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730

  “历史选择了天空,天空选择了中国,海洋曾征服陆地,天空又征服海洋,地面上得到的,从空中能得到;地面上得不到的,从空中仍能得到,天空无垠,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在西北每一个航空技术研究所内,都可以看到这一句司马在共和六年视察当时尚为“中华飞机制造公司”的中华航空企业时亲笔留言。这是司马对这个时代中国航空业的期望,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中国航空的欲望远高过他们。
  作为第一研究室一名助理研究员,安文乐已经记不住上一次和女友团聚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自从公司展开火烈鸟项目以来,第一研究室和公司每一个研究室一样承担着繁重的技术吸收工作。为了火烈鸟项目,安文乐和同事们已经整整两个星期未曾离开办公室。
  “前辈,要咖啡吗?”感觉有些疲惫的安文乐从绘图台前起身,问身旁的师子明,这个自从自己进入第一设计室后,就非常照顾自己的前辈。
  “给我也泡一杯吧!”师子明尚未回答,另一名设计员抬头说道。然后接着专注于台上的图纸。尽管拥有了轰炸机的图纸,但是现在设计室却需要根据这些图纸设计流水线生产流程,新式飞机生产已经完全脱离了过去飞机生产模式,作坊式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新式飞机的需求。
  “陆地有天空,海洋也有天空,天空居高临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主宰,我们在海上失去的、在陆地上失去的都将在空中赢回来。”或许是这种责任感在支撑着包括安文乐在内的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感,尽管中华航空企业是私营企业,但是这里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肩头所承担的责任,他们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赢回国家和民族失去的东西。
  “在我们按图纸复制出八万六千个零件之前,我们必须要彻底吸收新型轰炸机全部的设计思路和其中的最新技术。公司之所以花费两百万元引入新型轰炸机,目的并不在于谋求未来空军的轰炸机订单,而是为了其中的新技术。”
  “现在的全西北可以独立设计飞机的企业有六家,可以生产飞机的企业42家,毫无疑问,未来争夺空军订单将会成为各公司的重中之重。没有最新的技术注入,中航很有可能会在未来被空军淘汰出局,在大型运输机的研制我们已经落后于西科斯基公司,现在‘火烈鸟’工程将是我们重新赢得中国航空领头羊地位的最好时机,吃透了火烈鸟,我们在飞机制造、研发各方面至少会领先同行三十年以上!”
  在中华航空企业的会议室之中,来自四十二个研究所室的主管设计师正在举行着例行进度交流会。秦国仍然像过去一样,强调在制造之前必须吸收公司耗费巨资从国科委购得的“四发重型轰炸机”的技术。
  三个月前,当秦国在国科委技术交流会拍得远程轰炸机技术,并取回总重量高达30余吨的技术资料和图纸之后,经过公司上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论证,“新型四发远程轰炸机”绝对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其轻型铝合金、全金属机体结构、大功率引擎、腹下球形炮塔、新型轰炸观察仪、自动驾驶室,以及其它所有仪器都远远超过这个时代西北的航空技术水平,甚至有一些专家称呼它很可能是来自火星的技术,理由是国科委的秘密研究机构绝对不可能设计出这种划时代的轰炸机。
  尽管从国科委取回了轰炸机全部40余万份图纸,但是制造工作仍然非常艰巨。公司从来没有制造过这种高度复杂的飞机,如果要生产飞机,公司甚至需要建立新工厂,同时进行大规模流程改造,以适应这种高度复杂的轰炸机生产。但是在生产之前,公司必须要彻底吃透这种轰炸机上应用的数百种新技术,公司只有吃透了这些新技术才能赢得未来。
  “为什么国科委不把设计‘火烈鸟’的专家派到公司来主持工作?反而会派来的一个安全军官。”作为“火烈鸟”工程总工程师洪峰看着旁听的那位国科委派来的居成贤,这个人主要负责图纸保管。尽管国科委将图纸移交给了公司,但是仍然派出工作人员直接监督“火烈鸟”计划进程。尽管居成贤主要职责不过是看管图纸,以防其外泄,但是其在“火烈岛”计划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这个人具有非凡的团结和鼓动情绪的能力,洪峰不止一次见识过那种军队中才会有的精神鼓动,不过效果非常明显。
  正处在战争时期的西北航空工业承受了巨大压力,战争时期更重要的任务是生产出数量足够的飞机。现在中华航空企业不仅不能像过去一样集中力量改造H1系列轰炸机和F/A-1战斗机,反而将全部的技术力量用在了“火烈鸟”工程上,在洪峰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作为设计师,洪峰选择了服从公司决定,更何况在火烈鸟身上洪峰也的确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洪峰并不知道“火烈鸟”工程中的远程轰炸机设计师,也许此时尚在美国某一所中学上高中,而“火烈鸟”的原型B-17轰炸机甚至于可能需要直到17年后才会飞上天空,而现在,在1918年,B-17空中堡垒却将在未来两年内提前15至17年出现在这个时代,并最终将会成为边防空军和未来中国空军的主力远程轰炸机。
