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523

文汇报:“香港自古是中华之地也,既是吾土,亦是吾民。虽被英人所殖,但吾与诸位,皆为神明华胄,梦魂犹挂神州浩土,肉躯只待回归之日。”
随着时态的发酵,回归的呼吁渐渐的遍及到了香港社会的各个阶层。
报纸界也就此事展开了激烈的笔战。
本来打笔战的人,只是不满意对方写的文章内容,但观点大都是一致的,认为香港回归的呼吁是四百万中国人所共同期望的。
可当《天皇日报》跑出来,以一篇匿名作者的《我是“香港人”》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致内容是:现今之香港,亦非昨日,今时今日,我等当以港人自居。
这番话一出,顿时引来了各界的声讨。
唐君毅亲自下场,在报纸上谩骂道:“汝之报馆,见利忘义,卖祖求荣,视为不齿!”
有了唐君毅这位新儒大师亲自发话,无数新儒后辈,纷纷在报纸上批评指责《天皇日报》,其心可诛,鼓吹“独”之嫌,妖言惑众,提倡“忘国”之说。
早就看《天皇日报》不爽的霍耀文,也是没有放过这次“落井下石”的机会,在把写了七八万字的《大唐天魔志》送到明报的时候,也写了一篇文章,托金镛帮忙希望能在明报上刊登出去。
金镛看后,笑着道:“霍生你这写出来,我看这天皇日报是没有活路了。”
霍耀文呵呵一笑:“借你吉言,天皇日报关门了最好!”
第二日,连带着《大唐天魔志》一起刊印到明报报纸上的,是一篇作者署名为向京所写的文章,标题是:
《我是中国人》
:“...香港战后的一代目前只有两条路:勇敢的确认自己是中国未来的栋梁,或与中华民族斩断情丝,否认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但当你走入这两路外的歧途,鼓吹自己是个香港人,非中国人时,则香港四百万中国人民即可以毫不留情的对你口诛笔伐,乃至拳打脚踢,亦不为过……
汉奸之辈,人人得而诛之……”
第173章
玄幻开拓者
随着霍耀文化名向京的文章在明报发行出去后,只是短短数日的时间,香港九成的报纸和杂志开始了对天皇日报的口诛笔伐。
本来只是文人纸上的笔战,可随着发酵,许多新儒青年跑到天皇日报的门口,围堵着报馆,不让他们正常工作,更有激进的人,弄来了油漆,在报馆的墙壁上,写下了大大的“汉奸”二字。
天皇日报的日销量也是一减再减,到最后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幕后大老板许培樱只能暂停报纸的发行,为了平息大众的怒火,他直接将报馆的何总编给开除了,更是公开在记者面前承认报馆的错误。
可失了民意,天皇日报要想再回到曾经日销七八千份的销量,恐怕难如登天,连带着天皇马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几日的发酵,这件事渐渐的受到了英政府的重视,为了避免如几年前一样的暴乱发生,他们立马派人联系香港多家报纸,这才让舆论慢慢的淡化下去。
...
另一边,还在这件事闹腾的正欢的时候,明报名家专栏新发布的一本小说,倒是引起了很多武侠读者的关注。
《大唐天魔志》:从遥远的边荒时代起,远古人类为了与野兽斗争,与天地自然斗争,为了人类的繁衍生存,与自然之中摸索了一套又一套强身健体的功法。
匆匆千年逝去,世俗坊间流传最广的四本奇书,分别是道学经典《长生诀》、慈航静斋镇斋之宝《慈航剑典》、魔门宝典《天魔策》,以及秘不可测无人可知的《战神图录》。
上古黄帝时期,道教始祖广成子羽化成仙前,留下一本奇书,名曰《长生诀》,此书以甲骨文写成,深奥难解,先贤中曾阅此书者,虽不乏智能通天之辈,但从没有人能融会贯通,破译全书。……
港台的武侠小说,大部分都是延续了清代的《三侠五义》,无论是在怎样有变化的套路,都难以脱离江湖仇杀。
哪怕是新派武侠的鼻祖梁羽生的作品,《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等书,也难以挣脱开这种枷锁。
一直到金镛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提出为国为民,家国天下,展现了江湖中人的豪迈和爱国之心,这才有了新的变化和套路。
就算如此,武侠小说世界观的描绘还是小打小闹,似乎里面的大侠都难成大气,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大都是难以抵抗。
所以在霍耀文的《大唐天魔志》一经在明报上发行以后,书中那些掌控一方长存百世的门阀世家,以及能够左右天下大势的慈航静斋和魔门,这源远流长的正邪争斗,从以往的小打小闹,上升到了选出新朝天子的大格局,一下子吸引了全港武侠迷的目光。
这种新旧朝代的更替,本该是顺应了天下大势,正应了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道理,可在《大唐天魔志》前几章的内容中,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实际上是魔门和正道激烈争夺后,所选出来的天子时,这种能够左右天下选出新朝天子的两大门派,令无数看腻了传统武侠小说的读者们激动不已。
