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730

  “415名,长官!”严福川斩钉截铁的回答。
  “长官,您估计对方多少人?”
  “根据航拍,情报人员分析荷军人数大约为1800人左右,为荷兰本土部队,非荷印殖民地军团。”
  “长官?”孙仲康一愣。
  “命令很简单,找到他们,消灭他们。”
  在Z-2直升机螺旋桨卷起的狂风下,数百名7营官兵整齐列队,孙仲康娴熟的进行战前动员,“士兵们,我们是雇佣兵,为金钱而战。但我们更是为国家而战,兰芳人也是炎黄子孙,我们为炎黄子孙的自由而战。500万同胞的自由,系身于你我,奋勇杀敌!”孙仲康“奋勇杀敌”声风落,机动7营官兵咆哮着冲上直升机。
  黑骑士士兵更多则是渴望战争的年轻人,骨子充盈好战之血。平淡生活被他们视同地狱,只有战场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正因如此,黑骑士来到兰芳后,赢得“雨林魔鬼”的称号,对待敌人残酷至极,战争规则如同弃履。唯一目的享受战争,赢得胜利。金钱或是同胞自由,在他们看来都不重要。
  加装五式两用机枪的战斗直升机在雨林上空飞行,机枪手操持双联机枪警惕的瞄准机下的雨林。机身被波动的气流抛来掷去,严福川紧握六式自动步枪,注视舱门外莽莽雨林,高大的树木忽起忽落,与雷州半岛的雨林相比,兰芳雨林更茂密、更让人恐惧,更适合“特种作战”。苍莽的雨林如同张大嘴的怪兽,随时准备吞噬人们的生命。
  三天前初抵兰芳,曾在基地碰到在雨林中与荷兰人打了一个星期的部队,士兵衣衫褴褛,满身污泥。脸上生满丛林疮,流着黄水,面孔黑皱,看不出年龄,防弹背心钢板裸露,伤痕累累,面色麻木而呆滞,如同苦役犯,而不是战士。
  当直升机从定居点上空飞过,严福川看到定居点移民冲直升机挥舞帽子,移民知道国内的“直升机大兵”是为兰芳而战。一个半小时后到达预定空降场,不等飞机停稳,战士们就从直升机两侧舱门跳到地上,安全占领足球场大小的林间空地,构建前进基地,将在夜间对数公里外的荷兰人发动进攻。
  雨林间的开阔草场上长满蒿草和鲜嫩的灌木,绿草中间点缀着紫色、黄色和红色的小花,花瓣犹如托盘,中间是嫩黄的花蕊,以欢快的姿态承受阳光的照耀。
  严福川注意到灌木丛中有纤细的桫椤,严福川是从《特种战争》一书中认识这种蕨类植物的。教材上写道:桫椤,木本,茎高而直,叶片大,羽状分裂,茎含淀粉,可供食用。这是可以充饥的植物,雨林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为战士们提供给养。
  在热带雨林中战斗,必须经掌握野外生存知识,雨林即是朋友也是敌人。夕阳西下,一只兀鹰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丛林,忽然认准目标,收拢起庞大的翅翼,箭一般向下俯冲,姿态优美。
  就在严福川被美丽的丛林吸引时,电台内传出呼叫“兀鹰呼叫鹰巢,发现爬虫,六只,方位S-16D……”
第24章
对抗之路
  再有半个月,婆罗洲将进入雨季,尽管距离雨季尚有时日,但雨林中随时都有大雨。瞬间大雨倾盆,四周一片混沌迷蒙。黑锅似的天幕,被一道闪电撕裂,接着响起震天撼地的惊雷。幽黑的丛林不时被闪电照亮,身穿绿色军装,外挂破布以及树叶伪装网的黑骑士士兵手端自动步枪,小心翼翼向荷军宿营点逼近。幽密、黑暗的丛林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忙活完一切,福克军士长在帐篷里宣布晚餐,士兵们打开沉重的背囊,把手电筒竖在弹药箱上照明。帐篷风雨交加,排水沟哗哗水流反映出雨量之大。福克梦到一条凶猛的婆罗洲鳄鱼扑向自己,当它的利齿将要咬到臂膀时,福克被噩梦惊醒,一身冷汗的福克借助帐篷里微弱的灯光,看到士兵仍在酣睡,外面风雨似乎已停,打开手电筒福克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凌晨三点钟。