  “让整个日本陷入火海之中!”随着西北发展方向的调整,在未来几年之中,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若想最终击败日本唯一的希望不在陆军、不在海军,而在空军!战略轰炸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边防空军在过去半年中,曾经多次利用H-1型轰炸机从海参崴俄罗斯岛机场起飞,在夜色掩护下模拟轰炸日本本土的可能,但让人失望的是H-1轰炸机,并不能满足战略轰炸的要求。如果要达到12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飞机只能搭载600斤航弹,按照这一载弹量,如果要实现让整个日本陷入火海的战略意图,需要飞机数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已经建立了防空体系,一个以数量不菲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共同构成的空防体系。
  西北边防空军在俄罗斯的表现震惊了日本军界,尤其是战略轰炸,在日本看来,如果有一天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的话,中国空军一定会轰炸日本本土。拥有强烈危机意识的日本人几乎立即开始倾力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工业,一次便引进了法国的“斯帕德”、英国的“骆驼”两种型号的战斗机,并在本土设计了两种型号飞机,仅仅不过一年时间,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就拥有超过600余架战斗机和教练机。
  而更让人佩服的是日本人的应急能力。日本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参考欧洲经验,将海军正准备淘汰的47至75毫米中小口径速射炮,改造成具有360度环射速射炮。临时改造的高射炮在要点地区与战斗机一起组成日本本土防空网。说起来日本制造的这些性能“优良”的高射炮,其中还有西北军工人员的贡献。当初日本在盗取了西北高射炮图纸后,尽管其中大多数图纸被拦下来,但是高射炮架一部分图纸仍然被日本间谍带回了日本。
  H-1轰炸机或许性能较为优良,但其机体结构大量采用了原始的木质结构,即便是后继型号部分采用了铝合金,但是仍难改其机体相对脆弱的本质。按照边防空军的实机测试,只需要47毫米炮弹以及数十发大口径子弹,就足以撕毁H-1型轰炸机的机体。空军需要更为坚固的轰炸机,要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以及拥有强大自卫武器的轰炸机,但是受限于西北技术能力,要独立设计出满足空军需求的远程轰炸机,至少需要数年以后,但是时间和局势容不得任何等待。
  也正因如此,B-17飞行堡垒才会进入司马的视野。在二战时飞行堡垒具有优良的高空性能与出色的抗打击能力,往往在遭受到巨大的战斗创伤后仍能继续飞行。在后期的型号中,更是装备了强大的防御武器,所有这些使它赢得了机组的信赖与喜爱,在设计时采用了余量设计的B-17往往受伤后能顺利返回英国基地。在二战时由结构坚固、速度快的B-17空中堡垒组成的庞大轰炸机群,一直是德国空军的噩梦。
  在二十多年后的欧洲B-17尚是德国空军的噩梦,在这个时代呢?仿制B-17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获得B-17的图纸并不困难,得益于美国的信息公开法案,像B17之类对世界安全并不会造成什么威胁的旧式飞机图纸,均可以在相关航空机构取得全套图纸,甚至于可以无偿取得这些图纸,当然要把那些图纸进行电子文档化需要耗费一笔不菲的资金。
  对于德国空军来说B-17是噩梦,但是对于西北航空界而言,仿制B-17同样是一种噩梦。在这个飞机制造厂不过是大型作坊的时代,制造一架由八万余个零件组成的全金属结构轰炸机,对西北航空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15毫米的铝合金?如果不能提供合格的铝合金,我很难保证可以在预定期限内制造出‘火烈鸟’!”作为主设计师的洪峰看着眼前居成贤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居成贤除了负责图纸安全之外,还有一个职责是协调“火烈鸟”项目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并将其上报国科委。新型轰炸机除了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之外,更多问题在于他采用了太多新材料,像15毫米超薄铝合金。火烈鸟的标准铝合金厚度是15毫米,而现在无论是西北铝业或是山西铝业都无法生产如此薄的铝合金。
  “超薄铝合金?这个你们可以写在报告之中,我会上报国科委,相信问题会很快解决的。洪总工,火烈鸟成功与否,可是事关二十年国运,全靠你们了!”
