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230

  “陛下乃是九五之尊,内有国库千千万。微臣皮厚,不怕丢人。一万”
  “你信不信朕将税提高到八成?”赵玉要挟。
  “那就重新定价,一万八一石。”欧阳低头道:“陛下也知道,当初微臣是怎么拿钱去填军厂的无底洞。那时候陛下可一点投资的意思也没有,和别人一起看微臣笑话。”
  “投资?”赵玉眼睛一亮道:“欧阳,你军厂用的是不是厢军?你军厂用的是不是我大宋的土地?你也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股份要怎么个算法?”
  “八千,不能再少了。”欧阳苦丧脸道:“再少,微臣就求陛下收下盒子。”
  “八千就八千。”赵玉很满意点头,丝毫没发现自己被欧阳狠狠坑一笔:“把盒子收起来。这事就这么定了。现在说第三件事,相信你也看见了,四月的东京已经非常热闹。由于有前一次武举,再加是选杭州舰队将官,这次武举不仅是朝廷关心的,也是百姓关心的。更是金辽两国关心的。你有什么新招,说来听听。”
  “回陛下的话,微臣本次回乡省亲,答应伯父,不敢再当主考官。此事还是问他人较好。”
  “学聪明了?”赵玉点头:“也好,朕不勉强你。但说说看法总是好的。”
  “恩,这大海作战比不得陆地。首先是设备要跟上。指南针,海图绘制,微臣还在设计了一套非常简单旗语。就是用挥舞旗帜的办法,指挥附近的船只,这事和张玄明大人说过,他将上表让武进士们到阳平大学上课。所以本次科举最低标准是:识字,有学习能力。其次要年轻,资质不能老,最好非某路军的将领。微臣不想有些陋习带到舰队中。再者性格刚强,海战是一个新领域,必然有失败或者是达不成任务之说。如果能吸取失败教训,奋发图强乃是上品。因失败而胆小谨慎,是为中品。因失败而胆怯而一发不振,为下品。陛下到时候安排他们必输之局,看他们表现而定。困兽犹斗,乃是极品。最后一点,任何将官必须有和船共存亡之素质。船在人在,船毁人亡。”
  “……朕觉着你倒是最适合担舰队主将。”赵玉审视欧阳,这小子真是文武双全,几乎就没有不懂的。
  欧阳惭愧道:“回陛下,微臣家有娇妻后,每发出门都带最少八名护卫。怕死得很。任不得武职。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乃是国之大幸。”
  “这么说你文武都不行。你当文官贪钱,当武将又怕死。留你何用?”赵玉笑问。
  “这个……”
  “好了!”赵玉道:“你几句话就解决了三个问题。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陛下请说。”
  赵玉沉默了好一会道:“童贯!”
  “童贯?”欧阳略有吃惊,这事他猜到一些,但是应该不会是问题吧!
  “童贯封王,其在兵部也有人脉。你可知道为何河北西军全会听一个监军的吗?是因为这十几年来,西军的后勤都是他和他亲信一手包办。有一次他病了半月,西军竟然上表朝廷,说不知道去哪要粮草军需。另外此人大方非常,仗义疏财,而且非常有度量。太上皇在时,后宫妃嫔、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时不时可以从他那儿得到不少好处。因此,太上皇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称得上好评如潮。更重要是其心细如发,对太上皇和朕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我等的意趣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野板,从而大得欢心。”
  “陛下,看得出陛下对童大人还是比较赏识的,但为何?”
  “手握重兵,但交好大臣内侍。又和地方官员关系亲密。”赵玉淡淡问:“还需要其他理由吗?”
