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6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8/1643

  在这个特例中,允许更详细地研究M的谱。而与此同时,场质量m是M的谱中的一个孤立的本征值,相应的本征态为观察到的单粒子态,而这些态又是庞家莱群的一个不可约表示变换。
  再加上估计式(1)证明了对于任意ε>0,且充分小的λ,有质量间隙Δ满足Δ>(√2-ε),整个问题已经变得一目了然……至少在陆舟看来是如此。
  想了一会儿,陆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理论上这条证明思路应该是可行的,只不过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那个粒子……或者说质量m的存在性无法确定,至少你在这里没有给出证明。还有关于m=√(2+O(λ^3))中λ的渐近展开,在这里同样也没有给出。”
  一听到这句话,罗文轩顿时惊了,一脸不敢相信地看着陆舟。
  “你已经看完了?”
  看到他脸上惊讶的表情,陆舟微微愣了下,反问了一句。
  “很难吗?”
  罗文轩汗道:“也……不算难吧。”
  为了看懂这玩意儿,顶多也就花了他四五天的时间而已……
  嗯,相比起威滕老人家布置的其它“作业”,这个确实还算比较简单了。
  如此在心中安慰了自己一句,罗文轩停止了打岔,回到了原先的话题上,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
  “你说的那个λ的渐近展开,在我提到的那篇文献上给出了一种方法,通过在H上构造一个渐进投影的线性算子E2,将H中的态投影于小于两个粒子质量的态上,可以证明存在算子E2其值域是由形如Ω和e^(-sH)Ω的矢量张成的空间。至于你说的证明那个质量m的粒子的存在性……”
  说到这里停住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要是都被我证明了,我不早拿菲尔茨奖了?”
  陆舟:“……”
  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以至于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了。
  虽说这是个量子色动力学上的问题,但具体涉及到的却是一个复杂的数学命题。
  如果能用数学的方法证明这个粒子的存在,就算拿不到菲尔茨奖也能拿一个海涅曼数学物理奖。后者在学术界的地位虽然比不上诺贝尔奖,奖金也只有可怜的五千美元,但在数学物理学界的逼格还是相当高的,很多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大佬都拿过这个奖。
  比如创立弱电统一理论的温伯格,便与1977年获得该奖(很快于两年后获得诺贝尔奖)。
  至于如果谁能够求出m的数值,甚至于观测到这个质量为m的粒子……
  一个诺贝尔奖肯定是跑不掉的。
  就在两人陷入沉默的时候,一位物理研究所的助研走了进来。
  当看到黑板上内容的瞬间,他整个人都懵逼了一会儿,下意识地怀疑起了自己与物理这门学科结缘的十几年人生。
  我是谁?
  我在哪?
  这黑板上写着的都是些啥?
  用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强行无视掉了黑板上写的那些天书,他轻轻敲了敲敞开的门说道。
  “陆教授,研究院外面有人找您。”
  盯着黑板的陆舟头也不回问:“谁?”
  那研究员继续说:“他自称是中山新材的老板,好像叫刘万山。”
第639章
卖家已经发货!
  金陵高等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楼,位于楼梯口不远的宽敞房间里,摆放着精致的沙发、茶几以及橱柜,靠墙窗边的位置还立着几排摆满了闲书、杂志的书架。
  当初在设计这座研究院的时候,陆舟的初衷是希望院里的研究员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钻研有趣的学术问题,每个下午能抽出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休息室里喝杯咖啡,和其它研究员交流下学术上的问题或者是灵感,就像他经常在普林斯顿会做的一样。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现在看来,似乎只有他自己能够享受到研究的“乐趣”。
  不只是如此,除了少数几个海归博士之外,大多数研究员都没有下午喝咖啡的习惯,而且也基本上忙的腾不出时间,计算材料研究所的科研狗们更是恨不得在实验室里打地铺,以至于这间休息室平时基本上没什么人来。
  于是,这间休息室就这么闲置了下来,也只有来了客人的时候才会用用。
  “谢谢。”
  看着帮自己倒上茶水的研究院助理,坐在沙发上的刘万山客气地对他说了声谢谢,接着视线不自觉地便飘向了门口,又飘向了墙上的挂钟。
  就在他寻思着陆舟大概得多久才能过来的时候,休息室外的走廊传来了平稳的脚步声。
  听到这声音,刘万山下意识地坐直了。
  也正是这时候,休息室的门推开。
  看到出现在门口的陆舟,刘万山立刻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满脸笑容地伸出右手,向着陆舟迎了上去。
  “陆教授,真是好久不见了啊!”