  “事关二十年国运!”将一架轰炸机和国运相联系,恐怕除了居成贤之外,其他人很难说出这种话来。
  “居上尉,呵呵,您也知道,我们从未接触过这么复杂的飞机,能不能冒昧提个要求,能不能让国科委设计师到公司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再说我们也想见一见那些为国家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大师。”洪峰在说话时言带着玩笑之意。国科委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技术人员外派到企业,但是既然与国运相关,为什么国科委要让公司自己吸收新轰炸机上的新技术,而不是用更直接的办法,把那些大师级设计师派来?而洪峰和公司其它设计人员都非常希望见到那些创造奇迹的设计师。
  “这个……我想国科委的纪律在那里……”居成贤用纪律搪塞了洪峰。作为国科委的工作人员,居成贤隐约知道在军队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技术部门,那个部门独立于国科委和任何一个机构之外,甚至于没有人知道那个单位是什么名字、在什么位置,不过每个月那个部门都会派人移交给国科委大批。技术资料。在居成贤看来国科委不过那个神秘技术机构的伪装而已,即便是国科委技术部门同样依赖他们提供的技术资料,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铁一般纪律摆在那里。
  西北光学仪器公司论其规模或许是世界最大的光学仪器生产商,谁能想到这个可以生产不逊于卡尔蔡司公司光学玻璃的公司,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工作室而已。得益于战争缘故,西北光学仪器公司最大竞争对手卡尔蔡司公司并未能对其构成威胁,其生产的便携式小型相机、电影机、望远镜等一系列产品,趁着这个难得机遇几乎占据着欧美四成左右的光学仪器市场。
  “非常复杂!比我接触过的任何瞄准设备都要复杂!”海森·伯格仔细看了一下图纸,眉头几乎皱成一团。尽管图纸非常详细,但是这种复杂的设备,是包括海森·伯格在内的公司任何一名技术人员从未接触过的复杂设备。
  “嗯……我敢说设计这个瞄准设备的人绝对是个天材!利用陀螺仪保持水平的工作平台,它可以为瞄准具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台,再加上一个用于计算弹着点的机械式模拟计算机、一个小型望远目镜以及一套由电机和陀螺仪构成的精密系统,这套系统可以移动望远目镜,保证地面上的瞄准点始终位于视野当中。”
  “天才!机械式模拟计算机,瞄准手利用望远目镜寻找目标,这一过程可以借助这一组反射镜协助完成,找到目标后,把目标置于视野正中,然后打开瞄准器的电源开关,一旦开关打开,望远目镜伺服电机就会保证目镜始终对准选定的目标。由于伺服机构对望远目镜的旋转角速度取决于目标的距离和飞机的接近速度,这就要求轰炸手根据飞机仪表上的显示数据,在瞄准具上设定飞机的空速和高度,啧、啧……真是天才般的设计!秦经理,我可以知道这是谁设计的吗?可以不可以帮我引荐一下。”
  扶着眼镜几乎趴在图纸上的文致祥面带惊叹之色地看着图纸,图纸上的这个轰炸机瞄准器奇妙的设计构思折服了文致祥,以至于忍不住啧啧称奇,在心中对设计出这个瞄准器的天才心折不已,这是技术人员对技术人员的折服。
  “伯格先生、文先生,你们公司能制造出来吗?”秦国并没回答文致祥的问题,而是面带焦色地问道。
  这个轰炸瞄准器是“火烈鸟”的大脑,如果造不出来,恐怕只能在“火烈鸟”中使用H-1轰炸机上旧式机械表尺式瞄准器。在轰炸机轰炸过程中,如果飞机投下的炸弹作的是纯理想的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弹着点可能不会让人大伤脑筋。但遗憾的是,飞机是飞行在空气之中,风速、风向、炸弹的气动特征都会对投弹精度产生影响,最麻烦的是,投弹中最为关键的地速(也就是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也难以直接测得,这就给投弹造成了不小的偏差。
