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643

  虽然现在还没有接入发电机组,只能通过热交换系统将热量导入水中,但从体系产生能量远远超过了体系输入能量,以及反应增殖的中子已经可以实现氚自持这两点来看,整个聚变堆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等到配套的磁流体发电机组正是列装,超声波生成装置就不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到时候只需要搭配一块大容量锂硫电池,完成堆芯锂金属的熔化以及最初几轮的超声波发射,反应堆就可以完全依靠自身产生的电能,来维持整套装置的运行了。
  实验刚刚停下,王院士便迫不及待地拉住陆舟,追问道。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陆舟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简单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声致发光。”
  听到这意料之外的四个字,王曾光明显地愣了下,随即皱眉道。
  “那条技术路线……不是早就被证明走不通吗?”
  由于磁约束与惯性约束的研究陷入瓶颈,关于声聚变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曾经热门一时,然而时至今日,关于这条研究路线的争议却一直没有中断过。
  至于为何会产生诸多的争议,除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实验报告之外,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便是,物理学界对于声致发光这个看似寻常的自然现象,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一条路走不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它本来就是错的,另一种则是走路的姿势不对。二十年前关于声聚变的研究是存在问题的,理论上的工作没有完成,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并收集经验数据,以期寻找实现聚变反应的途径,这和海底捞针没什么两样。”
  说到这里,陆舟停顿了片刻,从桌上捡起了记号笔,在旁边的白板上随手写下了几行算式,然后继续说道。
  “……只有确定了电磁作用与强相互作用之间的量化关系,我们才能通过计算建立一个关于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唯像模型,并且借助这个唯像模型去找到最可能的方法。”
  盯着白板上的算式看了半天,王院士皱了皱眉。
  “这是……强电统一理论的推论?”
  虽然不是研究理论物理的,但核物理与核工程专业出身的他,对于物理学界的最新动态还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对于这种涉及到核力的研究,他更不可能错过。
  看着陷入沉思的王院士,陆舟轻轻点了下头。
  “正是。”
  表面上看,这台声聚变装置之所以能够完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盛宪富等人巧妙地在进气口与堆芯之间添加了一个小型电离室,将氘氚混合气体加热至电离态然后再注入液锂中。
  但事实上,无论是采用液锂还是对气泡密度、表面积、作用气泡表面的声压等等一系列参数与聚变反应发生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都是基于“强电统一理论”中的部分推论完成的。
  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等离子体湍流模型之于磁约束聚变装置一样。
  如果没有陆舟完成的那些理论上的工作,或许这台装置也能造出来,但会用上多少年的时间就不一定了……
  就在王院士还在沉思中的时候,科工局的李局长已经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东西能装到航母上去吗?”
  听到这个问题,陆舟微微愣了下,随即笑了笑说。
  “航母是个什么情况我不太清楚,具体行不行还是得问海军装备所的专家。不过,虽然它的功率上限以及能量利用效率要比盘古堆那种磁约束聚变低上不少,但比传统裂变堆还是强上许多的……只要设计得当的话,想来用在航母或者潜艇上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听到这句话,李局长深呼吸了一口气,看着陆舟郑重说道。
  “……我代表全国人民,对您说声谢谢!”
  陆舟不怎么在意地笑了笑。
  “不客气。”
  谢谢这两个字听得多了,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不过,在听到李局长用郑重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挺舒服的。
  虽然军工领域的技术不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内,他对研究武器也不怎么感兴趣,但如果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也是很乐意地看到这一点的。
  至于如何将它运用在航母或者潜艇上,那便是海军装备研究所的任务了。金陵高等研究院这边会提供技术支持,但设计上的工作自然还是由专人去完成。
  当然了,这并非是无偿的。
  由于可控聚变小型化的装置是金陵高等研究院出资研究的,而金陵高等研究院属于私立研究机构,相关的知识产权会以国防专利的形式得到保障。
  虽然以国内目前的海军规模来看,这点利润远远比不上锂硫电池相关专利丰厚,不过陆舟研究这东西的初衷本身也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也就没什么所谓了。
  “目前这台聚变装置主要还是用在航天器上,究竟好不好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说到这里,陆舟看向了王院士,认真地说道,“所以,磁流体发电机组的事情,就拜托你们尽快弄好了。”
  王院士郑重地点了下头。
  “这个你放心,两个星期之内,我给你一个答复!”
