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730

  “是他!”在朗宁欣沉思的时候,忽然看到走过一个熟悉的身影,尽管身上穿着日本赤卫军那种俄国式套头军装,但是朗宁欣仍然一眼认出那个人来。
第133章
Made-in-0hina
  在国人眼中,西北无疑代表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现代化的城市、数量庞大的企业工厂,所有这一切都代表西北是一个现代化都市。但是就像外国人说的那样,西北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努力在寻找平衡,就像西北的建筑一样,那些美轮美奂的中式建筑和西方的钢筋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形成现代的中国建筑,在这里无论是保守或是革新都可以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归属感。而在外国人的眼中,这些建筑则是东方文化的一种明证,也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天!这里太美了!充满了东方的韵味!”威克斯·约翰逊看着车外这座陌生的东方城市赞叹不已地说道,从美国出发的时候,威克斯就开始从新闻报道以及传记中去了解这个可以被视为奇迹的城市,但是当亲眼看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威克斯理解了为什么在那些人的短篇传记之中,总会用迷醉而留恋的口气描述这座城市。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中看了一眼车后这个表情动作都有些夸张的外国人,看他那副夸张的表情显然是新来西北的洋人。
  “先生,你没有见过洋鬼子吗?”威克斯感觉驾驶员从后视镜里打量自己,便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尽管这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但是威克斯的父亲年轻时曾在天津生活过多年,也正因为如此威克斯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所剩不多财产的同时,还继承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威克斯从父亲那里知道在中国人眼中,外国人永远都是洋鬼子,而在威克斯看来洋鬼子这个名字好像很滑稽,但却不反感这个很另类的称呼。
  “啊……是第一次见到你这样的洋鬼子,先生是来西北工作的?”后面那个洋鬼子的话让出租车司机一愣,然后和其开着玩笑。今天带的这个乘客很有意思。很多外国人来西北是冲着西北的工作而来,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收入颇丰的工作,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要掌握与之相对应的能力。
  “不,我是个商人,我来西北是为了Made-in0hn而来。”威克斯非常诚实地回答道。看着车外这个充满东方韵味的城市,作为一个贸易商威克斯知道这座城市对自己而言意味着财富和机会。作为商品批发商的威尔斯早已不满足只做中国商人和大公司的贸易中转商,所以才会只身来到中国,威尔斯觉得自己要远比美国大多数商人更有优势,自己熟悉中国文化、可以说流利的汉语,这就是自己的优势。
  出租车司机知道威尔斯口中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中国制造的意思。早在去年根据中华商会的建议,西北和中国企业出口商品都必须要标注“Mad-in0hin”,按照商会大佬们的话说“我们要让洋鬼子知道,他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咱们中国人制造的!”随着西北和中国南北企业生产的商品源源不断出口到欧美,标注Made-in0hn商品逐步成为被西方人认可的商品之一。
  和这个时期日本商品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不同,Mad-in-0hn商品涵盖之广超过人们想像。从价格低廉的普通商品到各类奢侈品无所不包,而且在质量上绝不亚于欧美的同类产品,甚至于得益与源自西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Mad-in-0hn”还成为了质量一流的代名词。
  “先生,您要是想看货,不妨去工业品展览中心,里面有十几万种各类工业产品,相信你一定会找到你需要的商品,比一家工厂一家公司的找省事,从黑龙江到新疆只要是边防公署管辖地界上工厂造的东西,在工业品展览中心都能找到,就是全中国也有六成工厂造的东西都能在那看到,嗯……那就像万国博览会一样,先生您要去那吗?”出租车司机对威克斯提了一个建议。
  作为一个老西北人的司机怎么会不知道工业品展览中心,大多数商人来到西北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去工业品展览中心参观。
  “工业品展览中心?万国博览会!”出租车司机的建议让威克斯想起在诸多关于西北报告和游记中提到的占地面积庞大的“西北工业品展览中心”,同时冒出《纽约时报》常驻记者罗林德·卡夫里特的那篇《西北印象》中对于工业品展览中心的形容。
  “它即是西北商人们向世人展示商品的展览馆,同样是商人们推销商品的最佳场所。这个老旧的东方帝国用这个如万国博览会一般的场所,向世人展现自己工业化的一面。尤其是用钢铁与钢化玻璃建成的庞大如水晶宫般的展览馆,这个水晶宫就像1851年万国博览会英国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辉煌的水晶宫一般,人们赞美这座通体透明,庞大雄伟建筑的时候,为中国人取得世界建筑奇迹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它亦同样证明中国人在技术上取得的进步!”
