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730

  战后抗疲劳素片以药物形式公开大量引进到许多国家千家万户,甚至被欧美国家工厂作为“必需品”发给工人,以提高工作效率。抗疲劳素片被世界各地专家称为“灵丹妙药”。由于无限制严重滥用,出现大量上瘾者。直到共和18年,日趋恶化的海洛因上瘾现象和犯罪事实,使各国认识到海洛因的危害大于其医疗价值。
  共和18年年末,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立法,禁止生产和进口抗疲劳素片,即便抗疲劳素片在世界各国遭到禁止,西北医药仍然根据订单,大量生产去氧麻黄素片用于出口。尽管边防军同样使用抗疲劳素片,但抗疲劳素片从未在国内投入市场,更未在军队广泛使用。只是在必须前提下,有限制小范围使用,就像轰炸机部队的长途飞行。
  “该死的,空军这是误人子弟啊!”
  “吸毒要开除军籍,结果部队却发给咱们毒品。”
  听到飞行员的玩笑,站在作战室边缘医官无奈的笑笑,作为调查局第一代调查员,非常清楚,中国在禁毒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
  早在全国统一前,西北联省收缴的鸦片,除一小部分被公开焚毁外,大多由西北医药公司制成吗啡、海洛因,向欧美出口。吗啡是最好的止痛药,但出口海洛因却是为了挣取暴利,甚至烟草公司还曾推出添加海洛因的香烟。曾经调查部大部分经费,都是通过“特殊药品”秘密出口获得。
  飞行员制服肩上都有一个圆形标志,标志中央赫然是帝国大厦图样,图样周围写着四个字,“轰件纽约。”一周前调到乌厄连,大家就已经从训练课目,隐隐猜出将会轰炸美国,甚至在地图上用尺子衡量分析过目标。五天前,长官的命令证实了当初的推测。美国轰炸机部队轰炸上海,一直被空军视为奇耻大辱,轰炸纽约,是报仇雪耻。
  五天来,军方情报人员为飞行员举办多次讲座,介绍美国情况、美军防空部署、战斗机攻击战术等等,现在终于到了起飞时刻。
  “轰炸美国是总理特批的任务,我们要飞行6384公里,轰炸纽约海军造船厂、纽约兵工厂等军事目标。每架侦察机兵只能携带500公斤炸弹,即便轰炸成功,给美国人造成的损失也是微乎其微,但通过攻击美国心脏,将会让美国人明白,天然屏障太平洋,在中国轰炸机看来只是个笑话,要彻底击碎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信心和美国人的必胜信念。”
  在情报官和长官讲解任务意义时,赵辛礼脑海中浮现出侦察兵的技术性能。驾驶两年侦察兵,侦察兵与自己已成为最好的朋友。侦察兵不是轰炸机,为了减重,提高航程和升限,其结构脆弱到甚至大角度高速俯冲,都有可能导致机体解裂。
  “要像走钢丝一样操纵侦察兵。”驾驶侦察兵本身就是艺术,稍有操作失误就会机毁人亡。用这样的飞机轰炸纽约,唯一依靠是飞行高度,而且侦察兵唯一武装是500公斤炸弹。
  “我们在13500米以上高度飞行,在广播电台信号引导下飞向纽约。为确保安全,将从一万米高空投弹。根据情报,美军P40战斗机实用升限不足9000米,无法构成威胁。但美国陆军航空队装备少量P38战斗机,却拥有11600米实用升限,其极限攻击爬高可达13000米左右,一旦遭遇P38战斗机,有可能成为靶子,总之任务非常危险。”
  当提到P38战斗机时,木远帆表情顿时严肃起来,P38战斗机是美国空军唯一一种可能威胁到“侦察兵”的飞机。即便其只飞到11600米,它的20毫米机炮和12.7毫米机枪,仍然有可能击中“侦察兵”,而侦察兵脆弱的结构使得它不堪一击。