  欧阳寒一个,去年自己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而且还得加上,外通辽国,交好吐蕃,与金生隙。欧阳看赵玉,赵玉却没动自己,已经给自己非常大的人情。欧阳不知道,这没打胜战之前,赵玉不会那么想。一旦有威望了,人就会胡思乱想。否则哪会有温饱思淫欲这句话。欧阳问道:“陛下意思是……”
  “童贯对我大宋是有功的,朕也没打算将他怎么样。这次请他回来本是担任武举的副考。但既然你推辞,就让他做个主考吧!如果他聪明,暗示都做的差不多,应该会借这个机会上表辞去西北监军一职,这枢密院还有他的位置。如果装傻充愣,只能是……”
  赵玉说了一半,不再说下去。这次无论童贯什么态度,一旦来了东京就走不了。看得出赵玉没有什么杀心。欧阳想起,当年篡位时候,这童贯是第一个支持赵玉的高级军方人氏。也就因为有最精锐的西军的支持,赵玉的篡位才会如此顺利。而伴随着韩世忠西北大捷,年轻将领派系的崛起,赵玉已经有了相当的军事资本。再加这一年来,对西军后勤的慢慢控制,实际上已经可以直接到军营对童贯下手,而不会惹出其他麻烦。但赵玉还是希望体面一些。
  赵玉道:“人常说,三品的大学士比不得八品的小知县。最主要就是一个实差。但三年一科举,一科举进士少则上百,多则三四百。如此庞大的规模哪有那么多的实差可派遣。”
第172章
万年历
  欧阳问:“而今陛下的声望自然没有问题,但换了童贯,谁去西路监军呢?”
  “朕打算并西路到东路之中。”赵玉道:“韩将军上表,朝廷兵力配给虚乏。东路西路本是防辽人。马匹后勤配给皆为优先,而西路则是重中之重,囤积了近五十万的禁军。但是这几十年来,宋辽边境一直和平融洽。反倒是兵力物资配给最少的秦凤路,战事连连。”赵玉道:“韩将军的构想是三点为犄角。秦凤路现在改名的西北军路为一点。河北东、河北西为一点。纵深东京和突前的永兴军路为一点。西北军路战线长,一旦西夏人翻脸,永兴军路和东京这点完全可以和西北军路一起驱逐西夏人。而且对吐蕃不能不防,这一点北可进西夏,西可去吐蕃,乃是犄角中之重。”
  欧阳摇头:“这个微臣不懂。不过如此一来,河北防御似乎薄弱了一些。”
  “韩将军说,辽人不来就算。一旦入河北,河北东军将慢慢朝永兴军路西面靠拢守住敌西扩,将辽人放进河北后,永兴军路由南朝北堵截包抄。同时西北军路直取大同府。如此三军发力,不仅可以将来犯之敌包围,还可乘势拿下燕云十六州。”赵玉道:“但朕看,韩将军过于小心。而今西夏五年之内无再战之力。辽金打得火热,世仇加现仇,可谓不死不休。辽人几乎不可能对大宋动心思。政和年间,东、西、永兴、秦凤四路精锐一起攻西夏,如此内防空虚之下,辽人甚至都没有人上表对宋攻击。更何况其现在内忧外患之际。”
  欧阳小心道:“陛下,微臣是不是知道太多了?”
  “不多。朕看出来了,这打仗没钱不行。让朕大开眼界的西北军路,那沙瓜几州,朕以为定然会爆发大小暴乱。但没想到商人一到,让当地人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人人有饭吃。朝廷做不到,朝廷多是安抚,拿钱拿粮安抚。而商人则可以开办场业,让当地人干活,而后劳作换钱换粮食。这当地人对新朝廷自然是抗拒,有的还想着作乱多讹朝廷点钱粮,但是对商人却不抗拒。再加上你俘虏的铁鹞子和质子军的人游说,倒是太平得很。所以朕觉着有些事商人出面,比朝廷出面要好很多。”
  “陛下说的是。商人逐利。宋好他们就好,他们也自然会为宋做点打算。而今西北军路好大一个市场,不仅有丝绸之路,而且劳力廉价,土地廉价,税利低下,货品完全可以反销大宋。而做生意以和为贵。要部族人下来干活,自然要和部族的酋长打好关系。朝廷人去打交道,再谦恭也有威压之意。但商人去打交道,则全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商业进入总比军队进入要让人能接受,中原对少数民族政策甚好,但人家未必心服。商人不同,你部族不来,总有别的部族来。民族和谐与否他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是否有钱赚。
  “恩,听说你已经是东南商业协会的名誉主席,你这身为商人的代表,知道这些自然是必要的。”赵玉道:“有些臣子说,担心商人坐大。但朕不担心。因为朕知道只要你不乱来,商人坐大坐小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李汉写信给朕,说你此人没有一点野心,忠君爱国也不值得怀疑。朕看也是,这有野心的哪个不想朝上爬,你商场影响,如果再进庙堂,甚至是内阁,这天下就是欧家的天下。”
  欧阳勉强笑下:“陛下,别开这样的玩笑。”
  “朕不开玩笑,朕说的是实情。你结交官员不结交大臣,这点很好。”赵玉道:“其实上次违旨不能全怪你。朕毕竟居深宫之中,即使庙堂大臣对西夏对辽对金又了解多少呢?对了,朕想改国号为宣武,你怎么看?”
