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730

  反观自己,现在国家已经步入正轨,自己的引退可以给这个国家树立一个榜样、留下一个规则,这样足够了!或许未来中国会走一些弯路,但自己不可能永远为国家指明方向,而且自己也没有这种能力,现在对中国而言就是一次考试,考成的话一切都好,如果考不成的话……自己还有能力挽回,国民支持自己,军队同样也是!
  “几十年后,人们会理解我们当初的良苦用心吗?”望着窗外静坐的民众,蔡锷轻叹,司马实践了他当初许下的诺言,即便国民、军队、国会的挽留也未能令其“回心转意”。在感慨的同时,更感觉肩上的压力。
  “华之,说实话,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你真会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但愿我真的是功成身退吧!”司马摇摇头,自己真是在功成之日退出吗?对此,自己没有任何底气,未来中国会朝什么方向走?选择退出,根本原因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而并不只是想留一下规则,或者像报纸上所说:依靠内心道德力量,自觉放弃手中权力!
  但自己真会因为去职,而放下权力吗?尽管曾经用无数借口劝说自己,但是毕竟自己是人,当你手中拥有绝对的权力,一下子将权力全部交出,是人都会觉的可惜、留恋。但在没有民主传统的中国建立一个规则是必须的,无论多眷恋这个位置,也只能暂时选择退出。
  “松坡兄,前些天有人劝我修宪,被我拒绝了,宪法绝不能改。当年制宪会议时,大家都认为我倡导的国会、地方,共同制定共和中国百年之宪,前景渺茫,绝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坐到谈判桌前解决国之大宪问题,认为扯皮会令制宪会议无果而终,但我们做到了,我们共同制定了一部不足万字的宪法。说句心里话,我非常庆牵,当时我们的耐心和爱国心挽救了制宪会议和中国。”
  回忆起当初制宪会议期间的艰难,司马感到庆幸,庆幸国人第一次学会用协商机制解决问题,而不是刀与剑,枪与炮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自己才会异常珍视这部宪法,准确的来说是珍视宪法中的宪法精神。
  “宪法绝不能更改,也绝不会更改,当年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用了近半年时间,随后各省用了近三年时间才先后通过宪法,修改宪法除了需要国会通过,还需要各省省议会批准通过,没有任何人有能力修改宪法,挑战法律或许很容易,但挑战一部全民通过的宪法却非常困难,你应该看到,某些省份提出修宪后国内舆论,民众的反对声有多么强烈,他们可以接受你连任,但却不愿意接受修改宪法,共和国宪法唯一保障的恰恰就是人民!”
  国人用了七年时间,去接受根本宗旨在保障民众利益的宪法,这是中国的进步,宪法的唯一宗旨,不在于强调中央权力,亦不在于强调地方自治权,而在于保障最普通公民的根本利益,这恰恰是它被国人接受、认同的根本原因。过去多年,民众享受到宪法的保护之后,没有人会冒着失去权力的风险尝试修宪。
第44章
双赢
  站在窗边听着窗外的吼声,心神不定的叶庆波擦去腮边的眼泪。和广场上以及总理私邸前无数静坐请愿的民众一样,叶庆波同样不愿意总理去职。总理是国家真正的支柱,而总理竟然要在任期结束后退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就在叶庆波犹豫是不是应该和民众一样,尝试用请愿来表达诉求时,突然像发疯一样猛然跳起来,“发财了!发财了!”叶庆波是一个三流出版商,突然意识到一个天大的机遇,准确来说是发达之机。原本来西北寻求投资的叶庆波跑到桌边,拿起笔用宾馆提供的信纸,立即给合伙人写信,叶庆波庆幸发现了一个还未被人注意的市场。
  “立扬君,见信如面……经验告诉我,印数很大,而且又发行得当的五十分至八十分一本的书,将成为出版社发展的根源,如果我们能搞到以其勇气和能力、爱国主义精神和辉煌业绩赢得中国国民爱戴和敬仰的人物事迹,并冠以有趣的卷首插页,毫无疑问,销售量一定非常大,绝大多数国人为了得到能满足他们癖好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花上不到一块钱,让咱们给他们一些他们花了钱就应该得到的东西吧!”
