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9/730

  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危急。唯一出路是从海上撤逃,26日,英国海军执行“发电机计划”,大小船只一齐涌向教刻尔克海岸,盟军在英国空军掩护下向英国境内撤退。
  ……
  朝阳照在冰雪覆盖的乌拉尔山上,晶莹夺目。大面积白桦林间,猛然出现一大片空阔地带,中央数道高大的铁丝网随山势绵延起伏,从里海起绵延数千公里,一直延伸到极北之地,伸向北冰洋。这是一条没有任何人或国家承认的边界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俄罗斯帝国都不承认乌拉尔山为边界,由延伸数千公里的铁丝网、碉堡、炮台组成的边界线,只是停火线,二十年未交火的停火线。
  尽管晴空万里,但天气依然寒冷。雪在防寒靴下咯吱作响,一队身穿白色伪装服,戴防寒帽的巡逻兵在铁丝网东侧巡逻。鼓囊的防寒服撑起伪装服,让伪装服显得臃肿,风雪吹抚防寒服罩帽边的绒毛。铁丝网西侧,一队苏俄红军,身穿灰色大衣,头戴翻毛防寒军帽,肩膀上背着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两队士兵间隔百米宽的铁丝网错肩而过。
  两队人走过时,不由自主把视线投向对方。偶尔会流露出善意的笑容,但没有人会开口说话,或越过铁丝网。铁丝网后是双方的警戒塔,塔上飘扬的红旗和三色旗以及机枪,标识着东西方两个世界之间隔着万丈深渊,不冒生命危险想越过百米距离无异痴人说梦。
  铁丝网东侧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被称为“帝国主义列强傀儡政权”,而铁丝网西侧则被俄罗斯帝国称为“暴徒残酷独裁统治下占领地”。幸好负责东侧“壁垒防线”防御、巡逻任务的并不是俄罗斯皇家近卫军,而是中国国防军驻俄部队,否则由仇恨演变的冲突将会持续不断。
  铁丝网后山腰处,每隔数百米交错散布着许多雪包,雪包中露出黑洞洞的射孔,显然此处暗藏杀机。铁丝网东侧、西侧,双方都在枕戈待旦,警惕对方可能的进攻。
  趴在五年式重机枪旁,透过机枪射孔,看着射孔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驻守防线是最枯燥的任务,每次接到驻防任务,汪明惠都感到痛苦不堪。
  “幸好很快就要结束了。”摸着五年式水冷重机枪,汪明惠自言自语。再过一星期,第七师防线就会移交给皇家近卫军,恶梦般的驻防日子就会结束。
  “采用水冷机枪是为了保持持续射击能力,自五年式重机枪从野战部队退役后,全部被用于加强壁垒防线。”一名军士正在向新兵介绍历时十余年方才建成的防线,新兵并不知道,他们将是第七师最后一批进驻防线的新兵,以后还会来吗?鬼知道。推开工事厚重钢混防爆门,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搓搓手,汪明惠点着香烟,失神的眺望铅灰色的天空。
  “老班长,想家了?”汪明惠不用回头也知道是三连士官长方志遥,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自己带出来的兵中,只有他一人还留在部队。汪明惠深吸一口烟,依然凝视铅灰色的天空,“今天长官找我谈话,询问我愿不愿意继续服役。”
  “老班长,你退役后,准备干啥?”望着若有所思的老班长,方志遥关切的询问。
  老班长业已服役21年,论地位,即便团长也无法相提并论,薪俸更不逊于上校,退役每月还能拿到70%工资,退役对于老班长是个不错的选择。
  “干啥?”汪明惠无言以对,21岁当兵,当了21年兵,从列兵开始,二等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再到总军士长,除打仗、训练士兵,能干什么?或许做小买卖,要不到学校当军事教员,汪明惠犹豫不决。
  方志遥狠狠吸了一口烟,把烟蒂踩灭在脚下,“老班长,指不定快打仗了。”
  “是啊!快打仗了。”汪明惠点点头,新闻中,都是欧洲大战的消息,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法国亡国迫在眉睫,欧洲大战烽烟四起,中国岂能独善其身。
  “如果真打起来,老班长即使退役,也会被再次征召。”方志遥委婉劝说道。
  “老班长,你是总军士长,肯定让你到新建部队,新部队总没有第七师舒服。第七师你了如指掌,军士们什么脾气?什么性格?适合干什么?即便师长、团长也没您了解。”
  “谁说我想走?”汪明惠朝东南方望去,距要塞三十八公里就是第七师二十团驻地,眷村在基地旁,妻儿老小在二十团眷村住了十七年,再怎么也有感情了,退役离开谈何容易。
  想到眷村近万号军官和军士家人,汪明惠忧心忡忡。
  “都说这里打不响,但谁知道呢?指不定哪天,战争就会爆发。”
  “管他呢,只要做好准备就行了,乌拉尔河、乌拉尔山要塞和法国马其诺防线不同,俄国人绕不过,要进攻就必须啃掉壁垒要塞,做梦!”方志遥自信满满,第七师驻防壁垒防线十七年,壁垒防线不亚于铜墙铁壁,攻下壁垒防线痴人说梦。
  “老班长,上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几年把大部分防线移交给近卫军?”
