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730

  而且在西北的调停下南北各省已经超过半年没有爆发战事,除了各省进行的剿匪战之外,甚至于就连历史上的府院之争引起的张勋复辟而后引发的护法战争都因为西北的存在而烟消云散。西北用这种强势的中立换来了准中央的待遇,各方都依赖于西北,最终西北用这种依赖影响了各方的决策,像阻碍中国实业发展的厘金以及杂捐的裁撤,因为牵涉到地方利益,使得在历史上要到14年后南方政府才得逐步裁撤,而现在西北正是在谈判桌上,先从中央再到地方一个省一个省的谈,最终以西北加大在各省投资和实业贷款为代价,换取了去年十月全国厘金以及多达二十六项各类杂捐的裁撤。
  西北并没有任何损失,反而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无论是投资或是贷款西北的金融实业界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而厘金的一举裁撤使得各省实业更是得到进一步发展,受益的最终是整个国家,实业税收的增长使得地方和中央没有任何损失,而全国民众也从中受益颇丰。至于那些在投资实业中获利的军阀、政客和地方士绅、地主更是对投资实业生产乐此不疲,丰厚的利润和西北的高工资一直吸引着关内的熟练工人,使得现在中国实业工厂内的熟练工工资水平远高于历史水平,工人的收入提高之后,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这种良性循环在未来会越发显现出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先生,我们不否认西北在关内作出的努力,发展教育、发展实业、救济难民、调停内战等等都取得很好的结果,但是这一切却是治标不是治本,为什么西北军可以出兵蒙古、出兵新疆、黑龙江,但是却不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出兵口内各省,击败各省地方势力进而入主中央,把西北的一切扩展至全国,以加快国家的发展。是不是真得像一些报纸上所说,西北试图将自己演变成中国省份中的列强,通过对各地督军的支持,进而将全国各省变成西北的准殖民地,以销售自己的产品。”
  显然司马的回答并不能让这些学生们满意,他们或许崇拜司马,但是绝不意味着会盲目的相信司马所说的一切,更何况对于西北对内政策,全国各界早都有种种推测,殖民地之说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对于眼前这些年轻人能够当自己的面提出这些问题和指责,让司马感觉非常欣慰,他们能够在自己面前毫无保留地说出他们所想,以及指责西北目前的关内政策,让司马看到的是希望。
  司马微笑着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无论如何眼前的这些年轻人让司马很满意,司马知道这或许和他们的校长一直以来所提倡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蒋梦麟反对西北的军国民主义教育,提倡平民主义教育。
  “近世西洋之教育,平民主义之教育也。曰自治也,独立也,自由平等也,发展个性,养成健全之个人也,皆所以增进个人之价值,而使平民主义发达而无疆也。”
  “大学者,为研究高等学科而设,其学生为将来增进文明之领袖,故当以思想自由为标准。”而这正是司马想要的!
  “两者的性质不同,西北军出兵新疆、黑龙江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出兵新疆是根据边防的需要,黑龙江是为收复中东铁路,而不是为了扩大地盘,两省议会通过决议加入西北联合议会,是两省千万民众做出的选择。在此期间,西北军从未将自己的枪口对准过国人,而国人也未有一人死于西北军的枪口之下,现在对于中国最为迫切的是什么?是我们自身陷入内战之中,民众流离失所、工厂遭到战火的破坏,几年来积聚的财富毁之一旦吗?不是,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对外争取国权,对内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现在中国已落后世界数十年,几十年间更为列强所欺凌,如不思发展,稍有不慎则有亡国灭种之危,当我们发展起来之后,人民就是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司马的回答或许有危言耸听之意,但是这个宝贵的发展时机,如果错过了还会再有吗?抓住一切机会发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现在西北发动内战最高兴的是谁?是日本!是那些列强国家!快刀斩乱麻的结果是什么?大数量战争难民需要救济,战后的恢复重建等等一系列的后遗症会拖垮西北的经济。
  更何况现在实业未得到完全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的内地,对于西北而言根本就是负担,即便是不费一枪一弹拿来,在全国推行“西北模式”,都会耗尽西北的财富,而不能像现在这样,把全国变成西北的原料产地和加工厂,以此促进各地实业经济的发展,等到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民就会在未来做出他们的选择。
