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1643

  陆舟:“……?”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套完善的理论不但需要灵感的迸发,更需要时间的积累。
  连续几天,陆舟几乎都是白天泡在图书馆里,晚上回到寝室后继续钻研。
  偶尔,他还要抽空回复下弗兰克教授的邮件,虽然CERN那边暂时没有新的数据传来,但完善理论的工作同样需要计算。
  每一天,陆舟都过得相当充实。
  虽然在旁人看来无法理解,但他自己倒是乐在其中。
  9月份的第二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坐在图书馆里的陆舟伸了个懒腰,看着面前洋洋洒洒的十多页纸,心中感慨一声。
  “终于特么的搞定了!”
  敏感枯竭的时候,所有一切的工作都是为灵感来时的那一瞬间做铺垫。而当他真正想通这个问题解法的时候,找到迷宫的出口,似乎就在他的眼前。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此时此刻,陆舟的心情说不出的愉悦。
  不只是因为解决了又一个数学难题,正是因为在解决这个数学难题时,让他对群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一套全新的数学方法。
  而这一发现,甚至比解决数学猜想本身,更让他心情激动。
  希尔伯特曾评价费马大定理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并不是因为这只母鸡养活了一大批数学家,也不是因为这只母鸡给很多期刊提供了水论文的机会,而是因为很多新颖的数学方法,都是在对数论问题的研究中得出的。
  比如受费马问题的启发,库默引入了理想数的概念,并发现了把一个循环域的数分解为理想素因子的唯一分解定理,这一定理今天已被狄德金和克朗奈克推广到任意代数域,在近代数论中占据中心地位,而且其意义已远远超出数论的范围而深入到代数的函数论的领域。
  而陆舟在普林斯顿学术会议上的工作也是一样,应用拓扑学对筛法理论进行了补充,巧妙地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
  而原本筛法理论已经被陈老先生运用到了极致,数论界普遍认为想要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1+1”形式,必须得寻求新的方法。
  但现在看来,似乎出现了一些转机,筛法理论还有值得继续深挖的价值。
  而这一点,就连曾经于95年,最先将拓扑学原理引入筛法理论的泽而贝克教授,都是没有预料到的。
  这就是数论的价值。
  陆舟在解决波利尼亚克猜想的时候,同样完成了这一工作,为这个猜想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解决路径。
  这种新的方法,被他成为“群论的整体结构研究法”,简称“群构法”。
  利用群论的方法,从整体上出发研究无限性的问题,并将“K=1”形式推广到“k为无穷大自然数”,彻底证明“对所有自然数k,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p,p+2k)”这一命题。
  描述起来可能就一两句,但想要将这个解法详细讲明白,可能得要几块大黑板。
  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将所有过程全部整理到了电脑上,转成了pdf格式之后。
  看着屏幕中的完成品,陆舟最后检查了两遍,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写到这里吧。”
  关于群构法的详细理论,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甚至于全部总结出来,比他这篇证明过程本身还要长。
  但那部分已经不是这篇论文的重点了。
  到此为止,波利尼亚克猜想已经证明。
  虽然看上去只是将孪生素数猜想推广到素数对间距无穷大的形式,但其中的困难,只有他这个证明者才知道了。
  陆舟想了想,在论文的最后,补充了一行。
  【……碍于篇幅原因,关于“群构法”的详细理论,我会在下一篇论文中做详细说明。】
  重新转格式,压缩上传。
  目标,《数学年刊》!
第193章
论老板坑徒弟的正确姿势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一角的咖啡厅。
  脑门儿光亮的老头坐在角落,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手中的论文。
  坐在他对面的,是同样在享受着下午茶的爱德华·威滕。
  看着老友手中的论文,老先生笑着问道。
  “你在看什么?”
  “一篇有趣的论文投稿,”德利涅教授翻了一页,随口说道,“关于波利尼亚克猜想。”
  停顿了片刻,他又忍不住用赞许的语气补充了一句,“很有趣的证明方法。”
  爱德华·威滕:“陆舟?”
