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呵呵!这个,行之应该知道,办炼钢厂需要的炼钢设备,国内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虽说现在北方政府高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亲日派,但是日本自己的炼铁设备都需要进口,所以如果要进口这些设备只能从欧美进口,而欧洲在打仗,所以只有美国才有可能提供炼铁设备,所以我才会想办一家洋行好方便自己的生意。”司马见张健听到自己的解释后不再像刚才那般抵触了,于是便靠在沙发上轻轻的解释道。
“你是说,你有办法从美国把大宗的机器设备运回来?要知道去年美国议会可是通过了禁止钢铁设备出口法案。”对于去年法案通过时仍然在美国的张健当然知道美国议会为什么会通过这条法案。更多是为了促进和保护本国钢铁业,更多是为了限制日本钢铁业的发展。不能进口设备那么日本钢铁业根本就不可能利用一战的机会发展起来。通过这一法案的原则一定程度是因为日俄战争后美国对日本的警惕心。但是同样也限制了中国钢铁业没有机会从美国进口冶金设备。
“当然,我的想法就是用这些设备折价参股,只不过这些设备显然不方便以国内公司的名义,所以通过洋行转一下手。还希望行之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从美国弄炼铁高炉的成套设备?司马完全没有必要,在时空异常点的另一端的二十一世纪,有大量的二手的200立方左右的小型炼铁高炉等着司马去购买。
而司马所想就是通过这些炼铁高炉设备,以实物入股的方式换取股权,但是如果想在不引起别人的注意的前下,就只有让这些设备在一家洋行里打个转。同时也能让他们相信这些设备是美国的最新设备。
“为什么你既然能弄到设备,而且是资金显然也不是问题,你不自己建立钢铁厂,反而要做拿设备和那些人合作。”张健当然知道现在钢铁业的利润有多大,但是正是因为利润如此之大,才会有些疑惑司马为什么放着这么大的肥肉自己不去吃?
“呵呵!行之,你来中国多长时间了?难道连这都没看出来吗?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私人钢铁企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大发展,而现在因为欧洲在打仗,外国列强们根本没有功夫来扼杀我们,而且现在投资钢铁企业利润甚丰,时下正是民族钢铁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司马点点头说道,不是司马不想自己吃下这么大块肥肉,而是司马自己现在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和实力。
“现在这个世界,钢铁产量的多少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实力,铁路、机器制造都离不开钢铁,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大量生产自己的钢铁,那这个国家就根本不可能有未来。”在这个时代有时候劝说别人的时候加入民族主义的色彩后,反而会更加有效,像现在明显张健已经被司马说动了,钢铁产量等于国家实力。
“司马兄,可是现在北方政府因为前总统去世政局越发混乱起来,如果司马兄和政府合办钢铁企业估计没有几年的时间很难办成此事。”张健虽说并不在中国长大,可是也在距离京城几十公里外的天津呆了几个月,对于现在华北的时局和政府内部可谓是有所了解,按照北方政府一贯的作风,估计几年都已经够快的了。
“这个事我考虑过,如果依靠政府拨款肯定要等上几年,反正徐绪直的报告里提的是官督商办,我们完全可以和其合作,再吸收北方政府要员投资,只要那些要员们愿意在联合企业投资,对我们来说就和政府参与扶持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对北方政府现在投资龙烟铁矿和钢铁厂没有多大信心,但是司马还是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保证,只要操作得当那些个北方政府要员不会放弃投资铁铁矿和钢铁厂的机会。
一时之间张健开始陷入犹豫之中,在美国上大学时学工科的张健也曾经想过自己国内办厂,像很多国内的实业家一样,走实业救国的路子,可是张健知道自己最多只是想想,张家只不过是在旧金山一带开了几十家当铺和商店、饭店之类。
“行之,虽说现在北方时局有些不稳,可是对口外的影响并不大,怎么样行之有没有想法和我一起在口外开办咱们中国的底特律、匹兹堡,把口外建成咱们中国的鲁尔。”司马双眼的放光地说道,那口外建成中国的鲁尔!
