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230

  “干了!”一干董事点头。
  “恩,苏千就麻烦你派人联络大家。我们也先礼后兵,商业协会开一书信过去,让郑家缩手,如若不然,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
  郑平把信扔到了一边不屑道:“阳平商业协会手好长,竟然伸到了庐州来。来人,等李家厂子一拍卖,全城纺织料子提价三成。”他是算过,外地即使运货过来销售价格也只会比自己本地提三成价格之高不低。
  但接下来的事让他知道什么是商业制裁。
  首先来报告的是印染厂,厂主哭着和他说,印染厂没原料了,有人说了,要原料必须签定契约,只接李家厂子的活。接着是倾销,几乎是一夜间,庐州四个县和州里纺织料子全部饱和,无论是麻布、棉布、绸缎,其市场价格仅仅郑家的一半。百姓们见便宜哪有不占的道理,立刻着手购买。
  郑平也不是普通人,立刻让人抢购,这几乎是成本价的不买白不买。但越买越心惊,市场上的货物不仅没少,而且收到消息。寿州、江宁府、黄州、舒州等六个地区全部开始对庐州进行赔本式的倾销。郑平这次终于意识到是阳平商业协会的报复行动,于是立刻停止收购,转而降低价格出售积压商品。但他一低,阳平商业协会开始疯狂收购。这么一进一出郑平惊惧发现,自己的原材料已经用光。而本地提供麻、棉等物资的厂子已经全部停止向他供货,外地就更不用说,连毛都买不到一根。
  以本伤人啊他们是赔钱赚吆喝,几轮较量下来,自然是阳平商业协会更吃亏,但是阳平商业协会那财力根本就不郑平能抵挡的。现在厂子几百人不开工白拿薪水,是解散他们还是留下呢?关门,自己投资到纺车、场地的钱全部打了水漂,那可是全部身家性命。不关,他们会耗到什么时候呢?
  郑平还在犹豫时候,消息来了。郑家亲戚家业全部受到了大面积的打击,其中有两家场借贷了阳平钱庄的钱,被告官没收了产业,人也关进了大牢。家族已经有人要郑平回话。更是在这时候,节度使突然派出兵丁将庐州通判、梅县知县缉拿,自己的叔叔也被调到了闲职。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阳平商业协会的专门打官司的一群人,人家还说节度使这边没说法,就直接告御状。罪名很简单,欺压良民,强夺私产。
  更要命的是,当初弄这场子朝东南钱庄借贷了钱,而今人家逼着自己还钱,不还就告上官府。郑平唯一纳闷的是,很多不是阳平商业协会的人,怎么也朝自己下死手?
  “所以说,人要看报纸,商人更要看报纸。”欧阳边看报纸边道:“皇家报是你生活的伴侣。”这报纸有记者的采访,把两家纺织场争斗过程写出来,里面虽然不涉及官府,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官商勾结。身为一个没官勾结的商人,最恨的就是有官勾结的商人。舆论的正面全给了李家,而负面则全给了郑家。不少非阳平商业协会的商人,也愿意少赚点,或者亏点小本钱进行落井下石。
  苏千道:“大人,郑平已经准备拍卖自己的纺织场。”
  “卖不了。”欧阳道:“庐州知州说了,这纺织场部分侵占了农田,应由官府收回还耕于民。一个不走偏门的人,是不会捞那么多钱。一个走偏门的人,总有无数的破绽。”
  “恩。还有,预计本次阳平商业协会总亏损超过30万贯。我爹爹说了,他拿五万贯来补这个债。其他人都有表示。我说了您意思,就是按原始股份比例来贴。”苏千说完有些不解道:“大人,我认为此事有不亏钱,甚至可以赚钱的办法。比如只要我们钱庄贷款扶持李德财,或者控制原料……”
