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1643

  陆舟立刻问道:“这篇算吗?”
  要是算的话,他就只剩一篇SCI需要发表。
  快的话,没准年底就能拿到硕士学位?
  当然,前提是老板肯放人的话。
  卢院士笑了笑,点头道:“算。不过你也别总是想着快点毕业,该你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多做做项目,积累些科研经验,这对你海外求学会更有帮助。学校给你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我已经看过了,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肯定会放人。”
  言下之意,你要是提前完成了要求,我肯定不会卡你毕业。但不到明年这个时候,也肯定是不会放你走的。
  听完卢院士的话,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确实有早点拿到硕士学位的想法,不过既然导师都这么说了,他还是不强求了。
  反正一年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跟着院士做项目,开拓下国际视野也好。
  “关于你的培养计划,我给你制定了一个课表,你照着我给你的课表上课就行了。另外,再和你说个事情。”
  停顿了片刻,卢院士继续说道:“你可能了解过,我是LHCb华国组的负责人之一,关于‘五夸克态’的探索工作,已经进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现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升级已经完毕,情况乐观的话,会在五月份的会议之后,重启实验。我会在四月底启程前往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参与会议。”
  说到这里,卢院士笑了笑,继续说:“如果你能在四月底之前通过我的考试,我倒是可以考虑,带你过去见见世面。”
  关于五夸克态的理论,最早是由苏俄的圣彼得堡科学院于1997年时提出的,然而即便是提出这一结论的波利亚科夫自己,对这一结论是否真实依旧持怀疑的态度。
  大概到了03年,大阪大学的同步辐射设施spring-8上的实验中,曾短暂观测到五夸克态的存在。然而在强子对撞机的实验中,都没有观测到应该存在的证据,所以关于夸克粒子究竟是否存在,一直是个争议性的话题。
  时间很快到了13年,由华国主导的beslll国际合作组,于上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中发现了四夸克态物质之后,紧接着关于五夸克态物质的实验便被LHCb国际合作组锁定。
  如果卢院士说的是真的话,那就不只是见见世面,而是见证历史了。
  要问陆舟是否想去的话,那答案无疑是想。
  只不过听卢院士的口气,那四月底的考试恐怕不会简单。
  陆舟轻咳了声说:“教授,您打算考我,也得给我画个考试范围吧。”
  “考试范围,好说啊,”卢院长笑着说道,“就高能物理好了,去看吧。”
  陆舟:???
  MMP,这叫什么考试范围?!
  画了和没画有区别吗?
第152章
是你动手,还是我动手?
  一般来说,院士都是很忙的。
  在院士的手下读研,相比起在普通教授手下读研来说,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自己支配。
  在卢院士这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陆舟便深刻体会到了这点。
  办公室里一共有六张桌子,其中一张是属于卢院士的,另外五张桌子一张属于陆舟,另外四张分别属于四个博士。
  而这间办公室,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空着的。
  金陵大学没有粒子对撞机这种牛逼上天的玩意儿,所以有些实验得到上京那边去做。老先生本身又是beslll、lhcb等国际合作组织的成员,除了实验之外,经常还会有各种会议要开,可能这两天还在上京,过两天便飞到了沪上。
  陆舟掰着指头算了下,自从拜在卢院士门下之后,见过这位老大爷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而这仅有的几次见面,这位老大爷除了给自己画了个大到没边的考试范围之外,更是一堂课都没指点过自己,全靠自己下去学。
  倒是物院那些老教授,因为总是去蹭课的缘故,他算是认识了一大圈。
  因为这种放羊式管理,大多数时候,陆舟都是自己在规划自己的学习节奏。
  而这样一来,和读本科的时候,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至少他没感觉到哪里有什么不同。
  不过这样也好,陆舟早就习惯了这种自学的节奏。如果真有人追着他屁股后面,天天过来给他布置作业,或者让他坐办公室里搞研究,他反而会觉得不适应。
  每天要么刷刷系统给他布置的那份书单,要么看两篇高等量子力学、量子色动力学方面的文献,要么便是去蹭两节课或者讲座,提升自己在理论物理领域的姿势水平。
  上一个任务奖励他的30片专注胶囊派上了大用场,在嗑药式学习法的帮助下,节省了他大量重复阅读的时间。
  在系统给他布置的书单中,理论物理大概只占三分之一,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凝聚态物理中的材料物理方向,以及附带一点点分子化学、化学材料学方面的知识。
  而关于这一点,其实看奖励任务的经验分布,便足以看出来了。
  经过三月份整整一个月的不懈努力,陆舟总算是将愚人节的那天,将任务推进到了最后一步。
  ……
  【书单阅读(15/15),文献阅读(50/50),一组实验(0/1)】
  站在一片纯白的系统空间中,看着半透明的全息面板,陆舟松了口气。
  “终于只剩下最后一个实验了么。”
  实验题目为锂离子电池电极中锂枝晶形成的实时原位观测,做这个实验需要用到带定时拍照功能的数码显微镜,还需要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LiFePO4/石墨电池,以及使用BK-6808电池测试系统进行电化学测试,同时在数码显微镜下观测。
  对于毫无材料化学实验经验的他来说,做这种实验无疑是地狱级的挑战,不过好在他倒是有可以拜托的人。
  最后看了眼屏幕中的任务奖励,陆舟默念一声,意识退出了系统空间。
  离开系统空间之后,陆舟拿出手机,给刘波师兄打了个电话过去。
  电话接通之后,陆舟打个招呼,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听完了陆舟的请求之后,刘师兄疑惑皱眉道:“你想借实验室?”
