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523

周希年招呼霍耀文坐下后,此时另外一名佣人泡了两杯茶水端了上来,等周希年呵退佣人,面上笑容道:“霍先生此次过来是为了基金会的事情?”
“不错。”霍耀文点点头,从随身带来的公文包里抽出一叠基金会的章程和规划,递交给周希年,说道:“周爵士这是我参考了国外一些类似基金会的内容,所修改而来适合香港环境的规划和章程。”
“好,我看看。”周希年接过一叠文件,默默的看了起来。
这份章程和规划还是比较详细的,从基金会人员上的筹备,到所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以及助学金的发放金额,都大不相同。
有些家庭尚可,但大学费用过于昂贵,基金会可以补助一部分,而家境贫寒到无法支付,基金会可以报销所有的学杂费,甚至是生活费都会给予一定的补助。
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钱都不是免费的,都是类似贷款的形式发放给学子,但不收取任何的利息,同时在学生毕业工作后,才会从每月工资中收取少量的还款。
看到这,周希年有些诧异的抬头看向对方,不解的问道:“霍先生,既然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帮助贫困学生,你为何要弄出这个形似贷款的方式呢?”
霍耀文顿了顿,说道:“《荀子·修身篇》中记载: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周爵士有一颗向善先人之心是好的,但万事万物都有利有弊,基金会或许可以在周爵士以及我出版社的合作下,无偿的帮助那些贫困学生,但施善并不是施舍。
在我看来,助学金是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业,而非是将钱直接给予给学生,可能在周爵士看来没什么两样,但我个人认为让助学金以借贷的形式成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到学生完成学业,更能够让他们体会和明白什么叫德育,让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未来也能想到帮助他人,这才是成立基金会的本质,以善养善,爱自生爱,方能长久。”
听后,周希年微眯着眼陷入了沉思,以善养善,爱自生爱,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可其内涵别有用意,微微点头道:“霍先生说的不错,以善养善,才能让受到帮助的学生们,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人才,日后方能继续行善好施。”
霍耀文道:“没错,我正是此意。”
周希年沉思道:“霍先生的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我认为最好不要以借贷的形式说出来,毕竟学生家长们一听到借贷,哪怕是不需要利息,也是毕业工作后每月偿还一点,但怕他们唯恐不及,所以我想或许可以换个方法来说。”
霍耀文好奇的问道:“那周爵士的想法是?”
周希年微微闭眼,脑海飞速的运作了一分多钟,随即面露喜色的说道:“不如以捐赠的形式来说?”
“哦?”
霍耀文道:“什么捐赠的形式?”
周希年笑道:“每个接受基金会助学金的学生们,必须承诺和保证,在未来的人生之中必须捐赠同笔金额的资金给其它相同贫困的学子,当然不会规定每笔捐赠金额,捐赠时间,哪怕是他老死了都没有捐赠同等金额的钱,这些都无关紧要,我是想培养学生们以善养善,源源不断。”
霍耀文抿了抿嘴唇,拿起桌上的茶水微微喝了一口,放下的同时,称赞说道:“周爵士您提的这个办法非常不错,我的本意也并不是想要让学生们还钱,否则也就没必要办什么基金会了,我就是想要让学生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行善好施,才能有一个从善之心。”
霍耀文在后世看过很多白眼狼的行为,所以办基金会的时候,早就想好了不能让学生们认为助学金就是无偿的,安然理得的就接受。
当然,助学金是助学金,跟奖学金不同,基金会同样会有一笔奖学金,专门发放给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是无偿的。
周希年哈哈一笑:“我明白霍先生你的意思!”
周希年本来对基金会并不是很在意,毕竟他每年都会捐赠很大一笔资金用以香港教育,无论是帮助学生还是为学校添加一些设备修建教学楼等。
但在跟霍耀文聊天的过程中,却是感觉基金会成立的目的,并不在是单纯的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业,而是教导那些贫困学生们懂得接受帮助的同时,能够在未来成才以后懂得回馈社会,继续帮助那些尚且困难的学生,如此也可以算是德育教人。
聊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直到有佣人找周希年说要吃中饭,两人的话题这才截然而至,霍耀文婉拒了对方留下来吃饭的邀请。
......
从半山区匆匆回了香港大学,霍耀文第一时间找上了黄主任,把出版社盈利一百五十多万港币的事情告诉了他。
“噗嗤”一声
一本书掉落在地上。
黄主任嘴里叼着根香烟,嘴巴微张,满脸惊骇的盯着他,随即连忙摘下香烟,咽了口唾沫道:“这……这是真的?!”
霍耀文点点头:“我还能骗您不成!”
“怎么会,怎么会赚这么多?”黄主任知道霍耀文不是那种喜欢开玩笑的人,做事有条有序,不可能拿这么大笔钱来说笑。
霍耀文缓缓的说道:“是这样的……”
黄主任除了开始的时候还会去出版社转转外,现在几乎都很少过去了,一方面出版社的管理权是在霍耀文身上,他最多是代表香港大学校方股东过去视察一下,虽然也知道出版社在弄辅导书,但哪里清楚辅导书能赚这么多钱。
“这,赚的也太多了。”黄主任听霍耀文说光出版辅导书就卖出去了三十多万册,每册的价格都高达十元钱,轻松就赚了一百多万,简直是头晕目眩,依旧是有些不敢置信。
霍耀文轻笑一声:“怎么?赚的多还不好?”