  “要多久?一年还是十年李德财才能挤垮郑平?李德财会不会半路收手?苏千啊这不是郑平一家的事,而是表明阳平商业协会的一种态度,为了保护商人的利益,我们不惜赔本。而且这事了后,加入阳平商业协会同盟中商人更多。有人保护他们,相对他们在别人需要保护时候也会挺身而出。的确,这事我们亏了。但是我相信一旦有第二件事,商业协会商人会自觉的团结。这次不是就有两家纺织场,还有一家原料厂自己贴补部分亏损吗?能加入商业协会的生意人,都是有点见识的。知道什么叫舍小钱赚大钱。不要指望外面三文钱一个鸡蛋的卖主会为之出力。对了,这次表现好的要记得,以后有好处先惦记人家。”
  “恩,知道了。”苏千知道欧阳说的是西夏那边的事。西夏战乱之后,在统治者看来要收拾残局是相当头疼的事,但对商人来说却是一本百利的好地方。当说粮食生产基地,一个商家要能拿到百亩之田,那就赚翻了。西夏种植业多在平原,耕牛等农具使用分外方便,战乱难民又是超级廉价的劳动力。畜牧业也有发达的地方,宋内皮革业不发达,价格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是由于原料的供给不足,这设立一个养殖、加工基地再销售到宋,那利润不是盖的。几方都有利益,朝廷希望是占领地安定,商人追逐利益,武将希望商人出钱鼓舞士气打胜战。
  道理谁都知道,但谁能在这好处里面捞着吃的呢?只能是那些勾结上了军队的商人。没有军队的保护,商业是无法开展。甚至都不允许开展。还有圈地,必然要损害当地人的利益,没有军队的帮忙,是拿不下来的。还有零售市场商人也眼红,这几十万的奖金,军队要怎么消费?这可是一个大市场。
  欧阳这边刚送走了苏千,又有人来拜访。来人是东南钱庄的总掌柜周安,非常上道,上来就放上盒子包的礼物。并且客气道:“一点小意思,请欧大人笑纳。”
  欧阳呵呵一笑道:“周掌柜,你要是有我这知县份内事,不用送东西。要是阳平钱庄和商业协会的事,送礼物也没什么用,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
  “一点土特产而已,大人言重了。”
  “拿人的手软,看来我们没法谈事。”
  周安听欧阳下逐客令忙道:“那就先谈公事。”
  “周掌柜请讲。”欧阳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客套的话不爱说也不爱听,他没打算把自己精力耗费在这方面上。如现在领导今天一个会明天一个会,其实他们需要就是一纸文件而已,可笑的是还有文件精神座谈会,连文件都看不明白的人,看来也只能当领导。纳税人如果有选择,肯定不会去养一群废物。要么阳平在欧阳带领下,节奏相当的紧张呢。
  周掌柜早打听了欧阳的处事风格,当下进入正题。东南虽然有赵玉扶持免税赋等政策,但政策施行时间不长,各处破坏严重,目前是朝温饱问题去了,如北面这样颇有富裕是差太多。所以东南钱庄虽然开办起来,虽然也联了八州,三十一个县。但是资金却是断链的严重,最主要是存款跟不上贷款的数目。而且由于还是半家族管理,疏漏颇多,坏帐时有出现,还发生几起贷款收不回之事。
  介绍了目前的处境,周掌柜就开始说想法,最好的想法是欧阳说服阳平钱庄合伙,东南钱庄主控股在东南发展。即使不成,想欧阳出面帮忙邀请阳平商业协会的成员参加杭州开春后举行的贸易会议,就是大规模引资。再差一步,是希望以扬州和杭州为中心,开展一个商业区。
  东南现在政策好,有些地方免税三年,有些地方减免半税五年。再加东南劳力比北面的便宜许多,去那边办场确实大有可为。这也是因为交通不便利,只能是针对一州或者数州的市场开办场子。
  周掌柜道:“小的来时候已经和杭州、扬州的官员们打过招呼,两路的路查使都很赞成小的看法。”当然赞成,地方富庶一点,捞也捞多一点,生活也过得好一点。亏了是别人的,赚了自己有份,傻子才不干。
  欧阳沉思一会道:“周掌柜,我和你说实话吧!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换了半年前,或者是一两年后,这投资当然没问题。东南人口众多,居住密集,这么一个大市场谁不想进入谁就是傻瓜。但是目前……”
  “小的知道是西夏那边。”
  欧阳有点吃惊:“你怎么知道?”