如果说能够左右天下大势的门派,让读者们眼前一亮,那么当提到武功修炼极致的大宗师,领悟大道,足以弹指遮天,破碎虚空,前往一方不可知的世界时,那自古以来国人羽化成仙的情结,在这一刻爆了。
岭南天刀宋缺,道教宗师宁道奇,奕剑大师傅采林,武尊毕玄……
当一个个武道宗师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他们更加渴望看到后续内容对破碎虚空境界的描写,那所谓的弹指遮天,天地变色,引的人们愈发的期待。
在《大唐天魔志》成为了香港目前讨论最多的武侠小说后,金镛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新派玄幻小说的开拓者》的文章。
文章中写道:“武侠小说,自古有之。
从汉初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到清代中期长篇《三侠五义》,足以看出武侠一词早已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自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先生开创了新代武侠后,武侠小说便成为风靡华人世界的大众文学。
但应了老话,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武侠小说,从五十年代开始的巅峰时期的百花齐放,到近些年来逐渐地淡褪到黯然无光。
虽说时有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现今的武侠小说很难再挣脱一贯的枷锁。
一直到前几日我在收到霍先生这本《大唐天魔志》时,看到了武侠小说的后路,也看到了新派玄幻武侠的开端。
玄幻一词,是霍先生提出来的,他说:玄之又玄,幻之又幻,称之为玄幻武侠。
我想了想,与其说是玄幻武侠,不如称之为玄幻小说,虽说这本书暂时霍先生只写了十万字不到,可能够看出它是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武侠题材,我称之为玄幻小说亦不为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金镛已经在明报上发布了他封笔前的最后一本小说,也是所有男人最中意的一本书,《鹿鼎记》。
不管后世对《鹿鼎记》的评价如何,金镛决定最后一本书写《鹿鼎记》,想来可能就是因为武侠小说这条路他已经写到了巅峰,继续写下去,很难再超脱之前的几本书。
所以金镛对霍耀文开创的这类新派玄幻武侠时,心中可以说是百般感慨,看似破碎虚空是武侠的新路子,可实际上,却是断了传统武侠的末路。
本来传统武侠的大侠就算在怎么厉害,也很难做到一人成军,可是在霍耀文写的这本书中,一个大宗师就能轻松消灭一支千人部队,不敢说什么移山倒海,却也是招招飞沙走石,人力不可挡。
这种情况下,当后续小说内容中的破碎虚空强者一出来,真的可以说是一人弹指遮天,令天地顿生变色……
第174章
显赫周家
周六傍晚,中环的文华酒店。
将请柬交给门口的侍员,霍耀文跟罗巧珍一同走进了宴会厅内,他扫了一眼宴会厅内的宾客们,各个打扮的光鲜亮丽,雍容华贵,杯觥交错中,相互之间寒暄,客套,应酬,可谓相言甚欢。
罗巧珍挽着霍耀文的胳膊,面色淡然的跟着他踏入宴会厅里,对于这种形式的慈善宴会,她可以说是熟门熟路了。
当两人进来后,不少站在附近正交谈的宾客们,有认出罗巧珍的,无不露出惊讶之色。
几个阔太太坐在那闲聊寒暄的时候,其中一人仿佛是看到了什么不应该看到的画面,揉了揉眼睛,朝着旁边的几人,问道:“那不是罗家的二女吗?”
旁边一太太点头道:“的确是罗家的二女,罗巧珍。”
“我记得这罗巧珍不是许给她那表哥何鸿孝了吗?怎么又搂着一个陌生男人。”
“我听我先生说,好像是这罗巧珍没同意,一个人跑到英国去读法律了。”
“不会吧!”
“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你还不知道?”
“没人跟我说过,我怎么知道。”
说完,那太太指着渐渐走远的二人道:“那她旁边的男人是哪家的公子?我怎么没见过。”
“不认识,刚刚我看到了,长的倒是一表人才,就是不知道是谁了。”
...
对于这些人的小声议论,霍耀文没有听到,他现在除了看到不少有点面熟的人外,还真的没找到自己认识的朋友,只好牵着安娜的手找了个没人的席位坐下。
待坐下不久,一名服务生端着餐盘走了过来,罗巧珍起身拿了两杯香槟,递了一杯给霍耀文。
罗巧珍优雅的喝了一口香槟,捧着杯子,微微侧过身子,说道:“是不是感觉这种慈善宴会很无趣?”
“嗯,是有点。”
霍耀文收回打量宴会的目光,看向罗巧珍,耸耸肩道:“我还以为慈善宴会能有歌舞表演什么的,可看这个架势,似乎什么都没。”
罗巧珍道:“那是义演,几年前广东舞狮会馆的人倒是举办过一场慈善义演。”
霍耀文没参加过这种慈善宴会,不由询问:“接下来宴会我们该干嘛?”
“你又没钱捐款。”
罗巧珍娇笑着说:“老老实实的坐在着,等会宴会开始了,等我们这桌坐满了人,你尽量多攀谈攀谈,你的口才不是很好吗?今天来的宾客想必都是非富即贵,你稍微的说道说道,为基金会多弄回点资金也是不错的。”
“啊!”
正在霍耀文哭笑不得的时候,突然一阵尖叫声,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