“不,我没说不好,只是这……让我缓缓。”黄主任长吐了几口气,这才镇定下来,拿起一旁的蒲扇给自己扇了扇风道:“那你这次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不错,有件事情,想要让黄主任跟校长说一声。”
霍耀文虽然可以自己去找校长,但学校已经让黄主任负责跟出版社交接的事务,这件事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要先跟他商量好了才行。
第157章
不枉我当年的老威名
出版社的股权霍耀文只有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是学校的,这赚的钱自然有一大半是校方的。
霍耀文联系黄主任,就是想要让他跟校长说一下,出版社准备跟周希年合作成立香港教育基金会。
这次出版社赚了一百五十多万,还全部都是现金存到了出版社的银行账户上,按照霍耀文的意思,就是拉香港大学下水,让他们也出一部分钱来用作这个教育基金会的初始资金。
当然,霍耀文也不指望学校能够把钱全部吐出来,但他只希望学校能够出资一部分,未来也不至于因此被人呃舌,毕竟让学校的老师推销辅导书,虽然没有规定不允许,但如果被有心人借题发挥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事黄主任在听霍耀文说完以后,就忙不迭的跑去找校长乐品淳,同他把这事一一说了出来。
.......
校长办公室里。
乐品淳皱着眉头道:“埃文希望学校能够出资一部分,跟他和周爵士一起成立教育基金会?”
黄主任点点头:“是,埃文就是这么说的,他说想要出版社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按照当下的模式经营下去的话,学校分到的那大部分股金,最好是用作学校学生的奖学金。”
乐品淳沉思了一下,说道:“出版社能够盈利是个好事情,这样一来,学校就能换新一批新的桌椅和设备,奖学金这学校以前就有,如果出版社能够持续经营下去,都有盈利的话,增添一点奖学金的金额也是可以的。”
黄主任道:“是,这我知道的,但埃文同我说,这笔股金依旧是学校使用,只是不跟以前一样默不作声,而是要让人知晓钱花到了哪里。”
乐品淳皱着眉头:“这是什么意思?”
乐品淳不是中国人,所以不清楚其中的一些道道,但黄主任却是明明白白,在他的讲解下,乐品淳倒是清楚了霍耀文话里的意思。
想了想,乐品淳点头道:“OK,这没问题,我会向校董会申请,同时配合埃文成立基金会的。”
“那太好了。”黄主任笑了笑。
......
教育基金会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霍耀文在收到了黄主任传达的校长话语后,便开始积极的为这件事奔波着。
没过几日,周希年就派人送来了一张一百万的支票交给了霍耀文,同时也安排了两个会计过来说是帮忙成立基金会的。
至于是否是带有监督性质的意思,霍耀文也不在意,反正他心里的确是想要把教育基金会办好。
因为只有办好了教育基金会,才能够赶在1970年前,英国那边修改香港太平绅士条例时,争取给自己弄一个太平绅士的头衔。
太平绅士本该译作治安法官,是一种源于英国,由政府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维持社区安宁、防止非法刑罚及处理一些较简单的法律程序的职衔。
别看太平绅士看起来有很多的职责,应该是个官职,但实际上,这个头衔顶多算是个类似居委会协调员的身份。
总得来说没什么太大的权力,但还是有一点职责的,比如说可以参与到法官裁决,亦或者维护地区治安等。
当然这是十几年前的职责,现在的话,香港治安情况比以前好的多,太平绅士的权力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一种名誉和地位。
至于霍耀文为什么要赶在1970年前,这主要就是因为英国政府那边将会在明年修改《英皇制诰》中太平绅士委任条例。
(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都是现在香港的主要法律条例)
过去港督委任太平绅士,大多是委任那些“重大贡献之人士”,一方面算是嘉奖那些对香港有贡献的人,另外一方面也算是给予当地华人名绅豪商的名声,拉拢豪绅。
但在明年,英国那边将会修改《英皇制诰》中委任太平绅士的要求,不再跟过去一样,只是委任那些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而是需要有一定社会地位,同时在香港华人之中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
霍耀文现在虽然有些许薄名,但那也只是小有名气,问十个人,恐怕只有一两个看小说,或者经常看报的人才能恍惚想起来。
所以办好教育基金会,赶在1970年前,争取弄一个太平绅士的头衔,就是霍耀文的当务之急。
只要挂上了太平绅士的头衔,对于霍耀文积累人脉,增长实力,将会提供巨大的帮助和便利。
......
香港成立基金会不同于内地,香港法例中,基金会视作“社团”,所以申办的资格也比较简单的多,只需要提供基金会的名称,宗旨,干事资料,以及地址就行了。
有了周希年送来的一百万支票,以及香港大学出版社赚到的钱,霍耀文可以说是财大气粗,直接让人在《大公报》《明报》《东方日报》等多家报纸打广告聘人。
没过一个星期,基金会的大致雏形就已经出来了,只是对于干事人员以及基金会的职位人选出现了一丝停顿。
跟招聘来的几个员工商量了一下,决定邀请一些名人加入进来,好提高基金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霍耀文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周希年,其次就是香港大学的校长乐品淳,这两个人在香港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且都不会在意基金会的法人和会长人选,邀请二人来担任一些虚职,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但光有二人还不够,在霍耀文头疼与基金会筹备的时候,美国和英国那边同时传来了好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