  周安苦笑道:“估计现在全西夏人都知道了,何况是和官府有点联系的小人。大人,在下也不贪心,就是扬州、杭州两地最少让在下拉点钱过去。如阳平这般,一地兴起,周边附近都有好处。扬州有码头,还可以行船南下或者北上,大有作为,而且扬州海产一向是有名的。而杭州乃是四大商港之一,又是东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其中丝织品,即使是阳平恐怕也不及项背。”
  “我知道,杭州一州加县在城有20万户,百多万人,莫说是东南,在全宋也是前三甲。”欧阳道:“要不这样,我带你引见下商业协会的董事,具体说个计划,再从外地给你联系外地商业协会注册客商。阳平本地的人现在心思放不到东南那。这大宋要有钱还是属东京,百万之人不在少数,千万身家也时有耳闻。”
  周安喜道:“如此是最好了。大人您是不知道,这干钱庄的最怕穷。当地要穷我们都得一起喝米汤。这东南钱庄名头似乎和阳平钱庄一个响亮,但却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一年多下来,盈利都不敢说,当撑门面这架子都入不敷出。”
  欧阳笑道:“周掌柜,这阳平钱庄该学的你不学,不该学你的你倒学了全。其实我一直想找你,苏千也想见见你,做个君子协定,大家划清楚了片区,左右不过界。至于东南钱庄的垢病这样也非常容易解决。来人……请苏千回来。”
  这转头刚走,又被叫了回来。苏千有点纳闷,进去后欧阳一介绍,心里有了几分数:“周掌柜,苏某在阳平洽谈会可是伸长了脖子等您,没想您老却看不上小小洽谈会。”
  周安苦笑:“苏掌柜见笑。说实话,不是周某不想来,而是不敢来。阳平钱庄有钱万万贯,我东南钱庄有钱万万文。来了借贷放不出,不是砸了招牌。”
  苏千和欧阳说的一样:“周掌柜别怪苏某唐突,东南钱庄似乎不太应该和阳平钱庄学。不瞒你说,欧大人一力阻止钱庄南扩,原因是因为朝廷的忌惮。所以到了淮河,我们就停了脚步。”
  周安自然知道苏千的意思道:“淮河为界,倒是非常清晰。”
  “周掌柜别误会,这我们两家界限划了清楚,你们钱庄就能起死回生。”
  “愿闻其详。”
  “这两年东南安养生息,百姓其实还是有几个钱的。但周掌柜却不能学阳平钱庄,阳平钱庄进出都要收钱。而东南钱庄……苏某建议是进给钱,出收钱。简单说就是别人存钱你那,你给予利息,别人找你贷款,你多倍利息收回。有钱才能放贷,有钱才能飞票。”
  周安想想后道:“此事周某想过,但是万一阳平钱庄也学周某这般……”
  “所以我们要划界,互通有无。订立一个标准,在标准中自由调整。这样阳平钱庄肯定要吃亏点,但说实话,你们钱庄不做起来,朝廷就一直惦记着我阳平钱庄。枪打出头鸟,苏千为此还险些赔上全家人的身家性命。”苏千道:“将来成熟,我们两家可以互设钱庄,明面竞争,私下默契,有钱大家一起赚,毕竟钱是赚不完的。”苏千说的就是制衡的重点,一旦有东南钱庄制约阳平钱庄,朝廷人就会对阳平钱庄放心。当然,这样的代价是丢失部分市场,但这是注定的从激进扩张到稳定发展的重要一步。