  “不!今天时间已经晚了,现在先去宾馆,我需要更好的休息。先生,我想问一下如果租用您的汽车每天需要多少钱?”尽管对工业品展览中心以及那个水晶宫非常好奇,但是威克斯还是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决定先去宾馆,毕竟在海上长时间旅行已经耗费了威克斯大半体力,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是威克斯的原则。临了威克斯顺便问了一下租车的费用,毕竟自己不是以游客身份来到这里,租车显然要比坐电车更为方便。
  “全天包车基费用是三块钱,超出二十公里后按每公里0.05元计算。”见这个洋鬼子愿意包车,出租司机连忙开口说道,包车从来都是最受欢迎的生意,一天下来挣的钱抵得上平常三、四天挣的。
  “嗯!明天早晨九点你准时到宾馆来接我。”话一说完,威克斯便接着打量这座城市,此时暮色降临,路边的商铺、百货公司的霓虹灯已经亮起,把街边染成一片五光十色,威克斯突然有一种错觉,如果不是街道两侧充满东方韵味的建筑,威克斯突然有一种身在纽约曼哈顿的感觉。
  西北工业品展览中心“玻璃之城”,是中国第一座用钢和玻璃建造的大型建筑,和1851年英国伦敦的“水晶宫”一样采用标准预制单元钢构件建成,只不过它的面积较之“水晶宫”大出数倍,外观犹如山丘上伫立的一块巨大水晶,极为醒目而独特,这座由玻璃和标准预制单元钢构件建成的建筑由数以十万计的玻璃框格构成极具现代感的幕墙。
  “水晶宫”是外界对西北工业品展览中心的别称,如同英国伦敦在1851年为第一届万国博览会特意建成的主展厅水晶宫一般,从建成的那天起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每当人们看到这座美轮美奂的“水晶宫”时总不吝于用尽一切词汇去赞美它,有时人们甚至忘记了它是一个工业品展览交易中心。
  “……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外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国内报纸曾经如此形容这个让人遐想联翩的玻璃建筑。对许多人而言“水晶宫”或许是这个城市最美的一个梦境,就像它的前辈伦敦“水晶宫”一样,同样采用标准预制单元钢构件的“玻璃之城”仅用了十个月就全部装配完毕,相比“水晶宫”只多一个月而已,不过它的规模远比水晶宫面积更大、结构也更为复杂。
  当威克斯第一次站在这座巨大玻璃建筑面前时忽然觉得冷,是谁说,太美好的东西总是太虚幻,也总是不长久,但是,这些话在这个叫“玻璃之城”的建筑物面前,似乎有种被颠覆的意味。
  “你在楼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威克斯走进“玻璃之城”参观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罗林德·卡夫里特会在《西北印象》之中不吝词汇去赞美这座被他称为“奇迹”的建筑,只是刚刚进入其中,威克斯和罗林德就深有同感。
  “真是太美了!”威克斯想用所有的词汇去赞美,但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他并不知道这座建筑原型实际上并不是出自这个时代建筑师之手,而是司马交由后世欧洲一位知名建筑设计师设计出原型,然后再将设计原型草图和简易模型交给西北建筑事务所,由他们结合这个时代的工业技术水平重新设计而成。
  不过尽管“玻璃之城”让威克斯惊叹不已,但威克斯并没忘记自己来这里的原因,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商品,然后将其销售到美国。
  “天!这里产品真像世界博览会一般丰富!”有什么比一个商人进入无数种商品的展览中心更令他们兴奋的事情呢?当威克斯在展览中心内看到种类繁多的商品时,威克斯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这里就是自己的天堂,这里的一切都将会在未来给自己带来无法想象的财富。
  如同刘姥姥进入大观园一般,此时威克斯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上帝的宝库一般,种类繁多的产品晃花了威克斯的眼睛,尤其是大量威克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产品。
  “这是打火机?”拿起手中做工精美的小玩意,威斯克按照员工介绍摆弄了一下,非常自然的划动火轮,伴着火石的火花,一个火苗冒了出来,没有金属打火机点燃时带的煤油味,甚至于连火焰的大小都可以轻易的随意调整。