  福克闭起眼睛,瞬间又进入另一场梦境。福克进入密林,寻找兰芳国民军营地,雨林阴沉而黑暗,到处都是杂乱的树木,无路可行。突然,树木下草丛中出现一具蜷缩的尸体,尸体艰难地睁开眼睛,福克认出他是杜尔曼上校,为什么躺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福克弯下腰想扶他,杜尔曼上校没有一丝活力的眼睛中,忽然射出凄然寒光,吐着血喃喃自语,“我们遭到敌人伏击,全完了!”但周围没有敌兵,听不到枪声,万千条毒蛇忽然从树上掉下来。福克惊恐万状的想逃跑,逃离这个鬼地方,可蛇像藤条似的缠住双腿,怎么跑都跑不动,直到被绊倒,吐着信子的毒蛇咬向自己……
  福克又被吓醒,坐起身来之后模糊的梦境反而分外清晰。梦中不祥的征兆让福克感觉恐惧不已,难道说丛林魔鬼就潜藏在营地周围?会不会在拂晓前突然袭击?然后像杀死索菲亚步兵团的人一样,杀死自己。
  福克提起步枪走出帐篷,此时已是三时五十分,天空中乌云散去,一弯新月挂在清新的夜空中。大雨骤停,空气潮湿而清新,让人感觉很舒适,福克第一次距离雨林如此之近。
  回望宿营地,一座座帐篷像坟场,死寂无声。临睡前自己在营地周围丛林边缘安置了多个游动岗哨以及固定哨位,可是哨兵呢?哨兵在什么地方?
  经过电闪雷鸣风啸雨吼的暴虐,树木重叠交织的叶片低垂,滴落水珠。福克扫视丛林美景,感觉到的,却是无边的恐惧,哨兵在什么地方?福克下意识的将步枪上膛,注视百米外的雨林,心中咒骂该死的哨兵,到底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难道……就在这时福克忽然听到雨林中有微微响动,随后有数道影子闪过。
  “幻觉?”福克一愣,本能地举起步枪,突然两声沉闷的“啾!啾”声,胸膛被接连撞击的福克软软瘫倒在泥泞的红土上。
  “敌……”失去意识前福克试图扣动扳机,却发现枪没有击响,枪虽上膛却忘记打开保险,杯具。
  无数黑影如同幽灵一般扑进警戒营地,帐篷内接二连三响起密集的“啾啾”声,一两分钟后,一个黑影冲丛林打了个手势,更多黑影穿出丛林,扑向营地。
  冲到稻田边草丛的黑影取下背负的三脚架,使劲插在泥地中,另一个黑影熟练的在三脚架上安装榴弹机枪。榴弹机枪是国防军特有装备,前身是马克沁一磅机关炮,最后因其过于笨重而被相对轻巧的六年式五十毫米榴弹机枪取代。操作简便、火力强大的榴弹机枪曾在俄罗斯战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集群无防护目标有巨大杀伤力。
  但六式五十毫米榴弹机枪高达五十五公斤的重量,不能被国防军接受。共和十二年对日战争期间,更为轻巧的M12式45毫米榴弹机枪将其取代,尽管威力有所减小,但因其平衡的性能成为国防军最爱。短短一年,国防军种类繁多40~50毫米榴弹发射器以及榴弹机枪被大量淘汰,黑骑士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性能优良的武器。
