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730

  李历清依然是半官方式的腔调,当然其中也参杂了个人的观点,目的就是让犹商相信,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将持续,最不利的外部因素会因中日两国和解而消失。李历清需要犹商继续在金融证券市场投入巨资,一来是企业需要他们的资金,另一个方面相比于西北股票市场,上海股票市场投机性太强,绝大多数股票远远超出实际价值。正是因为犹商在股票市场上的“投机”,才会使上海股价持续走高,交易旺盛。当欧战即将结束的消息公布,股灾不可避免时,李历清并不希望犹商逃过一劫。
  下午五点,李历清婉拒了哈同的晚宴邀请,乘车驶离租界,目的已经达到,从犹商的谈话中李历清相信他们未来投资重点仍然是上海的股票市场。而另一方面德国通过第三国提出媾和,在各国高层都是绝密,原因非常简单,一旦消息外泄,已厌战至极点的各国民众,一定会逼迫政府接受德国的媾和请求,届时无疑会影响到前期的秘密谈判,这一点是各国必无法接受的,严格保密势在必然。
  ……
  西北市,共和中国行政首都,夜幕已经降临,但实业大道1号国务院六楼会议室内,内阁成员会议已经进行六个小时,这或许是内阁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次会议。德国通过第三国提出媾和,这一爆炸性的情报从驻德秘密办事机构传来后,在内阁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不亚于共和九年的海原大地震,当时整个西北市都感觉到强烈震感,而这同样是场“地震”,对共和国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地质地震。
  “……目前,我国对交战国出口占整个出口额的70%,高达73.6亿元,到年底将达到85亿左右。根据农商部经济专家推算,如欧战停止后,前六个月我国出口额将减少35%,六个月后将减至战时水平的50%甚至可能更低。我国经济将严重受创,尤其以生产交战国军需品为主的中小型下游代包企业,将导致至少六万家中小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欧战结束后,欧美工业势必重新复苏,目前受列强控制,执行的低关税将严重不利于保护实业,欧美工业品将纷纷涌入国内,势必对本国工业造成严重冲击……根据专家估算,停战第一年,我国经济将下滑18%,第二年将下滑15%,第三年会略有回升,但想恢复至共和十年水平,需要八至十年时间!”穆耦初的分析在表明了中国面临的严酷现实,欧战是中国经济的催化剂,一旦结束后果不堪设想,一连串数字说明寒流要来了。
  “欧战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并在不同程度上停止黄金自由兑换,金本位制名存实亡。由于大战初期各国一方面禁黄金出口,另一方面抢购黄金,因而共和三年、四年黄金价格急速上扬,四年后金比价再创新低,跌至1:39.84。但共和六年,银价开始随世界物价上涨而急剧上涨,金银比价重趋缩小,共和九年最高为1:15.31,回复到1871年的水平,2月曾创下1:11.11的历史新记录,目前稳定于1:15.3左右。华元含银量为24.057克,含金量为1克,美元含金量为1.5046克,日元为……”
  “一旦战争结束,银价高涨自然让战后重建急需资金的欧洲各国眼红,有充分理由确信,各国很可能会减低银辅币成色,将多出的纯银抛向世界市场牟利,世界银价将受到冲击,银价将两年内急速下跌,将对我国当前经济造成恶劣打击……尽管三年来央储一直向国际市场抛售白银,同时海关进口改关金,并尽可能以白银进口物资,但为避免造成银价下滑,三年来仅向国际市场抛售3.8亿元白银,目前央储以及各行仍存有逾十亿元银条!”特准列席的央诸银行行长张公权汇报道,尽管都是推算和估计,但绝不会避免。
