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23

昌叔说道:“我已经把支票和信都亲手交给了霍先生。”
“他没问为什么?”雷洛道。
“问了,只是问老爷为什么捐赠。”
“嗯。”
雷洛点点头,将雪茄放到烟灰缸上,说道:“给了就行,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他自己了。”
昌叔道:“老爷,你这么帮霍先生,他未必会领情,而且最近几个月我都没看到小姐跟他有联系。”
雷洛看了一眼昌叔,沉声道:“他领不领情跟我没关系,我只知道素贞喜欢他,这就足够了。”
......
另一边,还在霍耀文犹豫不决要不要收雷洛这两百万支票的时候,香港商报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影响香港未来经济数十年的大新闻。
“惊!李福创办华人第一家证劵交易所,远东交易所将在本月底正式营业!”
第163章
四大家族
学校教师办公室里。
头顶上的风扇在咯吱咯吱的转动着,热风滚滚,吹的屋内正在办公的几个老师,是汗流浃背,但燥热无法阻挡他们的工作。
当一滴汗水滴在稿纸上,渲染了那一片墨字,霍耀文放下手中的钢笔,也是随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渍,抬头望了一眼窗户外的景色,树木葱葱,碧绿的树叶子映衬着夏日里的灼热。
坐在对面的数学张老师,在看到霍耀文这个样子,忍不住问道:“霍老师要不要喝杯凉茶?”
“凉茶?那麻烦你了张老师。”
张老师笑了笑:“你自己过来倒吧,在暖水瓶里,已经凉透了,我太太昨天放了一夜,现在喝刚刚好。”
霍耀文也没有矫情,拿起一个自己的茶杯,走到张老师的边上,拿起他带来的暖水瓶,倒了满满一大杯,也不顾其他,咕噜噜的喝了个干净,苦涩的凉茶,冲淡了心中的几许燥热。
不得不说良药苦口,凉茶也苦口!
虽然味道不如王老吉、加多宝、和其正来的好喝,可这是正宗的广东凉茶,苦涩是苦涩了一点,但解渴也解暑。
喝了一大杯,霍耀文心里倒是舒坦了不少。
今天香港实在是太热了,九月底,马上就要秋季了,这秋老虎的威力才刚刚发挥,往后的一两个月,恐怕温度还会在涨一涨。
霍耀文拿起张老师桌上的一个扇子,给自己扇风道:“这风扇越吹越热,我看还不如关了。”
张老师哈哈大笑:“哈哈,风扇是越吹越热,可不吹那你就更热,刚刚那汗水都要快滴到学生的本子上了。”
坐在斜对面教历史的李老师听到这边的对话,插了一句:“要我说就应该向学校申请装一个冷气,这天热的,让人怎么工作。”
前面在香港大学教了二十年的方老师撇了撇嘴:“还冷气呢!有风扇吹就不错了,早些年教师办公室都是没风扇的,后来实在是不行,才装上的。”
霍耀文笑道:“装冷气暂时是别想了。”
说完,霍耀文准备回自己座位的时候,忽然瞥到数学张老师桌上的一份报纸,拿起来道:“张老师,报纸借我看看。”
“拿去吧。”数学张老师随意道。
霍耀文拿着报纸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摊开报纸,入目的第一眼就是:“香港第一家华人交易所,远东证劵交易所将在本月底正式对外营业。”
远东证劵交易所?
远东会的时代要来了吗?!
霍耀文微眯着眼,开始思虑起有关香港股市的事情。
......
