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230

  “参赛选手不得乱打听其他选手消息,否则取消比赛资格。”甘信嘶牙,这两个家伙竟然敢不代表阳平。小心自己报名那毛笔戳死这两人。
  欧阳在一边呵呵一笑。甘信看着排队的长龙道:“大人,本地报名率超过四成。散人不少,除了附近州县,西军东军,东京禁军、大内也派人来参加。北上到太原府、真定府都快马派人来说留位置,他们正在组织人员。西到兴元府一线,人昨天到了。扬州来了六个县。现在造册选手近百来人。东南杭州最远,五县全来,其中新城人员出满,很给大人面子。西南那边只到永州,人来的也少,只有两县十几人。已经腾了不少民房供给客商,外加订购的帐篷供给运动员。住是挤了点,不过还行。”
  “不错,不错。”
  甘信道:“大人,这参加的人住宿、吃饭免费,我们不是赔了更多吗?”
  “首先皇帝就不会下乡了,并且能简则简,这是一笔。其次,住宿紧张,房价提高五倍,东京那可不少人来看热闹,这是一笔。比赛期间不是有商业洽谈会吗?可以引导商家和外地联盟,去外地办场子,这是一笔。宣扬阳平,提升阳平品牌效应,这是一笔。为全民注重健身,这是一笔。阳平钱庄联系东南、西南、西面的合作商,这又是一笔。第一次办,肯定得亏钱,但要是来年,或者两年办一次,那就可以赚钱了。这次赞助商掏的不多,但下一次就难说了,这又是一笔。皇家报在各区域打响,为下一步东西南北扩充打好基础,这又是一笔。还有等等,所有明面上我们确实是亏了,但是隐性资产增长了不少。”
  “不太理解。”甘信摇头。
  欧阳拿起两个杯子道:“其中一个是阳平窑,卖20文。另外一个巴州窑,卖10文。你会买哪样?很多人就知道,阳平,好地方啊!那地方东西便宜,质量又好。巴州?在哪?没听说过。所以有两个钱的人都会买阳平窑的杯子,这就叫品牌效应。还有做生意,阳平人有实力讲诚信,这也是品牌效应。如果我们只是内产内需,就没必要了。但是我们想着扩大经营,就得有名头。”
  甘信点头道:“大人意思是,衙门就是给他们一个好的品牌,好的环境。生意成不成就看他们自己。”
  “恩,再过些日子,还会开大学。开商业管理课程,主要就是解决这些商户开设分店、分场时候所需要的人才。毕竟是异地经营,需要系统的培训。将落后的家族管理慢慢的剔除,进行有规模、有程序的商业活动。”欧阳说的就是他的初衷。他如果是爱钱,早有花不完的钱财。他的思想就是,作为一个人,可以有缺点,但总是得发点光,散点热。虽然前途艰难,但能做多少就算多少。
  他认为,发展工、农、商是重点。其中阶级矛盾自然也多,但是如果能引导的好,也是能互利互惠的。由于工商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价格上涨。这对各方面都是有一定的好处。即使是地主阶级也有很多选择,可以把田地卖给官府,投资商业。可以分包,保证收成。可以雇人耕种,毕竟粮价只会高不会低。而欧阳的识字政策,恰巧也满足了地主们的雇工来源,一些难民甚至比原先的长工更勤劳,更廉价。现在普遍的契约就是,在XX家当长工两年,XX家负责其两年内学习千字。这是福利措施,因为外地民众非特许是没有资格上阳平学堂的。
  ……
  距离第一界阳平全民运动会、商务交流会、万物博览会开幕式只有三天时间。运动员们统一被安排在城外,阳平第一时间就去边关采购了百来套帐篷,由西军运动员一起押运回来。主体育场设置在南门,那边原本是良田,衙门出面买了,纯露天性质,平整一下就可以使用。商务交流会设置在了阳平商业协会。至于博览会则就是一些虚名,只有阳平人参展。时间仓促,即使阳平再有财力,也无法在古代不发达的交通情况之下,将所需配备齐全。
  而另外一方面京城赵玉没有跟随銮驾,而是和十几名内卫,还有小青微服乘轿到达阳平。一到东门就被一名衙役拦截了下来。衙役问:“几位是参赛、参商还是参观?”
  内卫问道:“这有什么说法?”
  “参赛的东门进,参商和参观的西门进。”
  “我们参赛,这是凭证。”
  衙役接过来一看心中一惊,竟然是大内开出来的凭证。这要参加比赛,必须有官府开出来的凭证,上面写运动员几人是谁,还有随队的有谁。衙役双手递回凭证。
  “我们走!”