  在这个飞机不过是刚刚起步的年代,欧洲飞行员大都是靠着经验目视瞄准目标。而在西北尽管使用了相对原始的“六式”轰炸瞄准设备,那是以后世杜立特轰炸东京时使用的“马克·吐温”的轰炸瞄准器为原型制造,结构简单,准确度高,使用简便,但是却不能满足边防空军精确轰炸的需求,边防军的轰炸机部队为了追求高精度轰炸,只能冒着被击落的风险降落飞行高度。而这种前所未闻的“新式高精度轰炸瞄准镜”的出现却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这种瞄准镜太过复杂,不像由几块铁皮制成的六式轰炸瞄准器一般,只需要一名学徒工就能制造出来,为此秦国只能选择像西北光学仪器公司求助。
  “我不敢保证,但是我们可以试试!秦先生,我可以知道这是谁设计的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的见到他。”同样折服于图纸上这台划时代瞄准设备巧妙设计的海森·伯格一脸期待地问道秦国。
  “谁设计的?”海森·伯格和文致祥的问题让秦国不知道做何回答。就是秦国自己也想知道那架图纸上的飞机和上面无数新式设备到底是谁设计,设计师的高姓大名,可是国科委那边永远都不可能回答自己。几乎每一次提出这般疑问的时候国科委那边总是会用保密条令搪塞自己,答案,自己同样非常希望得到,但是现在……
  “火星人吧!”同样不知道答案的秦国有些无奈地回答道。这是公司里的那些个外裔设计师在接触到让人惊叹的火烈鸟图纸后的惊叫,或许这是唯一的回答。
  “国科委吗?”海森·伯格用流利的汉语反问道。光学仪器公司是国科委技术交流会上的常客,光学仪器公司有三成产品都来自国科委的技术交流会。国科委神秘的技术来源,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西北老人海森·伯格多少知道,国科委保密条令使得他们的技术来源一直是西北最大的谜团。
  往往越是谜团,越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尽管有着严密的保密条令,仍然无法的阻人们对国科委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暂时被压下了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国科委的好奇心只会越来越大,不过至少现在而言,国科委的存在成功掩饰了西北军工技术的来源,而繁重的工作让这些设计人员并没有多余的闲情逸致去探究技术的来源。
第201章
舰队与游子
  南中国海,此时的海面上浓云密布,海面在大风的吹动下猛烈起伏着,巨大的海浪飞起几米,不时有浪花撞到战舰的甲板上,天上下着滂沱大雨,气象条件非常恶劣。而两艘一万六千余吨的“康济号”和“威远号”战列舰此时在惊涛骇浪之中奋力前行。一阵大浪扑来战舰剧晃,甲板上正在忙活着的水兵东摇西摆,踉跄奔跌。这是警备舰队的第一次进行远航训练,也是第一次驶入南中国海这片热带海域。
  南中国海似乎在考验这群中国水兵,两艘战列舰和四艘镇海级大型驱逐舰、一艘补给船组成的训练舰队刚一驶入南中国海,便迎来了这场风暴,警备舰队并没有像他国的船队或舰队一般驶入南洋某一处港口或港湾避风,而是仍然按照计划向新加坡挺进,舰队将在海峡殖民地首府新加坡靠港一天后,再驶向荷属东印度。
  南海的涌浪大得惊人,别说是遇到风暴了,就是无风,海上的涌浪像座小山似的一个接着一个,舰艇在涌浪中前后起伏,左右摇摆。关闭舷窗狭窄的船舱内,随着机器的轰鸣和温度的升高,晕船的感觉充实的每个人的神经。自从舰队进入南海以来,船舱内便传来一阵阵呕吐声,尽管水兵们早已适应了海上的生活,但是晕船和呕吐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在舰队在一个月前再一次补充3000名新兵之后,这次远航还是舰队中新兵第一次海上远航。