  15架M12式榴弹机枪架设的同时,丛林魔鬼从四面八方向朝圣乔治步兵团宿营地包抄。士兵猫着身子,平端武器小心翼翼地逼近敌人,身后有微声冲锋枪手协助,再身后有狙击手掩护,游动哨被完全清除。
  在距离主营区尚有数十米时。15架M12式榴弹机枪同时开火,短短一分钟内600发320克的榴弹,被倾倒在圣乔治步兵团营地中,与此同时81、120毫米迫击炮同时开火,营地被狂风暴雨般的钢铁弹片笼罩。
  “敌袭!敌袭!”被爆炸声惊醒的军官冲出帐篷大声嘶吼,还未来得及组织抵抗,数枚45毫米榴弹在军官身旁爆炸,军官瞬间被弹片撕碎,浑身布满血淋淋的弹孔。
  突如其来的打击令士兵惊慌失措,子弹和弹片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趴在地上的士兵看到一群浑身插满绿叶、杂草的人出现在面前,手中武器喷吐着连绵的弹雨,冲出帐篷的士兵准备上膛还击时,就被撂倒在泥泞的地上,身下的泥水瞬间被染成红色。
  趴在泥沼中的威廉惊恐地望着越来越近的敌人,从一旁拾起步枪,瞄准其中一个扣动扳机,敌人被打中后,只是顿了一下,继续冲杀,威廉想起“丛林魔鬼”的传说。恐惧萦绕在荷兰士兵心头。
  躲在吉普车后试图组织抵抗的杜尔曼听到士兵惊恐的尖叫,看到传令兵被子弹击中,胳膊瞬间撕离身体。整齐的营地变成屠场,密集的弹雨肆虐营地。
  炮弹密度让杜尔曼深信,至少被两个团以上的兰芳军队包围,重型炮弹口径至少在105毫米以上。营地内到处都是燃烧的帐篷和残肢断臂,伤兵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和惊恐的尖叫声汇成了一片。突然一声剧烈的爆炸,杜尔曼感觉被猛烈的气流掀起,重重摔在泥沼中,意识开始模糊。
  “长官,长官。”勤务兵不停推动长官,从遭到进攻到现在长官还没有下达一个命令,各个连队都在盲目本能的组织反抗,但反抗显得如此微弱,步枪零星火力根本无法阻止敌人的进攻。
  “魔鬼!”杜尔曼看到敌人已经冲进营地,三五成群交替掩护,错落有致的进攻,手中自动步枪喷吐出棱形火舌。
  一名手拿步枪的士兵腹部被击中,血和肠子洒落一地。更多士兵根本没有武器,面对屠杀,只能惊恐的跪倒在地,高举起双手。冲入营地的魔鬼,一边疯狂扫射一边用荷兰语嘶吼“缴枪不杀”。
  “投降!”躺在泥沼中的杜尔曼惊恐的下达了命令:投降!
  黎明,丛林被迷雾笼罩,定居点附近的河水带着淡淡的红色,风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满浑身泥污的荷兰俘虏,坐在地上惊恐地看着脱去伪装的“魔鬼”清点战利品,还饶有兴趣的试射缴获的武器。曼休看到几个丛林魔鬼不怀好意的盯着负责带路的土著人商量,便为跪在稻田边的土著祈祷。
  丛林魔鬼似乎在抽扑克牌,然后其中一人抽出手枪走到土著人身后,“砰!”身后传来的枪声让杜尔曼浑身颤抖,但他并没敢回头,心中为自己的未来祈祷,他们真会遵守国际公约,善待俘虏吗?
  “杜尔曼上校,你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你的决定拯救了一千六百名年轻人的生命,你们可以得到国际公约保护,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人身边。”
  明白荷兰上校的担心,孙仲康安慰对方。同时心中暗自庆幸杜尔曼的“果断”。遭到袭击后不到十五分钟,就选择了投降,尽管内心非常鄙视这个荷兰人,但这让自己少了很多麻烦,至少不需要付出无谓伤亡。
  “如果我知道,只损失不到五百人,绝不会投降!”杜尔曼腹诽。为什么会下令投降?是茫然还是恐惧?