  “慢!”衙役道:“对不起各位大人,上面有令,阳平内不许乘轿。不远处有驿站,你们可以把轿子存放在驿站处。”
  “大胆!”内卫怒道:“这可是两位郡主。”
  “这要放轿子进去才叫大胆。”衙役脾气很好解释道:“阳平县小,人员拥挤。衙门已经责令,即使婚嫁,也不许在这几天内乘坐花轿。”
  “算了,落轿!”赵玉说了一声,轿子放下,赵玉走出来道:“把轿子送到驿站去。”
  “是!”
  衙役一边热心道:“各位郡主、大人可以直接去南门运动员接待处报道,他们会引领你们去住的地方。地小人多,有什么得罪之处,还请大家担待。”
  三名内卫开路,赵玉和小青中间而行。一进东门就知道衙役不是扯淡,整个东街交通拥挤。五米宽的道路本很通畅,但几步就有一两米宽的台子搭建。
  “阳平七彩琉璃瓦,砖头的价格,皇家的质量。”
  “瞧一瞧,阳平服饰郑重展现今年的流行服饰。”瓦台的前面,左右两边各有一米宽的长台。左台为男,右台为女,十几名俊秀的青年男女各自穿个不一样的服装在台上站立。
  小青指一套白领短裙装喜道:“姐姐你看那件衣服。”
  赵玉点头:“还不错,过去看看。”
  “哎呀!这两位娘子有眼光,这套衣服名曰夏凉。”一名伙计接待过来介绍道:“这套衣服乃是本县欧大人亲自设计春韵、夏凉、秋思、冬馨中的一款。作料我就不多说了,当说这款式,甘信大人说了,乃是取‘半抱琵琶半遮面’的诗句,看上去庄重,但又保留女性的诱惑力。再搭配一条专门的肉色紧身裤,绝对极品。”
  “他倒有这闲功夫。”赵玉轻轻一笑道:“帮我各拿一款。”
  “各一款?”伙计一愣忙道:“娘子,这春韵和秋思已经订到了十天后,就是夏凉你需要,也得五天后才有货取。”
  这时候一女子走过来道:“小柴,帮我做两套大红夏凉,回头送货过来给你钱。”
  “先生好。”小柴忙哈腰:“是您大婚用的吧?不敢要钱,明天我就给您送过去。”
  赵玉见那女子走后不满问:“不是要五天吗?”
  伙计解释:“您不知道,她是皇家报的总编,不仅是我,也是我们掌柜的先生。原本是五月就大婚,但县中事情多多,什么宋江刚完筹备上,皇帝又要调任大人。好容易平息下来了,欧大人这边又搞运动会。所以请您见凉,总得给人家先补上活才成。”
  小青在赵玉耳边道:“姐姐算了,了不起让欧阳给我们专门设计几套。大家都穿,岂不是不好看?”
  “也对!那算了伙计,我们再看看。”
  “好咧,对不住,您慢走。”
  “阳平金器旗舰店,足金的分量,前卫的款式……”
  小青问道:“那谁,什么叫旗舰店?”
  “回娘子的话。”一女伙计道:“欧大人说所谓旗舰店就是龙头。我们金店在寿州和东京都有分店,他们就只能叫阳平金器东京分店了。”
  小青问:“这是什么?”
  “这叫头环,是我们欧大人设计的,我给你戴上试试。”女伙计拿起纯银打造的头环给小青戴上,然后拿了铜镜给小青一看。
  小青看镜中人喜道:“老板来一个。”
  “好咧!娘子再看看,还有纯金手链,细而不俗。”
  “姐姐,你也来看看。”小青招呼。
  进入金店转了半个时辰,一名内卫才提了一小包出来,身后女伙计很客气道:“慢走,明天再来啊!”
  “三彩胭脂,紫色高贵淡雅。红色怡彩照人。橘红可爱纯真。”
  赵玉凑近问:“这东西是不是又是欧大人设计的?”
  “也有点关系。欧大人说,别老是红红红的,能不能有点创意。满大街女人的嘴唇都是红的,猴屁股也是红的,红烧肉也是红的。于是我们掌柜苦思冥想终于是弄出了其他好看的颜色。这紫色前个月已经在寿州销售,而这橘红可是新品。两位要不要试下?”
