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9/1643

  现在需要他们做的,不过是将三天前做过的事情,在真正的仪器上重复一遍罢了。
  “超导磁体检查完毕!正在注入液氦……”
  “液氦注入完毕,确认温度已经达到临界值,开始通电!”
  “电流达到临界值……”
  “磁场位型调整完毕……”
  “注入燃料!”
  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了。
  只要打开了ICRF加热天线,所有的工作便完成了……
  看着面前的按钮,陆舟心中忽然莫名地有些踯躅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他看向了旁边的潘院士。
  “还是你来按吧。”
  “不,还是你来吧,”潘院士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有生之年能见证这一天的到来,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控制室内的全体研究员,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了陆舟的身上。
  CTV的镜头正对着这边,随时做好了按下快门的准备。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缓缓伸出了右手。
  从863计划到现在,华国与可控聚变的不解之缘,已经快半个世纪了。而若是放眼国际,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初的这项技术,在年龄上几乎与共和国同岁。
  而明天,便是2020年了。
  为了这一天,人们已经等待了太久。
  而现在,通往新世界的钥匙近在咫尺。
  没有人,比他更接近未来。
  喉结微微动了动,陆舟视线注视着操作台上的表盘,背对着全场的研究员,缓缓开口说道。
  “……很荣幸与诸位一同见证这一刻。”
  “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我们已经问心无愧地将每一件事做到了最好。”
  “无论成败,历史会记住这一天,会记住我们所有人。”
  说罢,他按下了按钮。
  就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
  在那一片漆黑的反应室内,这片恒星系最炙热的能量,正在被逐渐耀眼的光芒所点亮……
第557章
驾驭恒星的能量
  反应室内的温度持续攀升。
  孕育着这片恒星系中最炙热的能量,被束缚在磁场中的等离子体如同一层薄如蝉翼的极光,在反应室内安静地流淌着。
  当温度突破一亿的瞬间,那比恒星更耀眼的光芒,在顷刻之间被点亮了。
  无穷无尽的能量如同潮水涌出,从那渺小的原子核中被解放。
  目睹着这一瞬间的到来,控制室内的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片激动的表情。
  然而,并没有欢呼声响起。
  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
  按下了快门的记者迅速退到了一边,控制室内的研究员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齿轮,紧张地忙碌了起来。
  示范堆与实验堆最本质的不同,那便是后者只需要完成几个孤立的实验便能算得上是成功,而前者则是以现实上的意义作为成功与否的考量的。
  此刻,沉睡的巨龙已经被他们唤醒,正发出震耳聩聋的咆哮。
  至于能否驾驭这媲美恒星的能量,就看他们能否给它套上缰绳了!
  “观测到聚变反应发生!中子束与铍金属层接触!”
  “外场线圈正在调整……等离子体控制方案确认有效!”
  “约束磁场稳定!确认反应室内等离子体运行状况良好!”
  “回收泵观测到氚素!液锂中子回收系统确认有效!”
  循环流动的液锂,如同巨龙体内炙热的血液,往复循环的氚素与那缓慢注入的氘素混合在一起,重新回到了反应室中,继续被点燃。
  汇报情况的工作人员,声音中带上了一丝丝的颤抖。
  氚素成功回收!
  继成功点火之后,STAR—2示范堆工程的第二个目标,也顺利达成了!
  不只是他的声音,连同他的肩膀,都在因为那份激动而颤动着。
  甚至于,不只是他自己。
  反应室内的所有研究人员,都因为眼前的这一幕,激动地攒紧了拳头。
  氚素能否在反应堆中作为中间产物循环利用,才是反应堆能否商用的关键。
  虽然具体的回收率还得等到实验结束之后才能判断,但就目前观测到的那些氚素,他们至少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而光是这一项成就,这一年多的努力,就不算白费了……
  与此同时,示范堆基地靠海的一侧,一座形似排水口一样的设施旁边。
  在安保人员的陪同下,正在检查热量排出口压力控制阀的工程师,看着不断跳动的表盘,眯了眯双眼。
  “哟,看来咱上面的情况不错啊。”
  站在他旁边的博士生微微愣了下,疑惑道。
  “什么不错?”
  老工程师笑了笑说:“除了反应堆,还能是什么?”
  心中略感诧异,那博士生忍不住问道:“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水压,动动你的脑子,你读的是工科,可不是光会发论文就够了的,”用扳手敲了敲旁边的管子,老工程师心情不错地说道,“循环水冷系统正在往外排热水,这意味着什么?你讲讲。”
  “堆芯正在工作……”咽了口吐沫,那博士生声音激动地问道,“那咱们……这是成功了?”
  老工程师眯了眯眼睛,“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发不发的了电,功率达不达得到预期。咱们这示范堆对标的可是苏省电网,据说最大装机容量能达到10万兆瓦,想达标可没那么容易。”
  “10万兆瓦……您觉得这可能吗?”
  “现在是不可能,咱们现在才装了4台磁流体发电机组,顶天了也就4000MW。”老工程师笑了笑,“不过,再装它个一百多组,差不多就够了!”
  与核裂变发电机组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列装在STAR—2示范堆上的磁流体发电机组不但体积相对较小,并且在STAR—2示范堆上的理论工程容纳量也出奇的高。
  仅仅4台发电机组,根本无法完全利用聚变产生的热量,哪怕以现在的燃料注入量,绝大部分的热量也都排放到了海里。在他看来,在此基础上再加个一百台磁流体发电机组,工程上完全是可行的。
  “一百台发电机组……”看着那水管上的表盘,那博士生轻声感慨道,“也不知道等到了那时候,一天得烧掉多少重水……”
  那老工程师笑了笑。
  “大概,也就五十多公斤吧。”
  按最贵的行情,一公斤四千元来算,五十公斤的重水大概也就二十万吧。
  只需要20万元的燃料就够整个苏省用一天。
  哪怕实际成本翻上十倍,这笔投资也实在是太便宜了……
  ……
  当然,现在的STAR—2示范堆,自然是用不到那么多氘素。
  一天五十公斤的氘素消耗,那是反应堆满载功率运行状态下的最大值。
  现在的点火实验,燃料都是以mg/s为单位,持续向反应堆注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9/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