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精校)第740部分在线阅读
白骨或许正在雪地底深处颤抖着。
远处是一排有些简陋的住房,可以看得出来建筑所用的材料并不怎么结实,也不怎么能御寒。但看着里面透出的点点火光和些许温暖之意,范闲满意地点了点头,只要有生炉子的柴火就好,百姓们生活虽然苦,却也极能熬,一点温暖,便可以保护他们度过这个严冬。
“找个地方歇息。”范闲看着车外的监察院马夫身上尽是雪屑,忍不住皱眉说道:“赶路虽然要紧,但也别冻病了。”
“是,大人。”
车队缓缓地转了个弯,沿着最宽的那道田垄往邻近的村庄里驶去。
范闲这次是回京都述职,朝廷定的归期在那里。谁知道路上竟遇到了几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在沙州那里耽搁了几天,时间上骤然紧了起来,所以监察院的下属们才会依他的意思,在沙州城换了马车,顶着风雪沿陆路而行。
入了村庄,早有当地的里正哆嗦着赶了过来迎接,这位里正双手揣在厚厚的棉祅里,好奇又畏怯地看着这列黑色的车队,心里猜想着是哪位大人物会在这风雪天里赶路。
自然有监察院的官员去与他交涉,范闲不希望太过惊扰地方,所以一路都是在潜行。他下了马车,便觉着雪花随着寒风在往衣领里灌,下意识里紧了紧系扣,披着那身银白的狐皮大氅往村子里走去。
洪常青领着几名六处剑手沉默地跟在了他的身后。
范闲余光瞥了一眼,便想到了仍然留在江南忙碌的婉儿。三殿下已经提前一个月回了京,所以为了保证妻子的安全,他把高达那七名虎卫全部都留在了杭州。
从澹州离开的时候是初秋,范闲一行人先回的杭州。这数月的时间主要用在清洗君山会在江南的残余,以及别的事务上。
在澹州时议定的那件事情,在经过了宫中的点头之后,已经由婉儿牵头做了起来。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岭南熊家、泉州孙家都往那个会里注了一大笔银子,就连已如西山日薄般的明家都意思了一下,只是婉儿一直还没有想好这个组织的名字以及真正效用,所以先取了个杭州会的名字将就用着。
有银子撑腰,又有范闲的关系,杭州会可以轻易地提前采购北齐的粮食,可以轻松无比地打通各州郡的关节,而不担心官府来找麻烦,加之范柳林三家遍布天下的关系,以及夏栖飞江南水寨深入民间的渠道,杭州会快速地发展了起来,整个江南的赈灾工作在朝廷这条渠道之外,又多了一条无比通畅和迅疾的通道。
只是范闲和婉儿一直隐在幕后,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一对夫妻在杭州会里扮演的角色,都以为这件事情是京都方面宫中贵人在主持,而内库转运司衙门乃是工具。
这个冬天江南又降了大雪,不知道有多少人家里会断炊,不知道有多少间农舍会被压垮,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冻死,林婉儿必然要在杭州多留一段时间,至少要帮助江南的百姓把这段日子熬过来再说,还是那句老话,就算帮助不了太多,但有,总比没有好。
林婉儿在这件事情中忙碌着,一直被无奈压抑着的谋略才华终于展现了一角。范闲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付出太大心力,只是妻子一个人用书信操控着各个方面,或冷漠或威严或温柔地驾驭着这头怪兽,小心翼翼地让它为天下人耕田,却又不至于让官府这个马夫感到不愉快。
只是这件事情有些辛苦,那种分寸与琐碎,就连范闲都有些惧之如虎。偏生婉儿终于找着一件可以证明自己的事物,哪里肯轻松放过,所以不辞辛苦在做着。范闲离开杭州的时候,就担心她照顾不好自己,藤大家媳妇儿又是个深惧少奶奶的仆妇,所以干脆将思思也留在了那里。
范闲一面想着,一面快步向村子里走去。马车已经安置好了,留下了看防的人手,所有的下属拢共三十余人,都随着他进了村,入了将将腾空的族学。
里正小心翼翼地跟在尾后,他根本不敢问这位穿着名贵狐裘的大人物是谁,只是在心里不停地猜测着。
入了空荡荡的族学,早有人生起了火炉,待煮好姜糖水之后,村子里的妇人们忙碌着分到碗里,恭恭敬敬地递到这些官老爷们的面前。
范闲端起来喝了一口,没有说什么话,那双清湛有神的眼睛,只是望着大门外的那排房子出神。他忽然间开口问道:“如果雪再大些,这些房子经压吗?”