  德国提出媾和无疑让精疲力竭的各国看到结束战争的希望,战争令参战最晚的美国和日本都感觉到不堪重负,更为沮丧的是看不到胜利希望,此时通过谈判,达成停战对各国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谈判将会使大家体面的退出战争。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下台导致他的“十四点方针”绝不会在谈判中提及,同样“美国只将与民主政府展开停战谈判”的条件也不会提出,德国不会无条件投降,而只是通过谈判体面的退出战争。
  “经济危机!”司马脑萦绕着四个字,正当自己雄心勃勃的准备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之际,欧战却要结束了,尽管比历史上延长了近一倍,但德国此时提出媾和请求显然超出司马意料。经济危机虽在意料之中,却来得早了一些。
  “少川,你记住,现在外交部的中心任务是立即争取与各国达成修定关税新约,我们要抢在列强从欧战抽身之前,与各国达成关税新约,必须利用关税保护我国实业。至于领事裁判权以及租界谈判可以暂时放缓,现在收回和将来收回只是时间问题,关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实业的存亡。”
  沉思片刻后司马开口说道,事分轻重缓急,或许租界和领事裁判权关系到国家尊严,但关税却事关国家未来,历史上一战后原本兴盛发展的国内实业,正是因低关税导致国内实业在十年间几乎被列强资本挤垮蚕食殆尽。
  “湘钥,农商部会同央储、交通部尽快拟定一个应急方案,同时我会向国会提出进一步加大基建投资。外部市场不行,我们要尽可能的拓展国内市场,我们目前只修了3.11万公里铁路,距离国会交通委员会主席(孙中山)制定的十万公里铁路还有7万公里之差,铁路、公路、沿海港口以及黄河、长江大桥,这一切都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内需。整个救市方案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拟出,明年列入预算之中,要尽可能减轻停战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十年!要是等到十年后,才恢复到现在水平,恐怕黄瓜菜都凉了!”
  应对经济危机在历史上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德国和美国的经验就是最好借鉴,司马知道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但是这一切必须要在停战的因素影响到国内经济前提前开展,才能尽可能减轻对经济造成的损害。但银价下滑却是一个自己不得不面对而且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第255章
不报此仇枉为中国七尺之躯
  搭乘总理特使的“定远号”袖珍战列舰,在日军新近服役的“长门号”战列舰的引领下,穿过三浦半岛与房总半岛之间狭窄的浦贺水路,广阔的东京湾就展现在眼前了。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中东部沿太平洋之海口,自明治时代,日本工业沿着东京湾西岸东京和横滨之间发展,成为京滨工业地带。
  “……东京湾是日本本州岛南部海湾,为房总半岛所环抱,只留一个小开口,以浦贺水道连太平洋,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公里。早在镰仓时代东京湾就已经是主要通道,当时东京城湾内海盗活动频繁。到战国时代,东京湾则成为后北条氏与里见氏海军战场。江户时代,由于江户幕府奉行闭关政策,为对付外国船只,就在湾内建筑了不少炮台作为湾岸防备,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曾横扫东京湾,逼近幕府谈判。1880年,江户港横滨港在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中被开放,现在江户城,尚有佩里这位‘开炮恩人’的雕像。”
  年轻军官和身边水兵随意聊天。
  “长官您没说错吧?小日本可是脑子有病?美国打了他们的国家,逼迫他们签定了不平等条约,怎么小鬼子反倒给他树像,这脑子里进屎了也不至于这样啊!”给侵略者树碑立传就是白痴也干不出这事啊!
