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523

“这也太多了,我一个人怎么喝的完,张妈你拿个碗来,也盛点。”
“不了不了,我做汤的时候尝了一点,先生你一个人喝吧,喝不完我放进冰箱明天早上我再热一下。”
“隔夜的就不好喝了。”霍耀文说道。
张妈心里一紧,赶忙道:“那下回我少做点,今天做的是有点多,下回我一定注意。”
“没事的张妈,你拿个碗来一块喝。”
见霍耀文坚持,张妈只好进了厨房拿了个碗筷,走出来后给自己盛了小半碗,站在旁边小口的喝了起来。
霍耀文也没有说让张妈坐下来喝的话,因为这事他很早之前录用张妈的时候就说过了,但她一直坚持不坐着,说只有主人家才能坐着吃饭,先生可怜她,她感恩好意,但规矩就是规矩。
后来也劝过几次,但张妈依旧如此,霍耀文见状便再也没提,因为提多了反而不好。
说起张妈,当初雇她的时候,霍耀文考虑到家里的隐私,也是多有打听和了解,才选择雇佣的。
张妈的经历可以说算是华仔电影中那个翻版的桃姐了。
十几岁的时候就从广东顺德自梳离家,先是在南洋新加坡那跟同乡一块,干保姆这行做了几年,后来随着原主顾一家来了香港,一干就是二十来年。
一直到几年前,老主顾家的老人去世,后辈们想要移民去加拿大,本来是想带张妈一块去的,毕竟雇佣也有二十多年了,后辈们多是张妈照顾长大,彼此之间多少有点感情,但张妈念着广东故土,又不会外语,去了那边买菜都是问题,就摇摇头拒绝了。
这两年张妈多在别人家里打散工,偶尔照顾照顾老人孩子,一直到霍耀文雇佣她来做个全职保姆,这才算是继续有了份安稳的工作。
对于张妈这种特殊时代下的女性,霍耀文也多有同情,因为看过电影《桃姐》,倒也没傻乎乎的去问她为什么不结婚,只是平日里多有照顾,月薪比一般的保姆佣人多点。
最初,听张妈的经历如同电影里的《桃姐》时,霍耀文还特意问过她有没有在香港购置房产,如果有这个需要和想法,可以跟他说,他会帮忙联系一个好点的房子供她日后养老。
毕竟香港日后攀升的房价,足够张妈一个人安详晚年的了。
但张妈她说她有房子,在顺德老家,四几年刚来香港没多久,就有一帮跟她一样自梳的同乡老姐妹们,问过她要不要在老家建个房子,好为以后养老做打算。
当时才二十五六岁不到的张妈,直接将这十来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跟几个姐妹们在顺德老家村子附近的一块空地,联合建了一个住所,50年的时候就已经建好了,叫“冰玉堂”。
上回那个舒港城挤兑编排霍耀文说他不懂文学,只知道卖弄离奇故事的时候,霍耀文就有想过要不要将《桃姐》给写出来。
只不过考虑到现在香港像张妈这种自梳女还是有不少的,怕写出来以后,难保不会有人以异样的目光看待,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转而写了影响几代香港人的《狮子山下》。
……
第二天上午九点多,霍耀文吃了早饭,在书房里写着《哈利波特》第二部的时候,却是接到了姚文杰打来的电话,他说美国班坦图书公司的马克,发来电报催促老板尽管把《1999》第二部给写出来。
从69年《1999》在美国出版以后,时至今日已经有小快三年的时间了,第二部霍耀文迟迟没有写出来,虽说期间也创作了一本《虚拟世界》,但对于《1999》的书迷来说,他们非常渴望的想要知道,阿尔法星人从遥远的三体星过来,到底会发生什么!
第一部那如迷一样的结尾,令人遐想无限,却苦等三年始终没有见到第二部的影子,终于是让不少书迷群起愤激,联合写信到班坦图书公司催稿了。
面对马克发来催稿的电报,霍耀文有些头疼,前不久他把《权游》交给姚文杰,让他把整理好的《一千个成功故事》和《权游》一块邮寄到英国给利脱。
等利脱收到邮递的包裹以后,当天就回电报开始催起《哈利波特》第二部。
说目前《哈利》在英国的销量很稳定,急需第二部作品,霍耀文这才动笔开始写了起来。
现在又多个马克催稿,他倒是有些后悔开那么多坑了。
所以一连好多天,趁着没事找他,安娜又忙着总督府那边的事情,霍耀文都窝在家里面,抓紧时间赶稿。
可谁知道只窝了没几日,就有人找上门,来找他诉苦来了。
“霍先生,实在没办法了!”
傅正一进门,看到霍耀文就跑过去苦着脸说。
霍耀文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傅正倒了杯茶水,不急不缓地说道:“怎么?上个月不是才募捐了一笔钱,每个月多发给教工们吗?”
“是,多个一百块,可有可无!”
傅正叹气道:“现在已经有不少教工辞职了,光我知道的就有八十多个人,而且我听不少教工公会的人说,他们等教完这学期,也准备辞职不干了。”
...
