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523


第258章
红透半边天的张婉君
张婉君一脸吃惊道:“真的!我的书在日本卖了一百万册?”
看着惊讶中带着兴奋的张婉君,霍耀文咧嘴一笑道:“当然是真的啦!不过确切的说是在日本卖出了一百零五万册,目前还在持续加印当中,根据讲谈社发来的电报,预估最少能卖到一百五十万册左右。”
听到肯定的答复,张婉君欣喜若狂,一把搂住霍耀文的胳膊道:“那太棒了!我从没想过自己的书能卖到一百万册,这太不可思议了!”
霍耀文揉了揉她前额的头发道:“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能卖这么好说明你写的好,这才能在日本受欢迎。”
最早收到讲谈社发来的大卖消息时,霍耀文心情肯定是高兴的,可他又细细地琢磨了一下,跟此时的张婉君一样有点不敢相信。不过后来想想倒也释然了,此时日本的爱情小说,大都是各种的虐恋、生死离别,几乎没有这种温馨的有个好结局的爱情故事,吃惯了辛辣口味,换个清淡点的蔬菜,倒也下饭的很。
这本书其实跟东野圭吾的原著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设定上还是一间杂货铺,女主角也在跟另外一个时空的男主角进行写信,但这只能说是一个简单而又不寻常的爱情故事,远远没有原著那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当初霍耀文写这个大纲的时候,其实是想照抄原版的,可是考虑到张婉君未必能有东野圭吾的笔力,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大改一下。
可能因此会失去了原著的味道,但这并不要紧,因为待张婉君的文笔有所进步以后,霍耀文还是会把原著大纲交给她来写,到那时候直接以《解忧杂货铺续集》来宣传发行就好,反正此时东野圭吾还只是个小屁孩。
再加上这几个月来,张婉君除了在构思新书的剧情外,就是给《文学世界》的专栏写稿子,说是写稿子,实际上就是给那些读者的来信进行回复,如此这倒也是找了个好的理由,来说明日后张婉君是凭此契机,来构思出这段崭新故事的。
“太好了!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了。”自己写的书大卖,又听着表哥夸自己的话语,张婉君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美滋滋的,一扫这几个月下来的阴霾心情。
...
《解忧杂货铺》在日本大卖的消息,霍耀文虽然是第一个知道的,但香港的媒体也不是吃素的,只是隔了几天的时间,就有报纸报道了这件事情。
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港媒体的争相报道!
《东方日报》:“…近日香港闻名的才女张婉君小姐,其撰写的《解忧杂货铺》在日本出版发行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大卖了一百万册的惊人销量,不仅打破了港台女作家在日本图书的销量外,也掀起了一阵纯爱狂潮……”
《文学世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的香港涌起的纯爱狂潮?……去年张婉君小姐的《秋天的童话》和《解忧杂货铺》一经出版,不仅获得了傲人的销售成绩,更是引起了港台两地的热议,开创了言情小说新类题材【纯爱,更是因此张婉君小姐被媒体称之为香港第一纯爱小说女作家!”
《商报》:“香港知名才女张婉君创作的《解忧杂货铺》一书,在日本大卖了百万册,成为了继霍耀文之后的又一华人畅销作家。”
《星岛日报》:“去年香港文坛多了一位才女,那就是《秋天的童话》《解忧杂货铺》的作者张婉君。她与早已闻名的亦舒皆乃香港知名年轻才女,可谓是并蒂双莲……”
《明报》:“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去年一篇《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文章在香港掀起了一阵风潮。当时有人说他重读了一遍金镛先生的《神雕侠侣》,却并未从中找到任何有关这段话的描述。实际上金镛先生的确是没有在书中写过这段话,甚至就连杨过在风陵渡口初相遇的人也不是郭襄,而是那位郭家大小姐郭芙。
这段话的原处是此时香港热议的张婉君女士所写,尽管可能跟原著有些不同,但金镛先生曾多次公开或者私下盛赞过这篇文章。称赞张婉君女士不仅文采非凡,其撰写的文章中带有金镛先生所没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无关其他,只源于情之一字。
很早之前金镛先生就决定在写完《鹿鼎记》后,将会对之前所写的数本小说进行大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神雕》的修改了。据悉金镛先生有想过以张婉君女士的这篇散文为中心,将着重修改郭襄在书中与杨过的相遇。”
除了报纸的报道外,不少香港文坛的作家、撰稿人、评论员也是争相跟风。
亦舒在报纸上写道:“张小姐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想以后有机会同她见一见,聊一聊。”
去年在霍耀文的介绍下跟张婉君见过一名的金镛,在《明报》上盛赞道:“婉质美如兰,君才馥比仙!”