  “是的,”拿着圆珠笔在论文上做了几个记号,德利涅用闲聊的口吻继续说道,“错过了那场学术报告,绝对是你今年最大的损失。”
  威滕笑了笑,说道:“哈哈,我认同你的观点,尤其是在见过了本人之后,我心中的遗憾倒是更强烈了。”
  德利涅意外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哦?什么时候你还去了一趟太平洋对岸?”
  威滕:“是大西洋对岸,你忘了我刚从那边回来?”
  德利涅眉毛抬了抬,问:“你在CERN碰到了那小子?”
  威滕笑着说:“你最近都没有看新闻吗?”
  德利涅不假思索地摇头道:“没有关注过,又有什么新鲜事儿吗?”
  威滕:“LHCb国际合作组公布了五块克态粒子发现的消息,并且在750GeV处发现了疑似超对称粒子信号的特征峰。”
  “哦,那恭喜你了,你离诺贝尔奖又近了一步。”德利涅随口说道。
  简单的来讲,超对称论讨论的是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一种对称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超弦理论的低能标推论。
  如果超弦理论成立,那么超对称粒子就必须存在。
  所以反过来就是,如果超对称粒子发现,就能为超弦理论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并非证明!)。
  但如果找不到,发展了将近30年的超弦理论,将陷入僵局。
  不过,德利涅对于物理学界并不是特别关心,虽然他和他已故的老师不少研究成果在物理学界都大放异彩,但他所专注的领域还是在纯粹数学上。
  尤其是数论,以及代数几何。
  “现在恭喜我还太早了,”威滕笑了笑,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我觉得我的诺贝尔奖,怎么也得排在斯蒂芬·霍金的后面……这辈子大概是没什么机会了。”
  想要获得火药奖,必须是被实验证明的理论,而寻找构成宇宙的那根琴弦,可比制造一个黑洞去证明黑洞蒸发理论困难得多了。
  后者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只需要足够大的对撞能量,制造一个微小尺度上的黑洞,以及改进观测设备,将这个以光速蒸发的黑洞观测到。
  但前者,可不是强子对撞机上升几个能级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人类文明的最小观察尺度,往下深入两个层级——去观测一维层面的东西。
  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妄想完全证明超弦理论,就像古人在凳子底下插上爆竹就想登月一样异想天开。
  听到老朋友的这声自嘲,德利涅淡淡笑了笑,随口说:“当时他也在听报告会?”
  威滕笑了笑说:“不是听报告会,是上台做报告。你敢相信吗,750GeV的线索,竟然是一个实习生在报告会上提出的。他运用概率学上的方法,推算出了在750GeV能区出现特征峰的概率,然后你猜发生了什么?CERN的研究员做了一个月的实验,在强子对撞机这两个探测器上,还真就发现了这个特征峰。”
  一直盯着论文看的德利涅微微愣了下,过了好一会儿,才用带着些许意外的语气,说道:“……没想到他在物理上竟然还有这种天赋。”
  “是啊,”威滕老先生赞许地点了点头,“听说他明年会来普林斯顿,我打算收他为学生。”
  德利涅咧了咧嘴角:“……那得看他自己的选择,我个人认为,他在数论上的天赋还是更胜一筹。”
  爱德华·威滕笑了笑,没有说话。
  谁都不想带蠢材。
  这个问题反过来想也是一样。
  就在这时,将论文翻到最后一页的德利涅教授,眉头忽然狠狠地抽搐了下。
  威滕饶有兴趣问:“怎么了?”
  德利涅摇了摇头,表情恢复了自然。
  “没什么。”
  他刚才还赞叹论文中对于群论方法的巧妙运用,研究着里面提到的“群构法”,结果看到了最后一行,那小子却调皮地留了句篇幅不够,写不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