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第246章
历史的相同
狂风卷起落叶,莫斯科的晚秋带着几分萧瑟。街两侧海报被风吹起一角,与落叶一同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揍死德国鬼子!”秋风卷起的海报上,颜色已经褪掉许多,但依稀可见这么一句口号。尽管女学生每天都会挂上新的宣传胜利的海报,但战争爆发三年后,海报已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掉落的海报在地面上随风飘荡,海报上残破的红旗会引起一些人的深思。
莫斯科的街道清静寂寥,街道上时而会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接着出现一队背莫辛纳干步枪红军士兵的身影。红军士兵与过去一样,在城市里巡逻,逮捕可疑分子,尤其是散布失败言论的反动分子。表面上,城市井井有条,德军对莫斯科的轰炸影响并不大,只有郊区一些地方遭到严重破坏。
不过仍依稀可以看到战争对城市的影响,街道上行人稀少,人们大都行色匆匆,怀抱混杂锯末的黑面包,而且多是女人。男人要么去工厂、要么去军队。每到晚上,城市都会淹没在一片漆黑中,灯火管制、燃料供应不足,使城市再也看不到灯火通明的现象,让人感到沉重、窒息、压抑。
同样没有一丝光亮的克里姆林宫一号楼,朱加什维利办公室中,他与往常一样,处理与战争有关的各种事务。几年来,战争早已成为克里姆林宫最普通的日常事务。莫洛托夫坐在铺绿毯的长桌旁,而朱加什维利背对着他,站在办公桌旁。他正在和伊热夫斯克市的坦克工厂通电话,对方是负责坦克生产的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马雷舍夫。
“对,马雷舍夫同志,前线需要更多坦克……”朱加什维利带有明显高加索口音。
“现在,伏尔加下游地区陷落,使得一部分坦克工业基地处在敌人空军打击范围,中央委员会希望你能做出妥善安排,将工厂……”听到脚步声,朱加什维利回头朝门口看去,总参谋长朱可夫和一位陪同他的将军,提着沉重的皮包走进来,黑亮的军靴后跟轻碰,表示敬礼。看到朱加什维利背朝门站着,就坐到桌边。
将军打开厚厚的公文包。取出地图和文件,放在铺绿毯的桌子上。朱加什维利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又看了眼门上的挂钟,向他们点头示意,但没有放下手中话筒。
“好,再见,马雷舍夫同志。”又吩咐几句,朱加什维利才把话筒放在电话机上,拿起一支蓝铅笔,俯身在办公桌台历上作记录。
朱可夫和助手看到朱加什维利有空站起来。
“请坐,元帅同志。”朱加什维利挥挥手,若有所指地看着朱可夫。
“朱加什维利同志……”找到说话机会的朱可夫上前一步,“可以报告吗?”
“等一下。”朱加什维利转向莫洛托夫,“最好让总参谋长了解一下我们给丘吉尔的电报。”接着向朱可夫解释,“我们将向丘吉尔再次提出尽快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
“甚至还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总之,一定设法让丘吉尔单干。”莫洛托夫解释道。现在,苏联全部希望在于英国是否会抛开美国,单独开辟第二战场,否则苏联只能作出其它选择。
“请原谅,外交我不太懂。”朱可夫紧锁眉头,黯然神伤。英国不可能抛开美国开辟第二战场,如果英国有那个实力,早就那么做了。
“你们不需要听听总参谋部的意见吗?”朱可夫反问,朱加什维利和莫洛托夫对视一眼,不知如何回答。
“在战略上对我们的确有利……”朱可夫感到出言不逊,挖空心思挑选合适字眼。朱加什维利格勒战役失败后,克里姆林宫就有了媾和打算,开辟第二战场是克里姆林宫最后的选择和机会。
“但我们必须考虑到英国并没有开辟第二战场的实力。”
朱可夫的回答令朱加什维利眉头紧皱,又叼起烟斗。朱可夫觉察一瞬间,朱加什维利握烟斗的手在轻轻颤抖。
“天王星计划失败后,你曾告诉我,如果我们失去那些军队,将失去赢得战争的希望。”朱加什维利显然不愿意提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它的沦陷,使苏联遭到沉重打击,比乌米扬诺夫格勒沦陷,更为悲惨。
