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523

在又支撑和记两个月后,祁德尊终于是顶不住外界债务人和董事局的压力,同意了汇丰银行入股和记的打算,并且提出要汇丰借给和记洋行一笔大额贷款。
本来谈的好好的,贷款汇丰银行也答应收购后,会贷一笔钱给和记洋行渡过难关。
可谁知道汇丰银行在收购和记洋行百分之三十三左右的股份上,居然只给了1.5亿元的报价,还要求祁德尊卸下董事局主席的位置。
这让和记董事局,包括祁德尊本人十分的不满!
要知道和记虽然债台高筑,收益也是今不如昔,可旗下的公司包括地皮,和黄埔船坞有限公司,哪怕贱卖,都远远的不止这点钱!
本来祁德尊是想再找别的银行想办法,可先如今香港绝大多数银行都因为受73年股灾的影响,犹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哪有多余的钱入股和记,还要借十几亿给他们。
正有能力借钱的,除了汇丰,也就渣打了。
但找渣打银行还是会跟汇丰银行一样的结果,找不找都没那个必要。
所以祁德尊思来想去,把目光看向了霍耀文,他虽然不知道霍耀文能不能拿出这笔钱,但对方既然当初提出入股,现在又答应出来一约,想来是清楚和记洋行的困境,那么应该是有能力盘下这个大缺口的吧?
...
第464章
买买买,抄抄抄
霍耀文他有没有能力盘下这个不仅有外债,更是内部亏损的和记洋行?
答案肯定是没有。
现在香港除了银行之外,几乎根本没有人能够一下子就拿出十几二十亿现金来!
这可不是后世动不动就斥资几百亿收购的时代。
更别说经过73大股灾,香港的经济还处于寒冰期,虽说今年逐渐有回暖的迹象,但大部分的公司还是处于困难的状态,特别是地产公司,股灾影响最大的就属于地产行业了。
香港地少人多,过去无论开发出什么样的新楼盘,只要价格适中,购买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73股灾爆发前,楼盘市场最为火爆了,那些炒股赚钱的股民,几乎都会把赚来的钱去购买房屋。
可现在不行了,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70年起保持的每年稳步增长百分之二十的地皮开发,到如今1975年,有能力建造新楼盘的地产公司,无一例外全都是大型地产公司。
而且他们开发出的楼盘都是中高端楼市,只针对一些收入较高的群体。
中高端楼盘之中,最为典型的就属九龙荔枝角的美孚新邨了。
自1968年,美孚油库迁往青衣,原址改建为美孚新邨起,往后的每年都在进行扩建,一直到1973年,开发出了第五期楼盘。
那时候,美孚新邨是只有香港中产阶层的人才有能力购买的楼市,算是第一批建造成功的正规高楼小区。
可现如今,74-75年,早已定下的第六期和第七期暂且搁浅了,原本的物业汇秀管理有限公司也破产清算,被银行收回。
所以在香港经济处于寒冰期,让霍耀文拿出二十几亿港币出来挽救和记洋行,这根本不可能,哪怕他在国外的资产多过香港,也很难拿出这么大一笔钱。
在没有钱能够暂时挽救和记洋行的情况下,霍耀文动过找国外银行贷款的想法。
霍耀文的那些海外资产,之前让戴维德进行过统计,现如今最值钱的应该是在美国成立的寰宇电影公司了,这家公司虽然名义上是属于香港电影公司的分部,但还未合并,严格来讲是两家公司。
美国寰宇电影公司值钱,是因为去年在全球掀起票房狂潮的《1999》,它作为全球第一部破八亿美金的超级科幻大片,所拥有的版权和续集版权,在戴维德和一众投资顾问的盘算下,最少价值一亿美金。
是光版权就差不多价值一亿!
其实这也很正常,《1999》电影的大卖,证明了这部电影的吸金能力,再加上原著小说大卖了几千万册,读者遍布全球,估算一亿美金,其实也不算高估了。
反正霍耀文要是把《1999》后续的版权打包卖给福克斯公司,他们一定会愿意花一个亿买来的,毕竟他们自己靠第一部就赚了一两亿美金,拿出盈利所得来购买续集版权,往后拍摄的续集电影就纯粹是福克斯公司一家赚了,完全不用再分给霍耀文。
这么划算的买卖,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肯定会十分的乐意。
除了寰宇电影公司外,在英国的《财经日报》和《财经周刊》,以及最近收购的《太阳报》,抵押给银行借贷的话,也差不多值个四五千万美金。
美国的《洛杉矶早报》和《纽约邮报》,最少也价值三千万美金。
这些是霍耀文能够在短时间内凑齐几亿美金的办法之一。
当然了,霍耀文肯定不会把所有的产业全部抵押出去来收购和记洋行的股份,他现在手头上的现金,足够他收购那部分股份的了,只不过和记洋行贷款的事情,就比较麻烦一点了。
他不可能自己掏钱借给和记洋行。
毕竟,他不是小李!
虽然很讨厌,但也不得不承认小李是个非常非常精明的商人,从他在几年后把握时机收购和记黄埔,再到日后将亏损的和记黄埔扭亏转盈,这几点来看,足以证明其商业才能。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在考虑蝴蝶效应和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下,霍耀文不可能孤注一掷的把自己这么些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都一股脑的压在和记洋行上!