  “尽管佩里用大炮轰开日本国门,但大多数日本人觉得是他为日本带来了近代文明,尽管当时签定了不平等条。单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文明与发达的崇拜和向往,当年咱们也被轰开国门,看看旗鞑在做的什么?而日本人却放眼看世界,搞自上而下的变法革新,几十年后,清朝不也被日本击败了,就连老定远都被打沉,当年的老北洋水师全军尽没。”
  在说话时,实习军官朝前方引航的日本海军“长门号”望去。这艘新锐战舰去年年底刚服役,相比排水量三万二千七百二十吨的长门号战舰,中国海军和造船业的骄傲只有一万六千九百吨的定远级,无疑显得“渺小”。
  “四门双410毫米舰炮!”望着长门号战列舰主炮塔上硕大的火炮,实习军官垂涎欲滴,长门级八门410毫米舰炮是世界各国海军中口径最大的舰炮,同时还拥有高达26.5节的航速,无论是装甲或火力、航速均是世界超一流水平。
  “早晚有一天会打沉你!”羡慕而不可得,只能狠狠的用力擦甲板,发泄心中的恨意。
  击败日本海军雪甲午耻是每一个中国海军官兵的梦想,这个梦想通过不间断的教育和重复早已经刻到了他们的骨子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海军官兵进行着高强度残酷训练,曾多次发生官兵过劳死,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击败日本海军。
  “我们今天放声高唱,痛饮那冰凉的佳酿。我马上将要离去,就让那酒杯碰出清脆的声响,让我再握住你的手,握你那白皙的手,再会,我的心上人,再会。多多珍重,我们要出征,我们要出征,我们要出征樱之国,樱之国……”从舰桥上传来水兵们的歌声。
  共和八年11月,国会通过《组建国防军案》,警备舰队改编为国防海军,编为北南洋两支舰队。在拟定海军军歌时,《我们要出征樱之国》高票当选。尽管日本政府表示强烈抗议,但国会仍然批准《我们要出征樱之国》为共和中国国防海军军歌。
  隐隐听到支那海军定远级战列舰上传来的歌声,桦山可野大佐眉头一皱,尽管没听清歌词,但华可也知道他们在唱什么,是那首该死的《我们要出征樱之国》,这首挑衅性的歌曲尽然成了支那海军军歌。作为长门号战列舰舰长,桦山可野可以想象如果这首支那海军军歌在日本唱响会酿成什么样的后果,或许又会是一次长崎事件,中国经济虽远强于日本,但是海军实力……
  “搭乘军舰来寻求两国和解,支那人还真幽默!”中国谋求两国和解的特使竟然乘坐军航来访,桦山可野认为或许是支那人想重整海军的心理作祟,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向帝国海军挑衅,但他们的“定远级”在“长门号”面前不值一提。立于舰艏的久森三郎中佐自从与支那“定远号”袖珍战列舰汇合后,就仔细观察了这般战舰,“定远号”到访给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支那人受限于本国造船基础的薄弱,大口舰炮研制更为空白,更因本国舰船设计的欠缺,耗费巨资修建一艘不伦不类的准战列舰,主炮口径仅有可怜之十寸,装甲甚至只有6英寸水平,为满足拥有战列舰之心理,特将其命名为‘袖珍战列舰’。不可否认支那海军已经拥有他国不能企及之‘先进’战舰!”
  久森三郎想起自支那海军定远级袖珍战列舰服役后,内至海军外至平民百姓对其的轻视和冷嘲,心中叹了口气,作为一名务实的海军军官,久森三郎绝不相信支那海军会耗费巨资建造这种鸡肋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做此等蠢事。