“元帅同志,现在全部希望在于英国人是否可以开辟第二战场。”莫洛托夫打开文件补充。
“康斯坦丁诺维奇同志,你可以看看朱加什维利同志给丘吉尔的私人电报。”朱可夫留意到莫洛托夫着重说“私人电报”这个词。
“我不是外交家,既然有必要采取政府首脑间交换私人信件方式,总参谋部就大可不必干预了。”
“看看吧!”朱加什维利严厉地说。
朱可夫拿起两页字迹清晰的打印文件。电报内容并不复杂,朱加什维利告知英国首相,苏军前线形势比去年更紧张,并说明原因。当然,朱加什维利将前线失败原因一方面归于德军强大,另一方面归罪到前线将军。再接着又强调,决定性战役很快就会再次打响。
看到这。朱可夫感觉,朱加什维利同志所谓决定性战役是要拼尽红军最后一点家底。在朱加什维利格勒,如果当时他同意撤退,至少可以撤出60万也许更多军队,而现在他们要么变成无名烈士,要么进入德国人的战俘营。在伏尔加、乌拉尔战役时,如果不是参谋部坚持必须撤退,恐怕逃入中国的苏军不是十二万而是五十万。
“如果英国能够在法国北部或北极地区开辟反希特勒战场,苏联及英国军事形势将大为改观。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但能牵制希特勒东方军队,同时也会使希特勒入侵英国成为泡影。开辟第二战场,符合英国军队及英国南部全体居民愿望。我清楚开辟第二战场的困难,但我以为,克服困难开辟第二战场,这不但有利我们共同事业,也有利英国本身。现在是开辟第二战场最有利时机,希特勒主力已调至东方,还没来得及巩固东方战果。”
“在北面开战场,则更容易。英国只需由海军和空军采取行动,无需派遣军队和炮兵登陆,苏联陆海空军将参加战役。如果英国能从挪威志愿军中抽调一个轻装师或更多兵力加入,可以把部队调到挪威北部,组织反对德国的起义。首相阁下,为击败希特勒,苏联已经承受了他国所不能承受的代价,牺牲近千万军队,而局势越发紧张,苏联政府正在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我相信首相阁下,应该可以理解苏联的牺牲和目前局势。”
看到这,朱可夫盯着朱加什维利的背影。这个自许有钢铁意志的格鲁吉亚人,第一次向外国承认了苏联的失败。电报实际是在告诉丘吉尔,如果英国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唯一选择,就是和德国人媾和。
“要看看英国人对您的建议作何反应,约瑟夫同志。”朱可夫如实回答。如英国人有能力开辟第二战场,早开辟了。面对苏联“威迫”丘吉尔会怎么做?
“约瑟夫同志,我们带来伏尔加,乌拉尔最新情况。”将电报还给莫托洛夫,朱可夫走到地图边,外交问题不是自己能够理解的。
“中国军队在我军撤退后,越过乌拉尔河,在里海沿岸建立数公里西岸防御纵深。”
朱加什维利突然转身,急步走到地图前,“朱可夫同志,中国人越过乌拉尔河,中德关系处于紧张。这是战争爆发后,最好的消息,也许,中德会爆发战争。”
与朱加什维利的盲目乐观不同,朱可夫和总参谋部并不这么认为。
“约瑟夫同志,参谋部认为,中德会保持克制与友好,同时……”
朱加什维利打断朱可夫,“无论德中是否爆发战争,中国和德国直接接触不可避免,摆在希特勒面前的是中国人的精锐军团。为避免遭到偷袭,希特勒绝不会动用曼施坦因部队,意味至少一百万德军,被中国人牵制了。”
“约瑟夫同志,我来克里姆林宫时,第六集团军已经向乌拉尔斯基发起进攻。”
短暂的乐观只持续几秒,朱可夫的报告令朱加什维利再次陷入沉默。第六集团军进攻乌拉尔斯基,意味德国人进攻方向发生改变。乌拉尔斯基沦陷后,战争初期撤往科米共和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及鞑靼共和国的工厂将受到直接威胁。
尽管先前电话中,要求一部分工厂再次转移,但苏联还能把工厂撤到什么地方?伏尔加,乌拉尔战役失败,德军切断高加索与苏联之间的联系,巴库石油已经不可能运回。越过乌拉尔斯基后,苏联重要油田第二巴库就可能沦陷。即便将工厂搬往北极圈躲避德国轰炸,但第二巴库的石油却无法迁走。仅仅依靠美国运输的石油绝不可能支撑苏联战斗下去。
这时,国防委员会委员贝利亚走进朱加什维利办公室。不过朱加什维利并没有注意到贝利亚走进办公室,地图边的朱加什维利正在苦苦思索。
