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523

“范师傅,明仔年纪轻,不懂礼貌您多见谅。不过家具厂有规定不能在厂里面抽烟生明火,我想您作为老师傅应该是懂木材易燃的道理吧。”
范老头瞥了眼面露笑容的霍耀文,沉思了几秒,点点头道:“先生说的不错,不过老头我懂的分寸,做了一辈子木匠活,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既然范师傅知道就好,几位老师傅有好抽旱烟的瘾,这个没什么,以后出门到外面空地抽就好。”
旁边两老头连忙点头答应,嘴上说以后抽烟就出去抽,绝不在厂里面。
范老头也是有些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
这倒不是说范老头古怪,而是他以前都是自己干活,在家里一边做工一边抽烟习惯了,突然到厂里面多了个规定,自然是有些疙瘩。
事情解决,随后明仔领着霍耀文进了厂房里面参观了一下,设备大都是新的,厂房也简单的重新粉刷了一遍,看着倒是一切美好。
又过了片刻,明仔的师傅陈师傅怒气冲冲地跑了过来。
可是看到霍耀文也在,便忍心怒火,先是跟霍耀文打了个招呼,这才把明仔拉到一边呵斥道:“阿明不是师傅说你,你知不知道刚刚那个范老头可是师傅我好不容易请来的大师傅,你以后想要你这家具厂开好,少不得要伺候好他!”
对师傅明仔还是很恭敬的,可还是忍不住辩驳道:“可是厂里面规定不允许抽烟生明火,这里面木材那么多,要是着了怎么办!”
“你傻,还是他傻?范老头做木工六十多年,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陈师傅看明仔还有辩驳的意思,便打断他继续说:“这么跟你说吧,师傅我当年也是跟在范老头后面学了好多年才有这手艺的。”
做了木匠几年,明仔自然懂得如何分辨木工的手艺,这会儿听师傅说他的手艺都是从那范老头手上学到的,不由大吃一惊道:“这老头这么厉害?!”
“呵呵,何止是厉害,知不知道鲁先生?”
“树人先生?”
“就是他!鲁先生早年在上海曾创办过一个青年木刻班,专门教导一些年轻人学习木刻的手艺,请来教导学生的师傅就是范老头,当时鲁先生还亲自请教过范老头木刻手艺呢!而且我还听别人说范老头祖上是给皇帝做木工的,大家具,小家具,甚至是那些精细的雕刻木盒木梳都是轻轻松松,随手做来!”
“咕隆……”
明仔听后,不由咽了口唾沫,干了木匠两三年,自是知道大家具好打,小家具也还行,可就是想要做好精细的雕刻,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没有个几年的学习和努力都不算入门。
等明仔接受了陈师傅的训斥,这才急匆匆的跑来找到处晃荡的霍耀文,把这事同他讲了一讲。
“你说刚刚那个范师傅祖上是给皇帝做木工的?”
霍耀文眉毛一挑,刚刚他看那范师傅自己带了一套木匠工具,心想应该是个老师傅,听其口气又是陈师傅请来,手艺应该不成问题,所以这才上前好言好语,毕竟开家具厂,少不得这些老师傅帮衬。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范老头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不仅当过鲁先生开木刻班的老师,祖上更是皇帝御用的匠人!
好家伙,这算不算捡到宝了?
明仔点点头说:“我师傅也只是听说,不过听我师傅口气估摸是真的,他方才说早年跟那范老头学木工的时候,亲眼看过他打造一套特别豪华的家具,好像还是用很名贵的木材制作,做成之后,那叫一个漂亮!所以我师傅他觉得是真的,毕竟干这行手艺是做不的假。”
霍耀文说道:“不管是不是真的,既然你师傅都说这范师傅手艺高,那就断然不能放走了这老师傅,平日好好孝敬孝敬,学个一两招,以后家具厂也不愁没生意。”
家具厂虽说是霍耀文想着帮衬明仔所开,但既然开了就肯定是希望一切都好,现在香港已经有了品牌家具的概念,可大都数是外国品牌,这会儿出来一个范师傅,据说还是御用匠人的后代,这就可有的说道说道了。
“你放心耀文哥,我一定伺候好这位范老…范师傅!”