  “参谋部的想法,咱们怎么可能知道,总有道理吧!”汪明惠虽然没有明说,但心中明白,将防线移交给近卫军,等干在此处安了个炸药包。以前壁垒防线虽偶有交火,但都保持克制,在可控范围内,因为国防军控制着大部分防线。
  汽车防滑链声在桦树街响起,一辆轿车与一辆卡车一前一后驶进桦树街。桦树街是国防军别列卡加基地眷村街道之一,居民都是二十一团军官、士官家属。根据国防军规则,国防军基地内必须兴建供军官、士官家眷生活社区,保障军人家属生活居住。
  军人社区是军人福利的一种,在俗称“眷村”的基地社区内,设有福利社、邮局、医院、学校、图书馆、活动中心、体育场等一系列配套公共设施,在国内“眷村”意味设施齐备、教育条件优良、环境一流的社区。
  隔着窗户看到对面正在搬行李和家具,达沙取出准备好的点心,“二柱,是新来的孙团长一家,要不要一起过去?”
  “好”与女儿游戏的阎二柱随口答应。自己是二十一团总军士长,当然要去认识刚从国内调来的孙团长。
  “立人,房子比国内大多了。”提行李的孙张晶英对新家非常满意,房间比国内基地大出很多,客厅大出近一半。
  “俄罗斯地方大。”孙立人笑笑。眷村房子并没有多少区别,下士也可以住进和将军同样面积的房间,只要家庭人口足够多。和普通军士免费或象征性支付房租不同,军官需要按月支付房租,而且没有选择的权力。
  春节前接到调令调至二十一团,而且是立即报道,打乱了自己的计划。但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足足坐了九天火车才从山东到达此地,距离壁垒防线只有七十九公里的别列卡加基地,国防军第七师驻地。
  达莎捧着点心盘进门,正指挥工人安放家具的孙张晶英一愣,诧异地望着一头金发的俄国夫人,按惯例,这个俄国夫人应该是社区委员会主席。结婚十年,随丈夫前后换了六个基地,每到一个基地,第一个上门的永远是社区委员会主席,同样是军人家属,不过往往是军士长的老婆,毕竟军官岗位是流动的,只有军士长才会长时间呆在一支部队。
  “你好,孙夫人,我叫达沙,欢迎来到桦树街。”
  “谢谢,达沙夫人。”两个互相介绍时,阎二柱走到孙立人身边,“你好长官,我叫阎二柱,二十一团总军士长,欢迎到来。”
  “你好,阎军士长。”孙立人打量个头颇高,憨态可掬的总军士长。师里报到时,就曾听说过他,共和六年边防军老兵,比集团军长官资历更老,有个贵族出身,漂亮的俄罗斯夫人。
  孙立人和阎二柱坐在沙发上没聊上两句,厨房里的孙夫人和达莎已经熟悉的无话不谈了,丈夫共同的职业、共同的生活经历让女人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
  “不可能,咱们不打苏俄,苏俄就偷笑了。”阎二柱不容置疑。
  孙立人对总军士长的武断非常感兴趣,毕竟壁垒防线是防御性的,国防部在壁垒防线的政策也是防御性政策。
  任何军官都不会忽视与总军士长的沟通,他们最了解部队。总军士长在部队服役时间比任何人都长,经验丰富,可以为长官指挥部队提供专业意见。
  “长官,你看……”阎二柱沾着茶水,在茶几上划了一条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从北冰洋到里海,是绵延几千公里的防线,第七师防线在此……”在线上画了一条扛,阎二柱又在线后点了几个点。
  “表面上,我军处于防御状态,但实际上,你看这,这,这,国防军最精锐的进攻力量十五个装甲师中的十四个都驻在防线纵深一百公里内,空军大半的攻击机联队、轰炸机联队也驻在沿线三十公里内……”阎二柱自信满满。
  “苏俄进攻,就必须攻克壁垒防线,第七师驻防防线的只有一小部分,主要攻击力量在后方,一旦前方遭到进攻,后方突击力量会在空军掩护下发起反攻。长官,国防军生来就是为了进攻,二十一团是机械化步兵团,绝不会用于防御。而且,背后还有皇家近卫军十个装甲师、十五个摩托化师,皇家近卫军精锐尽集于此,如果需要,我军随时可以发起进攻,一雪喀山之耻。”
  提到喀山,阎二柱眉头紧皱,又想起了喀山严冬的暴风雪,在暴风雪中阵亡的兄弟。喀山就是藏在自己心头的一根刺,这根刺怎么都拔不下来,每年荣民农场和远征军老兵聚会时,大家一提到喀山,嘴里说的、脑中想的永远是报仇雪恨。