  信写到这,叶庆波感觉呼吸急促,以至拿笔的右手变得颤抖,曾经一手漂亮的楷书变得歪歪扭扭,“如果我们写一本关于总理的书,比如用《真正公民的美德》命名,依弟之拙见,这本书构思绝妙、并穿插轶事,内容生动活泼,就一定能迎得国内民众的喜爱!怎么样?我们是不是应该现在就着手写这本书。然后印出来,再用总理的照片作为扉页,在照片下写着:尊敬的共和中国第一公民司马华之阁下,这个伟大的共和国守护神,你可以放心离开,自由的中国国民会沿着您开创的道路走下去。注意这本书应该用六开纸印刷,价格定在一元以内,到时一定能卖得像烟酒一样快,甚至可能每个家庭书柜上都会摆上一本这样的书。这样做,我们能赚到一大笔钱,而且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名声。当然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印刷两个扉页的版权。另一个以做备用,可以在照片下写着:尊敬的共和中国总理司马华之阁下,这个伟大的共和国守护神,自由的中国国民会继续在您领导下朝着美好的未来走去……”
  写完长达十五页的长信后,叶庆波只觉得右手酸痛,但内心却激动无比,如果说半小时前,叶庆波还在为总理可能的去职感到可惜而伤感,那么现在,叶庆波则不断地在内心祈祷总理一定要履行诺言。
  总理去职后,这本书能卖出多少本?至少能买一千万本,去掉印刷成本、版权费等等以及支付总理个人的费用,叶庆波相信至少可以挣到二百万元!但是如果总理继续连任,或许只能卖一百万本,但……总比像过去一样只能卖几万本书要好太多!
  为了让合伙人尽快收到信,把信装进信封后,叶庆波特意多花了一块钱办理了航空快件,航空快件明天下午就能到达上海,时间紧迫,容不得一丝怠慢。
  程立扬收到叶庆波的来信之后,先是一愣,再是一怒,然后又是一惊,接着又是一喜。正如叶庆波意识到绝妙的“发财”之机时一样,尽管内心充满道德上的谴责,但金钱的诱惑更强大,内心挣扎了一夜之后,程立扬动笔写了回信。
  “你知道,总理去职后,将会有数以千百万计的人渴望读到他的生平事迹,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距离总理任期还有五个半月至六个月,必须要在五个月内做好一切准备,从现在起收集总理轶事。我们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们要一起去写他的历史,十分详尽的历史……我们将追随他的足迹。从早年开始,在国外游学开始,再到后来创建西北通用机械公司以及西北公司,再到卫国战争,以至他登上总理宝座,成为四万万六千万国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我需要强调一点,他的成长和得以升华到如此高度,取决于他崇高的品德:一是对儒学和传统信条的崇拜,二是高度的爱国主义与无私精神,三是宽宏大量,能容人所不所容之事。四是勤奋而谦逊,五是自我节制和冷静。六是公正、正直而坚信正义等等。我们可以用尽世间一切华丽而美好的词语去形容他,我们应该把他高尚的品德奉为年轻人效仿的楷模,有比他更为合适的楷模吗?显然没有,至少我所知道的历史中没有,我们可以把事迹都穿插在饶有风趣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程立扬看来,这件事可以做,即可以令自己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又有社会效益……所有人都希望了解总理,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宣传总理的榜样和美德,让人记住为国家付出全部的伟人。最重要一点,自己可以从中获得好报:钱!良知和贪婪就在两人心中漫延,绝妙的结合促成两人合作收集资料,以书写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人物传记,一部为在世之人书写的史书。
  正如叶庆波推测,国内民众渴望读到可读性很强的故事或者传记。自从司马宣布将在任期结束后,退出政坛开始,报纸上到处可以看到,对中国第一个依靠内心道德力量,自觉放弃手中权力领袖的赞扬。无数关于司马的奇闻轶事以及他人回忆充斥报端,甚至还有些作者,仅仅依靠总理无意透露的少时生活,便杜撰总理的少年生活和海外游历,在人们看来,报道大都是失败的,并不是他们渴望看到的。
  对埋头书写“前所未有之史书”的叶庆波和程立扬二人,报道却令他们可以在故事基础上扩张文字,利用别人的错误来完善自己。在写书过程中,两人意识到并不是在写史实,写这本书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赢得“子孙后代敬慕的眼光”,这本书即不是青少年读物,也不是小说类读物,而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吹捧,只为吹捧一个人,而这恰恰是国民需要的。
  共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当国民为总理即将离任而惋惜不舍时,上海一家印刷厂内,总理传记已经开始最后校排,印刷数量五十万册。当印刷厂全力以赴完成订单时,远在数千公里外的总理办公室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
