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230

  “女真劳工和女真还是有区别。女真劳工离开部族已久,许以汉籍,则可变成汉人,几万人的规模很好消化。”欧阳道:“但女真部族凝聚力强,酋长有天然的权利,而且由于人数多,当地条件很差,没有多少女真人愿意改户籍,因为他们改为汉人后,不仅无法享受汉人所享受的权利,而且还脱离了部族的生存环境。”不像女真劳工,一来他们形成了新的没有凝集力的集聚单位,二是有了汉人身份,他们有可能搬迁离开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薛柄道:“卑职的意见是,女真酋长的意见最为关键。金四俘虏的三名酋长,这三名酋长都比较合作。但现在毕竟不是战争时候,部族人都回族中生活。想再用暴力手段强制干涉,定然会引发冲突。”
  “所以末将的意见是,杀服。”张俊道:“这些多是老人小孩女人,即使送到内地脱离部族他们也活不下去,还会扰乱地方。”
  赵玉道:“张将军,如果这么简单处理,朕也不用让大家放下公事来东京。朕不关心女真人死活,但是简单杀戮朕也不想,原因你们也知道,那群老学究天天和朕说仁德,说什么兵者,凶也。擅杀有违天和,昨天还有一个四品的官,都快告老了,还在朕面前哭求,还要撞柱子。他该享受享受了,还能全个忠烈之名,反倒朕就变成逼死臣子的暴君。”
  李纲忙转移话题道:“臣还是觉这以金治金好。任命女真人为当地官长。将金国变成一个或者是两个州,由最大亲宋部族酋长掌管。”
  苏千摇头:“那商人一点好处也没有了。谁敢去那地方开场,谁敢去那地方贩卖商品。既然打赢了,当然要占地。陛下,如果女真地还是女真管,我们就不用那么费劲。把他们土地给能使用的人,不仅可以充实国库,还可以迁民繁荣此地,最后将此地完全归纳大宋版图。”
  “商人逐利无耻如此,说尽了国的好处,但却不提自己好处。”陈东不满道:“微臣觉还是边族之策好。置兵官,重管城镇,轻管部族。”
  “微臣觉苏千说的有道理。”欧阳道:“特别是最后一点,版图再扩。如果还有女真这个称呼,万一再出个完颜阿骨打,我大宋是不是也要来一次护步岗达?而且因为女真人难管就不管吗?因为他们桀骜不驯,我们就要让步?既然现在女真打败了,微臣认为如果还这么客气,不如请张将军撤了围困黄龙府之兵回宋。我军耗费粮草、金资,赔搭多少条性命,甚至还拖累了宋国内的经济。结果还是一样。”
  陈东冷道:“那依欧大人的意思?”
  “青壮男子和妇女入汉籍迁徙内地劳作,老人和儿童驱赶聚集一地居住,朝廷供给粮食,每三天给予半饱口粮三天。儿童长大的入汉籍迁徙,直至最后消亡女真族。”欧阳道:“我们对边族忍让,是因为边族不安,几千部族竟然也敢纵马起鞭,逼迫我大宋交易,扣押钦差为质。如果不趁女真虚弱,无富裕内乱之力给予取缔,将来后患无穷。我们不能只为了不背骂名,把问题留给后人。”
  “停!”赵玉见大家有争吵的迹象道:“韩大元帅给朕的公文基本是同意欧阳的意见。原则是不能让女真人聚集成伙,女真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大都不懂汉话最为麻烦。而且苏千说的也有道理,朕辛苦打下女真,不是只为了让他们臣服,将来有机会卷土重来。几千年来,外族对我中原侵扰一直没有停止,每次中原耗费国力打败他们,大都是求和,历代君王也想,要那些土地干什么?还不如当个仁义之君,四海升平,但百年甚至几十年后,他们又来了。”
  张俊道:“其实外族也是无奈,他们土地贫瘠,种植不易。只能是游牧四面。但如果天气不好,为了过冬或者渡荒年,只能对中原抢掠。”
  “对,就因为这个无奈。”欧阳道:“所以微臣认为必须趁他病,要他命。不能再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陈东道:“我大宋秉承儒学,素以仁义治国。不是欧大人所说的,花费多少成本,就为了更大的好处。发起战争是为了剪除外患威胁,而不是为了侵占他人土产,如此行径大违圣人之言,和强盗无异。”
  “放肆!”赵玉喝道。
  “微臣知罪。”陈东告罪道:“但微臣坚持认为占国己有已是不妥,何况是驱赶原住民,这辽人统治女真也有近两百年,最后也是在逼迫无奈之下,完颜阿骨打才起兵反辽。”