  当“定远级袖珍战列舰”进入支那海军序列后,久森三郎通过公开资料,对其进行研究,以了解军舰性能和他的应用战术,可以说久森三郎是日本海军中最了解“定远级”的军官。正因为如此,久森三郎相信“定远级”对帝国海军的威胁,远远超过海军部的预计,甚至是帝国海军的心腹大患。
  “……定远号是排水量大于一万五千吨,但又使用小于战列舰标准的主炮,口径仅为254mm,航速28节出头,主要部位装甲防护水平达到68毫米标准的大型水面舰艇。它恰恰位于战列舰与巡洋舰之间,更接近于装甲巡洋舰。支那海军新型装甲巡洋舰的构思,极具针对性。支那新海军一向以亚洲第一的帝国海军为假想敌,若支那上马战列舰项目,必定为帝国方面极度关注,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支那尚无建造大型战列舰之经验。”
  “西方列强陷于战争不能为其承建战列舰,即便战争结束,欧美各国最多可为中国建造二至三艘战列舰,且为列强同期战列舰的缩水型号。与支那相比,帝国在战舰制造方面基础雄厚,帝国海军麾下的战列舰数量与质量,支那海军都无法企及。因而支那海军出于多方面考虑,暂时放弃发展战列舰的构想,而用新式装甲巡洋舰代替……”
  “装甲巡洋舰在战斗力上,确实不如大型战列舰,但帝国海军的战列舰被视为同强大美国进行海上决战之利器。当前美支虽未联盟,但两国在共同对抗帝国上目标一致。未来帝国与美国爆发战争,支那必定会参战。届时迫于美国舰队压力,帝国战舰只能留守本土,恭候与美国海军主力决战,因此只能派出巡洋舰牵制支那海军,而‘定远级’战列舰拥有对帝国海军巡洋舰全面优势,巡洋舰队无论在装甲或火力上都不能与之对抗。若‘定远级’战列舰在海上与帝国战列舰遭遇,可依托航速优势脱离,但若遭遇的为高速‘金刚’级战列舰,进入追逐性炮击中时,其则可视情况考虑一战。”
  “金刚级装甲仅150毫米,装备有254mm主炮的‘定远级’,完全能够对‘金刚’级的装甲防护构成实质性威胁。一旦两舰进入对射状态则呈现各自都防不住对方主炮射弹的局面。‘金刚’级前半身拥有两座双联356mm主炮塔共4门主炮,而‘定远级’后半球布置有六门24mm主炮,其于射弹密度甚至超出‘金刚’级战舰。而且,后半球射击时,比前半球射击时炮塔更为稳定。在高速状态下,海浪对舰只影响不可小视,颠簸对舰艏炮非常不利……因而支那海军宁可放弃前半球,也要保证后半球多装主炮……”
  “在单舰对单舰且无其余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定远级’战列舰必将战胜各国巡洋舰。帝国海军各型巡洋舰尚不足150mm厚的装甲无法抵御254mm舰炮的直接命中,尽管支那战舰装甲同样薄弱,但却足以抵御152毫米舰炮。这种情况下,支那海军自不必去玩‘黄蜂后针’的战术,直接与敌舰进入平行炮战状态进行侧射发挥全部主炮火力,干净利索的干掉对手……”
  尽管早在半年前,久森三郎中佐就向海军部提交“支那定远级战舰”的全面报告,但是这份“另类”的甚至于危言耸听的报告,被海军高层当成了一个笑话,尤是称其对金刚级造成威胁,更是他们听过的最大笑话。
  走到舰尾的桦山可野见自己的老同学仍然拿着望远镜观察支那战舰,自己的老同学是海军的另类,竟然认为“定远级”在未来会成为牵制帝国海军力量的主力战舰,甚至可以威胁到金刚级甚至长门级。
  “久森君,你已经看了几个小时了,等它进港后,你可以近距离仔细观察,当然最好他不会淹没于帝国海军庞大的战舰之中,否则你很难注意‘定远号’的存在。”桦山可野带着固有的轻蔑。支那海军是帝国海军的手下败将,尽管支那政权的统一,经济的好转,其海军部长甚至提出十年内拥有至少六十万吨军舰的目标,但是在桦山可野看来,支那海军在拥有真正的战列舰之前,就单凭定远级,与帝国海军毫无可比之处?