  陆舟:“是的,不方便吗?”
  刘师兄有些奇怪的问:“当然没有,只是……你为什么突然想做这个实验?”
  “我最近刚好看到这方面的文献,所以有点感兴趣。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通过实验具体的了解下……”
  总之,陆舟算是编了一个理由出来。
  毕竟系统的事情,他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
  听完了陆舟的说明后,刘师兄倒是也没多想,很爽快地便答应了:“那行吧,正好我们也在做电极材料这块的研究,你要是对这东西感兴趣,明天就来一趟我们研究所就行了,我带你做这实验。”
  陆舟:“那太感谢了!”
  刘师兄笑着说:“不客气!”
  有刘师兄出马,这破实验算是稳了。
  ……
  一般情况下,借实验室是需要提前申请的,从实验内容到使用到的器材都需要在申请报告上写明,实验结束后还得写一份实验报告交上去。
  毕竟,实验室里面的器材可不是玩具,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仪器,有时候弄坏了不只是钱的问题,很多东西就有钱想买都得花点心思。
  不过对于刘师兄来说,借个实验却不是什么难事儿。
  李荣恩教授带的碳纳米材料项目组,在金大属于很牛的那种,不但拿着国家的科研基金,还有校外企业的投资项目,申请个实验室这种事情,简直不要太容易。
  “……正好我们也在做电极材料实验,你要是对这块感兴趣,要不直接来我们项目组里?”走在实验室外的走廊上,穿着白大褂的刘师兄和陆舟随口闲聊道。
  真是随口聊个天,都不忘记替自己的老板挖人。
  如果是以前的话,陆舟说不准就欣然同意了,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是本科生了。老板交代的任务还没做完,就摸鱼跑去替别的老板打工,怎么都不太好。
  不过话说回来,研究这些材料学方面的东西,好像本身也是摸鱼的一种……
  陆舟婉言推辞道:“还是不了吧,我最近还有其它事情要做,五月份可能还要去一趟瑞士,实在分身乏术。”
  刘师兄一拍脑袋,笑着说:“差点忘了,说起来你现在已经开始读研了。可以啊陆师弟,才拿到咱金大的年度人物奖,不到半年连毕业证都给拿了,这速度也是没谁了。有没有兴趣今年再上台,拿个硕士组的年度奖?”
  陆舟轻咳了声:“这东西再怎么说也不会同一个人发两次吧。”
  “那可说不好,”刘师兄笑了笑,伸手推开了实验室的门,“到了,就这儿。”
  实验室的门打开。
  不只是实验器材,钱师兄也在里面,正在摆弄一台和烤箱形状很像的玩意儿。只不过比起烤箱来说,这仪器的形状还是扁了点,侧面还列着一排饮水机出水口一样的东西,看着很有些奇怪。
  陆舟没记错的话,这玩意儿好像叫BK-6808可充电电池性测试仪,不但自带数据处理系统,还可自动绘制电压/时间,电流/时间,内阻/时间及其叠加曲线和循环图等等,并导出Excel等多种格式文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