  “这是……”夹着几本从图书馆借出的书,梅贶升看到体育场边围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听着人群之中不时传出的声音,梅贶升问了一个身边的同学后,便目瞪口呆的朝人群看过去,然后和其他人一样朝人群挤过去。此时司马主任来到西北大学并在体育场和同学交谈的消息,早已经在整个校园里传开,很多没上课的学生和旁听生都从大学的各个分院朝体育场赶来,从最初的数百人,到现在黑压压的数千人,以至于道路发生了拥堵。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刚一下课就要去参加一个沙龙聚会的胡适经过体育场时,看眼前围成人山人海的一幕和拥堵的道路,还误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看着那些面带兴奋和激动表情跑来的学生,显然并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是他!”当看着数千名学生朝体育场旁铁架木板的简易看台走去的时候,胡适看到一个在学生簇拥之下站在简易看台上的年轻人,对于那个同龄人胡适并不陌生,在新年和春节宴会上有过一面之缘。
  “……你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今天要跟你们讲的是,国家的建设发展迫切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在学校之中好好地学习,对于你们的未来至关重要,学好了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现在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国处于历史性时刻,我们的国家在你们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下正在实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正在追寻着属于我们光辉灿烂的过去和荣耀。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科学和工业。”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强大了,我们的民族才能够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民族,我们必须做到这一点!……美国的一位开国先贤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我们的批评者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指出我们的缺点。’如果这话正确,在很多时候,我想我的朋友会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当然我也乐意因此而结识很多朋友。”
  站在简易看台上对这些学生做演讲的司马此话一出,操场上立即发出了善意的笑声,因为学生越聚越多的关系,而在安保人员的提醒下司马只能结束在操场和同学们的对话,不过在临走之前,应学生们的要求,司马要对这些学生们说些什么。
  “……中国的年轻人必须享有心灵上的自由,以便最充分开发自己的潜力,高度的学术自由和活跃的文化融合是创造力的源泉。大学是培养能够感受真善美、具有独立人格与尊严、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摇篮,是人类先进文化和思想产生与传播的主要基地。”
  “……尽管我国目前继承了伪清的软弱、出卖带来的耻辱,但我认为,我国最伟大的时代就在我们面前,中国不仅顶着未来的种种艰难险阻生存了下来,而且正在迅速向前迈进。你们这一代人必然处于中国未来复兴的中心……我们所有的目光瞄向未来,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已经足够悠久。”
  “然而,今天我们的祖国和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年轻,这个时代将是新的中国的黎明,因为你们,因为你们这些年轻人,你们将会为未来进行的事业而自豪,为明天的到来更加自豪,未来属于你们,年轻人们!让我们一起在未来为祖国奋斗五十年!在你们的手中这个最古老的国家将会被建设成一个新世界。”站在看台上的司马对眼前的学生说道。
  在司马看来未来的确属于他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眼前的这些年轻人,在历史上因为环境或许不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但是在这里,历史不会再次重演。
  “为祖国奋斗五十年!”司马的声音一落,同样的喊声立即响彻整个操场,在这些青年人的心中国家重于一切,毕竟中国承受了太多的屈辱,正是这种屈辱使得这一代年轻人比任何一代年轻人都更富有激情以及爱国之心,他们连做梦都想着祖国的强大,也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努力,这一切的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为祖国奋斗五十年!”