“约瑟夫同志。”贝利亚一开口,莫托洛夫、朱可夫眉头同时一皱,贝利亚在很多场合和朱加什维利讲话都用格鲁吉亚语,对此所有人都非常反感,他们之间说格鲁吉亚语是为避免大家听懂谈话内容。
莫托洛夫曾特意请人教自己格鲁吉亚语,结果贝利亚却把他逮捕了。朱可夫敢于当面顶撞朱加什维利,显然不会害怕苏联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当然对他亦毫无好感。在贝利亚再次开口前,朱可夫打断,“人民委员同志,请说俄语。”
正准备报告的贝利亚半张嘴,近视眼镜后一双眼睛愣愣的盯着朱可夫,硬生生把到嘴边的格鲁吉亚语吞回,改口说俄语。
现在,约瑟夫同志对元帅们都百般忍让,以后再教训他们也不迟。
“约瑟夫同志,柏林的同志发回情报,德国商务部长乘飞机前往中国,将与中国展开最高级别商务谈判。随行人员有德国参谋部后勤部门高级军官。显然,德国希望从中国直接获得补给。”
朱加什维利左手正准备搓碎纸烟,听到贝利亚报告,跌落到华丽的高加索地毯上。朱加什维利唇上修剪整齐的胡须轻轻抽动,非常紧张,不……是恐惧。
贝利亚扶正鼻梁上的眼镜继续汇报:“几天前,我国驻西北商务代办处报告,《西北实业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呼吁,全面恢复对德贸易,并建议农商部就此与德国商务部展开最高级别会谈。”
“也就是说,德国人的行动实际上是回应中国的信号,是吗?”朱加什维利声音沙哑,甚至模糊。
“约瑟夫同志,外交人民委员会三小时前得到中国农商部贸易署通知,为满足国内需求,国务院拒绝开出对苏第四季度出口许可证。”莫洛托夫的话火上浇油,甚至朱可夫的脸色都变了。
过去苏联可以源源不断从中国获得武器、食物、化学原料、装甲钢、药品等。现在德国人将获得它们。此前,中德贸易基本上是精密机床、稀有金属、航空发动机之类高价值产品。现在,只要德国人愿意,可以轻易获得包括鞋带在内所有物资,只耍有支付能力。
“另外,美国已将第八轰炸机部队调回英国,英美承诺对德国昼间轰炸将恢复到43年年初水平。将重点轰炸德国飞机、坦克工厂,同时承诺年底前向我国提供不少于70万吨物资,包括4000架飞机、5500辆坦克……”
莫洛托夫的好消息没能让沉闷的气氛好转。美国加大对苏联援助,是为打消苏联媾和或投降念头,希望苏联撑下去牵制德国力量。
“如果苏联大难临头或者彻底灭亡,他们会得出什么结论?”朱加什维利询问莫洛托夫、朱可夫、贝利亚等人。
“显然,是英美的灾难。苏德爆发战争,英国长舒一口气,希特勒入侵英国的打算被搁置。这是美英支持我们战斗下去的原因。”朱加什维利停下,看看被厚实毛毯掩盖的窗户,冷笑不已。
“战争之初,英国为什么对鲁道夫·赫斯空降英国的目的秘而不宣,尽管逮捕了他,但赫斯只遭到软禁。显然,英国仍心存和希特勒谈判想法,也许会进行幕后交易,当然是在英国确信无法阻挡德国入侵后。”朱加什维利在“无法阻挡德国”上加重语气,冷笑愈加森冷。
“英国人和丘吉尔不会接受英德媾和。”朱可夫轻声反对。
类似言论战争爆发初期朱加什维利就曾说过,这是第三次。
“可能吧!”朱加什维利点点头,“可直觉告诉我,一旦苏联失败,德国再次将矛头对准英国,英国遭受惨败或直接威胁后,英国国内庞大的反丘吉尔力量就会团结起来,丘吉尔很可能下台,从而为英德媾和铺平道路。或许……”从窗边又走回办公桌边,朱加什维利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什么。
“苏联失败,数百万德军将调回法国,丘吉尔也许会主动向希特勒伸出橄榄枝,从而结束战争,换取英国生存。现在,英国已不能指望美国,至少在美国解决掉日本前,英国力量无法保卫英国。要么流亡加拿大,要么接受德国提出的体面结束战争和谈。对,丘吉尔一定会这么做,至少德国已经帮助他消灭了一个敌人。”
朱加什维利又一次自恋的坚信自己的推测,坚信推测一定会变为现实。丘吉尔对苏联怀有刻骨仇恨,对苏联友好不过是权宜之计,目的无非是在战争中尽可能消耗苏联,让苏联精疲力竭,长远目标才是令希特勒德国一败涂地。如果苏联真的失败了,丘吉尔会怎么做呢?他无疑会变得非常现实,拒绝激怒疯子希特勒,从而保护英国利益。
“我们一直在犯错。”朱加什维利声音突然变得高亢,甚至病态的激动。突然他走到书橱前,取出一本《乌米扬诺夫选集》,盯对目录打开要看的那一页。
