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523

对于利润不高的白花油来说,十几万块可是要很长时间才能赚回来的,下次痛心的决定,是胡言堂在维护自己在同类药品中的龙头地位。
就好比京都念慈菴的川贝枇杷膏,他们每年都要在报纸和电视台打广告,定期向香港最知名的三大华人慈善机构,东华三院、保良局、香港公益金,捐赠价值不菲的药品。
虽然捐了十几万的药品,胡言堂很心痛,但从今天来的宾客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中药药业协会的成员来了不少,就连东华三院这些慈善机构都派人过来参加,等到明天在报纸上一宣传,想必效果会更棒!
张老板说道:“这次胡老板你可必须要把卧佛青草膏的气势给打压下去,否则往后还会有更多的其他药品来香港同我们竞争啊!”
齐老板点点头,十分赞同道:“没错,这泰国佬好好的不在自己家做生意,跑来同我们竞争,今个他能把青草膏卖到香港来,明天就敢把活络散卖过来,到时候岂不是把我们制定好的药业协会弄得一团乱。”
“所以说啊,还是胡老板有远见!举办了今天这场盛大的白花油慈善活动。”何翱琛抬手恭维道。
胡言堂一脸大义炳然道:“诸位说的没错,我今天打压这帮泰国佬嚣张的气焰!为的就是我们中药药业协会同仁们的利益!”
“哈哈哈,胡老板说的好!”
“说的太对了!”
“胡老板不愧是胡老板!”
听着一旁众人不惜余力的吹捧,胡言堂心里不屑一顾,这帮人愿意过来,无非都在想自家的利益,生怕泰国药业的人跑香港来竞争,各个不舍的出钱打压,跑来忽悠自己出头,真当我胡某人混这么多年,都是白混的?
还在胡言堂跟同行虚与委蛇的时候,和兴白花油制药厂的副经理刘应声快步走到了他身边,朝着周围的宾客报以微笑后,小声的同胡言堂说道:“胡老板,霍先生和罗小姐来了!”
胡言堂眼前一亮,连忙说道:“霍先生来了!在那?我亲自过去迎接霍先生!”
这两年霍耀文在香港的名望是愈发的响亮,稍微有点文化,经常读报的人,可以说都认识他,不光光是因为其顶着一个畅销大作家的名头,更多的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太平绅士这个勋章。
刘应声道:“在楼下。”
“嗯,你先下去迎接,我马上就到。”胡言堂朝着众人说道:“诸位你们聊,我要过去迎接一下霍先生。”
说罢,他抱拳拱手,便转身离开了。
望着胡言堂离去的背影,仁和堂的齐老板皱着眉头,面露诧异之色:“刚刚胡老板说的霍先生该不会是……”
“不是你想的那位。”
旁边知晓一些内情的何翱琛说道:“应该是那位享誉香港的知名大作家霍耀文霍先生,胡老板先前不是一直在“慷慨解囊”向多家慈善机构捐了大批药品吗?这霍耀文成立的香港慈善教育基金会想来应该也是在他捐赠的对象之一。”
“是他啊!”齐老板恍然大悟。
衍庆药堂的张老板笑道:“说起来这位霍先生也是个厉害人物啊,最近你们看了翡翠台播出的美国综合格斗大赛吗?”
何翱琛故作惊叹道:“呦,没想到张老板还是个习武之人啊,居然还喜欢看格斗大赛?难不成跟广东宝芝林的黄飞鸿一样,不仅医术高明,还是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何老板说笑了,鄙人怎敢同黄飞鸿相比,只是早年习练过一段时间的洪拳,用来强身健体罢了。”
张老板对何翱琛的嘲讽一笑而过,继续说道:“电视上说这位霍先生的新书在美国大卖了两百多万册,还有好多美国的那些科技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想要聘请我们这位霍大作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呢!”
“两百多万册!”齐老板不由大吃一惊。哪怕他几乎不懂任何出版行业的规则,但这个销量也太过骇然了,香港此时也才四百多万的人口,卖了两百万本书,岂不是相当于香港一半的人口了!
...
第248章
慈善皇后邓丽筠
霍耀文跟罗巧珍一起从车上下来,朝着酒楼走去,刚到大门口,就看到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迎接。
“霍先生你好,鄙人是和兴堂的老板胡言堂。”胡言堂上前伸手,笑脸迎人。
霍耀文同他握了握手,报以微笑道:“胡老板你好。”
胡言堂介绍身边的人:“霍先生,这位是我们和兴白花油药厂的副经理刘应生。”
刘应生连忙道:“霍先生你好。”
“刘经理你好。”霍耀文礼貌的点点头。
这时,胡言堂抱拳说道:“十分感谢霍先生你能够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胡某人举办的和兴白花油慈善晚会。”
“没错,有霍先生的参与,我们和兴白花油慈善晚会可以说是蓬荜生辉啊。”刘应生笑道。
霍耀文客套的说:“胡老板刘经理你们太客气了,我还没替我们慈善教育基金会感谢你们和兴堂的捐赠呢!”