  站在人群之中的胡适并没有听清站在看台上的司马在说些什么,只是看到他不断的挥动手臂,面色或激情洋溢或时而轻笑,在国内胡适没见过比他更善于演讲的政客。这时听到周围的学生们发出的呼喊声,看着这些学生们或激动或兴奋的表情,胡适明白这或许是他们发出的誓言。
  “再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祖国共同努力吧!”结束了演讲之后,司马便笑着从看台上走了下来,和这些充满热情的学生们告别。现在西北大学的八千名学生和三千多名旁听生,是未来西北建设的希望之一,就像现在正在德国各个大学之中学习的留学生一样,现在中国就像海绵一样,迫切需要汲取各种各样的人材,为这个国家的建设服务。
  西北从未来停止过自己对于人材的渴求,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除了在国内高薪聘请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之外,为得到发展工业科技所需要的人材,西北还面向全世界招聘任何需要的技术人员,从科学家到技术工人,招聘的范围之广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被排斥的美国德裔移民、迫于国内乱局被迫流亡海外的俄罗斯技术人员,甚至于不惜从德国、奥匈帝国等交战国聘请必要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但是引入外国专家以及技术人员永远都不是长久之计,长久之计就是自我培训。外国人永远是外国人,即便是他加入了中国国籍宣誓效忠中国政府,但是从长远来说,只有培训自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建立大学和技术专科学校才能解决问题,不过在此之前西北只能依靠大量的外国技术人员和专家,这或许就是后进农业国的无奈,也是后进农业国发展工业的必由之路。
第103章
技研
  事物总是创造于天才的头脑,而非自然,即天才总是在事物真实存在之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它们清晰的图像,这或许会被人视谬论,但是历史上却总有一些天才,他们坚信这一点,以至于有一些被视为天才的科学家,甚至被认为是奉上帝之名发明创造。在西北各个研究所中有不少都是以人名命名,但是都是在某一名技术专家取得了突出成就之后,作为对他本身的一种奖励用名字命名研究所。
  一直以来拥有一个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的研究所,从来都是在西北工作的技术专家的梦想。但是在去年一个从美国来的物理学家,一来到这里就得到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试验室,尼古拉·特斯拉物理试验室。
  “妈的!”因过敏而使身体产生的瘙痒让特斯拉愤怒的大声在试验室内吼叫着,经常发作的过敏症让特斯拉有种想拿刀把过敏处刮下去的冲动,可是周身上下痒到骨子里的瘙痒显然不是能拿刀割除的,如果可以的话恐怕特斯拉早都做了。
  “咣当!”身体上的瘙痒使特斯拉将试验室台上一些工具推倒在地。特斯拉的表现没有引起试验室内其它技术人员和学生们的惊奇。
  在这几个月来,在尼古拉·特斯拉物理试验室内工作的上百名技术人员和学生早已经习惯了他的种种怪僻,甚至于一些学生还非常欣赏他的种种怪僻。独自生活在距离西北大约六十多公里远的偏远山区一座别墅内,非常病态的害怕各种病菌,会因为各种类型的恐惧而陷入瘫痪。像现在这样经常发作的过敏症几乎要把他逼疯,或者说他已经疯了。
  夏天时一只在隔壁房间嗡嗡叫的苍蝇在他听来就像整个中队的飞机,走在桥底下他会觉得桥在压迫他的脑袋,好像要把它压碎。总之一句话,这个怪僻的老头有可能是真的疯了,要不然他那个疯狂的大脑之中,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东西。尽管那些德裔的技术人员并不一定能够接受他的种种怪僻,但是却不得不为他那个疯狂的脑袋中所有的奇思妙想而叹服。
  自从尼古拉·特斯拉物理试验室建立以来,这座物理试验室或许是西北出成果最多的试验室,不过其中有不少成果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不过作为主持者的尼古拉·特斯拉,从来都是将自己的发明开个头而已,而未将其化为完整的商业产品。在历史上这种失败成为贯穿他一生的主轴——全然的理想主义,只有偶尔触及现实,特斯拉在他的事业里,致力于追寻完美的原理,以建构革命性的发明。
  每当找到一个重要的观念后,他便会去申请专利并且公开展示,但是他总是因为时间和金钱的关系,而把实际动手以及制造成营利产品的工作留给其他人做。在美国或许并没有太多人帮助特斯拉完善他的发明,但是在西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在他试验室里的技术人员,则可以帮助他完成一些产品的商业化。
  “我将不再为眼前工作,而是为将来。”历史上尼古拉·特斯拉曾经在纽约这样对记者说:“未来将是我的。”——交流电、多相电机、可逆磁场、无线通信、遥控自动学的发明者,特斯拉是个发明家,他的专利奠定了二十世纪力能学的基础,他独自奋斗数十载研究宇宙形成过程,他还希望在他的实际发明中完成对物质和精神的结合,并在理论上完成这一课题。
  特斯拉以多才多艺的成就,在西北为他人树立了榜样。后世国外直到二十一世纪仍有很多人探索他那些失传了的技艺,特斯拉反对正统理论,他总是以自己设计巧妙的实验来说话,而不是空谈理论。因而,往往他对自己实验结果的解释是错误的。而事实上,西北目前所需要的正是特斯拉这种实践天才,而不是理论家。在西北51区内拥有太多理论,这些理论却很难化为实际产品,而特斯拉和他的试验室则可以把这些理论变成营利产品,更重要的是变成西北掌握的技术。