  很快就分了阵营,苏千和欧阳坚持要占地驱民,分配土地给商人和地主。陈东和李纲则认为,最多只能采取以金治金的态度,仁义为先,还举例说明隋文帝有占领别人土地的能力,最后还是放弃了,其仁义自唐宋来评价很高。张俊为代表的武将就表示不能给予女真人太密集的聚集地,至于要怎么实行,他们不给予意见。最后就剩余宗泽一个人还未发表意见。
  宗泽见大家都看自己,于是清了下嗓子道:“陛下,这就要看怎么看了。欧大人他们说的有一定道理,李相陈大人也有道理。但臣认为张将军和韩将军的意见最为中肯,欧大人所担心就是外族不灭,将来成祸患。李相是为了陛下的名声。不如这样,将女真人入汉籍,但不拆分他们的群居。设置汉官而管理。”
  这家伙什么成为两面派了,欧阳纳闷,后来想想,不是哦!这家伙秉承了原来的性格,保持所有人都得罪的态度,这些话不仅没立场,还把这边的人全都得罪了。要知道自己目的是商业进入,最后将土地汉化,既为商人牟利,也给国家莫大的好处。这家伙否决了。李纲那边目的是少动,最好是不动兵枪,就把事情给摆平,安安静静获得一个仁义大国的名声。这家伙也否决了这点。
  大家面面相觑,赵玉倒是‘噗嗤’一声笑了,宗泽确实如同传说那般。但立刻想起自己失礼臣子,咳一声正色道:“朕的看法是,确实不能让女真人聚集,这是底线。但最好也少动兵枪,能拿点好处当然是最好了。”
  这个是老好人,所有人一致认为。大家都明白,在座几人立场差异太大,很难形成统一。大家都有道理,于是大家都知道此事的下场,那就是投票表决。果然,赵玉道:“后天朝会,大家在百官面前评述自己看法。朕多给你们点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后投票表决对女真政策。由朝臣来做主,大家看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你再有道理也战胜不了少数服从多数一个真理。欧阳想起了一个童话,说有个国家大家都喝疯泉水,只有国王没喝。最后大家都觉国王疯了,原因就因为没喝疯泉水,最后国王被逼无奈,终于也疯了,于是大家认为国王是最好的国王。少数服从多数只是一种表决和态度,但绝对不代表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
  苏千和欧阳出宫后小喝两杯,苏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大人,你认为最后是哪个决定?”
  “……”
  “大人?”苏千见欧阳走神,再喊了一句。
  “啊?哦!”欧阳小声问:“你觉不觉着一月后表决这个有点矛盾?”
  “有什么矛盾?”
  欧阳道:“你想,大家现在都在关注着事,本该快决快定才是,还有你看这些文官公文大废周折,不仅让张俊这样的主将回来,而且还让各地方上表,现在又给了一个月的时间考虑表决,你说皇上是怎么想的?”
  苏千一愣后道:“听大人这么一说,确实其中有点名堂。皇上在朝廷上做老好人,也不表态,也不反对,那有必要大废周折让大家聚集在一起吗?还有大人,我还怀疑是陛下放出风声,说我们几人的意见最为重要。”
  “皇上想干什么?”欧阳抓头发疑虑:“揣摩圣意的事,我们都不成,还是得找个高人来商量以下。如果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这事就比较好办了。”
第272章
游牧者皆为敌
  “找谁?”苏千问:“太虚道长如何?”
  “不行,这人有点江湖伎俩,会识人骗色,但是对这玄虚……我相信他猜不透。虽然当过女真的国师,但女真那边的政治可是简单得多,恩,说太复杂了,女真人未必能明白。”
  苏千皱眉头道:“我们当然不能找李相他们,有利益瓜葛。必须找个明了朝堂玄机,能揣摩圣意,又要支持我们,最少不能反对我们,中立身份的人问问才行。大人,九公公怎样?”
  欧阳道:“既然皇上玩这个玄机,他敢说什么?肯定也是玩玄机。对了,我想起来了,有一个人绝对合适,他是三朝老臣,可能不支持我,但是也绝对不会反对我。”
  “谁?”
  “我师傅王文卿。”
  ……
  王文卿面对欧阳的提问,摸了七次胡须,眨了六次眼后对欧阳说,徒弟啊!你师傅虽然是好几品的官员,但从来不管内事,这事确实有名堂,你就自己琢磨去吧!完全是一副世外高人,不理会凡尘的样子。
  欧阳只能说,师傅,你丫的要是对徒弟这么不好,小心徒弟反水。
  王文卿:小兔崽子,你还想怎么样?