明仔也不是不懂的人,自然清楚干这行,手艺才是关键,家具厂现在还未开工,不清楚未来生意如何,但有了这等厉害的匠人帮衬,赚钱是迟早的事情!
要知道一套普通的家具打造,没个几千块是下不来的。用料子好一点,手艺好一点的,几万块都是小事!
……
眼瞅着马上要到中午了,霍耀文也没急着回九龙,带着明仔、陈师傅、还有一些工厂招来的木工们,一块在附近的酒楼里美美的吃了一餐,酒席上明仔多有恭敬范老头的意思,倒是让这范老头一扫之前的不悦,心情高兴了不少。
下午一点多,霍耀文开着车回了一趟九龙塘。
几天没回来了,阿嫲看到孙儿别提有多高兴了,嘴里念叨着:“耀文啊,要不回来住吧,安娜又不在香港,你一个人住外面,又不会做饭,阿嫲也不放心。”
之前霍耀文搬出去住,阿嫲只以为是小年轻想有个私人空间,也是笑着答应,还想着什么时候抱曾孙,只是前段时间霍耀文从英国回来,知道安娜父亲去世,她需要在英国多待一段时间陪陪母亲。所以清楚现在霍耀文是一个人住,这才想着让孙儿回家来。
“没事的阿嫲,我请了个保姆做饭。再说了,我有时候回家晚了,岂不是打扰您休息了。”霍耀文当时搬出去住,考虑的就是他经常很晚回家,容易打扰父母和阿嫲休息,这才换了个住所。
看孙子这么说,阿嫲也没再多言语,年轻人想着有自己的空间也是正常的。
“你妈妈早上炖了一锅靓汤,这会儿应该好了,我去盛一碗给你。”说罢,阿嫲笑着起身去厨房盛汤去了。
“好。”
霍耀文笑了笑,把目光转移到电视机上,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趣,便换了一个台,好像是丽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只听一个不认识的主持人说道:“最近本台收到消息,香港知名作家霍耀文先生的新作《哈利波特》在英国大卖,截至目前已经畅销六百万册……”
六百万册了?还真是快啊!
看来《哈利》在英国卖一千万也不是问题了!
“哥!”
这时,细妹霍婷婷欢快的从门外跑了进来,她有好长时间没看到他了。
被细妹缠着,霍耀文笑着说:“好了好了,又去那疯玩了?看你满头大汗的。”
“没出去玩,是送素贞。”
说到这事,霍婷婷眨了眨眼睛,继续说:“刚刚我去机场送素贞了。”
听到素贞,霍耀文明显一愣,随即笑了笑问:“机场?素贞去哪儿?”
“她爸送她去英国读法律了。”
霍婷婷饶有兴趣的打量了一番老哥,笑嘻嘻地说:“还不是看你对她没兴趣,在香港待着心里烦躁,就跑去国外留学了。”
“什么话!以后这话少说。”霍耀文瞪了细妹一眼。
...