  “特斯拉先生,如果你感觉不舒服的话,可以到西北医院去看一下,相信那里的医生会帮助你缓解过敏时的反应。”一名研究员过去收拾被特斯拉推掉在地上的东西时对其提了一个建议。和研究所内大多数研究员一样,对于眼前这个自从来到西北以后就将全部精力投注到试验之中行为有些怪僻的老头充满好感,见其饱受过敏症的困扰,便提出了一个建议。
  “没用的,等过两天就好了,这是上帝对于天才的惩罚。”
  感觉舒服一些特斯拉断然否决了那名研究员的建议。过敏症是特斯拉自幼的病症,半个世纪以来,对于治愈和缓解他带来的痛苦特斯拉早就不抱任何希望。更何况成年之后,特斯拉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
  幼年时特斯拉的家庭不允许他进工艺学校学习,那时的尼古拉深感有一种来自上天的召唤让自己去做一个电气工程师,他对父亲的反对很不安,直到他可能因此快要死时才出现转机,父亲最终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不久特斯拉奇迹般的康复了而且很快沉浸在发明创造的幻想里。
  “童年由于出现幻觉我遭受着巨大痛苦,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闪光,里面有真实物体的形象,这些对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别人对我讲一个词的时候,它的形象就会在我的幻影里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就像被设计好的一样。有些时候,我自己也分不清这到底是真实还是幻觉。”特斯拉曾经如此对人们说道。
  提到能将自己的发明事先在头脑里完全想好特斯拉很自豪,他甚至不需要实验、模型、图纸,在这种方式下他发展了自己的方法,把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践。特斯拉能敏锐的区分哪些想法以图像的方式进入他的头脑,哪些是经过具体分析后得到的,不过他却将此视为上帝的赐予。
  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特斯拉都将自幼伴随自己的过敏症视为上帝对自己的惩罚,在特斯拉看来,上帝对人们是公平的,在给了自己才能的同时,却把这种过敏症带来的致命痛苦留给了自己。不过这只是特斯拉的想当然罢了,毕竟他本身就是一个沉浸于种种幻想分不清现实有点疯狂的人。
  “特斯拉先生的脑子果然不太正常。”一个正在测试新型电动机的助理研究员听到特斯拉的话便轻声嘀咕道。的确尽管特斯拉有着无与伦比的才能,但是将病痛视为上帝对自己才能的惩罚,显然是有些太过自负和疯狂了。
  “这是我的试验室。”感觉已经舒服些的特斯拉看着眼前忙碌的试验室,原本被痛苦折磨的紧崩着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每当看到眼前的试验室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技术人员的时候,特斯拉总会沉浸于一种幸福的臆想之中。
  19世纪末,由于科研所面临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规模日益庞大,需要的科研设备增多,大规模投资及集体协作成为必要。而特斯拉的科研方式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他总是单枪匹马,一个人支撑他科研项目的所有活动:发明、管理、寻求投资者等等。正是这种落后的科研方式使他常常陷于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直接导致他许多研究工作或由于缺乏必要的合作者而虎头蛇尾,前功尽弃;或由于缺乏资金而停留于理论探讨阶段,无法付诸实践。
  “世界广播系统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介入一下,现在每个月特斯拉先生的研究所耗费的研究经费高达十余万元,尽管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像这样不务正业是不是……。”作为西北科技发展署,主管着西北各个研究所的张子丰,在接到上个月各研究所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特斯拉研究所的经费使用有些不务正业,就立即来司马这里汇报。
  特斯拉这个才到西北几个月就已经因其种种怪僻而名扬西北的“天才”,是主任亲自招选来的,现在他浪费宝贵的研究经费显然需要和主任打招呼。
  “子丰,记不记得我曾经说过,科技发展署的责任和义务,除了制定西北科技发展大方针之外,唯一的责任就是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供给,经费是保证科学发明成功的基本条件,一定要千方百计为科学家们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使其免去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到发明中,为社会创造财富。”
  “我看过特斯拉关于那个世界广播系统的报告,可能有些空想,但是只要他没有影响到正常研究,我们不需要过问太多。子丰,你本人也是搞研究的出身,应该明白科技的发展实际上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之上,即便是失败了,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不是吗?咱们的技术底子薄,即便是没取得成果,但是却在从事这一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让研究所的年轻人得到了经验。”