香港股市证券交易历史悠久,开埠初期就已出现,1891年出现了首家证券交易所,1921年又成立了第二家。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但一直由英资把持控制。
就这样一路步入60年代末,香港经济渐渐起飞,华资公司对上市集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上市申请却屡屡被拒。
在如此背景下,李福从1965年开始,就一直筹划着组建一个华人证劵交易所,他为此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联合何启东家族、罗文锦家族,以及香港诸多名门望族,名绅商贾,共同成立了远东证劵交易所,成为了香港乃至全世界第一家华人注册成立的证劵交易所。
说起李福,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他的家族在香港也是豪门望族,在四大地产家族还未崛起前,李福的祖父李佩材是19世纪末期香港著名的银行家,开创的李氏家族与何东家族、利希慎家族、罗文锦家族,并称香港“四大家族”。
因为家里是银行世家,从小接触数字金融证劵等生意,李福在香港大学毕业以后,就去美国宾西法利亚大学再读金融系,毕业回港考取了注册会计师,又花了数年时间研究香港的金融市场,一直到今年才厚积薄发,联合何东家族和罗文锦家族等人,成立了远东证劵交易所,简称远东会。
此时香港证劵交易还不如几年后那样人尽皆知,除了极少数精英人士外,大部分民众是不清楚什么是证劵交易所的,所以在《商报》在报纸上刊登这一则新闻时,除了引起了金融界的轩然大波外,在普通人中倒也没起什么波澜。
绝大多数人在看到报纸的内容后,都只是感叹华商崛起,居然连洋鬼子的证劵所都开了。
但是令这些人想不到的是,在明年,远东交易所顺利让数十家华人公司上市后,这种不需要劳动,不需要人力的数字游戏,轻轻松松的赚取数倍的钱财,如此丰厚的利益下,引导万千市民涌进交易所购买各类股票证劵。
也酿成了几年后,香港73年前所未有的大股灾。
霍耀文在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眼,心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买股票,他虽然对这个时期的股市了解的不多,不过却也清楚现在买股票是百分百不会亏本的。
未来几年香港股市繁荣,就是从远东会成立开始的,如果现在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几乎都是稳赚不赔,因为股市证劵交易这是一种对于此时香港普罗大众来说较为新颖的行业,花几块钱买支股,两三天的时间就能涨到十块钱,这种明眼可见的利益,是个人都会心动的。
所以在证劵交易普及开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到利益后,很多存了一辈子钱的人,都会蜂拥而至,而这些人又不懂股票,分不清好与坏,只是盲目的追从股票经理人的推荐,买那些没什么价值,或者套壳的上市公司股票,如此下去,一支烂股都能炒成好股。
让霍耀文影响最深刻的,那应该就是几年后一支香港天线股了,这家没有公司办公地,没有工作人员,只有一份上市报告的皮包公司,不仅顺利上市,其股价居然能从一块飙升到四十多块,这种近乎疯癫式的炒股行为,已经脱离了股市创立的根本。
“叮铃铃……”
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离得最近的一名老师起身去接电话,说了几句后,就喊道:“霍老师是找你的。”
说话的时候,还挤眉弄眼的。
霍耀文放下手中的报纸,起身快步走过去,谢了一句,接过电话道:“喂那位,我是霍耀文。”
只听那头打来的人怯生生的说道:“耀,耀文表哥,我是婉君。”
“是婉君啊?怎么了?”霍耀文问道。
张婉君说道:“耀文表哥,新一期的文学世界刊印了《解忧杂货铺》,你看看。”
自从一个多星期前,霍耀文领着她去了文学世界签约,邓麦基那边就已经开始安排张婉君的书上周刊杂志,这周新的文学世界周刊发行以后,张婉君就第一时间跑到报亭去买这期的内容。
看着自己写的书第一次刊登在周刊上,张婉君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这不高兴的同时,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霍耀文,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对方,忙不迭的打了个电话过来。
霍耀文一听,笑道:“好,等明天有空了我去买。”
“嗯。”张婉君应了一声,忽然想到一件事,又问道:“对了表哥,姑妈让你过后天回家吃饭,后天是姑奶奶的生日。”
“我知道的,到时候我会回去的。”
对于阿嫲的生日,霍耀文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第164章
罗巧珍
对于九月月底远东证劵交易所成立的事情,霍耀文第二天一早,也是开车去了一趟报纸上写的临时办事处咨询了一下。
从那名接待的人口中得知,现在远东交易所还未有公司上市,不过已经有十家公司确定将会在营业以后,正式的挂牌上市。
一听有十家公司上市,霍耀文便想问问看是那十家,但对方口很严,没有多说,只是说到时候想要买股票证劵的话,可以等到正式营业后再来。
见此,霍耀文也没跟对方多纠缠,拿了一份他们免费发的证劵交易手册,便开车先去了一趟港大出版社。
港大出版社在伍连德这位老前辈的带领下,稳步就班,还是以印刷辅导书为主,其次的话就是印刷一些学校教授跟他们签约的一些学术类的书籍。
这些学术类的书籍,虽然卖的几乎都不是很好,可作为港大附属的出版社,这些书籍肯定是要印刷发行的。
对于这些,只要不亏本,哪怕是不赚钱,伍连德都会答应印刷的,毕竟一所大学出版社,不出版一些学术类的书籍,也说不过去,而且还能填充出版社的书籍版权存储量。
还在霍耀文跟伍连德聊出版社最近一段时间情况的时候。
朱文庆敲门进来了。
刚招呼其坐下,他就皱着眉头道:“社长,现在港岛和新界已经有人学我们印刷辅导书跟一些官立和私立学校进行合作了。”
经过小一个月的时间,九龙官立小学几乎有九成学子都购买了辅导书,剩下要不就是家里条件实在困难,要不就是不想买的,亦或者正在买的。
从原本的三十万册,也慢慢的销售到了小四十万册。
整个九龙的官立学校老师都在推广《港大题库》,这么大的事情,别的出版公司早就收到了风声。
他们算了一下辅导书的利润,惊人的发现,辅导书的成本低廉也就罢了,纯利润居然如此之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