第307章
英国人的偶像
因为这几个月运动会的关系,香港的报纸大都是报道相关的内容,可是随着丽的电视台播出了霍耀文的新作在英国大卖六百万册的好消息后,一下子让不少报纸调转矛头开始跟以往一样继续吹捧起霍耀文来。
香港现在也就四百来万的人口,哪怕人手买一本,也才四百多万册,而霍耀文在英国一书就卖了六百万册,比香港人口还多,引的不少人打探消息,想知道砸门这位霍大作家又是写的什么书。
没过几日,星岛日报就开始率先转载了英国的报刊文章,这些内容无非就是英国人对《哈利波特》的喜爱,以及对埃文先生在BBC电视台接受采访时,所频频吐出的金句。
不得不说,霍耀文在接受BBC采访的那段节目,颇有点杰克马的味道。
不提随口而出的一番看似平凡却又蕴含人生大道理的至理名言,光就安慰金发女郎的那几句鸡汤: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谁都不能嘲笑:一是出身,二是梦想。”
“出生是谁都无法决定的,但梦想却是人人都能有的,不管能否成功,都绝对不允许他人嘲笑,也无权嘲笑他人。”
就这两句话,吸引了好多英国底层的D丝,不少人把这句话奉为人生信条,写进了自己的心爱的书本,或者手抄上,每每低落伤心时,读到这几句,仿佛就有了莫大的动力。
其实能够吸引那么多英国D丝的原因,倒也不完全是这两句狗血的鸡汤,这主要还是因为当初访谈霍耀文的那位主持人贝尔,在往后的多次访谈节目中,跟嘉宾讲了不少霍耀文的那番经典语录,更是因为之前的调查,顺带着把霍耀文年少家贫的经历给说了出来。
反正就是无脑吹,吹捧霍耀文一个贫民窟(屋邨)出来的孩子,不仅考上了香港最好的大学,留校当了老师,写的多部小说没有一本不是大卖的,更是在1969年参加世界哲学大会时,受到了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法国著名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等多个世界知名哲学大师的赞誉。
在大会结束后,伦敦大学哲学教授现任哲学系主任的詹姆斯霍华德,还邀请他来伦敦大学做一次演讲。
最为有趣的是,当初跟安娜一块参加她堂哥新婚前夜沙龙会时,随口而出的《飞鸟与鱼》,被玛格丽特给投稿到了伦敦泰晤士报上,还声明这就是埃文先生所写。
好家伙,埃文不仅是个作家、哲学家,还是个诗人呢!
也不知是不是这首诗文的缘故,这期泰晤士报同比之前,多卖了好几万份,也导致泰晤士报的主编看到有利可图,直接派人去香港,继续挖掘更多的埃文个人信息。
这一挖掘,不得了!
1968年,根据民谣写了一首歌词。
1969年,写的《虚拟第二世界》轰动美国,导致整个美国掀起了一股虚拟世界的狂潮。
年底算是已经成为知名作家的霍耀文,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出资成立了一家慈善教育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学子就读。
1970年,被香港总督委任为太平绅士,报纸评论其为当代杰出青年领袖……
随着报道的越来越多,有英国报纸整理出了霍耀文较为完整的可考的“人生经历”,其不光是个作家,更是哲学家、诗人、作词家、教育家、慈善家、企业家、综合格斗理论创始人、太平绅士等各种各样的身份。
这种种集合在一起,导致霍耀文在英国的形象从一个畅销作家,仿佛变成了一个底层D丝,因为刻苦努力、奋斗不止、没有背景、唯有才华,最终成为人上人的成功人士!
也因此让霍耀文成为了英国大众D丝们崇拜的偶像和目标,再加上近些年美国那边宣扬起来的美国梦,英国人便把霍耀文给奉为英国梦的代表人物。
所以当这事传到香港来时,媒体界倒是热闹的报道了几天,不过也都只是写一些霍耀文在英国多受欢迎,有多少书迷等等,却也是很少再提及其他的,毕竟霍耀文的经历,这些年来,早就不知道有多少报纸报道过了。
无独有偶,香港的报馆不甚在意,但姚文杰却是从中看到了一丝商机!
当看到报纸上转载了英国的几篇文章中,多有提及霍耀文之前说的“鸡汤”,一下子抓到了什么,思虑起要不要把之前根据霍耀文写的那些“鸡汤小故事”给整合出书卖到英国看看!
姚文杰也是说做就做,在支会了一声霍耀文后,第二天就开始整理《青少年读物》这几十期的各种小故事,有里面有八成是霍耀文写的,还有一些是姚文杰请公司作家写的,反正都是奋斗、励志的小故事,虚虚假假谁能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