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730

  持续两周冰冷潮湿浓雾天气后,冬天来了,刺骨北风吹拂萨维尔大街,将昨夜残雾驱散,紧接着又卷起枯黄树叶,呼啸着掠过伦敦塔,再将树叶洒落在泰晤士河肮脏的河面上。伦敦天空上飘着一个个银色气球,在寒风中牵引气球的钢索铮铮作响。这是英国防范敌机的设备,一个个巨大的气球悬于天空,布起一道密集防线,迫使德机不能低飞投弹。
  成千上万气球在勇敢执线人操纵下,保卫伦敦。庞大气球均匀排列在天空,衬着朵朵白云,骄傲地唱着勇敢、胜利的歌。一些伦敦人称它为银风筝,也有一些人叫他银色保护神。然而,它们是战争产物,随时提醒人们:敌机将会来临。过去四年中,气球是伦敦的防御堡垒,尽管没有人真心喜欢它的存在,但却不得不感谢它。
  两星期前,德苏媾和,大量德国飞机从东线解放出来,德国对英国新一轮轰炸开始。昨天夜里,冬雨下个不停,这种天气,德机无法轰炸,倒给伦敦人带来难得的舒服一夜。今天早晨,大雾弥漫,人们总会祈祷,但愿雾天持续长一些,让德国人无法轰炸。天气成为伦敦甚至英国人最后一道防线。
  在停车场停下汽车,查尔士走在满目疮痍的伦敦城。他住在郊区,但因生意上的关系,每天总要往返与城区郊区之间。走过桥后,查尔士竖起大衣衣领,感觉街对面巡警正在注视自己。来到路口查尔士很自然先看一眼右边,再看一眼左边,然后又看一眼右边,接着又迈着伦敦绅士特有的,不紧不慢的步伐走过路口。
  这时,从唐宁街方向驶来的公共电车正好在街道上出现,于是查尔士感觉巡警扭过身,不再注视自己。查尔士知道,只要自己偶尔流露出英国人应有的习惯,警察就不会再注意自己了。在警察眼里,只有举动和英国人习惯不同的人,才最值得怀疑。就像聚集在英国的数十万美国大兵,他们出营后如果不穿军装很容易被盘查。
  英国人习惯?查尔士联想起自己接受的10年培训,10年“伦敦镇”生活,早把自己变成地道英国人,举止、爱好、口音和普通英国人毫无二致。而在英国生活六年后,自己这个曾经在新加坡经营百货公司的英国人,自然顺利跻身伦敦上流社会。
  街头一片狼藉,几天前轰炸留下的痕迹还未被清理干净,一些人正在废墟中抢救残存财物。住房墙壁被炸飞,露出破损盥洗台,曾经装饰华丽的客厅剩下一片烤焦的颓墙,另一面墙上,残存的床半悬于空中。街道路面上满是大大小小弹坑,双层公共汽车艰难蹒跚,车轮过后,扬起衣服、书籍焚烧后的灰烬。曾经繁华的伦敦,经历四年战争后,一片荒凉。
  路口、影院附近可以看到穿着性感的妓女,女人需要男人,同样需要金钱,很多女人选择做“汤姆小姐”。她们的男人在军营或前线,但这并不妨碍她们和美国士兵勾三搭四。
  “即便只剩一人,大不列颠也会战斗下去。”公园入口处演说和街头爱国者呼喊,嘶哑刺耳。罗斯福死去一星期,英国人悲伤同时,也觉察到变化,码头工人体会最深。美国轮船比过去少了,但现在还没影响到英国人的生活,而且那是政治家应该担心的。只有当餐桌上的美国牛肉、奶粉、水果罐头减少或消失后,他们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走进公园,查尔士看到迎面走来的少妇,双手挽着两个美国兵,有说有笑。
  “如果她丈夫从前线回来,发现老婆生了个美国孩子,不知……”查尔士心里,忍不住幻想漂亮少妇和两个美国兵在同一张床上的画面。但当三人从他面前经过时,头戴礼帽的查尔士还是微摘帽子向少妇行礼。
  走到公园深处,查尔士朝湖边长椅看去,果然,一个身穿花格呢绒大衣的姑娘孤零零低头坐在那儿,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看书。在难得没有轰炸的日子,这似乎是种不错的放松方式。
  查尔士慢慢朝湖边白色长椅走去,走到姑娘身边时,查尔士将大衣领放下,“请问小姐,我可以坐在你身边吗?”
