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9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1643

  “我们有独立的研发团队……”
  喝了一口茶,陈玉珊淡淡问道。
  “和高等研究院比起来如何?”
  也不知道是被这位CEO的气场所震慑,还是被高等研究院的名头给怔住了,这次李庭辉却是一句争辩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食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了敲,陈玉珊放慢了语速,继续说道。
  “我其实是不太赞成陆院士的想法的,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商人,在我看来他简直是在做慈善。”
  见这小伙子一脸紧张地看了过来,她继续说道。
  “无线充电桩的技术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做研发,我们和沪上、苏省、浙省的关系也都还不错,想要自己弄一个无线充电桩企业出来问题不大,顶多只是花一点时间推广业务,以及培养熟悉这方面业务的人而已。”
  说到这里,陈玉珊莞尔一笑,用不像是开玩笑的语气,开玩笑说道。
  “怎么样?年薪五十万,要考虑来星空科技上班吗?”
  那嵌着梨涡的笑容如同一朵盛开的矢车菊,绽放着摄人心魄的魅力,也绽放着如同恶魔凝视一般的残忍。
  虽然心里也清楚任何融资都不是在做慈善,哪怕是有着亚投行、扶植科创企业等等一系列的背景,但他还是没想到,这位陈总提出的方案会如此带有侵略性。
  “陈总,您说笑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李庭辉眼神略微挣扎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在融资协议上签了字。
  没办法。
  虽然代价很大。
  但星空科技能给他提供的资源实在是太恐怖了。
  无论是和官方的关系,还是技术研发力量,亦或者手中的现金流。正如这位陈总所说的那样,就算是将他们撇开,重新打造一个“CC充电”或者“DD充电”出来,也根本没有任何压力。
  果然……
  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看着在融资协议上签字的李庭辉,陈玉珊赞许地点了点头。
  “很好,从现在开始,金陵高等研究院会设立一个独立的关于无线充电桩的研究所,你那些研究团队从现在开始可以去沪上那边了。至于不愿意过去的,裁掉就好。”
  “至于你,我需要你留在沪上这边,先把管理团队从郊区那个小办公楼搬到普东新区这边。”
  “可是——”
  根本没有听他说完后面的话的打算,陈玉珊并不在意地说道:“这是你需要去考虑的问题,我只负责打钱,然后给你们安排你们需要的资源。你们把公司搬到我们旁边,对你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个魔鬼……
  深呼吸了一口气,李庭辉沉重地点了下头,认真收好了那份融资合同,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希望自己今天的决定是正确的。
  也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不会为今天的草率而后悔……
  看着那轻轻关上的门,陈玉珊笑着摇了摇头。
  还是太年轻了点。
  星空科技确实有能力在做一个充电桩企业出来,但有能力和有精力却是两个概念。
  如果他做好了足够的功课就会发现,专利管理才是星空科技的核心业务。而将全部精力放在这一块的星空科技,在兼顾航天飞机装配中心这样关乎着国家战略的重资产产业的同时,是根本抽不出精力去布局长三角城市群的电力输出端市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一家有潜力的充电桩企业并将它扶植起来才是最佳的选择。
  这种发展思路,和星空科技自己不生产电动汽车也不生产锂硫电池的逻辑其实也是一样的。承担一部分的风险,哪有趴在整个产业链上坐地收钱舒服?
  至于什么“不赞同陆院士”,以及“有意成立一个完全控股的子公司进入充电桩市场”,那不过是她随口编出来的话术罢了,甚至没费多少力气去想。
  当然,即便这个李庭辉能想到这些,其实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毕竟星空科技掌握的资源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他对于星空科技来说却只是一个有潜力的投资对象。
  “哎,好想早点回总公司那边……这里的交通和空气比起金陵实在是差远了。”
  将文件在会议桌上摞了摞,面对着空无一人的会议室,短暂脱离了工作状态的陈玉珊,像一只猫咪似的向前伸展着胳膊,趴在桌子上休息了一会儿。
  强硬的表情从脸上一扫而空,翻着嘴唇吹着额前几丝刘海的她,小声嘀咕着抱怨了一句。
  “那个家伙,到了也不给我打个电话。”
  “八成又是闭他的关去了。”
  “呸!活该你和数学过一辈子。”
第959章
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
  很不巧的是,这一回陈玉珊倒是猜错了。
  在回到金陵之后,陆舟确实是做好了开始新一轮闭关的打算,也确实下定了“不解决黎曼猜想绝不踏出房门一步”的决心,但奈何现实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这次打来电话向他求救的,是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所长杨旭。
  至于求救的内容……
  是关于两三年前立项的锂空气电池项目。
  说起来陆舟也挺诧异的,直到去年年末为止,他都一直能从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报告中,看到关于锂空电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消息。
  怎么到了今年,整个研究却是急转直下了?
  让王鹏开车将自己送到了金陵高等研究院,刚一踏进实验室的陆舟,便被一脸痛苦的杨旭抓住了胳膊。
  “帮个忙吧!大佬!我已经……不行了!”
  “你别这样,有话好说,我这不都来了吗?别搞得和临终遗言似的,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我看看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看着杨旭这副心态爆炸的样子,是真的把陆舟给吓了一跳。
  自从这家伙当上计算材料研究所所长之后,也算是领导过不少大项目了,更是替金陵高等研究院解决了不少材料学方面的难题。
  像这样的前沿领域的研究,会碰到搞不定的问题到不奇怪,但能把这家伙折磨成这个样子的问题……
  说实话,陆舟是真的好奇了。
  杨旭:“还记得前段时间我在研究进展汇报里提到的那个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吗?”
  陆舟仔细想了下,倒是回忆起来了一些报告上的内容,点了点头说道。
  “有点印象。”
  深深吸了口气,杨旭继续说道:“根据实验分析,我们发现该类多孔硅材料在一定的气压差下,位于高压侧的气体能够向低气压侧缓慢输送特定直径大小的分子。我们的项目组立刻跟进了这一块的研究,并且成功制成了一种能够筛选3.4-3.5A直径范围的气体分子的交换膜。”
  陆舟:“那不是挺好的吗?”
  氧气分子的直径正是3.46A,恰好不偏不倚地在这个区间范围内。Ar气体分子虽然是3.4,也挨着这个筛选区间,但Ar是稀有气体,所以没有影响。
  “一点都不好,”杨旭脸上的表情有些苦涩,摇了摇头继续说道,“筛选区间的上下边界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气压大小线性变化的……你懂了吧。”
  听到这句话,陆舟脸上总算是露出了了然的表情。
  “原来如此,你们的问题我算是明白了。”
  简而言之,这张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就像是一张充满弹性的渔网,撑得越大渔网的网眼也就越大,漏网之鱼也就越多……
  至于说能不能将两侧的气压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值,以保证通过交换膜的只有氧气……
  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杨旭已经说的很清楚,整个筛选区间的上下边界的移动,是随着两侧气压差的变化而线性变化的。
  且不说想要将气压差控制到如此精确程度的技术成本,就从安全性的角度而言,他们也绝对不可能允许锂空气电池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运行在如此不稳定的钢丝上。
  锂金属的活泼性那可不是开玩笑的,那可是一言不合就爆炸的主!
  这要是放了一丁点儿杂质进来,他们造的就不是电池,而是炸弹了。
  “我们已经在这个瓶颈上卡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杨旭摇了摇头,“能试过的方法我们都已经试过了……”
  陆舟思忖了片刻说道:“有做模拟吗?我瞧瞧。”
  “跟我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