  叶庆波坐在总理对面,背后不停冒冷汗,写书时根本没有征得总理许可,而现已经倾家荡产的印刷这本书。求见总理前,叶庆波曾把印好的样书赠送给上海、江苏议会以及政府高官,他们非常感兴趣,甚至表达定购的意向。
  “书中的事迹非常感人,正是总理本人最真实写照,总理堪称中国青年之楷模。”官员、精英交口称赞,叶庆波也得到宝贵的引荐信,得已面见总理。
  见到总理之后,叶庆波颇为后悔自己的莽撞,或许不应该写这本书,难道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没想到这个机会吗?显然不是,只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敢写而已,自己竟然冒天下之大违,跳到混水之中。
  “公民的楷模、真正的爱国者!”扫了一眼封面上的铜版画像,司马抬眼看了一下面前浑身不停颤抖的作家或者说出版商,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有人写传记,为活人立传是中国的传统忌讳,据说书写得非常不错,甚至西北也在流传,据说非常具有可读性。
  “时至今日,西方人都不承认司马是一个中国人,他是华人不假,但他在欧洲成长、在欧洲接受教育,伟大的人出生在中国,并在中国接受教育,西方人觉得匪夷所思。可是时势造英雄!或许离开这片土地,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世间第一伟人。伟大的事物总是在伟大的环境中产生,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自然法则。除了中国,我们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天下第一伟人司马呢?亚洲是世界上最古老大陆,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他曾创造了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经济,在中华文明的面前,其它任何文明都显得相形见绌,因此我们肯定,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业绩注定产生在中国!他生于西元一八八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的上海苏州河畔……”
  翻看第一页序文时,司马觉得浑身上下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这……这就是大家都叫好的书,书中一开头就极尽吹捧,司马感觉不是说自己,而是……司马脑中浮现出网络玄幻小说中,对猪脚的描述。司马看了一眼叶庆波,不无恶意地暗自猜想,他在写这本书时是不是在身边放着痰盂,以供随时呕吐之需,这么恶心是怎么写出来的?能人无所不能啊!
  出于礼貌,司马强忍着不适感阅读这本书,但仅看了一章,突然间司马想狠狠地亲两口叶立波。一直以来司马最担心的就是在共和四年前,自己一片空白,而在这本书中,叶立波却非常完美的把空白给填满了,他用借来的、剽窃的或编造的无数事件填补了自己的人生空白,编造的无懈可击。
  在这本书中自己的祖父变成捻军将领,但他却同其它将领有本质不同,他是为反抗异族奴役而战,战败后为了逃避满清追捕,携妻儿逃到上海,后来又逃至国外,才算过了几年安定日子。少年时自己因为父母经商等诸多原因,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南非、美国、澳大利亚到处都留下自己的脚印。
  这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有大半人生空白的原因,甚至他还在书中完美的解释了自己的金钱来源,南非金矿因技术问题无法提炼黄金,造成股票大跌几如废纸时,父亲在此时进行了投资,在金矿利用氰化物提取黄金技术取得突破后,使得父亲一跃成为巨富,而金钱则是自己回国并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而更让司马惊讶不已的是,书中竟然完美的将缺乏可信度的故事整合成完整的链条,链条最终点,则是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雄,故事显得模糊,但却因模糊而产生真实,令这本书中的内容达到无懈可击。
  看着书中无中生有的故事,司马甚至产生错觉,或许这正是自己的“前半生”,至少自己的空白被书完美地填补了。尽管内容过于肉麻,但这本书正是自己需要的。
  不可否认,叶庆波是三流出版商,但绝对是个一流故事家,他编造的谎言太真实了,真实的让人无从反驳,让人只能相信书中的故事,同时他还是个幸运儿。此时,被总理直视的叶庆波只有一个念头,但愿总理和过去一样,尊重法律,千万不要……
  “这里应该修改一下!”正当叶庆波为命运祈祷时,他听到如天使般美妙的声音,看到总理将扉页照片下的文字刮去,随后在上面书写着什么。走出总理办公室时,叶庆波神情恍惚,幸福降临的太突然了,总理没杀自己,而且同意传记出版,只是略作修改。想到总理的修改,叶庆波连忙从包中取出样书,被划去的文字下多了一串手写字,“献给每一位爱国的共和国公民!”
