人,乡愁作家。
...
第486章
大型青春励志节目
上午十一点多,九龙贵州街。
“阿文不上去坐坐?”
“不了老师,时间有点来不及了,等我回来后再来看望您和师母。”霍耀文看了看腕表,下午两点的飞机,虽然还有三个小时,但回家收拾行李,再整理整理时间未必够。
闻言,张承颐点了点头道:“行,那你早点回去吧,记得5月3日的交流会。”
交流会的具体时间,之前张承颐并不确定,但刚刚与余光中这位半个负责人聊了几句,知道了是在5月3日左右。
霍耀文道:“要不了那么久,我估计这个月底前就会回来。”
这次去英国看望丈母娘,估计也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
“嗯”张承颐应了一句,打开车门就下去了,临走前嘱咐他开车慢点。
霍耀文笑着点点头,挥手与老师告别后,就开着车从九龙一路回了港岛半山区,等到家里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
安娜早已经把行李箱收拾好,两个小家伙穿着新衣服,似乎很期待这次回英国看望外婆。
陪着家人吃了中饭,霍耀文先行扛着行李箱出了屋子,把两个大箱子一一放到车厢后。
正准备回屋子继续拿东西的时候,只见阿嫲凑近道:“阿文你这次去英国,跟亲家说一声,要是想孩子了,完全可以来香港住一段时间,她一个人在那边恐怕平日也很寂寞。”
“我知道的阿嫲,不过我这丈母娘似乎在香港待的并不是很习惯。”霍耀文耸了耸肩道。
去年米歇尔夫人来香港待了几个月,本来安娜的意思,是希望母亲能够在香港长住下去的,毕竟英国那边除了一些亲戚朋友外,家里面就米歇尔夫人和玛丽两个人,难免会冷清无聊。
只不过或许是米歇尔夫人习惯了英国的气候和环境,最终还是没答应安娜在香港长住下去的打算。
“那你就和安娜在英国多陪陪她。”
“好。”
霍耀文应了下来,他已经跟各个公司的总经理、总编提前打了招呼,除了重要事情发电报到英国交给利脱通知他外,平日一些小事大家自行处理就好。
安娜此时抱着小宝走到门口问道:“好了没有。”
“行了,还有没有东西要拿的?没有的话,我们就上车走吧,时间差不多了。”霍耀文看了眼手表上的时间,已经一点多了。
“没了,我们走吧。”
很快,一行人收拾好,霍耀文与阿嫲、母亲、细妹告别后,就开车前往了九龙启德机场,随行的还有父亲霍成才,他主要是把车开回来。
……
下午三点,凤凰电视台的会议室内。
何佐芝抬头看向人力部经理冯静娴问道:“冯经理,艺人部筹备的如何?”
冯静娴道:“已经筹备好了,这几天我招聘了一些舞蹈老师和声乐老师,该添置的人员和相应的场地都没有问题。”
何佐芝道:“嗯,那节目部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节目部经理孙郁标说道:“准备的差不多了总经理。二号演播厅我们重新装修了一遍,舞台的面积扩大了一圈,足够容纳五十多个人,同时宣传方面我们也做了详细的计划方案,只等台里面启动新星偶像项目。”
“那好。”
何佐芝听两个最重要的部门都已经准备就绪,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在座的诸位,笑着道:“既然都准备好了,那么我宣布从明天起,“少女时代”新星偶像计划正式启动,台里面会拨款五百万港币用作推广和宣传,我希望诸位尽心尽力,把少女时代项目推广出去!”
“是!”
瞬时,会议室内的众人齐齐点头。
……
第二天,凤凰电视台请了上百个临时工们,拿着厚厚一大叠宣传单,就在港岛、九龙、新界三地开始在街头发放“少女时代”新星偶像计划。
中午,尖沙咀街头。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站在街头,手上拿着一叠传单,碰到一个人发一张宣传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