第326章
入股海底隧道
听完傅正的诉苦,霍耀文大致清楚了现在教工联合会近期的情况,无非就是教师协会联合向教育署那边施压,从年初到现在,都快一年的时间了,工资薪酬补助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教育职工辞职,另谋出路了。
这件事情,霍耀文其实一直在跟进,也曾经以太平绅士的身份,向教育署的人写过一封信件,上面表述“中小学教师是香港基层教育的根本所在,万万不可有任何的马虎和差错。”
可似乎教育署那边的人对此并不是很在意,这封信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紧接着就是戴总督离职,新总督上任,教育署那边自是应接不暇,哪里还有时间来应付这些“小事情”。
霍耀文说道:“这样吧,马上就要放假了,到时候在教工联合会的总部开个会议,来商谈这件事情。”
傅正想了想,一时半会的确很难解决此时,不如等到学生放假,再开会讨论,逐点头答应道:“嗯,那就多谢霍先生了。”
“不碍事,我最近也是忙着别的事情,教工会那边一时无暇顾及。”
说到这,霍耀文突兀的想起教工会的总部,只是一个很小的办公楼,里面除了几个聘请的员工来登记教师的名册外,再也没别的员工了。
一想到一个月前参加欢送戴总督的晚宴上,那些商会的会董、理事多的数不胜数,也是挑了挑眉头说:“这样,我私人拿出一笔钱,让你在九龙找个好点的大楼租下一层,等放假了,教工会相应的职位和人员也要一并安排上。”
“是,我知道了!”傅正听到这话,心里难免有些小激动。要知目前教工会已经有两千多个教工会员,边际港岛、九龙、新界三地。
可以算是不小的联合会了,虽说教工会到现在为止还处于初创阶段,人员散乱,也从未有过活动或者会议,一般都是电话通知。
但如果真的正规起来,教工会可以说是香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组织了,既然形成了规模,那相对的就有了权力。
……
没过几日,安娜那边稍微清闲下来一点,霍耀文也是把这事同她说了一下。
“恐怕暂时是得不到解决了。”
安娜依偎在霍耀文的怀里,沉思了片刻,这才说道:“前任总督离职后,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给麦总督,例如红磡的海底隧道资金问题,新的廉价公屋计划,新市镇地下铁路等等,每一项都是要花费大量资金才能完成的。
特别是红磡海底隧道的问题最为严重,按照原本计划是在今年底就能够完工的,但因为财政部资金严重不足,工程方面一直在拖着。总督的想法是尽快调动一笔资金,尽可能的优先将海底隧道给完工。”
听安娜说了这么多内幕,霍耀文眉头忽上忽下,一会儿皱起一会儿舒缓。红磡海底隧道的工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动工了,当时说是耗资港币3亿2千万元兴建,隧道全长大约1.86公里,将跨越维多利亚港,连接九龙半岛和港岛。
去年戴总督还信誓旦旦的在宪报上说明年中旬就会彻底开通海底隧道,方便港岛市民的出行,可现在似乎工程因为资金的问题受阻,导致迟迟无法完工。
脑海里回忆了一下有关红磡海底隧道的记忆,只零零散散的想起似乎要等到明年底才会完工,看样子这笔资金拖得时间有点长啊。
“那好吧,看样子教工薪酬的问题,这两年是没办法解决了。”霍耀文耸耸肩,香港中小学教师加在一起没有一万,也有五六千人。
按照之前的标准,一人每个月最少是1300块,五六千人,一个月就要五六百万。
这也不难怪教育署的人会降低教工薪酬了,这么大一笔数字,是谁都很难拿出来。
说起这事,霍耀文还是有那么一点责任的。
按照原本历史,六年免费教育,是在1971年底展开,到1972年中旬才正式实施。
那时候海底隧道已经完工,财政部那边的资金得到了一点缓解,虽说也有降低教工薪酬,但也不会这么早就开始了。
本该1973年才会发生的教工薪酬减少,但因为某些原因,足足早了两年的时间。
安娜看他皱着眉头,以为是为这事烦心,忍不住说道:“你别太烦恼,这事我会跟麦总督说一声的,薪酬的问题暂时没办法增长了,不过我想如果给予一定补助还是有可能的。”
“不。”
霍耀文摇摇头,“我不是为这事烦恼,现在就算麦总督处理了,给的补助我想也没多少,治标不治本没什么意义。”
“那你在思索什么?”
沉思好一会儿,霍耀文低下头看着怀里盯着自己的安娜,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问道:“你说红磡海底隧道接不接受合作?”
“合作?”安娜皱起眉头,没领悟霍耀文的意思。
“红磡海底隧道日后完工了,我想应该也不会是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的吧。”霍耀文当年来香港旅游顺便考察资料的时候,也曾经坐车从红磡的海底隧道走过,清楚的记得,当时司机似乎是给了钱的。
就跟高速路收费站一样,不是无偿的!
安娜直接说:“当然不会是免费的了,肯定是要收费的,否则日后的维修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霍耀文搓了搓手指,心里有些激动,但面上还是保持冷静的说:“是啦,我个人出一笔钱,来帮总督将红磡海底隧道给完工,按照我投资的资金,日后海底隧道的收取的费用,去掉日常维护的钱,按照出资比例分成给我。”
港岛日后会不会重建海底隧道不得而知,但红磡海底隧道可是截止他重生前的2020年都还在使用,长达将近五十年的时间,每辆车过一次隧道就收一笔钱,一想到日后那车水如龙的等候过海的车队,那可都是钱啊。
虽说现在拿着这笔钱投资房地产也是暴利,但日后赚钱的机会有很多,投资房地产不急一时,房价最少也要等到八十年代才会被彻底炒起来。
可如果一旦错过了这次入股海底隧道的机会,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像这种项目,不仅稳定,更多的还是垄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