  “陈大副,下舱查看一下那些新兵的情况。”作为用镇海号驱逐舰舰队,站在舰桥中丁致庸抓住防风索稳一下身子对身边的大副说道。
  “天生的水兵不晕船!”不过是一句笑话而已,每一个不晕船的水兵,都要从晕船开始,晕船是水兵的第一课,只晕死了,以后才不会再晕。所谓的不再晕还不是真正的不晕船,而是即便是吐着仍然不妨碍战斗。
  得到命令的陈庆捷便起身到离开每个舱室查看,叫晕船的新兵赶快喝水,任何一名水兵们都知道,晕船后先是吐水和食物,然后便开始吐胃液、胆汁,再后来便是吐血直至身体痉挛并导致昏迷。此时的船船内污浊的空气顿时弥漫整个船舱,在舰室内原本那些剃着光头,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水兵,已是面色蜡黄、呕吐不止。没办法,老水兵们只好将水杯灌满水分发到他们的手中,用军令逼着他们喝水以抵御晕船的呕吐。
  “发信号!发战斗警备!各舰长检测备战时间!”在康济号战列舰舰桥内,凌霄面无表情地命令道。为了适应未来警备舰队扩大,现在警备舰队各舰上的水兵存在着太多新兵,这些新兵此时大都在和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晕死对抗,但是在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要让他们躺在床上,对于警备舰队而言风暴不是停训号,而是集结号。
  如果说道辛苦,恐怕全世界最为辛苦的水兵就是警备舰队水兵,自从警备舰队组建以来,先后已经有数十名强壮的水兵因为过度训练而死在训练岗位上,水兵死亡不会让警备舰队停止“月月火水木金金”式的无休息日高强度训练。即便是面对来自议会海军委员会的指责,作为警备舰队司令员沈鸿烈而言,永远也只有一个回答“雪甲午耻!”,中国水兵没有时间休息!
  叮铃铃轰隆隆隆甲板上全是跑步声,只有在海上,才能够感觉到海风的威力,舰艇在海中摇摆着前进,甲板上风吹的几乎站不住人,从前到后拉了防风索,甲板上行走都要拉着防风索,否则就好象要掉到海里去。穿着雨衣的面色蜡黄的丁梁在风浪中勉强行走于甲板上,一手拉着防风索一边奋力的赶向自己的三号炮塔,几次差点掉到海里去的丁梁,已经记不起原来的豪言壮语,心理防线一松懈,一阵阵恶心涌了上来,早已吐空的胃里再次涌出数口苦水。警报就是命令,就是死也要死上岗位上,这是要出海时班长告诉丁梁的。
  “干什么你先不要管,跟着二号手就行了。”丁梁是三号手,战斗警报拉响,他的任务是为火炮搬炮弹,一战位备战完毕,三战位备战完毕,各战位备战完毕以后相继向指挥台报告,此时对于头晕目眩的丁梁而言,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兴奋和那种刺激感。刚一进入炮塔,丁梁只觉得自己浑身发软,当心理上的防线松懈的时候,意志就会松动起来。
  “怂兵!站起来!这是你的岗位,死也要死在岗位上。”穿着水兵服,浑身湿透的炮长看着自己的三号手竟然瘫软在炮塔内,便厉声嚷喊道。这一关任何一个水兵都需要度过,只要度过这一关才能成为真正的水兵。
  “咔!”拉着防风索的丁致庸在接到最后一个“备战完毕”的报告后,随手按下了秒表,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报告舰长,旗舰发来信号解除备战。”
  “解除战备!超时十五秒,命令官兵回舱检讨。如果是在战场上,他们已经是敌人炮下亡魂!”嘴角的笑意稍纵即逝,丁致庸面色森冷地说道,作为军官永远都不能满足。
  “铃铃铃,铃铃铃,铃铃铃,解除战斗警报,解除战斗警报,进入三级备战。”随着铃声和随后的命令,让强撑着身体的丁梁一阵松懈,战斗警报解除意味着自己可以回舱休息了。
  “二等兵!你就不要值更了,先好好休息,以后值班时间长着呢?”炮长看着脸色蜡黄的丁梁,脸上不见先前的严厉,反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
  “报告长官!我还能撑下。”尽管丁梁心里打怵,但是嘴上还在强硬坚持着。
  炮长笑了笑道:“二等兵,回去休息吧!”