到香港来宣传新电影《庭院深深》的琼瑶,在面对记者追问怎么看待香港新一代的才女张婉君时,她的回答就比较官方了:“张小姐我没接触过,不过她的小说我有读过,写的很棒,算是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一流派。”
目前一直在《文学世界》供稿,而小有名气的林燕妮,也是写道:“我曾跟张小姐见过一面,她长的很漂亮,其笔下的人物大都与她本人有点相似。”
...
火了!
彻底的火了!
只是寥寥几日的功夫,张婉君就红遍了半个香港。
这其中除了因为《解忧杂货铺》在日本大卖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张婉君的女作家这个身份。去年这本书是在《文学世界》上刊登的,虽说后来也出了单本,可除了喜爱的书迷外,几乎很少有二次购买的。所以张婉君当时只能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女作家。
可随着霍耀文组建耀文图书出版公司成立以后,将张婉君的《秋天的童话》在香港出版以后,大卖了七万多册,又在台湾卖出了十几万册,一举尊定了其纯爱女作家的身份。
不过让张婉君真正闻名香港普罗大众的,是源自于在《文学世界》上发表的那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散文,这不仅吸引了她众多言情女书迷的欢喜,更是受到不少喜爱金镛武侠的读者追捧。
同年少成名的亦舒一样,被报纸称之为“香港新一代的女才子”。虽然资历较浅,可后来又经过长达数月在《文学世界》专栏写文章,张婉君才女的身份算是彻底坐实。
之前之所以没有被大肆报道,主要是这段时间张婉君深居浅出,只在杂志上写写专栏,又一直没有新的作品发表和出版,这才导致其名气渐渐平缓。
可随着《解忧杂货铺》在日本大卖的消息传回香港来,这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宣泄口,一下子就带动了香港数十家报纸的激烈报道。
....
第259章
琼瑶的邀请
五月的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铜锣湾波斯富街,利舞台戏院。
“霍先生好久不见,感谢你今天来看我的电影。”琼瑶面带微笑着走出来迎接霍耀文。
霍耀文握手笑道:“陈女士太客气了,今天路上有些耽误了,来迟一步,还望多见谅。”
“没事,距离电影开始还有一会儿,霍先生来的不晚。”琼瑶笑着摇摇头,忽然她的目光注意到霍耀文身边的两个女子。
见琼瑶的目光盯着身边的二女,霍耀文说道:“我给你介绍一下陈女士,这是我的女朋友安娜,这位是我表妹张婉君。”
在香港待了快两年的安娜虽然说广东话还是有点怪怪的,但听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了,看霍耀文介绍自己,她微笑用蹩脚广东话说:“陈女士你好。”
“你好安娜女士。”琼瑶笑着回了一句,便把目光看向一边的张婉君。其实琼瑶对张婉君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哪怕去年张婉君的书在台湾卖了十几万册,对于她来说也是个陌生人,可是来到香港宣传新电影的时候,听记者提及到,当时只是官方的客套了一下,回去以后便找人了解此女的信息。
一了解才惊讶的发现张婉君在香港的名气还挺大的,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那几乎可以说是全港皆知了。
张婉君落落大方的伸出手:“陈女士你好。”刚刚张婉君在一边一直瞧着琼瑶,这倒不是对方的名气,而是去年霍婷婷给她看了好多部琼瑶写的小说,其中就有一本书叫《婉君表妹》,里面的情节总是让她忍不住连想到自己。
“张小姐你好。”琼瑶握了握手,同样多看了张婉君几眼,随即她朝着面前的霍耀文笑道:“没想到闻名香港的才女张小姐居然是霍先生的表妹,果然是书香门第、代代才子才女。”
霍耀文笑呵呵地说道:“哪里哪里……”
“陈姐。”
这时戏院走出一个漂亮女孩,她留着长发,身上穿着一件灰色半臂袖的长裙,快步走到琼瑶身边后,好奇的看了一眼霍耀文和他身边的两个女孩,方才朝着琼瑶道:“陈姐,宋导让我出来找你,说电影马上要开始了。”
“知道了。”琼瑶点点头应了下来,朝着霍耀文说道:“霍先生我们进去吧,电影马上要开始了。”
“好。”霍耀文笑了笑,牵着安娜和张婉君一同跟在琼瑶的后面进去了。
进了利舞台戏院,发现里面坐的人还挺多的,琼瑶给三人安排了一个不远不近观影最好的位置后,便有事告辞先离开了。
等琼瑶到了后台,跟这部电影的导演宋存寿说了几句宾客、记者和观众都到齐了,可以开始放映电影。
看琼瑶跟导演聊完准备走的时候,先前去找她的归雅蕾连忙走上前问道:“陈姐,刚刚那位先生是谁啊?我怎么看着有点面熟?”