“我们的对外政策一直受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对外政策的指导。”朱加什维利大声朗读,“与帝国主义联盟中一个国家达成军事协议,只要协议不违背苏维埃政权原则,反而加强地位和减轻压力。”
读完这段,朱加什维利重新将书塞回书橱。
“但这是并不是真理,乌米扬诺夫同志曾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他也不例外,而我们却一厢情愿的相信,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不会犯错的,他的思想、方针政策,左右着我们党和政府的决策与路线。”朱加什维利谈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时,莫洛托夫、朱可夫、贝利亚都只是静静倾听,两个巨人间的交锋,他们没有能力参与其中。
“为退出战争,乌米扬诺夫同志和德国人签定布列斯特条约,是正确的。为实现军队现代化,与德国进行军事合作,同样正确,一次又一次正确,让我们迷信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战争爆发后,面对丘吉尔的橄榄枝,尽管知道隐藏祸心,但因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对外政策并不反对采取类似步骤,使我们决定接受英美先后送来的有毒的糖果。”
朱加什维利站到莫洛托夫面前,仰头向天花板吐了一口烟,继续滔滔不绝。
“我曾说,英美应当是我们在反对法西斯德国斗争中的盟友,显然从一开始,我们一厢情愿的相信,法西斯同样是英美最大的敌人,但是结果呢?残酷的事实证明,法西斯从来就不是英美最大的敌人,英美的心腹大患是苏俄,是无产阶级苏联。”
朱加什维利的话令朱可夫光秃秃的额上冒出汗水,随着“演说”深入,朱可夫慢慢明白朱加什维利的意图,他正在为自己寻找借口和理由。一五计划接受美英贷款、发动大清洗、与英美结盟等,每次,当做出重大决定时,他总会从《乌米扬诺夫选集》中寻找答案,现在又要做出什么重大选择呢?
朱可夫思考时,《乌米扬诺夫选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次从书橱上回到朱加什维利手中,只不过换了另外一本。
“同志们,现在形势和1917年何其相似,尽管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犯过错误,但是却不能否认他在很多方面的正确性,尤其在预见未来上所拥有的力量。我们今天面临的困境,乌米扬诺夫同志已经为我们想到了,并且提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此次,翻看文选的朱加什维利并没有像上次一样阅读文选内容,而是仔细翻看一会后,走到办公桌后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拿起笔,在一张信纸上书写。
十几分钟后,经过几次修改,朱加什维利抬头看着朱可夫,“朱可夫同志,有几个问题,需要印成表格由总参谋部在短期内广泛向部队征求意见。”
走到办公桌前,静静接过朱加什维利递来的薄薄的纸。尽管纸很轻,但朱可夫却感觉有千钧之重,重的根本拿不起来。曾经在革命的那一年,自己同样填写过一张这样的纸。关于德国最近是否可能发动攻势?能否有秩序的退却?能否长期阻止德国向俄国腹地推进?
第247章
苏与德
十月初,当俄罗斯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晚秋时,处于北极圈的科特基诺就已经被大雪笼罩,要不了几天,北冰洋冷空气卷杂大雪南下,整个俄罗斯大地都会再次被大雪染成白色。刺骨寒风在科特基诺郊外荒原上肆虐呼啸,一辆大众轿车在破旧道路上蹒跚。司机时而加速、时而减速,幸好是冬季,如果在夏季消融的泥泞中,轿车早就寸步难行了。
几小时后,历经千辛万苦的大众轿车,终于在一座铁丝网围墙处停下来,多道铁丝网拉制的围墙上满是诱迹,锈迹说明“小城”存在了很长时间,铁丝网四周被风吹积的雪堆稍微高一些。入口处几名哨兵身穿棉衣,胸前挂冲锋枪,不停跺脚,哨兵脚上穿的是双单靴,肯定很冷。当轿车驶来时,哨兵操起胸前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