  陆舟笑着也点了下头。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在见识了声聚变装置的实验堆模型之后,王院士没有在金陵高等研究院这边多做停留,将两名学生留在了这边之后,自己则是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海洲那边。
  最关键的堆芯部分已经完成,现在只剩下配套的磁流体发电机组了。
  他现在要做的便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配套磁流体发电机组的设计,让这台设备能够将那庞大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至于李局长,在和陆舟、盛宪富等人吃了顿饭,算是开过了庆功宴之后,也跟着立刻离开了金陵,带着可控聚变小型化技术突破的消息返回了上京。
  这种事关国运的重大消息必须严格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因此,这件事情只能由他前往长老院,亲自向上报……
第669章
大局为重
  上京。
  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内,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坐在一张藤椅上,一丝不苟地看着手中的报纸。当他看到某一处位置时,眉头不由微微皱了下,而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视线从报纸上挪开,看到随着警卫员的脚步走进院内的李局长,老人向他投去了意外的视线,温和地笑了笑说。
  “怎了?大清早的。”
  “我刚从金陵那边赶过来。”李局长深呼吸了一口气,克制着声音中的激动。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似乎是猜到了什么,但还是继续问道。
  “金陵那边怎么了?”
  “可控聚变的小型化实验堆……在陆教授的带领下,已经点火成功!”
  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不只是老人的脸上,就连站在李局长身后的警卫员,脸上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连着说了三声“好”,老人哈哈笑着合上手中的报纸,从藤椅上站起身来。
  从李局长的旁边经过,站在了青石砖路小径的旁边,望着院子内的大柳树,他发自肺腑地感慨道。
  “……能有陆教授这样的学者,实乃国之荣幸啊!”
  “是啊……”李局长也附和地感叹了一声。
  不过虽说是附和,但这确实是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流淌在电网中的核能为疲软的制造业注入新的血液,无尽的能源正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他用知识改变了这个国家的一切,推开了未来的大门。
  单凭这一点,便足以将他上升至伟人的高度了。
  老人低头思忖了一会儿,忽然开口说道。
  “这件事都有谁知道?”
  李局长神色微整,开口说道:“除了参与研究的研究员之外,只有我和核工业集团总工程师王曾光院士以及他的两个学生知道……我已经和陆教授说过了,让他暂时不要声张这件事情。”
  知情人都是参与过STAR仿星器工程的原班人马,都是信得过的人,保密的难度不大。
  在听完李局长的报告之后,老人赞许地点了点头。
  “嗯,这事你做的对,这件事情确实不宜太过张扬。”
  各国对于可控聚变的研究停滞不前,关于可控聚变技术的谈判已经从拉锯战进入了尾声。
  虽然加利福尼亚州的实验堆在技术路线上一定程度地借鉴了盘古堆,但由于几个关键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即便华国这边暂时放宽了SG-1超导材料的出口,除了超导磁轨之外的各组件的测试结果都没有达到预期标准。
  至于ITER,依然是老样子,虽然声势浩大,但成不了大事……
  现在西方国家渐渐对本国研究人员失去了耐心,重新带着诚意回到了谈判桌上。而华国也很乐于在技术交换上与各国达成共识,以交换那些自己没有的技术,以及政治上的利益。
  这时候如果让其他国家知道华国在可控聚变小型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对于谈判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一来是担心他们的胃口变大,二来则是小型化的可控聚变……相比起民用的聚变堆而言,多少还是有些敏感了。
  看到老人脸上赞许的表情,李局长肩膀微微一松,缓缓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那航天呢?”
  老人:“航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