  “回陛下,这改来改去微臣觉没意思。不如来个万年国号。”
  “哦?怎么说?”
  “将宋开国定为零年,而今开国八十年,就以大宋八十年计。而后一代一代下去传承。”
  赵玉品位点头:“有点意思。这各种年号八十年间用了一轮又一轮,可是真正人们记住有哪几个?小时候听人说政和X年,朕就要掰手指推算是几年前的事。而直接说大宋六十四年,朕就能一目了然。此事准了,回头朕就下旨,定下万年国号。”
  “陛下英明。”
  赵玉点头:“今晚就在宫中用膳吧!”她心情着实不错,几个问题,欧阳已经一一解决其中关键。而唯一没说的童贯一事,赵玉相信欧阳心中有数。这对欧阳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让欧阳去传达自己的意思吗?为什么叫欧阳呢?朝内文臣对童贯都不太满意。童贯原先交好的人由于改代,或死或贬。内宫、内侍也全部洗过。而让关系好的去说,也不合适,这会让他更加生疑。看欧阳身份得当,官不大,但有个皇家报总编名头,和童贯认识而不熟悉。虽是文官,没看轻童贯。再加本身有军功,童贯也会客气几分。
  ……
  和皇帝吃饭其实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身边都是赵玉亲信就算了,偏偏还有排场。而且这吃饭贼浪费时间。一个时辰了,才吃了一半。欧阳快坐不住了。赵玉看在眼里笑道:“知道这皇帝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吧?特别是女皇帝。”
  “是啊!”欧阳赞同附和一声,确实不给力。天天在宫中。男皇帝还可以玩女人,女皇帝除了看公文就是想办法打发剩余的时间。自己当知县,当年可是忙得和狗一样,但凡诸事总是有代价的。要当官,就得十年寒窗。而后靠机缘、靠努力、靠智慧、靠胆识来升官。而看皇帝,牺牲的则是自由,孤独而寂寞。深宫怨妇?欧阳打个寒颤。再看赵玉,没有半点怨妇的味道。而今只有意气风发,野心勃勃。野心并不是贬义词,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有野心可以理解为有理想有目标。在古代这样的人不多,欧阳看的多数人都是跟随日子飘荡,很少有为命运抗争的人。祖先留下的生活轨迹,他们就跟随着重复。当然,自从自己来了,很多人就有目标了,最少有个赚钱的目标和动力。
  赵玉道:“小青快出嫁了,你要是后悔还来得及。”
  欧阳忙道:“回陛下的话,微臣已有发妻。这次来东京就是来吏部登记在册。”
  “啊?”赵玉一愣问:“谁?”欧阳没一点动静突然结婚,还真是吓到了赵玉。
  “梁红玉啊!回乡省亲。我伯父对其赞不绝口,所以就撮合了。微臣想,这伯父和微臣亲爹一般,话不能不听,于是就从了。”
  “是吗?”赵玉轻摇头道:“你啊!不是朕干涉,只是朕看你家夫人性情可不像是个安分当做闲内助的人。”
  “其实是微臣实在受不得媒人烦扰,干脆就娶了梁红玉。”
  “你就不怕小青知道了伤心?”
  “回陛下,小青和微臣在一起那年纪,根本就不是稳定感情的年纪。今天爱这个死去活来,明天可以为那个去上吊自杀。说不上什么伤心。看东京,多的是风度翩翩的才子。微臣哪攀得上郡主。”
  “唉……说你没野心,确实没野心。”赵玉已经就想欧阳什么都没需求,是不是有阴谋。最近看清楚了,这人还是比较淡泊的。钱不能没有,但也不需要太多。权最好有一点,没有也没关系。她和欧阳似乎都忘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欧阳忘是正常的,一夜情嘛!在酒吧是很正常的,以后即使遇见,也当做没发生一般。而赵玉忘记,原因要复杂的多。
  欧阳转移话题问:“陛下,这小青郡主嫁给谁啊?”