  “桦山君!等未来日支或日美战争爆发后,你就不会这么武断了,支那海军是帝国海军的手下败将不假,但是不要忘记支那工业经济远超过帝国近十倍,即使支那海军未来不能拥有大型战舰,但如帝国海军无与‘定远级’同级战舰,帝国海军在未来海战中仍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老同学的轻视并不出乎久森三郎的意料,他们太自大了,支那海军军备建设正是切入了帝国海军的软肋。
  “久森君,你多虑了!即使‘定远级’的航速高于我们大多数战舰,不要忘记他的航速也只有28节,而金刚级高达近30节。如果在海上相遇,无论是金刚级的350毫米舰炮或是长门级的410毫米舰炮,都可以远远的把薄壳装甲的定远级轰个稀巴烂,海军需要的是巨舰巨炮,而不是支那海军的投机舰。”
  桦山可野骄傲的回答,日德兰海战已经证明,大舰巨炮才是致胜的真理,德国人的20英寸舰炮都未取优势,更何况支那海军的10英寸舰炮,支那人永远无法改变他们投机取巧的心理,上一次战争如此,这一次同样如此。上一次他们试图依靠两艘巨舰取得优势,却忽视了护航舰,而这一次……他们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希望如此!”久森三郎在心中如此想到。久森知道单凭自己无法扭转这一切,毕竟帝国绝不可能耗费巨资建造“投机舰”。
  日本帝国的心脏东京已近在眼前,中国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以总理特使座舰的身份访日,这是自1886年和1891年老北洋舰队的“定远号”与“镇远号”军舰访日30年后,中国军舰再度访日。不过相比前两次,已经是世界海军四强之一的日本人,对“定远号袖珍战列舰”的到访毫不在意,日本报纸配发在长门号战列舰引导下一同入港的两舰照片,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充分满足了日本人的心理需求。
  “由支那北洋舰队第一战列舰队司令长官凌霄和支那总理特使陆徵祥主持,昨天,即27日上午10点开始在‘定远号’战列舰上举办邀请宴会。皇太子裕仁殿下、内阁总理原敬、各位大臣、各大臣次长、陆海军军官和新闻记者,应邀出席。支那军舰搭载的小蒸汽艇,飘着五色国旗从早晨起就在码头上等候,将来宾送到‘定远’舰上。凌霄司令官、陆徵祥特使以及定远号舰长在登舰口迎接,‘定远’舰甲板上准备了柠檬水、冰块、西式餐点以及卷烟等招待品。军官舱内装饰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就医,然而清洁异常……中午12时开始‘定远’舰甲板上举行了西餐冷餐会,宾客们边吃边谈,在十分满意的气氛中被送回码头。虽然也备有舞会,并被列入日程表,但因女宾过少,活动只得中止……”(《朝日新闻》,大正十年十月二十八日)。
  上野公园是东京最大的公园,以前是达官贵人和各路诸侯的私邸,于1873年改为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到上野公赏花是东京人的最爱,不过今天上野公园迎来一些特殊的客人。这几十名身着不同于帝国海军制服的异国海军官兵,从电车上下来后,即吸引了行人的目光,日本人知道这三十余名海军官兵是“支那水兵”。当看到他们朝上野公园走去时,路边不少日本人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目送支那水兵朝上野公园走去。
  11月底的东京显得清寒,港湾吹来的潮湿海风,使严寒中带着阴冷,就如同日本人的性格一般。而此时三十余名见习军官,在步入上野公园时,凝重而屈辱的情绪在每个人心头萦绕,他们呼吸沉重,步履艰难,来这里是他们经过四天深思熟虑后咬牙做出的决定。
  光绪十九年(西历1894年)清国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大败。其中,北洋水师排水量为730多吨的铁甲舰“镇远”号被日军俘获,排水量200多吨的巡洋舰“靖远”号遭日本鱼雷艇袭击搁浅,后由水师自行炸毁。镇远号于1912作废铁拆解,费用被用来修建江田海军学校大礼堂,部分零件如船锚、锚链、炮弹搬至东京上野公园内展示,东京上野公园外还放有“镇远”主炮炮弹10枚,围在“镇远”船锚周围,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国内报载:华人及留学学生经过此地引以为耻,莫不掩面痛哭,尤以海军人员为最。
  今天林郁青和同学们来到这里,就是要在镇远号铁锚前,吊祭缅怀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水师官兵,还有铭记这份耻辱。铁锚锚链与镇远主炮弹被置放于上野公园最显眼之处,一进公园没走上多久就看到醒目的铁锚,林郁青和身边同学只感觉到巨大的耻辱。在摆放钢锚的海战碑志前三十名海校二期见习军官自动列成四排。
  站在第三排的林郁青使劲握紧拳头,指甲嵌入肉中,他想借疼痛让情绪稳定下来,但泪仍然顺着脸颊滑落了下来。望着黝黑的钢锚,脑中浮出大东沟海战的情景,他们努力了,他们尽力了,但政治腐败、技不如人,失败无可避免。
  “不报此仇,枉为七尺之躯。”每个人心中暗下决心。
  周围日本人嘲讽的盯着他们,有人甚至找来相机,特意拍下这一幕,中国人自取其辱,活该。
  “支那猪!再过几年,定远号的钢锚也会摆到这里,支那猪!”围观的日本人大声嘲讽。
  “立正!”炮科的高国梁突然大喝一声,“唰!”三十余名见习军官立正于锚前。
  “此锚为证,余有生之年,必雪此国耻!”