琼瑶看着她笑了笑道:“面熟吗?刚刚那位是霍耀文。”
“霍耀文!”归雅蕾眼前一亮,忙不迭的又追问道:“是不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作者浮生?”
琼瑶点点头:“嗯,就是他,刚刚他旁边的两个女士,一个是他的女朋友安娜,一个是现在香港很有名的女作家张婉君。”
还不待归雅蕾多说什么,只听琼瑶又道:“好了先不说了,我们赶紧出去吧,电影马上要开始了,这次我可是花了不少功夫才请到这些朋友来,可别耽误了。”
按照原本历史,这部《庭院深深》要到明年才会开拍放映,可自从去年李瀚祥改编霍耀文的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拍成电影,在台湾大卖以后,琼瑶就迫不及待的将她刚刚写完没半年的《庭院深深》给拍成了电影,想着借着这股东风也能有个好票房。
台湾市场琼瑶不担心,毕竟是她的大本营,可是香港市场就不同了,这里近两年被邵氏的各种武打片给充斥,文艺片的票房向来不是很好,所以她不得不想办法来提高自己这部电影的宣传。
在刚来香港宣传电影的时候,被记者询问起了张婉君的事情,琼瑶就起了借助她名气的心思,只不过张婉君最近虽然很出名,可从未有照片流露出来,也无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所以琼瑶在得知张婉君之前出版的两本书都是耀文图书公司后,便亲自写了两封请帖,邀请霍耀文和张婉君一块过来看一场电影。
对于能否邀请到张婉君,琼瑶不是很肯定,但邀请霍耀文,她还是有点自信的,毕竟两年前《文学世界》举办的“新鸳鸯蝴蝶派”的征文比赛,她是评委之一,跟霍耀文也算是相识一场,这点面子想来对方还是会给的。
事实上也正如琼瑶所想的那样,收到请柬后,霍耀文也没多想,询问张婉君的意思后,二人便答应下来会来看这部电影,至于安娜是因为休假,过来找霍耀文,他给一并带来了。
...
戏院里前几排都是琼瑶请来的朋友或者记者,后面才是观众,刚落座霍耀文就发现熟人不少,前面就坐着邓麦基、林燕妮和三毛这几个老朋友。
霍耀文把安娜和张婉君介绍给几人认识,安娜他们都不认识,不过张婉君除了三毛不认识外,邓麦基和林燕妮跟她可以说是老朋友了,都是在一个杂志社工作的,怎么可能不熟?
因为是在戏院,旁边还有不少不认识的人,几人寒暄客套了几句,便都不在多聊,霍耀文也是坐直了身子,安静的准备等着看电影。
这时,身后忽然有人小声说:“霍先生你好。”
霍耀文回头看了眼,惊讶的发现坐在身后的人居然是郑绍秋,旁边的一人是姜大为!
诧异归诧异,霍耀文礼貌一笑:“你好。”
看对方搭理自己,郑绍秋连忙自我介绍道:“霍先生我叫郑绍秋,是无线电视台的签约演员。”
别看郑绍秋日后是闻名港台的香帅楚留香,但此刻他还只是个刚刚加入TVB的小演员,在面对霍耀文这位名满香港的大作家时,心里难免会有些激动和兴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