一旁的罗巧珍笑着恭维了一句:“霍会长说的不错,往后我们慈善教育基金会想要发展,还要多靠胡老板这样的慈善商人鼎力支持啊!”
胡言堂听着罗巧珍的话,虚荣心爆棚,一脸欣喜道:“哪里哪里,罗小姐才是真正做慈善,胡某人只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四人在门口寒暄了好一会儿,这才一同上了楼。
......
“霍先生,鄙人是仁和堂的齐白明…”
“这位是衍庆药堂的张老板…”
“何济公药厂的何翱琛…”
“保良局乐施会的方成闵先生…”
“东华三院东华医院的副院长马忠祥。”
上了二楼,霍耀文才发现来参加的人还真不少,随着胡言堂的一一介绍,倒是让他有些吃惊,万万没想到这么小的慈善晚会居然连保良局、东华三院和香港公益金的人都请来了。
客套的走了一圈后,胡言堂就急匆匆的跑到后台,筹备接下来的晚会活动了。
接过服务生递过来的酒杯,霍耀文看左右无人,同罗巧珍话道:“没想到这和兴堂的胡老板还能有这个本事,连保良局、东华三院都请来了!”
保良局是香港1878年由豪门望族向当时的总督轩尼斯申请成立的,主要是为了制止当时香港混乱社会的一些拐卖妇女儿童,逼良为娼等不法行为,宗旨就是保赤安良。
而东华三院就更早了,起源于1870年,是香港历史最久远及最大的慈善机构。从一个在庙宇内的小小的中医诊疗亭开始,发展至今总共有五间医院,包括有东华医院、广华医院、东华东院,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及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
这五家医院每年都会有一定额度的免费治疗,救助了大量的贫困患者。除了医院外,东华三院在1899年开办了免费的东华义庄,哪怕是到了现在,都是香港唯一的一家免费义庄。
听后,罗巧珍喝了一口杯中的红酒,说道:“这胡言堂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我想问霍大会长您是怎么过来的?”
“这不是胡老板捐……”霍耀文话说到一半时,一时语塞,笑道:“如此看来,这位胡老板可是捐了不少啊。”
“霍会长。”
陡然,身后有人喊了一句。
霍耀文回头望去,见刚刚胡言堂介绍相识的东华三院之一东华医院的副院长马忠祥走了过来。
身边的罗巧珍也好奇的看着马忠祥。
马忠祥不是头一次见霍耀文,七八天前,周家丧礼上,他就看到过,只是那会儿距离较远,去吊唁的人又多,看不太清楚,这会儿倒是看了个仔细,张口赞叹道:“霍会长,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早就听闻霍先生不仅才华横溢,更是仪表堂堂,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
霍耀文礼貌的笑了笑:“马院长过誉了,大家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有什么不同凡响的。”
这番话,他听过无数次,几乎每个跟他初次相识的人都会说那么一遍,开始听的心里倒是挺高兴的,可是听多后就形成了免疫,偶尔还认为对方是在骂自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嘿嘿……”
闻言,罗巧珍不由小声的笑了出来。
对面的马忠祥也是哈哈笑道:“霍会长说的不错,大家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没什么不同的。”
一番寒暄说笑下,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少了很多,马忠祥也是道出了自己的来意:“实不相瞒,我来找霍会长是有事相求。”
霍耀文诧异的说:“哦?马院长但说无妨,只要鄙人能帮的话,必然力所能及!”
“是这样的,近些年香港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东华三院便在今年初开办了香港首间安老院,为那些无法独自在社区中生活的老人提供便利。这几个月来,安老院总共接收了两百多位老人,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有不少老人们的子女,把老人丢到安老院后就不再过问……”
说到这,马忠祥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前几日《文汇报》主编严宝礼先生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行孝莫等》的文章,引的香港多家报纸争相报道行孝好文,我们东华三院理事会的冯理事,也想顺势以安老院的名义提出办一场以“孝道”为主题的活动,我过来是想要邀请霍会长到时候上台以“孝道”为内容做一番演讲。”
霍耀文眉毛一挑,严宝礼的那篇《行孝莫等》他今天上午的时候看过,写的的确不错,所以好奇的问:“我也看过严先生的那篇文章,写的非常好,马院长为何不请严先生呢?”
“严先生我们也邀请了,但我也希望霍会长能够前来!”
“早先周爵士先妣丧礼上,冯理事和我都前去吊唁了,霍会长在追悼会上说的那一段悼文实在是太好了,特别是末尾那段,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或只剩归途。这番话,让我是感同身受啊!!”
马忠祥说道:“只有像这种让人感同身受的话,才能劝道大众行孝莫等,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亦!”
霍耀文沉吟了几秒,答应道:“既然马院长诚心相邀,霍某也就不推辞了,只是不知是什么时候?”
马忠祥说:“具体时间还未定夺,霍会长可以留个名片给我,到时候我提前通知霍会长。”
“马院长,我名片没带,不如我写个纸条给你。”霍耀文尴尬的笑了笑,他还真的没有想到过名片一事。
马忠祥点点头:“好。”
......
“甜蜜蜜,你笑的多甜蜜,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