  “长官,为什么不……”杜尔曼被带走后,严福川对长官的命令疑惑不解。押送战俘是个麻烦,所以黑骑士大都会干净利落的处理掉俘虏,同时散布恐惧的气氛,“丛林魔鬼”的名号意味着血腥和死亡。
  “有时候俘虏的作用比死人更大。”孙仲康意味深长地回答。
  此时,丛林上空响起直升机的旋翼声,坐在泥地上的曼休目瞪口呆地看着空中怪模怪样的飞机,这是飞机吗?望着降落在定居点空地上的直升机,杜尔曼才明白,为什么派出搜索队,也没有发现“丛林魔鬼”的踪迹,他们就像中国伞兵,利用飞机,可以出现在任何地点。
  “至少战争对我来说结束了!”杜尔曼不无遗憾。但战争还远没有结束,直到其中一方坚持不下去。
  ……
  清晨,国旗仪仗队的军靴在共和广场石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广场上挤满观礼的民众。共和广场升旗仪式已经成为西北一处重要景观,每天都有大量民众从全国、全世界赶来参观。
  “如果战争爆发,每一个中国人都将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将战争进行到底,不胜利,不收兵。”
  中国的强硬态度,让英、美、法三国意识到战争威胁不会取得效果,既然战争威胁没有效果,那就继续外交谈判。
  “不可能!告诉英国人还有荷兰人,兰芳必须获得全面独立,享有全部权力,这是我们的底线。在流过这么多血之后,绝不能出卖兰芳利益。”司马不容置疑的对顾维钧说道。
  在英、美等国斡旋下,荷兰人答应让兰芳获得与荷属东印度同等地位,仍效忠荷兰女王,享有比荷属东印度更多自治权。一年前,司马和兰芳华侨可能会同意这一方案,而现在……
  总理毫不犹豫的回绝让顾维钧忧心忡忡,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中国与三大列强尤其英国关系非常紧张,适时的让步必不可少。英国已经做出让步,如果一味强硬……
  “总理,外交部认为,这已经是各国的极限,而且自治条款对兰芳同样有利,效忠也只局限于表面上的效忠。各国之所以同意自治方案,是因为兰芳自治后,对东南亚独立风潮的影响,会降至最低。”
  “子川,我知道你的顾虑。外交的艺术在于拿捏分寸,争取利益最大化。之所以拒绝,并不是要固执己见。现在列强的让步,即不是让步也不是妥协,他们在试探中国的底线。我们要抓住机会,帮助婆罗洲同胞,争取更多的利益。”
  司马并不是合格的外交官,但资讯发达的后世媒体、网络,让司马从新闻中见识到太多“外交手段”,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几个著名的“无赖”国家精彩表演,司马照葫芦画瓢而已。
  “子川,兰芳共和国必须得到事实上的承认,为了避免未来不必要的麻烦,共和国必须要被接受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兰芳共和国将与荷兰王国处于平等地位,而不是荷兰王国的下属。这是兰芳五百万华侨的底线,如果接受英国的方案,就意味着兰芳得到自治权后,仍然是荷兰的附庸和下属。”
  总理的要求无疑是合适的,但顾维钧知道很困难,“总理,荷兰人不会接受。”
  荷兰人不接受?司马轻蔑的撇撇嘴,荷兰从来就不是威胁,离开英国支持,荷兰人什么也不是。中国要把东南亚危机非国际化。只要英法美不介入,兰芳独立毫无悬念。司马更倾向将荷兰变成二战时签定“慕尼黑协定”的捷克。
  “那就让兰芳国民军加把劲,打得荷兰人接受。荷兰虽然占据表面优势,但荷兰人已伤亡过万,他们还能再损失多少?兰芳正规军逐渐壮大,中国武器正源源不断运抵兰芳,空军派出第三批志愿者,陆军有超过2万名官兵以志愿者身份去兰芳参战。荷兰脆弱的国力,支撑不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会同意兰芳独立。”
  尽管荷兰人信誓旦旦,将会击沉每一艘向婆罗洲运送军火的商船。但至今也不敢真正行动,虽然商船满载武器,但荷兰人明白击沉中国商船,等于向中国宣战。中国籍商船上满载兰芳购买的“民间自卫武器”,兰芳自治省拥有自卫武器进口权系泗水事件后,中荷两国达成的协议,中国不坚持兰芳独立,但兰芳有权拥有民间自卫武器及进口权。两国协定的漏洞被中国利用,将武器弹药源源不断运抵兰芳,虽然武器范围超出自卫的范畴。