现在恐怕没有人比司马更清楚在口外的地下有多么丰富的资源,别的不说单就是察哈尔的锡林郭勒盟一地,虽然人口不足三十万,但是土地总面积却达到二十万平方公里。锡林郭勒盟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势,矿产资源富集,后世已发现的矿产78种,矿产地570多处。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储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石油、煤炭、天然碱等均属大型矿,储量分别达3.5亿吨、700亿吨和4500万吨。
铁、锡、铅、钨、铬等金属矿和萤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的储量非常可观。其中最为难得的是锡林郭勒盟有着北方地区较少见的各类有色金属,铬矿石135万吨,铜矿石28万吨,铅锌金属资源储量100万吨,铋6万吨,三氧化钨4.3万吨,锡6500吨,镍1.8万吨。
更为重要的是锡林郭勒盟还分面着一大片含油盆地一共有53个含油凹陷,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达到3.5亿吨。煤炭探明可采储量是722亿吨,全盟的煤炭资源绝大部分都是中灰、低硫、低磷的褐煤,是优势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用煤。依托着如此丰富并且种类齐全的矿产资源,更何况口外甚少有外国势力渗入,在这里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体根本就显得再合适不过。
“十年!最多十年人们只要一提到中国就会像提到德国就会想到鲁尔一样,知道中国的有一个建立在荒原之上的工业之城。”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野心,而司马现在最大的野心就是用十年的时间把口外建设成中国的鲁尔,中国的民族资本家走了十多年的实业救国,到最后都走回了原点,他们所有的不是救国之路,而是轻工业富已之路。唯有重工业才能强国,也唯有重工业才能兴国。十年,是司马的梦想,也是一个男人的事业。
第79章
厚礼
在这个时空里1916年的天津不同于那个后世被京城给边缘化,甚至于沦为京城的卫星城的天津不同,虽然很多天津的老人都仍旧习惯的称着天津为天津卫。但是此时的天津仍旧是北中国的最繁华之地,城中遍布的各式西方建筑突显了这个城市和百十公里外的到处华式老建筑的京城的不同,清末天津卫长期被八国联军占领,设有各国租界,各种欧洲建筑风格的建筑分布在各国租界之中,倒也属正常。
“老板接咱们的人在那。”六子指着出站口处一个举着纸牌身穿洋装的人说道,司马顺着六子指的方向看过去那个人的纸牌上写着“西北通用机械公司”,这正是在电报中和公司驻天津办事处商定的方式。
“老板,我是公司天津商行方理,早就盼着什么时候能够见着老板,这下终于如愿了,公司发来的机器昨天已经运到劝业陈列所了。马车已经备好了,老板做了两天的车先到饭庄休息一下。”
身为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天津商行经理的方理,这次是接着公司里的电报知道公司的董事长这次来天津,当然一定要亲自前来接车。
“行,这也不是寒暄的地方,正事咱们到饭庄再说。”司马点点头说道。
方理一见老板应了下来,但在走在一旁引着路,一出车站就看到路边停着四辆黑色的欧式马车,显然方理已经知道公司会来十来个人。
“看报——看报——劝业陈列所华北国货展三日后开展。”街头巷尾,身材瘦小的报童们斜挎着一个大布兜儿,伸长了胳膊挥舞起手中的报纸,穿梭于人群之间。
“这里就是天津?”一坐上马车,司马就隔着马车的玻璃窗,用一种参观者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城市,火车站外有些神情有些轻松却又有些呆滞的路人,还有在后世只有在景区才能见着的老旧的华式建筑,在这些华式建筑之中偶尔会出现一座欧洲式样的建筑,到使得这些欧式建筑显得鸡立鹤群起来。
坐落在和平区小白楼区域内维多利亚道与咪哆士道交口处的利顺德饭店,是天津市最早由外国人在开办的饭店,利顺德饭店是一座富有西欧乡土气息的三层楼房,为当时天津洋式建筑的佼佼者,也成为了当时最为豪华的饭店。因为利顺德饭店在现在天津最为豪华的饭店,所以也必然和现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牵扯在一起。
在1912年8月。已是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稳定政局和统治,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8月23日,孙中山乘船抵塘沽,下午5时35分,孙中山抵达天津的招商局码头,孙中山上岸后即乘车赴利顺德饭店。晚8时,直隶都督张锡銮在饭店宴请孙中山。
而公司为司马一行定下饭店就是利顺德饭店,幸好这次在劝业陈列所举办的是华北国货展,与会者大都是华北国商,其中参展的多为天津本地国商为主。而其它地区来的企业主大都因为资本的原因选择在其它饭店入住,所以利顺德的客房到不紧张。
“老板,我们这次来天津参展是否需要拜会一下前农商部总长周先生,虽说其现已不不居农商部总长,但是在天津商界之中周翁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方理当然知道在天津商界、乃至整个北中国商界,周学熙是什么样的地位。同样作为公司在天津的业务代理人,当然要向老板提出这个建议。