  “好久不见。”握着刘老板的手晃了晃,陆舟也笑着问候了一句。
  对于这位刘老板,他还是有不少好感的。
  毕竟当初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正是他资助的那五百万,帮他完成了那个坑爹的系统任务。
  而且说起来这事儿,陆舟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他那个校园助手虽说是融到了不少钱,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具有不低的市场占有率,但用户粘性实在是太低了,也没赚到多少钱。
  很多人毕业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点开过,要么就是清理内存的时候顺手给删了,以至于很难将APP做大,目前也就靠流量卖广告维持一下生活的样子。
  到目前为止,运营团队都换了几茬,他这个大股东却是一分钱的分红都没拿过。
  虽然他也没指望过这玩意儿就是了……
  两人在沙发上坐下,站在旁边的助理走过来,帮陆舟端来了一杯咖啡。
  看着坐在对面的陆舟,刘万山语气颇为感慨地说道。
  “时间过得真快啊,咱们当初刚认识的那会儿,你还在金大读书,没想到这才五六年没见,都已经当快评上院士了。”
  陆舟笑了笑说:“院士什么的还早,我现在只是在金大这边教教书,做些感兴趣的研究,也没什么时间去竞争那东西。”
  这话到不完全是陆舟谦虚,毕竟院士的评选和学术能力确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时候还是看投票的院士愿不愿意举这个手。至于陆舟本人,对于这东西也确实不怎么感兴趣。
  毕竟,他现在完全不需要靠着院士的头衔去拉经费。
  至少在国内这边,一枚凌云勋章比什么头衔都顶用。
  刘万山笑着说:“也不算早了,明年就是院士评选年,要是连您都当评不上院士,我看这院士也不值得去评了。”
  听到这外行的发言,陆舟笑了笑,也不解释,只是谦虚了句。
  “过奖了。”
  一杯咖啡,一盏茶。
  刘万山没有急着表露来意,陆舟也没有开口问。
  虽然他的工作很忙,但也不至于忙到连一杯咖啡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而且在和这位刘老板的闲聊中,他得知了不少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以前他和金大的几个学生搞的校园助手,运营团队已经从金陵搬到了沪上,舞台也从苏省的大学扩大到了国内所有高校。
  虽然运营团队里的核心成员已经洗牌了几次,但CEO和CHO的位置还是袁立伟和吴胖子两个人坐着。技术总监荣海在B轮融资的时候已经将股票脱手离场,据说现在在企鹅已经当上了高管,过的也还不错。
  再比如,当初他和李荣恩教授研发的那个特种水泥,如今已经被用在了巴国的基建项目上,创造了十数亿RMB的价值。
  话题正好说到了生意上,刘万山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忽然笑着开口问道。
  “对了,说起来,你怎么突然打算造航天飞机了?这玩意儿赚钱吗?”
  陆舟:“赚不赚钱倒是次要的,只是我个人的兴趣。”
  “还是陆教授大气,”刘万山笑着叹了口气,自我调侃了一句,“可能,这就是我的生意一直做不大的原因吧。”
  陆舟:“太谦虚了,几个亿的生意要是都不算大,那国内也没多少生意可做了。”
  “几个亿太夸张了,我们这些做材料加工的,夹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中间,利润基本上都是被两头吃走了。别看销售额动不动几个亿的往上走,其实赚不到多少钱,要不我也不至于想去做电池。”停顿了片刻,刘万山笑了笑继续说道,“对了,不知道陆教授听说过内,最近国内打算放开SG-1超导磁体的出口?”
  前段时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型可控聚变实验堆开工,因为经贸摩擦的缘故,国内对SG-1超导材料做了出口管制,逼得加利福尼亚州的实验堆磁轨铺设一度停工,把美国佬恨得牙痒痒。
  现在可控聚变技术谈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对SG-1超导材料的出口再次放开,从海外飘来的订单供不应求,掌握专利权的星空科技和拿到专利授权的宝盛集团都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8/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