  男人啊!偶尔一些在公园里散步的人看到查尔士笑容可掬地坐在姑娘身旁,总会笑笑。战争对一些人来说是噩梦,但对另一些不需要服役,尤其正值壮年男人而言却是天堂。当英国大多数男人都在军营时,意味很多英国女人身边没有男人,对空床很久的女人来说,男人无疑是奢侈品,于是花花公子们像美国兵一样,可以好好满足她们。
  查尔士坐下,看着姑娘手中时装杂志。
  “小姐,杂志上时装虽然漂亮,但战争结束前,百货公司不会出现?就像你床边空置的枕头一般。”女孩扭头用碣色眼睛打量身旁男人,脸上露出一丝恼怒的神色。而查尔士却兴趣十足的打量女孩,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表情,“时装就像奢侈品,不是吗?”
  “就像男人,不过,只要用心,也许奢侈品就在你身边。”似乎无法适应男人调情,女孩微微低下头,同时轻轻合上手中时装杂志,放在椅子上。中年男人就要得手了。
  “啪”,几分钟后,在查尔士吻这个女孩时,响亮的耳光响起,随后女孩逃一般离开湖边椅子。被甩了一耳光的查尔士惊讶的悟着脸,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看着椅子上女孩遗失的时装杂志,查尔士随手拾起,然后朝女孩逃离的方向看了几眼,脸上尽是尴尬的笑容。
  “该死的,真不知道玛丽下回会想出什么花招来。”离开湖边,查尔士捂着脸,满面无奈。每次,玛丽都会想到新鲜的接头方式,而回报是,自己这个花花公子的名声一再被败坏。
  一小时后,在办公室暗室内,查尔士从杂志边缝内取出一根长条形微缩胶片,玛丽是派驻英国特工中,唯一一名渗透到首相府特工。英国政界注重出身,“潜水艇”很难真正渗透进英国政界高层,而玛丽多年努力方才成功。直到两年前,“潜水艇”玛丽才接到国内信号,开始提供情报。微缩片是由玛丽随身携带的袖珍照相机拍摄的。
  那位女士,则是玛丽与自己的中间人。中间人是玛丽找的,她总能找到替她传送情报的“外人”,总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传到自己手中。想到这,查尔士不禁对玛丽心生向往,玛丽究竟是谁?对玛丽身份,查尔士一直非常好奇,因为情报无一不是绝秘情报,显然不是普通人可以得到的,但在查尔士掌握情报中,英国高层没有这么一个女人存在。
  发现自己对玛丽身份越发好奇,查尔士警惕的打住想继续探究的念头,开始放大微缩胶片。
  “天!”看清上面内容,查尔士被胶片上的情报惊呆了。这或许是职业生涯中接触的最有价值的一份情报,甚至可能改变历史。看着那截只有小拇指大小的微缩胶片,查尔士知道情报对于国内的重要性,情报必须及时发回国内,任何滞后代价将是毁灭性的。
  “一定要用最快速度发回国内。”查尔士目光投向暗室一个角落,里面有一部从未使用过的电台。过去几年一直使用安全渠道发出情报,直接使用电台风险太大。潜水艇被发现,往往是由于个人失误和情报紧急。自己应该怎么选择?反复思考十数分钟,长叹一口气,查尔士打开暗室中的暗格,从中取出一个落满灰土的木箱。
  ……
  “确认情报真实性了吗?”司马盯着石磊。
  “情报真实性无庸置疑,这是最优秀潜水艇提供的,过去几年,他向我们提供大量宝贵情报。”对于自己人尽管相信,但同样会怀疑,每一份情报都会经过再三分析,辨别真伪后方才提交。如果有任何疑点,都只会作为情报参考,由总理自行决定是否采信。而这份情报经过两天分析,真实性确信无疑。
  情报是真实的,调查局付出代价,一艘优秀潜水艇为了发回情报暴露身份。潜水艇是孤单的,在国外从来没有帮助,风险都需要自己承担。那名特工冒生命危险把情报发回家。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多长时间了,是吗?”再次阅读情报总结,司马问。
  “是!”