在这一时代的工业格局里,逐渐形成了中国一南一北两个经济重镇:上海和天津。这个格局一直延续到二十一年后的抗战爆发。上海和天津的特点不一样,上海是以商的力量为主,以社会力量为主,比如制丝工业、棉纺织厂、以上海总商会为代表的那一批人,是一个群体,核心是宁波帮,叶家、朱家、周家。这个时候宁波帮从太平天国以后去上海已经三十年左右,已经成了一定气候。
而天津则是官商为主,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推行的,手下主要做事的就是周学熙。它利用政府、官方的力量振兴实业,在全国还是领先的。周学熙的企业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工业格局的形成,在周之前,华北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周氏集团还影响了中国的产业格局形成。在他之前,水泥和玻璃制造在中国都几乎等于零。对于华北的纺织工业,他也是奠定基础的,尤其可想其在天津商界的影响力。
“拜会周先生那是自然,但是咱们冒然前去,只怕有些莽撞吧!”周学熙这可是写进历史书的历史名人,如果能亲自拜会一下这些历史名人,对司马而言倒是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只是如果就这么冒然前去,司马个人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更何况,司马知道如果自己想开发龙烟铁矿、办钢铁厂的话,单靠自己肯定不行,如果能得到担任过北方政府要员的周学熙的帮助的话,引其参股的话,到时铁矿、钢厂的事都会好办许多。
“老板,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前些时候周家已经派人来和我们洽谈购买纱机的事宜,因为周家希望先付一部分机款剩余部分暂时赊欠,当时我并没有答应下来,现在如果老板愿意……”方理说这话时底气都有些不足,要知道这可是几十万的生意,虽说周家的信用搁在那,这么大一笔单子,就是再借给方理几个胆子他也不敢私自答应赊欠。
“他们定的单子有多少?”在司马看来自己造这些机器,除了自身谋利,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促进国内民族企业利用一战这个宝贵时机加快发展。如果说因为这些企业家一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些机器,而导致他们推迟办厂时间,并因此错过了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宝贵的发展时机的话。那样做的话就有违自己的初衷了,这并不是司马乐意见到的。
“老板,周家现在的厂子是15000锭的生产能力,现在准备扩大到六万锭,差不多将几十万的单子,但是周家现在只能拿出一半,余下地说要到年底新厂投产后才能付清。”方理一听老板这么问道自己,心下知道没准老板心里想应下来,可是却知道这个单着实太大,一下赊下几十万,恐怕在国内的国商里还没有那个人有魄力做出这么大的手笔。
“也就是他们要赊欠差不多三十多万,拖到年底时间也有点太长了,如果他们愿意分期结款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一下拖欠三十多万,拖欠的未免太多了,而且是到年底对能结算,但是如果分期结款倒也是不错。司马算了一下若是把这些赊款分成十二个月,分期付款的话,差不多第二个月以后就是纯利润,那怕公司十个月以后才能得到这些款子,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分期结款?老板,你是不是准备答应周家?”虽说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方理还是被老板几乎想都没想就应下让周家赊欠下这笔巨款给惊了一下。
“周家的名声,就能值这三十万,更何况只是分期结款,以后只要是国商们购机器,赊欠额不超过40%都可以用分期结款的方式。”司马之所以这么说,除去想扶持国商发展之外,还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办厂的国商们,办厂除了谋利之外,也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发展实业,以达到他们的强国理想。
而且是现在如果公司在他们创业时赊销给他们机器,所换取的除了国商的发展之外,同时也能使得各地国商承下这份情,对以后公司的发展是绝对有利。更何况司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相信这些办厂的国商们绝对不可能拖欠机款,这个时代的商人远不是像后世那样,欠债的是大爷,要债的是孙子,更不会出现杨白劳逼疯黄世仁的笑话。诚信是这个时代的国商们的立业之本,一日毁信,万年难赎。可惜后世国商们的所为却恰恰与其相反。
“这样,你今天去通知一下周家,把我们的意思和他们说一下,如果他们答应的话,就在国货展时签约,顺便问一下是否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去拜会一下国商前辈周先生。”虽然嘴上这么说,司马也知道有自己备了这么大一份厚礼在前面做着铺垫,恐怕到时周家的大门也就为自己打开了。