  赵玉摇头:“由于朕无子女,小青身份特殊。她既不是皇家血统,但又和朕关系亲密。辽、金两国都派人来提亲。朕倒有点犯难。”
  政治联姻啊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是小青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好事就是小青会过得很好。按照目前来看,宋越强大,小青地位就越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女人嘛!到了年纪就知道,找一个爱自己的人比找一个自己爱的人要好。追求什么爱情,爱情就是流星和那啥……
  欧阳再转移话题:“陛下要觉着闷,可以出宫巡游,到处走走。微臣那阳平大学都是大宋将来的栋梁之才。西北军路也可以去看看。对了这七月又是一届大宋蹴鞠赛。本次不仅有大宋各州报名,而且辽金大理都会派人参加。”
  “去你那?会不会太打扰地方了?”赵玉慢悠悠道:“前年可是有人说,没事跑来添乱嘛!”
  “这个……怎么就传到陛下耳中。”欧阳鄙视九公公一眼,此人是最有可能告密的人之一。欧阳道:“这次不一样,阳平有家金尊大酒店,在郊区有四套豪华别墅,虽然比不上陛下的行宫,但总比县衙改造的舒服。”
  “再议吧!朕事务繁忙,未必有时间去。”
第173章
细作
  吃过晚饭,天已经黑了。欧阳告辞出宫。宫门特意为其留住,欧阳一离开,宫门就合上。欧阳见此对赵玉还是有点同情的。展铭一干人等了一下午都没走,见欧阳安全出来终于是松了口气。而后早有人联系好客栈,按道理来说,很正常一晚就这么过去了。
  但……二更,欧阳在展铭房聊完事,却发现……
  “盒子没了?”展铭大惊。轻轻嗅了下道:“迷香。”房间内的两名衙役不省人事。
  “恩,我也闻出来了。”欧阳吩咐:“来人,带他们下去休息。哼!我特意安排了两名衙役和我同屋,没想到还是丢了。看来军厂内有奸细不是假的。”
  “恩!”展铭点头。知道欧阳带资料出来人不多,普通人接触不到。能接触到就是几个老师傅和他们亲传徒弟。但要是这些人没必要偷盒子,凭记忆就能写下来。唯一有可能就是有人和外面人说了,或者提到此事。而后被奸细知道。一路上欧阳人多势众没敢下手,只有在东京大家懈怠时候下手。
  虽然这么重要的东西丢了,但欧阳也不着急,苦笑道:“原本是拿来忽悠皇帝的,现在反倒不知道是忽悠辽人还是金人去了。”
  “也有可能是西夏人。”展铭还是考虑比较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
  那配方根本就不是正确配方。欧阳出门咬牙拿上,就是冒险担了欺君的罪名。这火药宁可毁掉,现在绝对不能公开。道理很简单,万一哪天赵玉死了,来个昏君。别人就拿更先进武器打了过来。欧阳早明白,不更换制度,秘密就不公开。不能提前近千年先来八国联军。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由于慷慨,结果反倒是被人拿了火药上门欺负。在这样的思想下,欧阳当然不会带出真配方,这盒子完全是个幌子。要是皇帝问罪也想好了,反正不会杀自己,大不了就当个平民专心当商人也不错。
  清末火药配方是硝80斤、硫10斤、炭10斤。非常粗浅的搭配,而阳平军厂已经接近了黑火药最佳威力的配方。至于具体是多少,不方便说。
  “很可能是金人。”欧阳道:“辽人未必有这胆子和心机。而金人做事情真有点不择手段的意思。”
  “金使节团还在东京。一来是关心我大宋武举,而来是游说对宋关系。”展铭道:“要搜查金使节团,只能是上报朝廷。”
  “不可,那事情就大了。展铭,我只有一个要求。通过这件事找出阳平军厂的奸细是谁,但不要惊动。养着将来有大用。”
  “大人放心,绝对没有问题。”展铭拍胸膛。先前虽然有查,但敌人在暗处,他不动,就没有什么办法。而今在时间这么紧迫情况下传出情报,必然能发现蛛丝马迹。
  细作这词最早出现在军中,军中为调查敌人城池的布防情报而设立情报人员。后发展为国家安插。白居易上表的‘请罢兵’一文就写道:臣伏闻回鹘、吐蕃皆有细作,中国之事,大小尽知。从这句可以知道,当时中原已经叫中国,而且四面八方皆有细作潜伏在中国内。当然,这些人一般上不了大台面,所以危害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