第137章
校长人选
  欧阳一边说:“只不过我多嘴一句,你和你们股东那些家族里人多是纨绔子弟,而且之间防范心甚重。看阳平,股东的酒囊饭袋儿子也很多,但总有几个出色的,而且大家都放心苏大掌柜。周掌柜如果没这份魄力,恐怕也没资格谈别的。做商人的,有钱就是娘。谁能帮你赚钱,谁就你嫡亲儿子。不能帮你赚钱,还让你赔钱的就是孙子。你这点一点都没学到阳平钱庄。”
  “唉……”周安苦笑:“大人未成家不知道其中复杂。当说周某夫人和两位左右夫人,就有子六人。这一人去分店当掌柜,另外两位夫人就不满意。有道是加和万事兴,想要一碗水端平,难啊”
  欧阳想想道:“我看这么着,这年节后开春三月左右阳平大学就要成立,现在正在招生。其中经贸课程是阳平钱庄抽调的几位大掌柜授课。有东京钱庄的、有应天府的,都是一等一的业绩最好,声誉最好的干将。学业为期半年,结业成绩优秀的你就自己斟酌着办。周掌柜,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可是能坏一锅汤。”
  周安喜道:“有这样课程那太好了,在下也可以名正言顺让一些人离开!”
  “不过……要交学费的,每人一百贯”欧阳笑道:“这不是义务教育,不好意思,总不能本县再贴腰包吧!”
  “好说好说!”一百贯对能做这样生意人来说,小钱。
  “对了,太上皇在杭州怎样?”
  周掌柜笑道:“不瞒大人说,这失势就失势,日子可过得不太好。杭州知州和在下说,朝廷每月让杭州调拨一笔费用给行宫。可是这太上皇生活颇为奢靡,单说从东京拉下来的妃子就有二十多人。杭州可是受不了。每月按例供给,除了皇上特意交代的王皇后给予大内特别体恤外,其他人日子还是过得颇为清苦。即使这样,太上皇每写字要最好的文房四宝,青楼一样逛,经常还请一些当地的知名文人进宫喝酒作诗。可怜那皇后屡屡找娘家要钱贴补行宫费用。最糟糕是……”周安小声道:“太上皇因为荼毒东南,百姓们对他很不待见,行宫街上买的东西都比别人贵几分,太上皇有感于此,做了不少诗词。幸亏当今皇上气度,也不计较,只让杭州管理好行宫的出入官员。大人你是……”
  欧阳知道他是怀疑赵玉派自己去下黑手,当下解释道:“这阳平大学什么都不缺,就缺一镇校之人。看我那群教师,虽然个个有能,但个比个的没名气。先前我和皇上聊了,皇上也头疼太上皇的胡言乱语,这聘他个差事倒也是好事。她就怕太上皇抹不开面子,她也不好逼人家,就让我自己看着办。”
  周安一笑道:“其实这事也简单。欧大人帮在下这个忙,这点小事包在周某身上,周某其他不成,但在扬苏两地还能办些事,保证让太上皇如坐针毡。不知大人何时去杭州?”
  “下个月,十一月中旬吧!”
  “那好,在下会事先安排。”
  ……
  镇校之人必须是要有的,一个大学有名气与否在于有没名气的文人。从古到今,从外到内都不能免俗。比如在近代黄埔军校的声音有资格最大声,周恩来是我们政治部主任,蒋介石是我们校长。本校出多少多少将领,出多少民族英雄……换一个地方,我们是XX师范的,XX是我们的毕业生。谁服气你啊(特指,非指师范毕业生)!