  “此锚为证,余有生之年,必雪此国耻!”林郁青拼尽全力和同学们一起将誓言吼出来,声落礼起,三十名军官冲着钢锚重重的行了一个军礼。礼毕,林郁青扫了眼周围看猴戏的日本人,可惜誓言吓不倒人家。
  “啪啪……”刺耳的掌声响起来,林郁青和同学们顺着掌声看去,只见一名日本海军中佐走了过来。年近四十的久森三郎同情地看着他们。
  “将来,让我们在大海上,用我们的战舰来对话吧!”
  “一定会!到时我们会把你们战舰的钢锚带回中央公园!”高国梁正色说道。久森三郎无所谓的耸耸肩膀,誓言需要用实力来实现,中国有这个实力吗?
第256章
竞赛
  共和八年,当国家实现统一后,摆在新内阁面前的就是与列强签定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新内阁的首务,不平等条约是否能够废除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尊严与利益,更关系到新内阁的威望。但废除不平等条约从何着手,复兴党内激进派希望一劳永逸用武力收复租界、以及租借地,同时废除全部不平等条约。而稳健派和外交部则认为应通过外交努力,逐步收回国家权益。司马理智的支持了外交部的意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三年来外交努力虽进展不大,但仍取得成效,像收回租界巡捕权、关税保管权以及收回汉口租界,诸如此类的进展鼓舞了外交部“修约外交”的信心。中外所订条约,内容繁复,综其不平等之要点,主要为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租界租借地、内河航行权、陆海军驻屯权五种,其中至关重要而足制中国命脉者,为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因而,共和政府首先就关税自主展开交涉,同样关税自主谈判亦为最困难的谈判。
  鸦片战争后,中国失去关税自主权,但海关行政仍由中国管理。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迁设租界外滩的江海关被群众捣毁。1854年夏,英领事阿礼国提出一个中外合组海关的方案,两江总督怡良派苏淞道台吴健彰于6月29日和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会达成一致,规定:三国领事各提名一人,由中国任命为税务监督与中国共同管理江海关的征税事宜。
  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对这一办法作了修改:“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毋庸英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1859年江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委派为总税务司长,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从此,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便成为制度。1861年起,广州副税务司英人赫德任总税务司(初为代理),一直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
  终清一代,海关管理征税,税款的保管则由清政府任命的海关监督掌握。辛亥革命爆发后,总税务司伙同北京外交团把海关税款分存于汇丰、德华、道胜三家外国银行的总税务司账户。从此,税款保管权也落入外国人手中,甚至连偿债、赔款、剩下的关余,中国政府也无权动用。
  关税直接关乎政府财政收入,也是民族工商业和国内市场健全发展、消除外贸逆差的有力保障。中国自晚清就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被迫接受列强强加的“协定关税”,根据“协定关税”,中国对进口货物只能征收税收,不得加税。