  “我想再次重复我不断重复的一句话,此次任务是一次志愿任务。如果你们有谁想退出,现在还来得及,可以直接向汤仁辛上尉申请。你们放心,我理解你们的退出举动,同时我另外还准备了预备飞行员,可以接替。而且退出行动,不会在你们的档案上留下任何记录。”
  沉默,作战室内鸦雀无声。退出?别开玩笑了。因为一星期不能进行训练,大家都靠等待和赌钱打发时间。直到现在,预备飞行员甚至开出3000元高价来买一个替换位置,拿钱都不卖,更何况长官一句话。轰炸美国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洲际轰炸,都足以让飞行员名垂青史,没有人会选择退出。
  “弟兄们,登机,目标:纽约。”
  “无论能不能回来,我们都会赢得战争,因为有他们。”简陋塔楼上,一名空军中校缩着脖颈看着机场上的飞行员,没有人退出任务。尽管都明白任务的风险。穿电热加压飞行服的飞行员,朝自己的飞机飞奔而去。
  夜色中,60架“侦察兵”交错排开,发动机轰鸣响彻谷地,地勤人员来回穿梭。发动机预热时螺旋桨扬起穿孔钢板间雪花,在机场跑道上形成童话般的美景。地勤人员用人力推车推送航空炸弹,一枚枚航空炸弹,不停从“侦察兵”底矮的机腹下装入弹仓,为加装航弹,地勤要躺在机腹下方协助,全不顾穿孔钢板会沾粘住身体。
  “现在起飞,可以在白天到达纽约,没准能看到帝国大厦。”赵辛礼兴冲冲对王茂材说,尽管国内有比帝国大厦更高的大楼,但看到帝国大厦总让人期待。
  “别高兴太早,白天更容易被发现。”从登机窗挤上飞机的王茂材笑道。
  “可白天拍摄效果更好。”尽管侦察兵尽可能减重,但仍安装一台16毫米电影机,拍摄轰炸过程,电影机由飞行员手工操作。
  “对,咱们把帝国大厦误击了。”
  “命令不能轰炸民用目标。”一名预备飞行员从登机窗探出半个身子与二人握握手,“兄弟!一路顺风!到纽约狠狠炸,真希望与你们一起去。”
  “谢谢!”就在三人交谈时。
  机场旁黄色信号灯亮起来,飞行员踩紧刹车的同时加大油门,先导指挥机已开加速滑行,超载的侦察兵需要滑行1.5公里才能起飞。
  01号“侦察兵”飞向如漆的夜空,野战机场上所有工作人员都挤在跑道两旁,挥舞军帽,为战友践行。07号机螺旋桨越转越快,飞行员目不转睛盯着前方风塔。接到起飞命令,猛地松开制动器,机翼下士兵迅速抽出卡住飞机机轮的垫木,然后就地卧倒,飞机开始滑行,十几分钟,60架“武装侦察兵”如刺空利箭飞向空中。
  共和30年12月17日16时15分,最后一架飞机起飞,飞机未组编队,而是单独飞往美国。一来不必为编队在空中盘旋浪费宝贵的燃料,二来单机行动可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飞过迭日涅夫角时,空中云雾开始消散,从空中看到海面波浪起伏,拍打冰山和冰块,一道道绚丽的极光在空中伴随侦察兵飞行。
  根据仪表计算爬升速度,赵辛礼略微紧张,20分钟后飞机才能爬升到1.2万米高度。侦察兵爬升速度不快,是依靠35.45米大翼展逐渐获得升限,而非动力升限,爬升1.4万米需要一小时。改装为“武装侦察兵”后,爬升速度下降,爬升至1.2万米高空需要45分钟左右,起飞30分钟,侦察兵就已飞抵阿拉斯加上空,此时侦察兵只爬升至9000米。
  “现在,祈祷美国人的雷达站发现后,在战斗机拦截之前,能获得高度优势。”说话时,赵辛礼将飞机操纵交给自动驾驶仪,进入自动驾驶状态,与前机保持300米距离,朝东方偏南飞去。自动驾驶仪内陀螺仪会使飞机保持固定航向,一旦获得高度优势,飞行员只需要根据无线电播调整航向即可。
  但愿金属锡箔条起作用。零散编队的飞机已打开机翼干扰箔投放筒,投放干扰金属锡箔,在锡箔造成的干扰云团掩护下,60架武装侦察兵继续全功率爬升,避开阿拉斯加空军拦截。
  威尔士王子角雷达站操作员诧异的盯着雷达屏幕上出现的一团信号,“长官,雷达上发现不明信号。”