  李清照拒聘在情理之中,再说她的名声欧阳还不太满意,镇不住场。可惜苏东坡,欧阳修都没了。左看右看愣没看到什么人才。这才想起了打宋徽宗主意。要说这家伙在圈子内是公认的大家。一手的瘦金体,到了现代还无人敢叫板。那一手画也是叫绝。其设立的翰林书画院里门生多多,此人拉来占山头,分量十足。
  这想法早就有了,就是想这家伙不会那么落面子,跑来给自己亲点的状元打工。但没想周安是拍胸脯一口答应下来,这让欧阳大喜。要么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宋徽宗这条老龙,小蛇就可以收拾他。
  宋徽宗本和朝里一些官员还有来往,但是东南百姓对宋徽棕态度很恶劣,这些官员也不大敢来往。这叫民愤,这不能怪老百姓,就因为这家伙,百姓的女儿还在当妓女,害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没事又跑到东南这花石纲流毒最重地方来颐养天年,不仇视才有鬼了。
  欧阳觉着自己这知县当得越来越不像话,没事就到处跑,和那些勤政的官员比起来,实在是贪污有愧。但是在县里左右又没事,再说州里派人下来,或者是知州等下来,已经习惯了欧阳的不在。反正到时候有人接待的好好的。这方面自然是欧平的功劳,这州里武文主要官员和将领生辰时经常都会收到一些礼物,价钱也不高,但是也低不了。所以欧阳爱跑随便跑,欧平留下就好,没人在乎欧阳不在家。
  ……
  十一月的杭州,却发生了不大不小的事。百多百姓齐齐朝官府上告宋徽宗,说由于其的奢靡无度,导致他们家破人亡,要求州里给他们做主。宋律法内规定,民告官不得越级,但宋徽宗是官吗?答案是否定的。而百姓那边却是据据有实,连哪道纲都说得清清楚楚。只不过州府是不会接这样的状纸,但是也不好驱逐百姓。于是百多人全部跑到郊区行宫门口围上了,州里忙派兵丁保护。这些人自然是周安指使的,不过周安没想到,自愿加入围堵行宫百姓在几天内超过了四千人。后来想想也对,现在农闲……
  欧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带了四名衙役到的杭州衙役名曰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都是第一第二批的老人。带他们一来外面琐事有人处理,二来也是为了安全考虑。手弩在身,刀法又得展铭指点,但凡小伙的贼人基本可以无视。
  宋徽宗在行宫内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失势的皇帝,比脱毛鸡还不如。儿子生了一大堆,但他们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别指望了。刚开始还有一些官员不怕赵玉来看望自己,后来跑来了皇家报杭州专版,大肆渲染,结果造成了第一次百姓围行宫事件。官员们一看,这和皇帝作对是叫有骨气有气节,惹众怒惹皇帝怒那就是奸臣,于是都不再理会宋徽宗。而正因为皇家报,封死了宋徽宗东山再起的可能,来往也只是一些舞文弄墨的人罢了。
  “这个欧阳,还是朕亲自点的状元。”宋徽宗忿忿,就是这该死的皇家报。每次在提高赵玉境界的同时,还要拿自己做比较。比如赵玉对东南安养生息,连续不间断派出路巡使监视官吏,和自己那会死活不管盘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气都被其拉足了。
  王皇后在一边道:“太上皇,您只能称呼自己为孤。”
  “走开!”宋徽宗烦道。
  一名负责保卫安全和监视的内卫:“报太上皇,阳平知县欧阳求见。”
  “他来干什么?不见!”
  王皇后道:“还是见见吧!”
  “不见!”宋徽宗甩袖子站起来,准备到内宫。
  “微臣见过太上皇。”没想欧阳直接闯进来,拱手弯腰行礼。
  这次连王皇后也生气了:“好你个欧阳,真视哀家无物……”
  “哦我是有太上皇特别恩赐的龙牌。”欧阳拿出龙牌,这东西是关扑赢的,赵玉一直想弄回去,但又不敢欧阳去对赌,只能放在欧阳那。欧阳道:“太上皇,微臣是路过此地,见有刁民闹事,特意来看看太上皇。”
  宋徽宗冷哼一声问:“赵玉派你这鹰犬来干什么?”
  倒是王皇后客气道:“来人,看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