这村子还属颍州,也是去年遭了洪水的可怜地方,这排房子是去年一年逐渐修起来的,看着单薄,所以范闲有些担心。
那位里正愣了愣,不知道这位大人是不是在问自己。洪常青咳了一声,向他使了个眼色。
里正这才醒了过来,半佝着身子往范闲那边靠了两步,恭敬回道:“老爷,过两天雪积的会更厚,究竟能不能顶住,还真不清楚。”
范闲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心想区区一个里正,居然没有一味说大话,倒是难得,温和笑着说道:“那你岂不是要天天巡着?”
里正呵呵笑着说道:“老爷这话说的,这大的雪,小人忝为里正,当然是要天天多看两眼。”他接着又骄傲说道:“不过我看应该不碍事,您别瞧这些房子不起眼,但却是内库的大匠老爷们设计的,听说三大坊那边都是住的这种房子,这雪压压应该没事儿。”
范闲笑了起来,他身后的下属们也笑了起来。里正有些迷糊,心想这有什么好笑的呢?
又略问了几句柴火煤球够不够之类的话,范闲便结束了与里正的谈话,心里不禁涌现出了一丝复杂的情绪。庆国的国力确实强大,只要运作得当,保这些百姓们一个平常日子还是没有问题,而自己……似乎也渐渐开始习惯了一位权臣的感觉,虽然这只是路过,却也忍不住要多嘴问上几句。
权臣啊?
范闲叹息着走到族学的门口,眯眼看着外面越来越黑的天,越来越冷的风,越来越大的雪,越来越深的寒,心思却飘到了别的地方。自己第一次认为这一世应该做位权臣,是对父亲大人说的,第二次却是在北齐上京酒后对海棠说的。
……
……
海棠走了。
当狼桃带着北齐使团到了苏州城时,范闲就清楚,海棠肯定会随着她的大师兄返回北齐,一方面是北齐太后的旨意,另一方面是……海棠找不到什么借口说服自己留下,她是北齐圣女,不是南庆公主,凭什么天天住在范氏的华园之中?更何况她南下最重要的任务,是代北齐皇帝监视范闲履行秘密协议,可如今以她和范闲的关系,似乎北齐小皇帝也有些头痛,自然会顺着太后的意思,将这位小师姑召回去。
范闲没有亲眼看到那一幕,但脑子里似乎一直可以看到那幕场景,那一身花布衣裳,那位村姑婆娘,摇着身子,提着篮子,很潇洒地离开了苏州,连回头看都没有看一眼。
不过海棠虽然走了,但范闲与北齐的协议还在一直稳定地进行着。行北路的走私在范思辙与夏栖飞的南北协力下,已经步入了稳定的阶段,双方的渠道已经打通,内库出产的货物源源不断地往北齐国境内输入,价钱自然比市面上便宜了许多,庆国内廷因为范闲的暗中使坏损失了不少银子……不过杭州会却多了不少银子。
都是百姓的银子,何必在乎是谁拿着,谁在用。
而明家在范闲的打击下,真的已经陷入了僵局之中。虽然明家手中依然有几千万两银子的资产,可是资产不是流水,明家舍不得将那些田地与产业变卖掉,来让自己的生意活络起来,所以只好向外借贷,周转。
问题是明老太君被明青达缢死,这位明家主人并没有来得及完全接受老太君在君山会里的地位,东夷城的太平钱庄虽然依然在支持着明家,但明显力度上要弱了许多。
于是明青达只有去找他大难之时伸出援手的……招商钱庄。范闲站在门口低头想着,借的越多越好,自己要顺着陛下的意思兵不血刃拿到明家的所有,所以才会拖了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