  “记得当初建立西北第一家研究所,就是你的化工研究所的时候,那会你还是副所长,我说过如果你们有50%的想法能够达到成熟产品的程度,那就表明我们研究人员的冒险程度还不够,我要求的是10%至15%能够达到成熟产品的程度就可以了。钱!在技术研究上西北从不缺,我的科技发展基金会可是有大把的资金等着进行风险投资。”
  司马笑着对眼前的张子丰说道。一直以来在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上司马从不吝惜资金,尽管西北研究所有三分之二的研究和精力是用在对科技发展署提供的外国“不成熟的试验技术”基础上进行重复试验,以从中找到实用价值,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研究实际上都是试验性的。在这个框架中,确实有一些“疯狂的试验”,但是,却使得研究所内的技术人员经常得到一些具体的研究结果。
  因此,司马一直反复强调在试验方面的项目有10%至15%取得成功就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科学试验绝不应该害怕失败。为了加快从研究向项目开发的过渡,西北研究体系一直以来还遵循一种名为“寻找目标概念”的流程,这个流程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把有关文件发送给开发人员,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与开发人员在共同寻找目标方面进行合作,开发人员在收到研究人员的文件之后将制定概念并且随后依靠自己开展工作。按照后世的经验,这种合作能够更容易找到最明智的开发方法。
  “主任……”听着主任的话,张子丰才发现自己好像有些过度反应了。在化工所初建时,当时为了纯碱、化学染料、合成氨等种种技术“研究”耗费了巨额资金,尤其是合成氨,当时为了解决种种技术问题耗费的研资金比建立的第一家合成氨工厂的投资还要高出20%多。
  当时面对化工所进行技术研究时庞大的经费支出,连天津久大的范经理都有些退缩了,当时司马则是不断增加经费,告诉化工所里的每一个人在试验中不要害怕失败,并且鼓励他们进行更有创新的实验和采取错误的方法,正是那无数次的失败奠定化工研究所现在的基础。
  “子丰,你上个月建议西北化工可以考虑向英美转让合成氨技术?”司马适时转移了话题,把话题扯到了合成氨的技术转让上,提出转让这一技术的正是眼前的张子丰。目前工业化生产合成氨技术在全世界只有德国的巴登公司和西北化工掌握,无论是美国或英国的公司生产军工中至关重要的硝酸都是依靠南美的硝酸盐矿的矿石,用硝石制取硝酸的成本是人工合成氨制取硝酸的五倍以上。
  正因如此西北化工从硝酸以及炸药出口之中获利甚巨,合成氨和与之相关的化肥、火炸药生产,可以说是西北化工最大的一棵摇钱树。但是如果转让这种技术的话,无疑是把摇钱树交给了其他人。
  “主任!实际上早在1906年弗里茨·哈伯研究出试验制取合成氨技术之后,合成氨的试验室合成就不是秘密,秘密是工业化合成。几年来英国、美国的化工公司和化学专家都拼命在弗里茨·哈伯的基础上研究着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合适的催化剂、原料气氮和氢的提纯以及从未转化完全的气体中分离出氨等这些技术问题。既便是我们不进行技术转让,相信最晚到明年,他们应该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到那时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再是什么秘密。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美、英两国取得进展之前,把合成技术转让给他们,然后利用专利权限制他们的商品出口范围,同时像我们转让其它技术一样,提取产量专利费,在他们掌握这一技术之前,挣取最大的利润!”
  张子丰重复了自己对西北化工经理、主管们的话。科技发展署除了给予研究所资金和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一直关注国外的技术发展。因为战争的需求及巨额的利润,英美两国的化学公司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经开始从事合成氨的技术以用于生产硝酸,尽管在工业化生产上的进展不大,但是参加过合成氨工业化生产研究的张子丰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随时有可能被捅破,于其等对方捅破后面临竞争,不如在其捅破之前转让给他们,以换取足够的利益。
  “在其研制成功之前,转让技术!”听到张子丰的建议司马脑中浮现出一个后世听说过的关于俄国向中国出口远程轰炸机的笑话来,尽管记忆中这个笑话已经非常模糊,但是关于这个笑话感受更多的却是背后一种无奈的嘲讽。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中国向外国转让技术专利,会不会起到同样的效果,到时或许欧洲人会编一条与之相当的笑话出来,以嘲讽自己的技术人员,不过司马明白这不过只是一个想象。
  “弗里茨·哈伯把合成氨的生产流程专利权卖给巴登公司时,巴登公司声明不管生产工艺如何改进,合成氨售价如何下降,巴登公司每售出1吨氨,哈伯将分享10马克,其收入永不改变,我想现在这个战争时期,面对巨额利润,英美两国公司一定不会介意参考巴登公司的方式,以每吨2英镑或8美元左右的代价购得我们的专利权。”尽管与现在硝酸大量出口获得的利润相比获利甚微,但是在张子丰看来这笔收入实际上是额外收入,而且是一笔长久而固定的收入,以后英美两国公司只要生产氨,那么就需要向西北化工支付一笔专利费用。