  回答简单有力,典型石磊作风。司马眉头一皱。
  “老板,为国务院提供情报分析,是调查局份内职责。”显然石磊提醒总理,调查局的职责是分析,而采信与否却是由总理或国务院决定。
  “四石,很难选择。”司马摇摇头,现在时机并不成熟,尽管瑞士驻华大使已经向外交部传达美国希望展开秘密非官方直接对话的意愿,但距离成功还很遥远。如果情报属实,一切还未开始,欧洲就已发生剧变,届时中国将面临两难选择。
  “老板,如果真的发生,我们的底牌并不多。”石磊提醒老板事情的后果,只有熟悉计划,才知道计划核心围绕什么。
  “我知道,如果他们真这么做,就需要考虑,要么接受现实,要么提前动手,但两者,都会损害我们的利益。”司马无力的靠在椅背上,的确两难。
  “该死的英国佬。”司马破口大骂。
  每次,英国都是自己计划最大绊脚石。像该死的战争,如果没有英国,现在西北还是各国外交官的舞台,中国可以使利益最大化,正是因为英国横插一脚,导致中国不得不调整战略部署,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方才让局面朝有利方面发展。但现在,该死的英国人又一次打乱中国的阵脚。英国人,不,准确说是丘吉尔,总会做出出乎意料的决定。
  如果美国新总统上台后真的重回孤立主义,停止对英国援助,英国就必须以自身利益为重,考虑体面结束战争,确保英国利益。酝酿数年计划,很可能被老鼠屎毁灭,而英国政客,之所以让丘吉尔继续职责,原因非常简单,让他承担一切,战争由他开始,也应由他终结。失去美国支持,英国将可能同德国媾和,如果成真,后果是毁灭性的。
  “还有其它选择吗?”司马眉头越皱越紧。提前向德国开战?不可能,这是中国最大筹码,也是谈判桌上最有力武器,底牌不可能示于他人。但英国显然不可能独立对抗德国倾国之力的进攻。中国需要两年,但问题在于,英国人是否能撑过两年,对于信奉“所有问题,唯英国利益至上”的丘吉尔,一旦失去美国帮助,他能支撑多长时间?
  “给他们希望。”
  “希望?”正准备召开内阁会议的司马不无诧异地看着四石。
  “什么样的希望?”