  “你的意思是……”孙立人一惊,难道国防军准备再次进攻苏俄?阎二柱是远征军老兵,提到喀山咬牙切齿,而国防军高层充斥大量远征军长官,当年的校官,现在大都是将军了,很多人进入参谋部、国防部。即便国会,同样有数十名远征军出身的国会议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不忘喀山。用他们的话说:早晚要雪喀山之耻。如果这样……
  “长官,我们的策略是进攻性积极防御,当然也可以翻过来理解。前提是国会议员批准。”阎二柱端起茶杯,憨笑着注视新来的长官,“长官,如果想建功立业,这里绝对是个好地方。”
第114章
两群人
  吉普车在雪原上飞驰,阳光将银装素裹的雪原映成金赤色,北国风光,分外妖娆。望着车窗外杳无人烟的荒原和远处连绵起伏被白雪覆盖的大山,上原有泽真正体会到地大物博、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
  “十八年了!”十八年后第一次踏上这片沃土,上原激动不已,但在随员面前,上原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指挥员同志,中国人真会把最先进的坦克介绍给我们吗?”大田广助不无担忧,毕竟中日刚刚实现和解。
  “应该会吧!”上原模棱两可,向日本转让最先进的武器技术,在中日关系史上前所未见。
  元旦刚过,就在法国签署投降协议的当天,中国驻日大使馆通知日本政府:中国同意全面放开对日本军事物资禁令。全面放开意味日本可从中国获得一切需要的军事技术。为了获得中国的军事技术,人民军在春节刚过就派出规模空前庞大的军事代表团秘密访问中国,陆、空、海军代表团规模达到四百余人,甚至连首相都特意为代表团送行。
  第一坦克师团师团长上原有泽带领团队,负责考察中国军队的坦克,同时确定引进中国坦克的种类。与其它国家在工厂展示武器不同,中国军方倾向于试验场展示,庞大的国土面积,从极北至赤道的军事基地,使中国军队可以建立大量武器试验场,对各型装备进行试验。上原去的就是国防军位于蒙古高原的一处武器试验场,参观坦克。
  一下暖洋洋的吉普车,上原有泽觉得好像走进冰窖,外面气温达到零下43.7度,这个温度即便是在北海道,也非常罕见。上原有泽真正体会到来自北冰洋的酷寒,风吹在脸上犹如针扎,身上的呢大衣恍若无物。
  “长官,请换防寒服。”这个声音让上原心脏狂跳,是他,没错,就是这个声音。好一会上原才回过神,直视穿中国军队制式防寒服、戴墨镜的中国军人,四十多岁的他早已不见当年的风采,脸上亦留下岁月的痕迹。
  “好……好的。”接过厚实的防寒服时,上原感觉双手在颤抖,绝不是因为寒冷,而是激动,他……他还活着。
  “坐,双手放到腿上,掌心朝下。”
  “周岐泽同学,以你的英勇行为,可以得到一枚勋章,你的家人、亲友、朋友会以你为荣。”
  “上原有泽,东京下区人,东京已经成为废墟,很多人死去了,这是一个完美的身份,不是吗?在这一点上,你做的比很多人都好,远超我的想象。”
  “那好,我听你解释。”
  “知道军事情报局吗?大连光复后,你的父母会接到国防军阵亡通知书,你会以国防军列兵身份被供入忠烈祠,家人会得到无尚的荣光。”
  “祝你成功,上原有泽。”换防寒服时看着外面的中校,回忆电影般在上原有泽脑海中浮现,那个国防军军官此时在外面同其它军官聊天,显得兴高采烈。
  “他还会记得自己吗?”上原有泽突然感觉防寒服口袋里有一张纸,纸上满是孔点,对此,上原有泽并不陌生,过去多年自己一直在学习这种盲人密码。
  “欢迎回家!”简单的四个字,让上原有泽心中暖洋洋的,自己没有被遗忘。
  一辆24式坦克在雪地中飞驰,上原有泽等日本军官第一次看到这种怪模怪样的坦克,24式坦克是中国福田机械公司在制造出九年式坦克后,历时十三年方才设计成功的新型主战坦克,过去曾在中国报纸上看到过24式坦克图片,这是第一次实际接触这种性能优良的坦克。
  “现在看到的是24式乙型坦克,是国防军列装的24式系列坦克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24式坦克与传统坦克不同,采用动力室前置、驾驶室居中、战斗室后置的非传统布局,这是根据九年式坦克实战经验科学设计的成果。”吴发泉介绍道。九年式坦克大规模应用在辽东,敌人就是日本人,尽管14.5吨的九年式坦克性能优良,但在对日战争期间损失率超过10%。