  “幸好……幸好!扉页还没开印。”叶庆波庆幸自己准备了两套扉页照片文字说明,所以只印好照片,根本没印文字,总理显然不喜欢充满赞美之词的吹捧。
  “这本书一定要留下,留给儿子、孙子……”看着书上总理亲自修改的文字,叶庆波喃喃自语。书上有总理的亲自修改,不久之后,将成为国家档案馆珍贵文物,或许者会成为叶家的传家宝。
  “发财了!发财了!”叶庆波欣喜若狂。叶庆波明白总理下定决心,将会退出选举,这本书能发行多少册?至少一千五百万册!为了这本书叶庆波和程立场倾家荡产,为了筹集出版费用,两人不得不将出版社以及房产抵押给银行,即便如此,筹集的经费也只是勉强够印刷五十万册,但叶庆波可以想象,总理去职后,这本书将会在国内引起抢购之风。
  将书装进手提包,兴奋不已的叶庆波拦辆出租车,在这里出租车并不好拦,五六分钟后,才算拦下一辆,出租刚一停稳,叶庆波准备上车时。一个男人突然从叶庆波身边挤入车内。抢到车的男人冲叶庆波笑笑,不顾叶庆波恼怒,吩咐驾驶员,“火车站!”
  “该死的!”叶庆波勃然大怒,无奈的再次拦出租,叶庆波只想赶回上海,然后坐阵印刷厂加紧印刷,书必须要在总理去职后第一时间投放市场。
  “总理,石局长送来文件!”从秘书手中接过文件袋,司马倒出袋中自己修改的传记,嫣然一笑。留下自己笔迹的书不应该流到外部,这部书自己不便发表意见和看法。叶庆波可以借编造的故事发财,自己则可以填补空白,或许还会有意外收获,谁知道呢?司马觉得应该好好感谢叶庆波,这本书可以成为自己一件武器,甚至对未来的中国产生影响。
  “快到离开的时候了!”望着窗外的共和广场,司马叹息,不久之后自己就要和这里说再见了,是再见!而不是永别,自己还会再回来。之所以选择离去,除想建立规则外,还有其它的因素。二十年代中后期世界大环境对中国有利,自己争回了中国失去的权益,同时为他武装到牙齿,不需要再惧怕战争。难得的和平与大环境的宽松,有利于新内阁成长,新内阁的稳定则可让国民适应和接受政权更迭,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最根本原因是司马想暂时避开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尽管自己一再努力尝试扭转中国经济结构,并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加大福利支出刺激消费,开拓国内市场,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都依靠外部市场,南方各省尤其严重。表面上国家经济发展良好,但当美欧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后,严重信赖外部市场的中国在劫难逃,此次经济危机不同以往,时间之长、破坏之大,前所未有的。
  即便尽可能加大政府基建投资,但中国经济严重衰退不可避免,如果经济危机在自己任内发生,自己难逃其咎。与其让人指责,不如到时挺身而出收拾烂摊子,而那时中国要面对的问题更严重、更复杂,三十年代中后期世界风云变幻,稍有不慎,可能令中国陷入万劫不复。自己只需要等待时机,等待人们再次把自己推向巅峰。司马嘴角露出狞笑。
第45章
离别
  风雪肆虐中国行政首都西北,但共和广场上聚集大量从各地顶风冒雪赶来的民众,甚至有人呆了数天甚至数月,仍然坚持在广场上,任风雪肆虐。风雪中,不仅共和广场,人行道两侧、中央公园,甚至中国,人们站在街头,泪水从脸上滑落,整个中国愁云惨淡。
  数月前的大规模游行并未能阻止司马的决心,他反问静坐请愿的国民,“中国是不是共和国?”人们无言以对,四万万六千万国民曾以“亚洲第一共和国公民”自许,而共和政体却令他们失去了最出色的总理。
  “那就让我们给共和国留下法律和尊严吧!”历史记录下总理慷慨激昂的发言,一个时代终结了。
  人们用这种方式为总理送行。雪依然在下、西伯利亚的寒风刺骨,广场上人们静静地站立,总理将从这里离开国会。半年过去,人们慢慢接受了现实,心中却充满不安,为国家、民族及以个人的命运、未来而担忧。总理离职后,中国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前进?新内阁会延续司马的政策,带领中国继续前进吗?
