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帝军(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1650

  杀庄雍不能阻止求立国灭,可能让他们泄恨。
  “大意了啊。”
  庄雍看着屋顶:“我从来都没有心急过,这次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总是想着攻破求立都城的消息若是在年前给陛下送到该多好,战场上对任何一方都是公平的,这次是我犯了错,所以得到惩罚的是我。”
  海沙站在庄雍身边:“总督大人,你好好休息,少说些话。”
  “话还是要说的。”
  庄雍强忍着剧痛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轻松些。
  “若这一次过不去了,再不多说几句话岂不亏了?海沙,我有一件事请你帮忙。”
  “大人只管吩咐。”
  “大宁灭求立,我并不担心,哪怕我死,灭求立也已成定局,我半生征战,亏欠最多的还是家里人,我死之后,劳烦你将我骨灰派人送回长安城家中。”
  “大人你不会有事的,那么多次尸山血海里杀出来,这次也一样会安然度过。”
  “我自己的情况我自己知道。”
  庄雍又笑了笑:“若是在长安,我这伤可能还有的治,求立这边天气恶劣,炎热难当,伤口不容易好,况且又没有足够好的医者……你听我把话说完,我死之后,消息到了长安,陛下必然震怒会下旨屠求立,你不要遵旨,未来对黑武之战,求立是大宁北征的粮仓,若是对求立百姓太狠难免会出什么乱子,对求立军队,当灭就灭,对求立百姓,该安抚还得安抚。”
  庄雍缓了一口气:“陛下心心念念是破黑武,求立之地本不重要,现在却变得重要起来,你我为人臣,当为陛下分忧,陛下一怒伏尸千里,可那样对北疆战事无利,求立,窕国,南理三地气候温暖,水稻一年两熟有些地方甚至可以三熟,若是民事安抚的好了,军粮就能源源不断的送到北边去。”
  海沙垂首:“大人吩咐的,属下都记住了。”
  庄雍嗯了一声:“若陛下知道了可能会怪你,会骂你,但你应该相信陛下不会真的难为你,因为陛下是大宁立国以来最圣明的君主啊……你去取纸笔来,我坐不起来,就躺在这,你帮我拿好纸张,我想给陛下再写一份奏折,原原本本说清楚,不会让陛下迁怒与你。”
  海沙双目含泪:“总督大人明日再写也不迟,今天该休息了。”
  庄雍摇头:“我撑的足够久了,也许明日我还指不定如何,今日精神还好,该做的就多做些……我写完奏折之后,你可让全军去四周各地寻白布,求立人必然以为我已经死了,然后你带大军后撤五十里……”
  庄雍休息了一会儿,干裂的嘴唇上都不见血迹。
  “求立人必然会有所举动,他们知道都城守不住,必然会试探着冲出来,保护阮腾渊杀出重围,此时可一战而定。”
  海沙抬起手擦了擦眼泪:“大人你不要再说话了。”
  就在这时候,有个亲兵急匆匆跑进来:“将军,外面有人求见。”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术
  求立全国如今还没有被宁军打下来的地方已经屈指可数,除了都城之外,最有希望能苟延残喘的莫过于靠东北那大概两郡七八个县的地方,求立国小,他们的一县之地自然不能和大宁的一县之地相比,不过七八个县也有四五十万人口,况且那地方山脉连绵易守难攻,如果真的被求立皇帝阮腾渊突出重围跑到那边,可能还会再硬扛上一段时间。
  东朝山连绵数百里,山势险峻,即便是求立当地人也极少有人深入山中,多虎豹,有凶鳄,寻常百姓自然不敢胡乱走动。
  如今求立都城之中尚且还有从各地退回来的两三万残兵,再加上阮腾渊禁卫,各王公大人家里的护院,凑出来一支几万人的队伍自然也不难。
  阮腾渊坐在他的宝座上看着下边一个个悲悲戚戚的朝臣,越看越不顺眼。
  可时至如今他也没有心情再发脾气,国之不国,他这个皇帝最后还得依仗如今的这些眼前人,若连最后这批人的人心再散了,结局可想而知,若是与国同望也就罢了,可最终还得靠他们。
  所以连朝臣们都觉得不适应,一个不会发脾气的皇帝,一个说话软言细语的皇帝。
  曾几何时,谁敢看阮腾渊的眼睛?