  战后公司虽然对九年式坦克进行了大规模改进,解决了机械可靠性问题,但公司意识到国防军需要先进的新型坦克。从共和十二年年底立项,到二四年年底定型生产,历时十三年,如果算上早期研发,历时超过十六年,用十六年时间研制一型坦克,在世界上亦非常罕见。
  采用非传统布局,是根据对日战争的经验。对日战争期间坦克部队突击时,步兵搭乘在坦克外,非常容易遭到攻击。为此公司曾设计了装甲运兵车,但军费裁减却使得这一计划被搁置。设计24式坦克时,便充分考虑到保护步兵的需要,出现携带步兵的设计。经过十多年完善,24式坦克发动机前置、战斗尾舱搭载四名步兵的方案,被国防军接受。
  国防军更看重24式坦克的火力和防护,发动机前置使24式坦克拥有宽大的战斗室,有充足空间安装武器和防护装备。公司在24式坦克基础上研制了155毫米自行火炮、双联40毫米高射炮,形成一个系列。
  在设计悬挂装置时,采用螺旋弹簧悬挂,比扭杆式悬挂宽度有所增加,但降低了车体高度。最重要的是,设计时预留了改进空间,可以通过更换新的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满足改进后重量增加的需求,不会像九年式,随车体改进加重,悬挂不堪重负。
  “24式乙型坦克比24式坦克重八吨,达到39.5吨,采用560马力柴油机,速度达到50.5公里,车首铸造装甲厚达65毫米。动力室装有发动机和变速箱,动力室和战斗室之间有一块20毫米装甲板隔离。24式坦克即使被击中,炮弹要先穿透130毫米车首装甲,击穿变速箱和发动机,然后再击穿20毫米装甲隔板,才能进入战斗室,距离达2.6米。”
  提到24式坦克的防护,吴发泉非常自豪。试验证明,即便装甲防御较弱的24式坦克都足以抵挡27式90毫米高射炮300米近距离的致命打击。尽管车首装甲被击穿,发动机被轰飞,但坦克乘员却毫发无伤。遭到致命攻击后,坦克仍然可以发挥固定炮台的作用。拖回野战修理厂更换动力装置和车首装甲后,仍然可以投入战斗。
  “轰……”坦克炮发射的轰鸣震耳欲聋。
  “先生,它用的是什么火炮?具体数据如何?”24式坦克尽管有惊人的防御能力,但上原有泽知道,24式坦克并不适合日本。24式坦克结构复杂,只适合中国等拥有庞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国家,日本显然不合适,生产24式坦克耗费的钢材太多了。日本需要结构简单、装甲中等、火力较强的坦克。
  如第一师团刚接收的一式坦克,21吨全重,结构简单、制造工时少,美中不足的是日制75毫米坦克炮威力不足,技术部门和装甲部队,最需要中国的坦克炮技术。坦克炮、高射炮研发,中国一直领先世界。德军横扫法国的四号坦克,借鉴了24式坦克思路,如:倾斜式装甲和坦克炮结构,日本最需要的是坦克炮和穿甲弹技术。
  “28式6.2倍75毫米坦克炮,威力较24式坦克炮提高10%,可在一公里外击穿130毫米装甲,除24式坦克,没有任何坦克可以承受其致命一击。即使德军四号坦克,在面对它时,也在劫难逃。”按照最初设计,24式乙型坦克应该使用28式5.5倍90毫米坦克炮,这种火炮在26式90毫米高炮基础上研制,中国坦克炮都是以高射炮为基础研制。
  但是陆军却不愿意接受这种坦克炮,陆军理由非常简单:短期内没必要更换大口径火炮。24式75毫米坦克炮足以击毁他国各型坦克,与其采用90毫米坦克炮,将装弹量下降至92发,倒不如继续使用75毫米坦克炮,足以携带140发炮弹,可以充分发挥24式坦克的优异性能,装弹量增加,意味持续战斗时间增长。
  作为妥协产物,二机集团推出24式坦克炮的换代产品28式75毫米坦克炮,身管倍数加大四倍,同时采用身管自紧技术及新型穿甲弹、发射药以提高威力。陆军欣然接受小口径版的24式乙型坦克,并对旧型24式坦克升级。一方面国会追加拨款,另一方面陆军将大量九式坦克出口法国、英国,获得充沛资金购买新型坦克,尽管新型坦克已缩水。
  当吴发泉向日本陆军代表团介绍24式坦克时,远处表演坦克停下来,六名战斗步兵冲出坦克,端着步枪进攻,丙型坦克适当加长车体,可以搭载六名步兵。上原有泽等日本军官对此非常好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