  “好,试试。”
  ……
  “貂皮批肩……”
  伙计还没吆喝,小青脑袋就伸过来问:“这貂皮是不是你们欧大人弄出来的?”
  伙计如同看白痴一样看小青许久后才回答:“貂皮是貂他妈弄出来的。”
  “哈哈!”赵玉捂嘴忍不住笑起来。
  “讨厌了。”小青脸刷的通红。
  赵玉边笑边道:“要了,两件!”
  ……
  而后还有女式小皮靴,各式洗发水,皮肤保养品等等。只一个东街所购买的东西,就得两名内卫来提。最后一名内卫实在忍不住提醒道:“官家,我们是来查访的。”
  “……”赵玉一愣,对哦!竟然把自己来阳平的目的给忘了。自己可不是来购物的,而是来查访欧阳的所作所为。赵玉看下日头,已近中午吩咐道:“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一内卫回答:“刚卑职一路走来,发现但凡是酒楼饭庄基本都满了,不如找家民居。给些银钱,又可住宿又可吃饭。”
  “你安排吧!”
  “是!”
第117章
拒捕
  接待赵玉的是一名中年妇女。据她说,她的男人是民窑的小工头,两个儿子,一个被派到了上谷县阳平钱庄当监督,另外一个现在去了唐州当记者。这几天都没人在,所以家里也宽敞。内卫为了低调,送上了十贯钱当茶资。中年妇女也不扭捏,收了下来。只不过赵玉却被自己问的第一个问题弄红了脸。她的问题是:“不知大嫂收入如何。”
  中年妇女一回答,赵玉险些给内卫一巴掌。这一家子一个月收入竟然快两百贯钱。这十贯茶资给的太丢人了。中年妇女明白,笑着解释:“你们是第一次来阳平吧?在阳平,这一个普通的工人工钱是两贯,技术工是二十贯。管理工就高了,你看我外子和大儿子,每人都有近五十贯。”
  赵玉倒是新奇:“那你家收入是阳平一等一的吧?”
  “才不是呢,你就看我外子的掌柜。当说烧的瓦,从低档到高档都有,批量生产成本低,把县外民窑都挤垮了,现在寿州五县还有东京,除了东京小部分市场外,其他用的全是阳平民窑的瓦。质量好,冰雹都砸不坏。再加现在扩建新城,需要的砖瓦多,窑子忙乎着呢。你看,都快开运动会了也没办法回来。”
  赵玉道:“你说挤垮是怎么挤的?”
  “欧大人说,市场竞争不在乎几种。第一是质量,第二是档次,第三是价格。他老人家说,普遍民窑生产物品单一,瓦就一种瓦,砖就一种砖。这样顾客的选择性就受到了限制。而我们做生意,要按顾客的购买力来生产产品,而不是生产了产品后再去寻找顾客。欧大人还让几家有经验的民窑合并,实行股份制,有些秘密配方共享。而且还设立了阳平民窑技术研究机构,专门研究怎么改善民窑产品,从控制成本到选土选料,都有专人去研究。”中年妇女道:“不是我吹,你们街头看见那七彩琉璃瓦了吧?绝对比官窑专供皇家使用的上档次。但价钱却只是官窑的四成,我们可是从官窑里挖了不少行家出来。”
  “挖人?”
  “恩!欧大人说,一个阳平小县不可能技术全面,也不要沾沾自喜,不仅要开拓,而且还要吸取倒闭人的技术和经验。比如有个老师傅在官家那每月是三百钱,你们就和他说,我开每月三十贯,看他来不来。等技术挖来了,就减到十贯嘛!但是做人要厚道,过河拆桥少干,否则以后挖不到人。”
  赵玉来兴趣问:“他什么时候说的?”
  妇女边倒茶别道:“每月阳平学堂有两节工商课,都是欧大人亲自去上的。好多人听的。”
  “你们这欧大人就有这么好啊?怎么全县都在提?”
  “你这什么话?”中年妇女有点不满道:“这么说吧!我家里盐罐满的、存金也不错。想吃什么也都买得起,想做衣裳马上可以去做。你看看我姐姐家,那官是不错,什么勤政爱民,把自己累吐血了还坚持公务听说,而且三餐不见肉,看起来是个好官。但是我姐姐那吃的是什么?白米饭也是三天一食,平时就是杂粮,而且一天两餐半饱半饥。穿的衣服都是我这边送过去的,还舍不得穿。吃的也是,天天就东抠点钱,西省点钱。欧大人说了,他反对浪费。但是钱不是省出来的,钱是赚出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