  “诸位。”
  阮腾渊沉默了片刻之后说道:“朕知道,如今朝廷里有些声音偏于向宁人投降,有些人觉得时局动荡大厦将倾,所以开始为自己谋算。”
  所有人的心都悬起来,若以往,接下来就是阮腾渊大开杀戒的时候,怎么可能不人人自危。
  可是阮腾渊却话锋一转。
  “朕知道你们是心里怕,怕是人之常情……朕也听闻,有人说,阮腾渊他做皇帝用人为官,难道宁人坐了这天下就不用人为官了?宁人终究是管不过来求立这么大的地方,所以最终还是得以求立人治理求立人,若是现在投降,将来宁人入城,也还能谋个一官半职,更有甚者,说阮腾渊自然不会投降,皇帝投降就不再是皇帝,可大臣投降,有可能还是大臣。”
  众人低着头,一个个脸色发白。
  阮腾渊道:“仔细想想,这些话倒也不错,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今宁人大将庄雍就要死了,一旦他死,宁军破城之日,你们谁能躲得过宁人报复的屠杀?”
  朝臣们面面相觑,有人恍然,怪不得陛下从前阵子开始就亲自上城墙督战,始终没有出手,直到几个月之前看准了庄雍所在之处才发了一箭。
  阮腾渊是怎么坐上求立皇位的,几十年过去,大家似乎都已经忘了。
  弓马娴熟,有万夫不当之勇。
  他就是故意要杀庄雍,唯有杀了庄雍,才能让剩下的这些朝臣无路可退。
  “你们都知道宁人行事作风,庄雍若死,城破之日怕是这都城里要被宁军屠戮殆尽。”
  阮腾渊从宝座上下来,走到朝臣们中间:“然而你们也无需太过担心,朕有办法突围出去……今日一早,有人报于朕说宁军大营之中开始布置,在城墙上远眺,可见宁军在更换白甲,也就是说,庄雍真的死了,朕那一箭本该早就杀了他,可他却硬撑了几个月。”
  阮腾渊扫视群臣:“若宁军为庄雍发丧这就是机会,倾尽都城之中所有兵力,打开北门,往东朝山方向突围,朕在东朝山那边还准备了数万精锐,只是被宁军拦在外边一时之间不可救援,若与那数万人马汇合,进入东朝山内,经营数年之后,朕有信心带着你们杀回来。”
  阮腾渊道:“宁人不可能一直把十几万战兵精锐都放在这,待到大部分战兵撤回去,你们随朕把江山打回来,那时,你们便如开国之臣一样,朕岂会亏待了你们。”
  所有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先搭话。
  阮腾渊心里恼火,可还得压着性子:“不过要想突围去东朝山也不容易,若宁军紧追不舍,他们的骑兵厉害,我们未必跑得过,所以……”
  阮腾渊又扫了群臣一眼:“朕需要一员勇将,在宁军发丧之际,率军假意攻击宁军大营,引宁军注意,为其他人突围出去争取时间。”
  他问:“谁愿担此重任?”