  “信号扩大了。”未等长官走近,趴在雷达屏幕观察的操作员看到屏幕上出现一大团雪花,覆盖雷达屏幕的雪花显然不可能是中国人的飞机。
  “不像飞机,这么一大团,有可能是电磁场干扰,打电话通知机场,准备作战,防止中国空军偷袭。”仔细观察了好一会,军官自言自语。
  在北极圈天空生成的极光,会干扰雷达,在雷达上形成大团雪花,但随后又不太放心,便命令道。宣战至今,中国人的飞机只是偶尔出现在阿拉斯加附近,但还是小心为妙,上帝都知道中国军队爱偷袭,万一不是极光干扰,就糗大了,还是提醒航空队做好准备。
  “好漂亮的极光啊!”透过舷窗欣赏空中极光,王茂材迷醉的赞叹道。尽管不是第一次看到极光,但每当看到空中炫目的极光,便会为大自然的神奇感慨。赵辛礼已拿起电影机拍下机旁漂亮的极光。
  电台内传出欢快的爵士乐,副驾驶王茂材根据广播电台自动导向仪,在航图上测量航线。利用华盛顿、渥太华、纽约三地无线电台导向定位,可以轻而易举计算出相对准确的航向。
  阿拉斯加州中部费尔班克斯艾尔森陆军航空队基地是中美宣战前夕紧急修建的航空队基地,初衷是为了阻止中国空军入侵,草草修建的航空基地内,驻扎有一个大队战斗机。
  “长官,威尔士王子角20分钟前报告,雷达发现不明飞行目标,随后屏幕上出现大片极光干扰团。五分钟前,雷达站发现不明飞行目标,利用航向图分析,其微偏东南方向,怀疑是中国洲际轰炸机。”鲍勃少校紧张的向基地司令汇报。
  自中美宣战,美国报纸热炒中国空军可能会使用洲际轰炸机轰炸美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技术,二十年来,中国航空制造业一直引导着全世界航空业发展,洲际轰炸机是否存在是个未知数,但日本遭受毁灭性轰炸前,又有多少人知道即便是现在仍被视为航空奇迹的H-17存在?
  一些评论员和专栏记者对此嗤之以鼻,但作为陆军航空队军官,鲍勃宁可信其有,中国可能已经拥有洲际轰炸机,至少是准洲际轰炸机,可以从乌厄连起飞轰炸美国本土的重要城市。
  “你确定?”电话另一头杜立尔中校语气严肃。洲际轰炸机?难道报纸上的危言耸听变成了现实。杜立尔中校脑海中浮现出中国现役的几种轰炸机,H-17战略轰炸机、FG-3战术轰炸机……中国装备列表中,并没洲际轰炸机。
  “至少正在从我们头顶上飞过的绝对不是极光。”鲍勃少校斩钉截铁。极光移动速度不可能这么快,而且如此有规律可循。
  “那还等什么,立即拉警报,让飞机升空,用雷达引导搜索目标,一定要拦下该死的中国佬。”杜立尔中校咬牙切齿。
  半年前,英国人就用布伦海姆轰炸机加装机械雷达在夜间击落德国轰炸机,英国早已开始研制夜间战斗机,而美国至今都没有夜间战斗机。这里是北极,一年几个月都笼罩在黑暗中,比任何地方都急需夜间战斗机,但是……
  凄厉的防空警报在艾尔森陆军航空队基地上空回荡,这是除去演习外,艾尔森陆军航空队基地第一次拉响防空警报,基地附近高炮阵地同时拉响警报。
  “快!快!快起飞!”冲出食堂和飞行员休息室的飞行员,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纷纷奔向停机坪。十一个探照灯巨大灯柱指向天空,光柱撕开北极的黑幕。
  米奇跑到“漂亮小妞”前,轻松从翼后跃上机翼,跨进座舱,系好带扣。开始为P40加热。1927年一名退役中国空军中校在“航空世界”上发表一篇自由战役期间飞机使用经验的文章,阐明在北半球冬季使用飞机,必须用加热器为发动机加热,防止发动机冻结,升空前要预热,降低事故。这一经验被北半球民间航空和空军普遍采用,美军也不例外。
  结束发动机预热,米奇将玻璃座舱盖拉上。默念起飞前检查程序,从左到右扫视座舱仪表,启动系统。夜间升空,没有人敢掉以轻心,即使最老练的飞行员。夜间飞行必须依靠经验和仪表。