  欧阳:诬陷你偷看皇帝闭关期间洗澡。
  当然,话不是这样。王文卿确实不想过问,但是欧阳哄了哄他妈,也就是欧阳的师婆,王文卿在母亲的压力之下,只能是说出自己看法。要不说有妈的道士象根草,这是欧阳第二次利用王母,第一次是请人家喝茶,这次是送礼。
  王文卿道:“当前女真地都是些小打小闹,但为什么皇上要把决定的日期一再延迟呢?”
  “是啊!为什么啊?”欧阳昏迷应了一句,你好啰嗦。
  “因为皇上是偏向支持你们的,你好好想想,拖延日子对哪方有利?”王文卿道:“如果皇上是选以金治金的办法,早就开始布置接触酋长,任命官员等事。拖住不决不是皇上的作风。”
  欧阳仍旧疑问:“师傅意思是?”
  “目前女真占领地虽然有点小打小闹,但是师出无名。你知道为什么打仗、罢官等等都要找个借口吗?”
  “最少能向大家交代,让大家给予拥护。”
  “对,比如李汉是钦差,被人给囚禁了,皇上立刻让人秘密救出来,而不张扬。因为皇上知道,如果张扬,这关乎朝廷颜面,皇家威严。皇上想不交代都不行。”王文卿道:“所以我看皇上的意思是,希望南部女真占领地那边有点动静,让即使想反对的大臣不能也不敢开口反对。按这么推算,皇上自然不是希望占地那边和气,因为就这么两个月,能和气的起来吗?那就只有一个解释,皇上希望占地出事,事越大越好,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铲除女真,以绝后患。为什么皇上不明说,那是因为这种事,没办法明说。但还说明了一点。”
  欧阳问:“哪一点?”
  “从以往来看,皇上虽然不会明说,但一定会对你说明。但皇上却没和你明说……”
  “我明白了。”王文卿虽然没说完,但是欧阳表示了解,这是赵玉对自己的一种态度的转变。可能是刻意的生气,也可能是信任出现了很大问题。欧阳问:“我应该怎么做?”
  “这事不是过家家,是国事,当然以国事为重。”王文卿道:“但你也可以看看皇上对你到底是怎样的态度。因为皇上也不会拿国事开玩笑。”
  “师傅意思是要在占领地闹事。”欧阳想想问:“怎么闹事,要怎么闹大呢?”
  王文卿微笑:“这为师就不知道了。”
  “谢师傅。”欧阳告辞。
  ……
  三天后,苏千到驿馆找欧阳,但被告知,欧阳去河南玩了。苏千这几天没少活动,到处联系人,到处说道理。不过,情形不太乐观,大臣毕竟都是科举儒家的人,都有些迂腐。一些小决策可能会听话,但是这种违背儒家精神的驱赶和屠杀,很多人不太容易接受。同样,反对派陈东用上了欧阳曾经策划的一招,挨家拜访大臣。这让苏千压力很大。于是去找欧阳,没想到欧阳竟然放自己鸽子,出去玩了。
  也巧,苏千失望正准备离开,九公公到了,两人聊了两句后,九公公大惊:“这小子跑了?”
  苏千反倒一愣:“公公,欧大人不是京官,也由我说明了观点,似乎没有留的必要吧?”
  “他去哪了?”九公公问。
  “好像是去河南,说是去去找胡掌柜和王掌柜喝酒。”
  “来人!”
  “在。”身后两名内卫回答。
  “派快马把欧大人追回来。”
  “是!”
  “记得路上不可停歇。”
  ……
  但九公公没想到的是,十天过去了,快马来报没有欧阳的踪迹。赵玉很生气,先骂了欧阳,而后再骂了九公公这个没用的东西,让他继续派人寻找。九公公也很委屈,不过毕竟是太监,有委屈是正常的,没有委屈是非常不正常的。于是愁眉不展之时,亲自前往阳平找展铭他们商量,毕竟这些人比较熟悉欧阳的行踪。
  展铭正在坐堂,见了九公公吓了一跳,忙吩咐左右看茶,而后问:“九公公,发生什么大事,怎么亲自来阳平?”
  九公公叹口气,喝口茶连道:“烫!”
  展铭忙吩咐:“换冷的。”能渴成这样,一定是马不停蹄。
  “你们大人经常去哪?”九公公大喝一口冷茶问。
  “经常去哪?”展铭又一愣问:“是不是大人出什么事了?”难道欧阳说的内卫秘密暗查变成了明查?
  “你别管,告诉我他经常去哪?”
  “这就不好说了。最近高丽和辽国还有女真地盘都去了,不过多是在杭州一带转悠。大人说那边风景好,气候舒适。”展铭想想道:“有时候,完全是陪太上皇出外游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