  总理的决定让顾维钧无可奈何,总理和自己的立场本质不同,总理是想通过外交博弈获取利益,倾向于冒险,而自己是想利用各国矛盾尽可能维护现有利益,倾向于稳妥。但顾维钧同样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在荷兰,没有英国的撑腰,荷兰早已承认了既成事实。
  “总理,三国之所以坚持介入,出于对兰芳独立后,在东南亚引发独立浪潮的担心。因此三国绝不可能接受兰芳独立,他们需要我们让步,哪怕是形式上的不独立,至于荷兰,弱国从来都是被出卖与交易的,相信我们的方案会得到英、美、法的赞同,只要三国同意,兰芳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子川,实际上,兰芳从来就不是问题的重点,毕竟短期内不可能争取到兰芳真正独立。根据调查部情报,美、英、法准备就亚洲问题与我国展开全面会谈,其中很可能会涉及限制军备,兰芳问题同样会在会上解决,目前,中国注定将与西方列强走向对抗,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尽快调整外交政策。”
  说话时司马从办公桌抽屉内取出一份文件递给顾维钧。过去中国的外交亲美,而现在中国与美国却不可避免的走向对抗。司马也无可奈何,既便赤化日本的战略成功,美国依旧把视线对准中国,而不是赤化的日本,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不可避免。
  调查局的分析报告出乎顾维钧意料,“总理我们真的要……”
  司马无奈地点点头,想要把握历史进程,无异痴人说梦。
第25章
海军法
  “世界后进海洋国家,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就是造起战列舰来不是一艘一艘造,而是一个舰队一个舰队造。当美国选择海洋之后,短短三年,美国即拥有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战列舰队。中国亦不例外,四年内将拥有一支不逊于英、美的新锐舰队。”1924年世界海军年鉴。
  对日战争胜利,中国国家地位空前提高,找回失去80余年的尊严,找回“老大帝国”的身份。与此同时,国内实业发展需要外部资源以及市场,扩张意识不可避免。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一家报纸,在共十三年元旦致辞中如此写道,“我们需要兰芳、需要朝鲜、需要越南、需要缅甸、需要暹罗,需要马来……中国需要新的势力范围。”
  与咄咄逼人的日本不同,中国始终保持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在西方漫画中,中国人不是身穿军装的矮武士,而是一群拿算盘的商人。商人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中国国力发展是以实业发展为基础。不仅欧美的超级市场、百货公司、杂货铺在出售中国商品,甚至南美雨林和草原村落、非洲部落、撒哈拉沙漠族群,都可以看到中国商人身影,他们开着吉普车,拿着算盘,说着生硬的英语、法语带着土著翻泽,开拓新市场。
  中国商人没有欧洲人的蛮横,只有中国式的生意头脑。欧洲人被中国人不顾一切开拓市场的劲头吓惊呆了,诧异的用“东方犹太人”形容中国,中国的形象从过去的鸦片鬼变成奋不顾身追逐金钱的“犹太式商人”。兰芳危机,使欧洲人看到中国的另一面,坚韧不屈。
  英、美、法三国步步紧逼,让原本抱着“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美好梦想的国民警醒,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和平的前提是拥有强大的军备。中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锅炉,一旦点火就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有海无防!”列强海军威胁让国民意识到,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公务员、工人捐出工资、儿童捐出压岁钱,数亿元巨款源源不断汇入国防海军发展基金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