  “老板,过去,我们在执行国内反间谍任务时,纯粹的等待显然不是最好办法,所以,我们经常使用引蛇出洞方式,就是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如此才能……”
  “四石,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们先同德国决裂……”
  “不,老板,还没到那一步,准确来说,是让英美,看到中德决裂的可能,从而看到希望。英美会看到,中国可能因为利益,向德国宣战,同样也可能向德国妥协。而前者可能大于后者。英国或许可能选择同德国媾和,但美国新政府彻底放弃对英国援助,显然不可能。首先享受300亿美元租借法案后的英国,已经令美国骑虎难下,绑在英国战车上。如果放弃英国,300亿美元就打了水漂,显然美国无法接受。同时,英国是禁锢德国的最后一道防线,孤立主义反对干涉欧洲事务,但绝不愿意看到德国统一欧洲后,染指美洲的局面发生。因而无论如何都会继续帮助英国对抗德国。老板,我所说是调查局情报分析部门的建议。”石磊并没有隐瞒建议出处,而这也加重建议的份量。
  “英国忧虑不在于美国放弃英国,而在于美国减少援助,尤其不能继续增加驻英美军,英国未来则没有可能抵挡德国海上入侵,尤其德国重整海上军备后。根据苏德停战条约,苏联利用日本图纸、技术制造四艘‘苏维埃级战列舰’中前两艘将拖至德国完成剩余部分,另两艘将由苏联船厂利用德国提供的部件继续施工。意味两年后,德国至少有6艘新锐巨型战列舰,从而对英国海上力量形成优势。海洋是英国最后屏障,失去海上优势,英国将不复存在。而英国包括丘吉尔之所以出现媾和想法,实际上正是基于在英国尚有讨价还价余地前,结束战争,从而保存英伦三岛不至如欧洲大陆遭到毁灭的想法。”
  “希望,英国最需要看到哪怕一丝德国力量受到牵制的希望。”
  ……
  邻国会大厦与共和广场的tinkoff餐厅拥有战时奢侈的“政治不正确”的美味佳肴。即便如此,首府议员精英仍然会选择这里享受俄式大餐。刺耳银制餐具声,咖啡机转动声,交谈声,在餐厅中交织在一起。
  这时,一个女人走进来。女人看起来很妩媚,二十四五岁,将大衣递给服务员后,上身穿一件乳白色短上衣。下身穿灰色褶皱法兰绒长裤,脚蹬一双不太时尚的平底鞋。女人头发略显黑碣色,发型是首府最流行款式,一头浓密秀发在齐肩的方向内蜷曲着,长短恰到好处,既不乏性感,又让人感觉她聪颖过人。
  “欢迎光临,米莎女士。”餐厅俄国老板领着参议员女儿穿过就餐区,众多男性目光,立刻聚焦到这个女人身上,老板感觉不大自在。有些人还算文质彬彬,另一些人就不同了。在图卢兹饭店就餐的女人本来就少,而像这样的女人更是少之又少。
  米莎来到父亲餐桌旁,米哈尔参议员正在和同伴聊天,瞄了米莎一眼,敲敲手上梅花手表,示意她来迟了。
  米莎父亲原名米哈尔尼维,25年前,加入中国国籍后就用米哈尔这个名字。米哈尔参议员满头银发,是首府知名难缠的政客,尤其在俄裔社群中。
  朋友离开后,米哈尔放下手中咖啡杯,站起身亲了她一下。但米莎并没有回吻,米莎清楚,父亲要是没有秘而不宣的目的不会让她来。米哈尔喝了一小口咖啡,询问女儿对他介绍的国务院家伙的感觉。
  “父亲,你肯定有比这重要的事情吧!”米莎斩钉截铁回绝了父亲试图给自己介绍男友的打算。在父亲审视下,米莎觉得逆反的心理冰释了,她真想诅咒父亲的权威。这眼神是父亲的看家本领,它让父亲成为出名政客。如果必要,他可以一下子热泪盈眶,不一会儿眼睛又泪痕全无。
  将激情洋溢的灵魂打开一扇窗,把信任的信号伸向每个人,他的父亲总这么说。尽管参议员父亲在几年前就失去米莎的信任,但他很快就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果不其然,米哈尔说出此行目的。在他看来,女儿竟然为国民党隶属的基金会工作,显然有可能成为政敌攻讦工具,从而影响竞选,因此想让女儿辞职。
  “爸爸,只是一个基金会。”米莎一口否决父亲的提议。自己很喜欢那份工作,至少可以远离父亲和他的复兴党。
  就在这时,旁边闪出一名记者。面对突如其来的记者,原本心生怒意的米哈尔一下子露出笑容,老于世故地回答记者采访。那名记者拿出钢笔和记事本,开始采访。
  “米哈尔参议员,您在广播中呼吁立法,阻止民间机构及私人对极权国家进行帮助,包括慈善援助,还有,你所呼吁的对苏俄宣战问题,您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然可以,任何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愿看到古拉格国家存在。自由中国,必须断绝与残暴极权苏俄的一切联系,无论官方或民间。同时应考虑采取军事行动,恢复欧俄自由。”
  一旁吃羊角面包的米莎听到父亲的言论并不意外,父亲一如既往鼓吹对苏俄战争。作为对苏、对德强硬派中坚,这些话就像他的口头禅一般。
  “还有,在对德问题上……”记者追问,“您曾就国务院对德问题发表了不少言论,您建议,对德国需要持以强硬立场,以强大武力威慑为后盾,彻底打消德国对亚洲的野心,确保我国领土和亚洲的安全。”
  “我相信亚洲是我们的未来,绝不能容忍试图染指亚洲的国家,更何况心怀不诡。”米哈尔眼神中甚至流露出一丝忧虑,但在米莎看来是虚伪表相罢了。
  “先生,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记者又问:“过去几周,您一直同俄罗斯帝国议院频繁接触,呼吁对德对苏持强硬立场,一些人认为,作为俄裔国会参议员,你更看重俄罗斯利益,而不是中国利益?”