  总理办公室内司马轻抚办公桌,最后扫视陪伴自己近八年的办公室。办公室外挤满工作人员以及内阁成员,透过敞开的木门人们惊讶地看到,总理竟然吻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在众人瞠目结舌中,司马走出办公室。
  总理办公室秘书长徐子敬代表众人走到总理面前,双手捧着一个礼物盒,礼物是办公室全体职员的心意。
  “总理!这是我们送给您的礼物!”
  “不需要进行上报。”徐子敬笑着补充。之所以强调,是因为一项特殊的法案。法案要求政府官员收到中国公民馈赠的价值20元以上礼品就要上报,即便总理亦无例外。同时不能接受外国人或外国政府赠送的私人礼物,代表国家收下的礼物,需要送到国家档案馆收藏。每年府院发言人必须向国民公布礼单,家庭成员收到的特殊礼物亦照此办理,法案适用于所有中国政府公务人员。
  司马接过礼物,当面打开礼盒,是一份书折,看到书折上的字,司马露出灿烂的笑容,“共和大中国宪法!”这是一部包括各方代表签名在内,不足八千字的宪法,是共和中国的根本法,赠送给司马宪法意味深长。
  “赠共和中国公民司马华之先生,内阁总理办公室全体职员赠。”
  “谢谢!”司马颇为感动地道谢,这是自己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共和中国之国民,为建立完善、自由之共和国,为树立正义,保障国内之安宁,人民之福祉,促进公共之福利,并使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之幸福,特制定本宪法……”这段辉煌的记忆永远铭刻在司马的记忆中。
  上午九点钟,直播开始,广播中响起播音员呜咽的声音,“国会大门已打开,前总理正在一步步走进国会……”国会大厅走廊两侧每隔一米站着一名身穿礼服的官兵,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内回荡。每当司马经过时,两侧军官同时行礼,官兵神情肃穆,眼中闪动泪光。
  步入国会基石大厅,司马扫视熟悉的基石议院大厅,大厅非常宽敞,第一层阶梯上,是四排类似于主席台的座位,位于会场北侧靠墙正中。第二层阶梯上搭建起一个小台子,台上有一个众星捧月般的演讲台,那是为在国会中发表演讲或接受质询的人专门准备的,位置相当显眼,是会场的焦点。第三层阶梯,也就是最下一层阶梯,成扇形安排了数百张桌椅,是给来自中国各省、区议员们安排的席位。
  共和中国历史上每一部法律以及对外政策都是由座位上的人投票决定的。为了保证国会决策的公开性,在会场四周,还安排了记者专用席,每次国会中有重要会议召开的时候,位置上就挤满来自国内其至世界各国的记者。除了需要绝对保密的会议,大部分会议内容公开而透明。
  中国的政治模式是自己一手嫡造的,自己嫡造的规则,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吗?这个时代不像后世,“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自己今天要走出的,正是共和精神最重要的一步。即使并不真心实意,但至少做出了姿态,而不像后世某位伟人,至死都不放弃权力。过去八年中,市、县两级已实现普选,尽管不尽完美,贿选丑闻层出不穷,毕竟民主需要不断完善,已经迈开步伐,以后只需要调整就行了。
  “至少我还可以监督!”监督是今后几年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无论如何必须确保国家稳定,国人善于归罪,如果这一届内阁造成国家动荡,一些人就会归疚共和、归疚民主,自己绝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出现。内心波澜起伏的司马环视参众两院议员,他们正站立注视自己,议会大厅鸦雀无声。
  见司马就坐,众议院议长拿起木棰,重重落下,“诸君,今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诸君将有幸见证历史!”
