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1643

  “要说的内容很多,我会尽量长话短说。”
  说到这里,徐总停顿了片刻,换上了严肃的语气,继续开口说道。
  “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了,就在一个星期前,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出现了重大突破。由陆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一小时级别的高密度等离子体约束。”
  “很荣幸,也很幸运,我们国家在可控聚变技术的研发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我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有着迫切的需要。就在两小时前,中央最高层向相关单位下发了行政文件,确定了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工程的计划以及执行方针。”
  “而该工程的主要承建单位,便是我们华国核工业建设集团!”
  听到了这句话,台下传来阵阵骚动的声音。
  有人目光炯炯,双眼中充满了激动。
  也有人摇了摇头,眉宇间浮现了一丝谨慎与担忧。
  至于绝大多数人,此刻脸上都挂着诧异的表情。
  可控核聚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只在电影中看到过的词汇。
  甚至于就在昨天,他们之中的不少人,还在讨论着下一代核裂变机组的设计,谈论着核电技术的未来以及发展前景。
  然而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些东西都仿佛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没有去管那议论的声音,站在台上的徐剑锋很清楚,想要消化这庞大的信息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用清晰而洪亮的声音,他继续开口说道。
  “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这是国家对我们的指示。”
  “做为国内核电行业的领军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响应国家能能源发展战略的号召,站在开发新能源的第一线上!”
  “从现在开始,第四代核裂变技术的研究项目全面暂停,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将作为我们集团的重点工程项目,以最高的优先级执行!”
  “我知道还有很多困难没有解决,但我也相信诸位,也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共同克服!”
  那掷地有声的话语落下,台下响起了雷动的掌声。
  示意众人安静,徐剑锋在多媒体讲台上轻轻摞了摞文件,用平稳的声音继续说道。
  “我们集团会与STAR仿星器研究所展开密切合作。与此同时,我们会成立一支专家小组,常驻在金陵那边,与STAR仿星器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进行交流。”
  “我这里有一份名单,接下来我会点名。所有点到名字的人,明天去金陵报道。”
  “希望被点到名字的人,能够服从组织的安排,如果有疑问的话,直接来找我。”
  会议进行到这里,需要宣布的事情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点名,确定派往金陵那边的工作小组的人选了。
  可控核聚变……
  看着老总手中的那份名单,苏亦文的心中一片火热。
  总觉得……
  他这辈子,怕是有机会见证历史了。
  ……
  高层回复的速度,比陆舟想象中的要快得多。
  在寄出那封信的第三天,他便收到了长老的回信。
  而回信中只有三个字——
  【没问题。】
  俗话说字越少,信息量越大。
  在收到这封回信的同时,陆舟也切实体会到了这一点。
  首先到位的是430亿元的研究经费。
  原本被他花的所剩无几的研究经费,再次充盈了起来。
  另一方面,到位的不只是研究经费,相关的政策支持也一并到位了。
  随着由中央最高层签署的行政文件下达,可控聚变示范堆项目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迅速上马。
  在征询了陆舟本人的建议之后,这台尚且停留在计划书上的聚变堆,被正式定名为“STAR—2”装置。
  项目的主要负责单位自然是STAR仿星器研究所,而主要承建单位,则是华国核电领域的龙头企业——华国核工业集团。
  从核电技术的开发到核电站的设计,再到核燃料的生产和供应,这家由国家出资设立,经长老院批准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在核电相关工程上拥有着丰富的经验。
  至于合作单位则是五花八门,包括两桶油、国家电网以及其它国有或国资控股企业在内,总数超过了一百多家。
  这其中有出钱的,也有出人的,也有出人出钱又出力的。
  总之,研究之外的一切麻烦,有关部门都已经替他摆平了。
  他所需要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实现这项工程便足够了……
第521章
烧开水未免也太浪费了
  这些天来,陆舟基本上都在开会。
  其中有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内部会议,也有STAR仿星器研究所的会议,更有去合作单位开的会议……
  对于如何实现可控聚变堆,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张大致的蓝图,但光靠他一个人是无法将这张蓝图实现的。
  身为这个大型科研工程的负责人及总设计师,他必须将这个庞大的课题割裂成一个个小的部分,然后分配给合适的人选,并且将那些难以解决的部分单独拎出来,集中力量去解决掉。
  随便举个例子的话,像是“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氚回收与氘氚燃料供给”、“氚安全包容”这些课题,通过查阅文献便可以知道华科院已经有进行过类似的研究。
  因此,这些重复性的研究工作自然无需他再去做了,只需要让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或者机构得到足够的项目经费,继续深入研究,并且想办法将它并用到仿星器的设计上便可。
  至于“第一壁包层材料”、“抗中子辐照材料”、“增殖包层中氚提取”、“以及氚滞留”等等这些难度较大的课题,陆舟则是留给了金陵高等研究院,由他本人亲自带队攻克。
  项目启动之后的第三天。
  在STAR仿星器研究所中,陆舟见到了华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派来的工作小组。
  负责带队的是核工业集团的总工程师王曾光院士,这位老院士已经在核工业领域工作多年,对于裂变式反应堆以及核电发电机组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虽然在裂变反应堆上积累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聚变反应堆,但同样都是核电,双方彼此之间还是存在相通之处的。
  比如在发电机组的设计上。
  关于如何将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老院士带来了一张设计草图。
  借鉴了高温气冷堆的设计思路,这套装置同样也可以被用于核聚变发电上。
  不过,在简单地看了眼这张草图之后,陆舟便将它放了下来。
  “难得做出来这么先进的技术,继续烧开水未免有些太浪费了。”
  王院士:“但你不可否认的是,烧开水依然是最高效的方式。”
  陆舟摇了摇头:“未必。”
  王院士没有说话,而是等待着陆舟继续说下去。
  然而,陆舟并没有没做任何解释,只是随手取过了一张a4纸在桌上摊开,接着拿起了圆珠笔,在上面随手画起了草图。
  随着工程学等级达到了LV4,他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终于渐渐体会到了工程学等级所带来的能力提升效果。
  如果说数学等级强化的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字的敏感以及计算能力的话,那么工程学等级除了提升对工程学知识的吸收之外,更进一步强化了将抽象的概念具体成可以用语言、图形、数字等等工具进行描述的能力。
  就比如现在。
  虽然他并没有专业地训练过作图的能力,仅仅只是阅读过相关的书籍,但手臂的肌肉却像是已经记忆了这些动作一样,即便是随手地一笔一划,也都像尺规作图那般标准。
  看着陆舟画图的动作,王院士眯了眯眼睛,瞳孔中闪过了一丝意外的神色。
  “你还学过机械绘图?”
  “没有,”淡淡笑了笑,陆舟随口说道,“可能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时候,画的图比较多吧。”
  听到这个解释,王院士一脸不相信的表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