  “漂亮小妞,我们去揍中国鬼子。”麦克斯大喊大叫。大队飞行员都知道他哥哥同样是一名飞行员,在菲律宾被中国空军击落,他一直叫喊着要为哥哥报仇。
  米奇将油门一推到底,发动机咆哮声中,机头微微上下一晃,地面开始后退,越来越快,震动也越来越大。跑道上一架架P40战斗机接二连三滑跑起飞。米奇使足力气拉动操纵杆,战斗机昂首挺胸,跃入空中。
  “睁大眼睛,不要放过任何目标。”无线耳机内传来队长的命令。米奇和战友,都聚精会神,搜索中国洲际轰炸机。
  轰炸机群到底在什么地方?目视搜索十多分钟,一无所获,大家疑惑不已。雷达屏幕上两片移动亮点已发生接触,无线电内却充斥争论,“麦道夫,还没有发现敌机吗?他就在你正前方,已经碰面了。”鲍勃少校冲着话筒气急败坏的大吼。难道真是极光,但从移动速度分析,根本不可能。可为什么麦道夫没有发现中国人的洲际轰炸机?
  “难道……”鲍勃少校突然醒悟,除非……
  “朝头顶看,向高空飞,他们就在你们头顶上。”鲍勃少校喊完话,立即接通防空探照灯部队。在雷达提供大致区域后,探照灯光柱慢慢调整照射空域,米奇等人已接近9000米极限高度,仰头朝空中搜索,终于一架飞机出现在米奇视线中。
  “该死的,被发现了。”刺眼的光亮透过舷窗照进驾驶室,王茂材破口大骂了,看了一下高度表,12400米,顿时松了口气,这个高度是安全的。
  “该死,我们飞不上去。”耳机美国飞行员大声咒骂,20架P40战斗机不停跃起爬升,但差距甚远,中国飞机太高了。
  “上帝!这这是什么飞机?我敢打赌至少有四万英尺。”在探照灯帮助下开足马力数次爬升,高度表指向3.3万英尺,仍距离对方有万英尺之遥,米奇意识到飞机绝非P40所能匹敌。
  有几次,米奇试图以抛物线方式跃升到最高点时,调整航向朝被探照灯锁定的轰炸机开火,拖红色轨迹的曳光弹在距离轰炸机千码之遥,就呈抛物线坠落,机枪子弹也无可奈何。
  “立即通知华盛顿,发现中国人洲际轰炸机,飞行高度四万英尺之上,无法拦截。”从望远镜中看到轰炸机数倍于机身长度的机翼,鲍勃明白,报纸上鼓吹数月的洲际轰炸机的飞行高度绝非P40所能企及。
  他们会轰炸什么地方?冷汗从艾尔森陆军航空队基地美军官兵后背冒出来,远处山顶处几道炫目的极光闪动,寒风呼啸。人们心却更冷,飞机在灯光信号指引下降落,飞行员垂头丧气跳下飞机,米奇看到麦克斯不顾一切猛砸机体,大声咒骂P40。
  我们飞不了那么高。浓浓的绝望在所有人心间萦绕,地勤人员甚至懒得跑到飞机旁,人们绝望的朝东南远望。中国轰炸机将会在美国城市投下炸弹,然后得意的扬尘而去,而美国陆军航空队却只能眼巴巴看着。
第156章
纽约上空
  “中国陆军是一支由十八岁到二十岁少年组成的队伍,军容不整,缺乏训练,装备只有小口径步枪,完全是在军法威胁下被迫冲上前线的,25口径步枪和机枪子弹简直连人也打不死。在陆上,他们根本不行。在这里我援引一位在巴丹同中国陆军作战美军上校的话:有好几次,我们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得到坦克和飞机协助,我们才会打输。假如我们的坦克和飞机投入战斗,就能把他们赶到海里。中国人根本不会打枪,打五千发才中一发,这就是他们装备自动步枪的原因。或许他们用弓箭会打的更准。”
  “谎言!谎话连篇!”马歇尔随手扔掉手中的《华盛顿时报》。
  巴丹在中国人进攻下成功坚守四个月。四个月中,潜艇部队向被围困在巴丹的麦克阿瑟提供大量补给。盲目乐观情绪取代了最初的不安在美国漫延,国内民众的乐观情绪是马歇尔和白宫乐见其成的,毕竟美国更需要乐观精神。但当盲目乐观发展到狂妄自大,就得不偿失了。
  自从巴丹英雄在中国坦克、飞机进攻下坚守四个月,麦克阿瑟成为英雄,巴丹成为固若金汤的堡垒,报纸为吸引民众视线,极尽所能吹捧巴丹守军,同时竭尽全力贬低中国军队,理智成为不爱国的表现。