第80章
周家(上)
“……欲挽回此劫,第一步须唤起民众,对外货不买不卖主义,第二步须竭力提倡国货,一方促进社会,革新工业,以齐抵抗外货,一方使人人得认识国货的机会……我们……不救国则已,救国当自提倡国货始……”
这是周学熙担任农商部部长举办国货展时所发出的邀请信中,如是写到,后世之人大用外国品牌时,根本无法想像这个时代国货对国家、民族的意义,更无法想到如果满地皆洋货对国家、民族的影响之恶劣,这一切后世之人大都无视。居其位、谋其政,周学熙曾身居财政部总长、农商部总长,其发展国货实业也无可厚非,但是待洪宪事起,袁世凯要当皇帝,觉察到自己是“错投”,从而,离袁往北海养病去了。
虽说个人已辞去公职,但是周学熙仍然以个人投资、集资的方式发展实业。他以天津为基地,经过苦苦经营、多年努力,周学熙亲手营建了一个资本总额达四千余万元的庞大的周氏企业集团,包括水泥、陶瓷、纺织、煤矿开采、玻璃制造等大型企业。他拥有自己的银行和货币发行,并统一了全国流通货币,成为北方最大实业家。
共和五年,华新纺织有限公司注册后,在天津厂开工的基础上,立即着手建立华新的其他几个纱厂。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发展,周学熙直到共和七年才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兴建成华新纺纱厂,而当工厂投产时一战早已结束,虽说工厂仍有利润但是其利润远非战时那般丰厚,同时还要面临日商打压,这次司马送去的这份大礼,至少可以其的工厂在共和五年年中左右投产。
“父亲,今天上午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天津商行地方经理通知我们,他们公司董事长同意我们赊欠机器,余款分一年十二个月偿清。”周明泰毕恭毕敬地站在父亲面前说道,虽然本意不喜经商,但是作为周家的长子周明泰却必须要尽起周家子弟的责任,在商海打拼。
“哦!明泰,是不是他们董事长到天津了?如果没到的话,方理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魄力答应赊欠这么大一笔机器款子吧!”虽说去职后的周学熙每日焚香顶礼,斋戒沐浴,检阅《藏经》,俨然像个居士一样每日与佛经、佛学为伴,但是办理实业和集团事务却仍然是其重心,时下一听到明泰说道他们答应下自己的要赊机器的时候,心下就有九成把握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到了天津。
其他人也许不知道,但是从事实业几十年的,最近又新近涉足纱纺业的周学熙可是知道,那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制造的纱机,可是比英国爱色利斯纱机和美国的怀丁纱机,要先进很多。自从在技术人员那得知这种纱机的性能远非时下欧美最先进纱机可比后,周学熙就一直希望见一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董事长司马。
甚至于为此向天津商会打了招呼,让其指名邀请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司马前来参加华北国货展。现在他们既然答应了自己赊欠机器款的要求,如果没猜错的话的看来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董事长已经到了天津了。
“是的,父亲,方经理托明泰传个信,他们董事长希望能在父亲方便的时候,前来拜见一下父亲,说后辈拜见国商前辈实属应尽之礼。”虽说周明泰本身并不喜经商,但是当看到别人如此尊敬父亲,周明泰本身也觉得非常自豪。
“哦,明泰,你今天亲自上门,把我的名贴给他们董事长送去。”虽然心下很想见一见这个西北通用机器公司的司马,但是身为北地商界泰斗的周学熙,显然不太适合在眼下国货展即将开展时,去饭店见一个素昧平生年轻后辈,否则只怕改日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报社会登出什么国货展名次内定的之类。
在天津孟庄有一组极体现房主人风格的中西合璧建筑。紧靠墙子河岸边,约十亩余。宅地建筑因既有三座楼的住宅,又有出租房屋七所,已形成里巷,故命名“三多里”。这便是周府。
“这么多年了,还没见过像你这么年轻有为的年轻人,如此年轻所为已超过老朽甚多,明泰,你应该多向司马学学,在口外那地方创下那么一片基业着实不易。以后司马贤侄还要替老夫敲打敲打一下明泰。”
在周家大堂里,周学熙看着眼前的司马,之前在司马来时就已经对其抱有好感,时下谈了一会显然好感更堪,单称司马为贤侄就以足见其对司马的好感。
“伯父谬赞了,小侄实是一时运气,实在是运气作怪人,才得以在口外办些厂子,和伯父闻名中外的实业集团相比,小侄真是有些惶恐了。”打蛇顺棍上的道理司马还是懂得的,见这个北地商界泰斗称自己为贤侄,司马连站起来谦称起来,口称着眼前这个北地商界泰斗为伯父。
“贤侄,老朽说你如此年轻已超过老朽甚多,原因无他,只因你看的比一般人远上甚多,包括我本人在内。没想到我周辑之,实业救国走了十多年,最后尽然还是走了弯路。”周学熙叹了口气说道,一时间显然老了许多。
“不知道伯父为何如此做叹,伯父能取得如此骄绩,已令人侧目了。”看着眼前这个有些清瘦的老人在那里叹气,司马连忙问道,眼前的这个老人可是被写进历史书的北方实业之父,走了弯路?可能吗?