  “呵呵!照你说的办吧!我回头会和旭东那里打个招呼。”合成氨技术不可能永远保密,对于这点司马再清楚不过了,实际在历史上一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杜邦公司就已经突破了合成氨工业化生产面临的技术问题,只不过在历史上没有赶上一战的末班车而已,不过却在后来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化肥普及中发挥了作用,既然如此那么现在也就没有必要保密,这个专利和十字螺丝钉之类的小专利并没有太大区别。
  工业品的技术和专利权转让一直都是西北公司重要的获利点,小到十字螺丝钉、双层剃刀大到柴油机甚至五万千瓦大功率发电设备还有高压电传输设备,这些技术转使西北公司获得了上亿美元的利润,而英美法等国每个月支付的专利使用费同样高达数百万美元,既然这些可以转让,那么合成氨也同样可以转让。
  很多时候一个专利或者一项技术可以成就一个公司,尤其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更会使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公司。西北医药公司就是这么一家因为一项技术和专利而在短期内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医药公司。尽管之前西北医药已经向欧洲出口了大量的药品和医护材料,但是真正让西北医药成为世界知名的医药公司还是因为其生产的数十种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生产使得西北医药成为了世界知名医药公司的同时,更为其带来了丰厚利润,药品自古以来利润都非常惊人,在磺胺类药物给西北医药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他的发明者申礼也因此功成名就。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人发明并由西北医药生产的磺胺类药物,会有多少英勇的协约国士兵死于伤口感染,磺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挽救了数十万协约国士兵!它为许多有致命危险的急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使不少慢性疾病也得以早愈,申礼先生的发明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这是法国医生们在报纸上不断重复的一句话,正是在法国数百名化学家和医生们建议下,法国政府授予发现了氨苯磺胺的西北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申礼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这一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而英国政府同样在其科学家和医生们的要求下授予其子爵爵位。不过这一切荣誉对于申礼本人而言,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
  而丰厚的专利费使申礼很快成为了富豪,但是作为技术人员申礼因其发明而功成名就,却给西北每一名技术人员指明了一条道路,技术发现可以使得他们发家致富,并因此而功成名就。
  电车在西北医药公司研究所附近停下之后,手中夹着一份报纸拿着油条的周明祖和熟人打了个招呼,便跳下了电车快步朝公路对面的研究所走去,一边走一边吃油条,作研究的没有假期,这句话在西北技术研究人员之中非常盛行,以至于为了让他们好好休息,各个研究机构不得不制定强制的休假制度,周明祖就是刚刚结束一周休假,昨天刚从天津老家赶回西北。
  作为西北医药公司研究所的一名技术人员周明祖和其他人一样,在潜意识之中都希望能够像申礼一样发明一种药物因而功成名就,不过对于周明祖而言,不过仅仅只是想一下罢了,用别人的话说,总有那么一些人受到老天爷的眷顾,像申礼一样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手部感染又意外染上百浪多息,又怎么可能从伤口愈合启示中发现氨苯磺胺呢?
  不过尽管其他人没有申礼那么幸运,但是医药研究所和化工所的不少技术人员,仍然在他的发现上,制取了十数种新型磺胺药物,并因而获得丰厚回报。
  对于他们的幸运周明祖只能报以羡慕,然后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做好自己的研究同样可以取得丰厚回报。周明祖小心翼翼的从玻璃瓶中取出一勺白色结晶体放入玻璃器皿之中,这是周明祖从用麻黄素中制取的一种新型的药物。
  这一个多月以来,周明祖一直在试验这种有显著抗疲劳和兴奋作用的药物。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在休假的时候,周明祖尽管人在天津休假,但是脑子里却无时无刻不想着这里的试验,此时周明祖一边哼着这首现在西北最流行节奏轻快的曲子,一边做着手头工作,工作总是一件让人感觉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试验天平上称取了一定数量的结晶体之后,周明祖便用蒸馏水融化结晶体,随即便吸入注射器中,然后哼着曲子朝一旁关着试验动物的笼子走去。
  “嗯?”走到笼子边周明祖发现笼中试验用的猴子精神显得有些痿迷不振,便皱了皱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