  几分钟兵,躺在床铺上的丁梁打心里感谢炮长照顾。此时舰艇象桀骜不驯的烈马,摇头摆尾好象要把人从床铺上甩下来似,躺在床铺上上下颠的厉害,不一会儿让人感觉嗓子发干,身上出汗。一张嘴丁梁就吐了出来,那滋味好象五脏六腑全发动起来,要集中力量从嘴里喷出来,只觉得天旋地转的丁梁,直到此时才真正感受到了水兵为什么苦了。
  新加坡这个英属海峡殖民地首府是一处繁荣的港埠,经济、金融、航运成就了这里的繁荣。新坡坡是此次警备舰队第一训练舰队第一目的地,训练舰队之所以选择新加坡作为进入南洋后的第一个停靠港,除了补充物资之外,更重要的一个职责是行使宣慰马来华侨的职责。
  18世纪下半叶,为了扩张在印度的势力范围以及扩大对中国的贸易,英国人急需一个战略性的“中转站”,以便为日益强大的帝国舰队和商船提供维修、补给和保护,同时遏止荷兰人在这一地区的扩张。1818年末,印度总督哈斯丁勋爵,决定授权明古连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就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将新加坡塑造成为一个贸易站。
  1832年,新加坡成为槟城、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峡殖民地的行政中心。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以及电报和蒸汽船的发明加强了新加坡作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1870年代后,新加坡成为世界主要橡胶集散中心。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1873到1913年间,当地的贸易增长了八倍,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区域内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经增长了80.9%,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13.5%和16.05%,其他人种,包括欧洲人,则占到8.5%。
  作为海峡殖民地首府的新加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唯一一起事件是将被派去攻打奥斯曼帝国后,他们将兵营里的英国军官全部杀害,准备起义。殖民政府从缅甸和柔佛调来军队,才镇压了起义。现在的新加坡反而因为通过转口贸易供应树胶和锡米给协约国而造就了时下的繁荣。
  福康宁山,俗称“皇家山”或“升旗山”,这个占地19公顷,高约50公尺的山丘曾是当年莱佛士爵士的住所。1819年,莱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便看上这座俯视新加坡河口的小山,并在山顶建总督府。坐在这座白色石质维多利亚风格总督府内任意一个角落或回廊坐椅上,都可以感受到维多利亚时代那种经典和格调与英国人的奢华。这座位于皇家山山顶上的总督府,代表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权威,同样也是英皇在亚洲的象征。
  看着金红色的阳光透过雪白的亚麻窗帘洒在同色的羊毛地毯上,穿着礼服的基里玛爵士端起镶金边的白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散发着浓郁香气的红茶,这种汤色橙黄,口感细致的饮料来自于印度北部大吉岭高原,自从半个世纪前,茶叶被引入印度后,这种产自印度红茶便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最爱。
  自从一年前被英皇任命为新一任海峡殖民地总督之后,基里玛爵士就爱上了这种带有一股葡萄香气的饮品,每天下午坐在棕树下的藤椅上,感受着从马六甲吹来的凉风,吃上一些椰酱、甜番薯、香兰叶和糯米制成的娘惹(马来人和华人通婚的后代中女性被称为Nonya,音译为娘惹)糕点,喝上一杯浓香四溢的红茶,可以让他暂时忘掉繁忙的政务,放松一下心神。