  谁也不愿,谁不知道那就是自己去送死的。
  将军阮焕林上前一步,却见皇帝对他悄悄摆手。
  如今兵围在都城外的宁军战兵有十万之众,那是大宁的战兵,厮杀过的人都知道,大宁战兵在陆地上没有对手。
  “朕知道你们不愿。”
  阮腾渊长叹一声:“既然如此,朕这个皇帝就为你们做一件事吧。”
  他看向将军阮焕林:“朕决定了,城中所有可带兵甲之人,凑起来也有五万,兵部府库里,把兵器甲胄都分发下去,五万人的队伍人人有甲胄人人有兵器是足够的,队伍分成两批,朕留下两万人。”
  他走回到宝座那边坐下来:“阮将军,你与朕带两万人,从南门出进攻宁军大营,剩余三万兵力,保护其他人从北门冲出去,你们记住,到了东朝山之后为朕建一座石头城出来,朕自会带兵与你们去汇合。”
  “陛下,不可啊。”
  “是啊陛下,此举凶险。”
  朝臣们开始劝阻,毕竟刚才陛下说的话足够感人了。
  “朕以往对你们太严苛了些。”
  阮腾渊摇了摇头:“朕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若还能再复河山,朕绝不会如以往那样胡作非为,这最后一战,朕能活下来,你们能活下来,就都是朕的手足兄弟。”
  他摆手:“散朝吧,都去准备,若不出意外,明日宁军必为庄雍发丧,到时候朕为你们拖延足够的时间,朕不负诸位爱卿,诸位爱卿也请不要辜负了朕。”
  一群人都跪下来磕头,场面感人至深。
  第二天一早,都城城墙上的守军看到宁军大营那边已经一片素白,人人白衣,连忙派人到宫里向阮腾渊禀报,阮腾渊立刻召集群臣,下令以禁军一万人,城防军挑选出来的一万精锐为主攻,他亲自率军,阮焕林留在他身边,其他人包括后宫嫔妃还有他的母亲孩子都随大队人马往北门突围。
  阮腾渊穿上金甲,站在高处大声说道:“朕举龙旗,穿金甲,出都城南门为卿等争取一线生机,卿等到了东朝山尽快安顿,整顿军备,记得分兵迎接朕,你们在,朕心里就有底气东山再起。”
  他深吸一口气,上马,抓了自己的长刀:“禁军儿郎,随朕杀出去破敌!”
  两万精锐,朝着南门进发。
  另外一边,朝臣们哪里还有心思为陛下送行,一个个拖家带口驱车赶马的往北门冲,北边的城门打开,队伍拥挤不堪,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六七万人,如何能方便出去,没办法,又打开像个三里的另外一座城门,老百姓和队伍混合在一起涌了出去。
  南门内,大街上士兵们密密麻麻的站在那。
  将军阮焕林看向皇帝:“陛下,为何还不下令出城?”
  “朕很寒心。”
  阮腾渊看向阮焕林:“你也看到了,朕昨日说需要一员勇将为朕断后的时候,除了你之外,竟无一人往前跨步,你欲开口,是朕当时摆手阻拦。”
  他长叹一声:“固然有朕做的不对之处,可朝臣诸卿如此,朕心里也难过……其实你应该知道,以这两万兵力进宫宁军大营无异于以卵击石,就算为他们争取上半日的时间又能如何?”
  阮腾渊摇头:“无济于事。”
  阮焕林脸色大变:“可是陛下,他们已经出城了。”
  “那就让他们为朕吸引宁军注意吧,朕已经交代过了,出城之后,会有人举起朕的龙旗,到时候宁军以为朕也在北去的队伍之中,宁军主力必穷追猛进……朕何尝不明白,纵然庄雍死了宁军军心也不会涣散,那是宁军战兵啊……时至今日,朕才懂得宁军的可怕。”
  他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待北边战事起,你带着这两万人随朕出西门,一路往鞍子山方向冲,其实东朝山那边并无朕布置之兵力,倒是鞍子山那边尚且还有将军宋冒的两三万人马驻守梧桐关,鞍子山与东朝山无异,山势险恶易守难攻,汇合宋冒之后,以五万左右兵力固守,宁军想攻入山中又岂会容易?你可知道,为什么朕始终都没有调宋冒的人马回京?是因为鞍子山中有粮仓。”
  阮焕林脸色变幻不停,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阮腾渊道:“宁军要想一击必胜,必然会把出北城的人放出去至少二三十里才会进攻,他们是不会再让人逃回来的,那二三十里路,算是……算是宁军的屠宰场,朕的母亲妻儿都在队伍里,爱卿,你还不明白朕的决心?朕只把你一人留下了的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1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