哪怕和记洋行日后经营上还是不见好转,他也好有个退路不是?继续走传媒帝国的路线,这方面不需要多大的商业天赋,只需要一路买买买、抄抄抄就行了。
买报纸电视台、借鉴各种后世小说名著,然后把畅销大卖的小说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绝对是最保险的手段。
清楚自个商业天赋不够,霍耀文又不想自己掏钱借给和记洋行,香港这边陷入经济泥塘,大部分银行自己也没有余粮的情况下,那就只能想办法联系国外的一些大银行来帮忙了!
……
“…和记洋行可不止几亿港币而已!”
听着祁德尊如此强硬的口气。
霍耀文说道:“祁先生,你现在关注的地方,应该不是你们和记价值多少,而是和记能否挺过现如今的难关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祁德尊眉头蹙起,有点不明白霍耀文此话何意。
霍耀文看祁德尊不明白的样子,顿了顿说道:“其实在我个人来看,汇丰银行给的价格其实不算低了,1.5亿港币收购百分之三十三的股份,看起来是和记亏了,毕竟和记旗下无论是地皮还是公司,都远远不止这个价钱。
但汇丰以1.5亿拿到了30的股份,也相对应的承担了你们和记洋行的30的债务。然后还要以低息的价格借十几亿,甚至是二十几亿给你们渡过这个难关,要知道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银行也不好过,股灾造成的烂账到现在都没有算清楚,否则祁先生你也不会找不到银行借贷,从而选择引进外资了!”
别看收购和记洋行百分之三十的价格很低,可一旦买下来,所承担的那部分债务,就相当于汇丰额外又多给了好几亿,再加上低息贷款的损失,汇丰银行也不赚钱的!
否则也不会过了几年,由汇丰大班沈弼做主,把和记黄埔的股份卖给小李时,汇丰董事局大部分董事成员都同意了!
要知道那时候小李可没花多少钱就拿下了渐渐缓过来的和记黄埔。
一听到这话,祁德尊面色凝重,他哪里不懂这里面的套路,其实汇丰给1.5亿收购30的股份,他没多大的意义,更多的是汇丰银行居然要一次把他给撸下来!
不仅撤销了董事局主席的位置,更是连董事局的座位都不给他留。
这让掌管和记洋行二十多年的祁德尊,心中很是不满,主席位置不保留也就罢了,就当是汇丰银行想要自己当主席好掌控公司,可董事局的座位都不给,那岂不是说明自己的能力不足?
正是如此,这才让受到打击的祁德尊,转头找了另外一个选择目标霍耀文。
...
第465章
把你当垃圾
见事情说开了,祁德尊微眯着眼,喝了一口半岛酒店最经典的下午茶,这才缓缓抬头看向霍耀文,这一刻他不再把对方看成一个作家,而是当一名商人看待。
“霍先生,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认为和记洋行百分之三十三的股份,只价值1.5个亿,要是这样的话,我还不如选择汇丰银行,最起码他们有绝对的能力可以借贷给我们,而且我跟汇丰的沈弼当年是同一批入伍的军人,后来也曾一块驻守过印度,又辗转到了香港来。”
“不,你不会的。”
不等对方说完,霍耀文微微摇摇头打断了祁德尊的话,答应赴约前,他就早已了解到汇丰银行跟和记洋行之间的收购条件。
“为什么不会?虽然很冒昧,但我不认为霍先生你有能力一次性拿出几十亿来。”祁德尊疑惑对方为什么这么肯定他不会选择跟汇丰银行合作。
“我是无法一次性拿出几十亿出来,也比不了汇丰银行家大业大,可祁先生…”
霍耀文顿了顿,话音一转说道:“你就真的希望汇丰入股和记洋行,然后把你当垃圾(乐色)一样的扫出董事局,之后对外面不知情况的股民说,和记如今的状况都是你这个不作为的主席造成的?”
听对方把自己比作垃圾,祁德尊不由捏紧拳头,怒视之!
他的这个愤怒的表情虽然很精彩,可丝毫没有影响到霍耀文,要是几个月前,或许不会说的这么直白,但现如今和记洋行这种情况下,不接受外来资金的帮助,绝对是只有一条路走了,那就是破产清算。
而祁德尊几十年的心血也将毁之一旦,然后犹如丧家犬一样的回了英国,老老实实的拿着剩下的钱当一个庄园主,或者农场主来安度晚年。
不想破产清算,选择跟汇丰银行合作,那祁德尊也会被撸下来,成为一个连董事局都进不去的,曾经执掌和记洋行二十多年的叱咤人物。
这种感觉,对于祁德尊这种辉煌过的人来说,不仅是奇耻大辱,更是连自杀的心都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历史上祁德尊迫于董事局的压力下,同意汇丰入股,之后被撸下来,转头就直接跑回英国的原因。
他没脸继续留在香港!
然后就会因为这次的奇耻大辱,让养尊处优二十多年的祁德尊,在1981年,他63岁这个还算年轻的年纪下,黯然病逝!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过去年代,以如今的医疗技术,只要不是癌症晚期,几乎都能让有钱人吊命,从而多活个几年。
祁德尊虽然是病逝,但未尝没有因为自己被和记董事局剔除,从而造成了某些心结,让其晚年郁郁不得志导致的。
“和记洋行的股份,我可以出比汇丰银行高三成的价格买下来,同时也会联系美国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来共同对和记洋行进行低息放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