  不过此时基里玛总督并没有往日那份悠然自得和从容不迫,将会在未来几个小时到过新加坡港访问的中国人训练舰队,让基里玛总有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炮舰外交”这个熟悉的名词,现在竟然轮到了它创始人的头上。
  “阁下,十余万新加坡和马来亚华侨聚集在港外举着中国国旗准备迎接中国舰队的到访。本土通知我们务必尽力招待中国舰队的到访,为中国舰队编队提供免费泊位、用水,本土的政治家们希望借此表达英国对待中国的善意。阁下,尽管中国人的训练舰队只在这里停泊一天,按照惯例,我们需要在总督府举行宴会欢迎他们的到来。”作为总督秘书科林当然知道面前这位总督打心眼里并不喜欢中国舰队的到访,但这时却不得不尽职的提醒总督阁下来自本土的命令。
  “为了这场该死的战争,大英帝国甚至要去亲吻那群肮脏的黄猴子的屁股!”基里玛知道为何本土会特意发来那份电报,就是欧洲那场该死的战争,为了打败德国人,英国不得不借助任何可以借助的力量,无论是中国人或是日本人。
  “嗵、嗵、嗵……”当训练舰队在一艘海峡殖民地舰队护卫艇迎接下,列成纵队缓缓驶入新加坡港时,绝后岛炮台上的印度士兵在军官命令下,不断鸣响礼炮以示欢迎,尽管他们的总督大人并不喜欢中国舰队到来,但是这些高傲的英国人显然不会忘记基本的国际礼仪。
  “轰!轰!轰!”训练舰队中领头的“康济号”和“威远号”两艘战列舰在绝后岛炮台鸣放十九响礼炮结束时,则使用190米舷炮回礼,七艘军舰上所有不值班的官兵均身着帅气的白色礼服站于舰舷。
  “英国佬在新加坡苦心经营百年,早在19世纪初,新加坡各地就已经有多处炮台,绝后岛炮台4公顷,原是1880年为保护进出新加坡岌巴港口西端入口的船只而修建的。此炮台在马六甲海峡北面,是防守马六甲海峡用的,依山而建坚固非常,炮位都指向南边的海峡。尽管炮台规模不大,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敢于挑战英国佬?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大炮,仅仅只是威慑。”站在舰桥内指挥舰队的凌霄对身边张致遥说道。
  尽管张致遥年长自己二十余岁,还是北洋水师的老人,但是在训练舰队之中仍然居自己之下。不过即便如此,凌霄也从未敢有一丝不恭,毕竟在中国军队之中,辈份是天然而不可逾越的。老北洋是中国海军之父辈,即便是见到老北洋的司炉兵,凌霄亦需要用非常恭敬的态度与其交谈。
  “壮华,今天水兵是否需要举行阅兵式?”面带皱纹的张致遥问身旁训练舰队司令官凌霄。海军进港后举行阅兵式是各国通例,既然宣慰新加坡华侨,用兵舰进港展示威力之外,阅兵式自然必不可少。
  “问题在于英国佬愿意吗?梁领事不是拍来电报希望我们收敛气势吗?那个基里玛领事可不欢迎我们的到来,告诉随舰陆战队,让他们亮出自己的气势出来,让英国佬瞅瞅,什么是中国水兵。”凌霄嘴角一扬把梁碧云领事发来的电报扔到了一旁。海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收敛,再则南洋华侨需要的正是海军那种气势,现在有了几乎打败俄罗斯的西北,国人几自许共和中华为强国,这时即便不能像英国海军那般嚣张,也要表现的像日本海军那般张狂。
  当舰队距离港口越来越近的时候,立于舷边的水兵们看到了港口上到处站满了人,等到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水兵们惊讶的发现,港口上都是华人,无数面五色国旗在港口上飘扬,至于港口高耸的那面米字蓝底海峡殖民地旗完全被淹没在海浪一般的五色旗中,这些平日在白人面前畏畏缩缩、忍气吞声的华侨,这时不断摇晃手中的小国旗,向进港的舰队发出几近痴狂的欢呼。
  “敬礼!”立于舷边的水兵随着值日长官一声令下,数千名官兵肃立行礼,舰队汽笛长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