  国内盲目乐观的氛围制造出大量假新闻,两月前,《纽约时报》通栏标题如是写道:华军在马尼拉湾被歼:马尼拉湾失而复得,战斗惊心动魄。合众社说的更神:马尼拉湾激战三天,击沉敌舰一百五十四艘,华军舰队无一逃脱,是奇迹中的奇迹。
  天知道,中国只派出两艘驱逐舰对马尼拉湾进行试探性进攻,而且多次成功进攻马尼拉湾。击沉中国军舰?战争四个月,别说击沉中国军舰,就连中国舢板也没击沉,反倒中国潜艇击沉数艘美国军舰和商船。
  “将军,您并不赞同报纸上对中国军队的看法?”
  “汤姆,中国军队智慧、爱国,能吃粗食,忍受恶劣条件。坚决服从长官命令,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些品质,对取得胜利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中国军队还有强壮的体魄、对自然和体育运动的爱好、现代的组织、精良的武器装备和精心训练,军队质量不言而喻。”
  曾出任驻华武官,并在中日战争期间作为外国军事考察团,直接观看过中国军队作战的马歇尔当然知道,报纸上谎话连篇,只有和中国军队打过仗的人才知道中国军队的强劲。他们甚至曾在冰天雪地,靠每天100克压缩干粮和俄国人打仗。
  “而且道格拉斯给我的电报中,不断提到,中国士兵即使受伤,仍能保持出奇的活力。被子弹或弹片打伤头部、颈部、身躯、手臂或腿部的中国士兵照样行走,而且高兴的时候照样能跳,对伤势毫不在乎,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同西班牙战争和菲律宾暴动中美国伤兵相比,他们受伤后紧张程度小的多,也更勇敢。”
  马歇尔脑海中浮现出中日战争期间在战友牺牲时,会悲伤,更会更加勇猛进攻的中国军队,他们似乎不存在死亡恐惧。他们会害怕,但却会把恐惧变成勇气,将战死沙场视为最高荣耀。自己碰到很多中国士兵、军官,不是希望活着回到家人身边,而是战死沙场,可以从容喊出“忠烈祠相聚”的口号冲向日军阵地,而美国人却很难喊出“阿灵顿相见”。
  中日战争期间,马歇尔见过东方军人意志的较量。很多规模较小的战斗中,双方承受的伤亡,换做任何一支欧美军队,都会导致部队崩溃,军官投降,而他们却选择欣然赴死,向敌军举起双手投降在东方军队传统中,是军人最大的耻辱。和这样的军队打仗,对于任何一支军队,都是一场噩梦。
  在中国出任驻华武官期间,马歇尔最常听到一句话:“总结共和后两次战争胜败基本原因,就是面对强于自己的武力,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进行全面战争,但是我们的敌人永远做不到‘举国玉碎’。中国永远没有退路,唯有奋勇向前,击败敌人、迫使敌人求和或投降,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中国是唯一一个曾亡国于异族,遭受两百七十年奴役,在二十多年前又濒临亡国之危的强国。正因如此,每个中国人自幼就明白一个道理,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就没有退路可言,要么赢得战争,要么输掉战争成为亡国奴。如果第二种情况真的发生,他们宁可在成为亡国奴之前,战死沙场。
  “抱定无路可退之决心,以牺牲一切之信念,则战必胜、攻必取。”回想起接触到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马歇尔感到一丝寒意。他们不是几百万人,而是数以千万计,美国想要在陆地上彻底击败中国,痴心妄想。噩梦!这场战争根本就是一场噩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