  “记者先生,我是共和中国俄裔公民,我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裔属,我所有言论和出发点都是以一个爱国者为基础……”
  米莎在大放厥词的父亲旁边忍受煎熬,想离开却知道如果那样,等待自己的一定是父亲的怒火。
  “我们现在已经赢得广泛支持……”
第251章
下马威
  极具古典主义式样的德意志帝国首相府大门口,将迎来中国人的汽车,它们将慢慢开到铺砌灰色花岗岩方砖的内院,速度每小时五公里。距离高大大门十五米的地方,梅斯纳正在迎候中俄两国特使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一行。按照外交礼节,他将往前走上几步迎接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一行。
  可是,按照元首要求,梅斯纳不会在车队到来后立刻走上前,而要让对方有机会对帝国办公厅大厦这个不久前建成的宏伟壮观建筑物予以关注。大厦室内全部都是雄伟的大理石构造,让讲究气派的元首非常满意。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施佩尔雇佣4500人在柏林夜以继日加紧施工,外地还有几千人打造各种构件,大厦只用不到一年就修建完工了。微不足道渺小的人们,哪里会懂得,施佩尔建筑师在作品里表现出元首的思想,创造了新的建筑风格:国家社会主义风格。
  大厦前,特别划出醒目白线,第一辆汽车必须停在此。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必须下车站两三分钟,直到梅斯纳跑到他们身边为止。在办公厅入口,元首副官将把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直接引到元首办公室。之前要经过一连串相通房间,穿过直接挺靠在墙边夹道欢迎的国防军军官、党卫队和党卫队保安处官员,尽头才到达元首办公室。
  首相外事接待官员梅斯纳在心中反复思考接待过程,生怕出现失误。一长串汽车在一点一刻出现在办公厅内院门口。第一辆汽车是黑色加长“梅塞德斯”轿车,按照指示司机将汽车在白线处停下,同司机并排坐在一起的外交部官员从汽车里跳下来,打开后面车门。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和随员从里面不慌不忙走出来。
  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下车后,并没有停顿,急速向大厦门口走去。四根立柱中央铜雕大门上鹰和卍字或两边分别持剑与火炬的“新人类”雕塑及恢宏建筑都没引起他们任何兴趣。
  梅斯纳颇觉意外,只好连忙迎接共和中国与俄罗斯帝国特使,否则,就没有人护送,自己走到高大、装潢铜雕花纹的门前了。
  梅斯纳必须跑几步,才来得及在半路上迎接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接下来会见仪式,脱帽、握手,都草率收场,顾维钧、波德哥尔内伯爵先后跟梅斯纳问好,没有停留,径直朝内走去。
  “粗鲁无礼。”梅斯纳瞬间给两人作出评价,但这与外交部提供的两名外交官资料不符,梅斯纳隐约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什么地方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