  “先生。这是我们公司刚刚发明的液化气体打火机,在使用时,气体会从打火机的顶端喷嘴中喷出,由打火装置点燃,火焰大小可通过调节喷气量来控制,当液化气体用尽后,可从打火机底部活门装填,你看就是这里,用这个您可以在家里自行充气,而且使用非常方便。”展台旁的推销员立即热情的用英语向面前顾客介绍这种新式火机,眼前这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参观者。
  “您看它的做工,除了机身是银质的之外,还用上华贵的中国大漆,再刻上精致的图案和纹饰,做工非常考究,而且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点烟时没有任何异味,您知道,煤油火机的味道会破坏烟草的味道,您想出入高尚场合的绅士们,怎能忍受油味的污染……”
  “的确如此,这种火机现在有出口到美国吗?还有它是不是你们公司的专利产品?”摆弄着手中精美的火机威克斯承认这种奢侈品如果推广到美国,一定会受到绅士们的欢迎,奢侈品利润从来都是最大的,但是前提是现在这种火机并没有出口到美国,那样自己才能够自由定价。
  当然这种火机必须不能侵犯他人专利,威克斯并不想陷入因为专利引起的官司中。就像去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多款汽车一样,被美国的几家公司控告其后视镜侵犯了1911年发明的后视镜专利,中国汽车公司和美国福特等公司在法院打了整整半年的官司,尽管中国汽车公司采用的是广角可调后视镜技术,但仍然被判需要支付五万美元专利费以及赔偿,而且还被迫与美国公司签订广角可调后视镜的专利制授权合同。
  “先生,这可是我们公司的最新产品,昨天才送来您是它的第一个参观者。而且新式火机已经取得了中、美、英、法、德等十六国专利,受十六国专利法保护,目前全世界我们是唯一的生产商。”见眼前这个老外提及专利,推销员连忙开口说道。
  去年的汽车后视镜专利争端之后,专利权在西北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西北产品申报专利不只局限于中美英法德五国,而是扩展到了十六国,现在西北大多数产品都受到十六国专利法保护。在美国后视镜专利案西北败诉之后,在司马看来这纯粹就是种族歧视,为了报复司马一口气在欧美十六国申报了超过2万种发明专利,全部是1918年至1920年之间的发明专利,其中大半是福特、通用等美国公司的专利,按照司马的说法“就是他们再用一根钉子,都得交给我一美分的专利费”。
  在看到专利证书照片件之后,没有一丝犹豫威克斯便立即定下了1000只火机,威克斯相信这种“无异味”新式火机一定会受到富人的欢迎,一只火机1.8美元,在美国至少能卖到5美元,能够花起3美元买火机的人,根本不会在乎多花两美元。
  这时展览厅一辆轿车内传出一阵美妙的旋律吸引了威克斯的注意力,他顺声音朝轿车走过去,声音是从轿车内传出的,就在威克斯准备一探究竟时,轿车内传出一阵音乐声,只见一人在穿着制服的推销员介绍下正在转动驾驶员右手边的一个圆纽。
  “天!这是收音机!”威克斯瞬间明白车内传出的声音是什么,是收音机!对于收音机威克斯并不陌生,自从美裔华商在一年之中建立起十余个广播电台之后,远比留声机更廉价同样可以欣赏音乐的可调频收音机,就已经在美国普及开来,从家庭到酒吧、餐馆都可以看到这种可以听音乐、听新闻、听最新产品广告甚至于小说的收音机,而现在收音机竟然被装在了车上。
  “先生,这是我们西北电器公司生产的新式车载收音机,有了它您可以一边开着车一边享受美妙的音乐!”推销员的话在威克斯心中掀起一阵狂澜,可以想象当这种收音机出现在美国市场,一定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没有人可以拒绝在枯燥乏味的旅途中听美妙的音乐。满面惊喜的威克斯双眼放光地看着车载收音机,想象其中包含的巨额利润,威克斯并没有注意到收音机中播放的新闻,只是盘算着自己应该怎么样把美国的销售代理权拿到手。
  ……
  “……随着最后一支俄国赤卫军官兵向边防军投降,圣叶卡捷琳堡的战事已经宣告结束,俄罗斯皇家近卫军及护国军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他们在等待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签署新的命令以越过乌拉尔山,解放欧俄地区饱受残暴社工党摧残、杀害的俄罗斯人民……”圣叶卡捷琳堡火车站二十年前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的漂亮白色火车站已经被炸成了废墟,随着圣叶卡捷琳堡的攻克以及战事的结束,被炮弹、航弹炸毁的铁路经过工兵部队抢修之后重新投入了使用。