  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关税是保护幼小的民族工业、抵制外货倾销的有力手段。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便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以5%的协定关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进口税率国。这种值百抽五的协定关税税率,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低税率,对于列强国家向中国廉价倾销商品和掠夺工业生产原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民族市场,摧残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大大削弱了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也正因如此,自共和八年起,当国内趋于稳定后,便力图通过外交努力实现“关税自主”,以本国的财政、经济和文化需要,自行以法律制定国家关税税制,不受他国扯肘和牵制。自共和九年起,由外交部发起的“关税特别会议”每三个月举行一次,其目的就是收回关税自主权。
  但三年来的努力,所收回的仅仅只是税款保管权,各国均拒绝交还中国关权。
  控制中国关权,是一个打击中国实业发展最力的武器。其中犹以日本为最。为了补偿关税损失以及保护国内实业,政府只能通过对进口商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的临时举措确保关税收入,同时达到保护国内实业的目的。但这只是临时举措,最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收回关税自主权。
  共和八年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者和银行家来说是一个宝库,三年来他们不断把资金投到中国欣欣向荣的工业。而中国政府和民间资本则在三年来增加了对南方各省的投资,到共和十年,美国在中国外国投资总额中已经占到百分之五十五,涉及到从造船到纺织等诸多轻重工业,仅在共和十年,美国资本界在华直接投资即高达三亿美元。
  而几年来,美国报界始终对传奇般的中国市场大肆宣传。到共和十年,美国对华出口额占百分之十六,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中国南方钢铁厂需要美国废铁、整个中国都需要美国石油,甚至于中国成了美国海外第三大主顾。
  “我所到之处,都听到这样的意见:我们两国终于垮越太平洋天堑互相了解,认识到靠友谊建立的团结比纸上条约建立的团结更加牢固。”前驻华公使保罗·芮恩施在回忆录中写道。因为日本的威胁,共同利益促使中美两国越走越近。对于美国而言,美国的资本界需要中国的庞大市场。美国仍然是享有诸多特权的列强之一,为突破各国在关税自主权上的坚持,美国无疑是最佳突破口,而且美国对归还中国“关税自主权”有着积极态度。
  “顾总长,在原则上,我国政府对于贵国提出的关税自主请求,从来都是持支持态度,但希望顾总长注意到一点,一旦贵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后,是否会单独给某一国以贸易最惠国待遇,比如日本。目前贵国正在与日本进行会谈,以开创两国关系新纪元,在贵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后,是否会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来提升两国关系。”
  作为芮恩施的继任者,柯兰在来华出任大使前,即获知国内对于目前控制中国的新政权提出的关税自主权抱以积极态度,而这一态度的根本则是出于加强中国以稳定远东国际秩序的传统信念,通过有步骤“加强中国现政权”的方针,对日本谋求在华独占利益有所阻拦和遏制。但另一方面,中国派出特使访问日本,同时日本新内阁表示出愿与中国调整关系的态度,却使得国内对中国提出的“关税自主”以及修订新约发生分歧,根本原因在于担心中国与日本合作,使美国在亚洲利益遭到沉重打击。
  “柯兰公使,修正与日本的紧张关系,是我国出于避免两国战争的考虑,至于最惠国待遇,至少在未来十至十五年内,我国并无任何打算将其授予某一国。尽管我国与贵国一般推崇自由贸易,但自由贸易的前提在于保护我国本就脆弱不堪的工业经济,同时如果我国在未来计划授予他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话,美国将是我国优先考虑国家,毕竟美国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们的可以签定相关条约。”
  柯兰的回答让顾维钧明白美国的顾虑,他们担心的不是中国会给予日本贸易最惠国待遇,而是担心中日之间可能的合作,中日间的对抗无论是对于美国或是任何一个欧洲列强而言,都是保持本国在远东利益的一个根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