“贤侄,老夫十多年打拼积攒下的周氏集团现在的千万资产,也许是起了兴国、富国之用,但是要提到实业救国,老夫却是走了十多年弯路,水泥、陶瓷、纱纺能救国强国吗?要说救国强国还是贤侄那样,生产各式机器才是救国强国,生产机器刺激钢铁产量,钢铁产量又是国家实力,相比之下老夫见识不及贤侄,让贤侄见笑了。”相较之下,自己虽说闯荡商海数十年,可是相形之下,眼光竟还不如年轻人。
“哎!真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想到自己看到棉纱、棉布、面粉热销时,竟然也跟风投资纱厂、纺织厂。虽然棉纱、棉布利润较大,但是所需机器却全需进口,相形之下制造棉纱、棉布虽可富国,有违自己所希望的“实业救国”之本意,毕竟强国仍然是要靠机器制造,而非纺纱织布。
“将来的中国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我们这代毕竟已经老了。”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周学熙意识到自己这些竟然一直舍本逐末,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大都是谋利甚丰,但却舍强国而去,一时不知作何感想。
实业救国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商人的梦想,但是在达成实业救国的这个梦想的同时,投资实业可以取得丰厚的利润也是其投资实业的原动力。
轻工业所需的技术含量低、投资少、回报快,是这些商人投资轻工业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会觉得他们所为实际上所达到的最多只是富路,强国只靠轻工业显然不行。
“伯父实在是高抬司马了,司马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些运气,身边有几个技术人员罢了,如果不是国商们投资纺厂、纱厂,司马怕就是造出纱机也要担心卖不掉,最终也是殊途同归。”司马谦虚地说道。
实业救国,既然是救国、强国,那么就需要投资重工业,而投资重工业所需要的技术,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国商们所能掌握到,而且其耗费资金甚巨,如果没有政府支持仅凭个人,显然有些力不足心,如果以此来说这个时代的这些国商们走了弯路,所谓实业救国,只为图财,也有点儿强人所难了,毕竟时代让他们只能选择走轻工富已富国的路子。
“贤侄,现在察哈尔的都统田中玉和我也算有些交情,虽说现在已辞去了公职,回头老朽开口的话,想来他还会给老朽几分薄面,如果以后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忙的只管说一声。”深知现在国内弊端的周学熙当然知道,放着这么一只肥羊在自己地盘里的,那些个督军、都统们肯定会上门勒索财物,过去和田中玉打过多次交道,两人也算是有些交情,若是需要的话,周学熙很乐意和其打个招呼,照顾一下后生晚辈。
“如此一来,司马在这里先谢过伯父了。话就来司马还真有一事恐怕需要伯父的帮忙。”司马站起身来谢过后,犹豫了数秒还是决定趁着现在,看看把事情说出来,至少先探探这位北地商界泰斗的低。
“哦!贤侄但说无妨,如果需要老朽帮忙尽管开口。如果老朽能帮忙的话,一定尽力而为。”当司马说道需要帮忙时,周学熙显然一愣神,根本没有想到司马会在自己话音一落就接了过来。
“不知道伯父对现在徐绪直等人上书农商部,要求开发龙烟铁矿,开办钢铁厂的事情怎么看。”司马开口问道。
“哦!开发铁矿,开办钢铁厂。是富国强国的好事,只是现在政府财政紧张,单靠那徐绪直等人筹的百万银元,恐怕只够开矿之用,办钢铁厂只怕不足,难道说贤侄准备自建钢厂?”周学熙听司马这么问,开始只是说着自己的看法,但是心里细下一想,如果司马不想办钢铁厂怎么会想起问自己这事。
第81章
周家(下)
“伯父所料不错,小侄正是准备在口外建个可比汉阳铁厂的钢铁企业。”司马坐在椅子上用自己并不大的声音说道。
“可比汉阳铁厂?贤侄可知道当年为了办汉阳铁厂张文襄公花费多少银子,时下办钢铁厂虽获利甚丰,但总要一步步来,那么大的厂子,单靠个人肯定办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