  此时火车站气氛肃穆,在站台前士兵们面色沉重的推着平板车从冰窖取出冰块,厚重的冰块被列车内的士兵用抓钩滑入货车厢之中,货车车厢是少见的冷藏车厢,装入冰块可以保证车厢内温度在十五天内不超过0度。站台上所有士兵都静静在作自己的工作,在站台附近的有座在战火中幸免的仓库,仓库内随处可见巨大的冰块使得仓库温度保持在零下。仓库内士兵面色沉重而悲伤的给钢板压制成的灵柩上铺国旗,仓库中密密麻麻的摆放数不清的钢棺,边防军制式的黑色钢棺是圣叶卡捷琳堡为国尽忠士兵们最后的归宿,就像他们曾经在军歌中唱的那样。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家乡,如果子弹夺去我们的生命。那么至少我们忠实的战友,会给我们一个荣耀的坟墓。”这些用钢铁制成的灵柩象征他们曾经的荣耀,他们身为军人钢铁般的意志此时凝固在这只有两米长、70公分宽的黑色灵柩上,在灵柩侧下方一串金黄色的数字是他们在边防军服役时的军人编号。
  在指挥所中刘楷轩强忍泪水,从安明磊的遗物箱中取出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一位美丽的少妇,怀里抱着一个小娃娃,刘楷轩知道这是明磊在湖南长沙老家等他回家的妻子李琳慧。照片背面有一排娟秀的字迹写道:“明磊,睹物思人,认得迎门轻笑,等你回家”。这是刘楷轩和明磊离开长沙前,李琳慧特意带着未满一周的儿子到相馆拍的照片,她没有阻止丈夫离开,尽管她明白也许这一走即是永别。
  “生者代为照顾家中老少,若……你我兄弟到时忠列祠见!”刘楷轩面带悲意把照片放回遗物箱,这个遗物箱不久之后就要和其它牺牲官兵的遗物箱一起送到他们的家人的手中,看着面前的遗物箱无以言表的悲痛在刘楷轩心中弥散,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挚友,而是为了三营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一百一十五名官兵,他们都是中国最杰出、最优秀的青年。
  “忠烈祠见!”作为安明磊的营长刘楷轩必须要按照部队的规定给安明磊的家人写信,当提起笔的时候,刘楷轩脑中浮现出在安明磊离开营地前对自己说的话,眼前再次呈现出一片雾状。
  “致安明磊中尉家属: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得知安明磊中尉牺牲的消息,对于贵公子、尊夫的牺牲,作为指挥官及挚友我内心伤痛无以言表,对我而言安明磊是我的兄弟、战友,是我们三营所有战士的一切,他不善言表,但他却用行动和卓越的指挥赢得部属以及长官的尊敬,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
  八名抬棺兵面色肃然的抬着覆有国旗的灵柩缓步走出仓库,也许是世间生灵也能够感受到此时火车站肃穆而悲痛的气氛,没有鸟儿的啼鸣,整个火车站静的出奇,只能够听到抬棺兵军靴踩踏地面时发出的声音。
  “咚、咚、咚、……”有些沉闷的军靴声就像军鼓一般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弦,在列车车厢门两侧各站立着八名战士,他们行着标准的军礼为自己的战友送行,目送抬棺人将灵柩送入冷藏车厢之中。
  “国家只有尊敬每个人,每个人才会尊敬这个国家。”站在站台上的罗林德·卡夫里特看着眼前这一幕,想起自己过去采访司马时,司马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或许他们是用这种极尽哀荣来表达对于牺牲士兵的尊敬吧!”罗林德·卡夫里特如此想,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十三年的记者,只有在西北边防军中才能看到对于牺牲士兵的尊重,而不像其它中国军队一样对于牺牲的士兵仅仅只是集葬坑草草掩埋了事,他们不惜工本把英勇士兵的遗体完好的带回家,正是出于对英灵的尊重。
《后汉书马援传》中东汉名将马援曾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在司马看来国家必须要承担安葬阵亡军人的责任,军人葬礼是庄严而神圣的国家义务。一面国旗覆盖于灵柩之上,象征阵亡军人曾为国家服役,为国家利益付出自己的生命,而将他们带回家是国家的职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虽然写得悲壮,但是谁能够忍心为国尽忠将士埋骨他乡呢?就像谁人愿意自己的儿子、丈夫埋骨他乡一般。甚至于长达几十年时间,受限于种种原因致使他们的家人不能祭拜,这是国人害怕埋骨他乡的根本原因,按照中国传统,谁也不愿意在异国他乡做个孤魂野鬼。
  “忙赶上头里的丧车不远,眼见得客死他乡有谁祭奠。”对于讲究叶落归根的国人而言,身后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葬于家乡。当英勇的士兵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对祖国的忠诚后,国家连他们这点愿望都无法满足的话,那么……。
  “每一名为国牺牲的官兵,我们都要把他们带回家!谁带他来,谁带他走!”