  “啪、啪”激烈的掌声响起,两院议员全部起立,向总理鼓掌。司马站起来,不停向议员鞠躬致谢。
  根据国会安排,司马在议员对面就坐,然后由议长作介绍,司马则要站起来,以鞠躬礼向议员表示谢意以及尊敬,两院议员不必鞠躬还礼。两院议员是四万万六千万国民推举出的代言人,无需向任何一名政府官员鞠躬,民众不需要屈从于官员,这是共和国最基本的前提。但议员却在司马向三面鞠躬表示尊敬时,用鞠躬和掌声回应,这是出于对司马个人的尊敬。
  司马简短的对工作进行总结,交出象征共和中国国务院权力的印章,“现在,我已完成了国民赋予我的使命,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国会的授权与监督之下,我服务国民、国家良久,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公职。”短短几分钟的仪式,却令所有人都感动不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将铭记这一刻。
  交出印章后,司马恍恍惚惚,甚至未听清议长的讲话内容。
  “……你捍卫了共和与自由,为无数享受共和自由、幸福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退去消失,它将激励我们的子孙后代……”甚至轮到告别演讲时,司马都未能清醒,身旁众议院副主席徐树铮反复提醒,司马才意识到要进行告别演讲,自己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个作告别演讲的政府首脑。
  司马缓步朝发言台走去,议会大厅内再次恢复静寂,人们站起身、竖起耳朵,准备聆听总理的告别演讲。与此同时,在议院之外,全中国、甚至南洋各地的华人都聚精会神聆听从收音机、广播传出的声音,历史将铭记这一刻。
  “诸君、同胞们,这是我第四十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这里发表讲话,我们一起共事已有八年,成为共和中国的总理,是我终身的光荣。过去几个月中,你们中的许多人来信表示谢意,但是,我更要向你们表示感谢,我感谢你们给了我为中国效力和服务你们的机会。在我结束政治生涯之际,我要感谢人民,感谢人民给予我机会,通过辛勤的工作,表达我对祖国和人民热爱。你们坚定不移的支持是我战胜艰难的支柱,也是政府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正是你们的支持和努力,国家从沉沦走向复兴,这才是最重要的,也要我应该铭记的。”
  “我要祝福你们,愿上天把最精美的赠品:仁慈赐给你们,愿你们一手制定的共和国宪法将神圣的保持下去,愿你们在自由的庇护下享有美满和幸福。在共和国中国,是人民指导政府,而不是政府领导人民。人民是驾驶员,政府则是一辆汽车,人民。决定它行驶的方向、道路与速度。我们的宪法赋予人民民主和自由,让人民更好的享受民主和自由,是我过去八年里不懈努力的基础。”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司马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继续演讲。
  “作为一名总理,总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我花费许多宝贵时间乘坐一辆由别人驾驶的轿车,透过车窗玻璃注视人们,窗外人流一晃而过。多少次,我想让司机停车,从车窗后面走出来,与人们交流,或许,今晚我能够实现这个心愿。”说道这里,司马脸上露出微笑。
  “有人问我离去的感受,离去当然是:如此甜蜜而又令人伤感,甜蜜是可以回到家乡,在家乡的田野中漫步,享受自由的时光。伤感当然是因为离别,要离开这个美丽而让人自豪的地方。”提到家乡时,司马陷入沉默,家乡在另外一个时空。也许,任何一个悬挂五色国旗的地方,都是自己的家乡,也许以后有机会,可以回家乡看看。
  “讲到这里,我似乎应当结束讲话,但有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总理在告别演说时,有向人们提出忠告的伟大传统,而我确有一些忠告,它在我的脑海里酝酿许久,这是我深思熟虑和仔细观察的结论,而且在我看来,对整个民族的永久幸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退出政坛意味平民生活的开始,但司马觉得,应该给新内阁以及国民一些忠告和诫言,敲敲警钟。
  “……要维护政府权威,要永久维持幸福生活,就要抵制改革政府原则的风气,即使借口堂而皇之,亦应予坚决抵制。敌人可能采取改变宪法形式的隐晦方式,以损害共和体制活力,从而把不能直接推翻的东西,暗中破坏……我们需要明智的爱国主义,就要教育孩子,使其懂得中国意味着什么?在漫长世界史上,它又代表着什么?每一人在学习西方科技与文明时,切记不要忘记根源,千百年来先贤为我们留下世间最为宝贵的财富:东方文化……道德要依靠儒教和传统维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