  正因为如此在西北边防军军事法典中,阵亡军人的从灵柩归还直到葬礼都有一套专门的法定仪式。也因为如此,无论西北边防军在任何地方战斗,只要有可能,都必须要把牺牲的官兵带回家,按照他们的遗愿或葬于国家公墓或归葬家乡,这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礼仪或是形式,而是出于一个国家对为国牺牲士兵的感激和尊重。当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收拢人心的作用,至少每一名西北军士兵都相信自己永远不会遗尸荒野。
第134章
话语霸权的时代
  以前,美国电影只是在游乐场穿插在杂耍节目之中放映,并没有固定的放映地点。1905年在匹兹堡首次出现专门放映电影的小电影院,称为“五分钱剧院”,之所以被称为五分钱剧院,是因为门票只需五美分。到1908年电影专利公司成立的时候,全美国已有几千家五分钱剧院。
  到1910年,五分钱剧院的生意达到顶峰,年收入高达九千一百万美元,每周平均有两千六百万人光顾。观众绝大部分是下层劳动人民,特别是新移民,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可能一句英语也不会讲,看电影也就成他们的一项主要娱乐,因为这时候电影是无声的,对于上层、中层阶级来说,五分钱剧院乃是下等人的娱乐场所:简陋、拥挤、肮脏,他们绝不光顾。
  1913年,在教堂周围仍不允许有电影院营业,放映的电影浅薄、低俗,也难以争取到有艺术品位的观众,他们仍然只去听歌剧、看戏剧。在这个电影业刚刚起步的时代,电影正在试图完成由低俗娱乐向高雅艺术的转化,从“下等人的玩意”向所有人娱乐发展。电影作为传播价值观、思想的重要工具,并没有被人们所熟知,也无法意识到通过电影进行文化垄断和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毕竟世人认识到这一问题是在十多年后,德国人和俄国人把有声电影与意识形态的宣传结合在一起之后,人们才逐步意识到电影是传播价值观和思想的最佳工具,但在“默片”时代,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位于西北三十五街区的乐凯胶片试验室,既便是在西北也没有太大知名度,但是提到“乐凯三十五毫米相机胶卷”时自然就会想到乐凯胶片公司,这个亚洲最大的胶片公司,而让乐凯胶片公司闻名于世的就是诞生于“乐凯胶片试验室”35毫米相机胶卷。
  乐凯胶片公司是一个因“海鸥牌”103型便携式小型三十五毫米相机而闻名的企业,以德国38年“莱卡”B型相机为原型的“海鸥103”型便捷式小型相机,这种全金属机身,拥有可伸缩金属镜头筒,快门是左右行走的帘幕式焦点平面快门,上快门与卷片同步完成,可防止重拍的相机一经西北光学公司推出市场,便受到人们的追捧。
  而最受人们追捧的却是它使用的36张盒装胶片,这种打孔盒装胶片即便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可以加载到照相机内,方便人们使用。盒装胶片和海鸥103型相机继而迅速成为最流行的摄影器材,因受到专利法案保护,作为盒装相机胶片唯一生产商乐凯胶片公司也因而成为世界知名的胶片企业。
  从少年时第一次在上海维多利亚影院看到电影的那天起,杨渝霄就迷上了电影这种“伟大的无声艺术”,在工作后喜欢把大多数业余时间用在电影院中的杨渝霄总是渴望更为完美的电影,可以像歌剧一样发出声音的电影。
  应该说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人们借助乐师给电影配乐;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说唱演员,当影片放映时,他们以说唱形式讲解影片的内容,所配乐曲一般由乐师根据银幕展示的剧情即兴演奏。
  电影是在“无声无色”的条件下成为一种新型艺术的,它不仅没有为“无声无色”感到遗憾,相反“无声无色”恰恰是电影成为艺术的一个基本条件。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他的一项最新发明:有声电影,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地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种Vitaphn声音系统,就是以腊盘结合电影声画同步,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出现了问题,唱片和放映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到1914年,Vitaphn声音系统的有声电影几乎被放弃了。
  “既然在胶片上可以记录图像,为什么不能在胶片上携载声音呢?”
  有时梦想就是人们发明创造的原动力,作为乐凯胶片试验室的高级研究员,杨渝霄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在胶片上记录下声音,就像是在胶片上记录图像一样。为此杨渝霄向试验室提出研制“有声胶片”的申请,当然毫无疑问的被拒绝了,电影无声早就是公认的定理,即便是在爱迪生发明了Vitaphn声音系统之后,也同样如此,更何况任何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电影胶片上绝对不可能记录声音。
  不过最后杨渝霄却非常意外的从司马名下“中华技术发展基金会”取得一笔总额为五万元的风险投资,这笔分期支付的风险投资成为杨渝霄的研制经费。
  “杨,你要相信,电影胶片永远都不可能记录声音。”当天色微暗杨渝霄再一次低垂着头无精打采的从实验室内走出来之后,尽管两人是朋友,但是格斯洛·卡达斯还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劝说朋友放弃他的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不!格斯洛,电影胶片上一定可以记录声音,只不过我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已,相信我,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看到真正的有声电影。”
  杨渝霄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杨渝霄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自朋友的劝诫并没有让杨渝霄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反而再一次挑起了他的斗志。自从杨渝霄开始尝试在胶片上记录声音之后,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总是伴随杨渝霄,尤其是他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在人们看来杨渝霄根本就是在痴人说梦。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扬渝霄离开试验室,漫无目的在街边人行道上走着,尽管在所有人面前杨渝霄都会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表明自己一定可以研制出记录声音的电影胶片,但几个月来无数次失败不断打击着杨渝霄,以至于有时候杨渝霄感觉这是不是真的不可能实现,电影是不是永远都不可能发出声音。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当杨渝霄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走到中央公园附近,几个月来每当遭到挫折心灰意冷时,杨渝霄总会在不经意间走到距离实验室足有3.5公里的中央公园。
  西北林立的高楼,名牌的店铺,纷乱的车流,疾步的人群,肆流的欲望,所有这一切在令人激情澎湃的同时,也常常会让人感觉心情压抑,这里人们的节奏明显快过中国其它城市,西北梦的实现就是建立在如后世二十世纪一般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之上,如果人们不去努力,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西北梦。在人们感觉到压抑的时候,中央公园就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场所,中央公园是整个西北环境最美且闹中取静的地方,几乎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爱上它,并喜欢将周末或假日以及其它空闲时间消磨在这里,散步、晒太阳,然后在草坪上享受一顿阳光野餐,以期排解压抑的心情。
  “没想到自己又来到这里。”杨渝霄朝公园入口走去,此时已经精疲力竭的杨渝霄和往日一样,需要在这里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以使自己重新恢复斗志。躺靠在一棵树旁的杨渝霄看到公园里的人们在草地上席地而坐,聊天,晒太阳,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以及嘈杂的西北被挡在公园之外,人们自由的在草地和人工森林间嬉戏,享受难得的放松。心情变得舒畅起来的杨渝霄情不自禁的伸了个懒腰,这时不远处传来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1900年巴黎博览会上,一架宛如电话般的机器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观望,表演者拿起电话话筒介绍说:女士们,先生们,这不是电话机,而是一架能贮存世间所有声音的机器……”
  “贮存声音的机器?”听到这句话杨渝霄敏感的竖起耳朵,然后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对男女青年背对自己坐在草坪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