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730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已经暂停了工业区中103个居民区中的74个以及其它的民用设施,按照规划施工时间,共和十年也就是我们说的1921年年底,整个重型工业区的工厂将全部投产,核心的重型机械厂将达到设计的每5分12秒生产一台拖拉机的设计水平,到时他将是全世界最大的拖拉机厂!知道吗?现在有两万人在这里参加重型机械工业区的建设!”
  坐在车里的格尔曼向自己身边的卡夫介绍着这个仍然只是一片土建工地的工业区,作为重型工业区建设专家组组长的格尔曼,对于这个建立成后面积将达到数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可谓是倾尽心血,尽管格尔曼并没有参与这个工业区的设计,但是在整个工业区的建设之中却针对图纸上细节的不足,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以使其更加完善。
  “这里真是一个奇迹,中国人要把这里建设成亚洲的皮兹堡和鲁尔吗?两万人!比修建太平洋铁路时的工人还要多!”透过车窗看着车窗外热火朝天施工工地,简易的碎石公路上那些繁忙的运着沙土砖块的车队,初到西北的卡夫对于眼前的这个庞大工地上,竟然有两万名工人在参与它的建设惊讶不已。作为一名动力机械专家的卡夫,曾经在美国拖拉机厂、汽车厂中工作过数年,在卡夫记忆之中像这种一片空白工业规划,好像还从来没有碰到过,所以很难想象它的规模。
  “卡夫,我的朋友,你刚来到西北,对于这里你并不了解,这些中国人企图用最快的时间把自己国家改造成一个工业国。正如你说的,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把这里建成中国的鲁尔区。到1921年时仅仅只是重型机械厂的拖拉机产量,就比目前整个欧洲产量还要多出数倍,这就是中国人的野心!不要怀疑那些中国人突然之间对于工业的野心。”从卡夫惊叹的口气和目光中体会到了他的惊奇。于是格尔曼便开口说道。
  对半年前与一百多名各个行业的专家被邀请到这里担任建设专家组组长的格尔曼,在过去半年之中,对于中国人目前在工业上的野心,倒是再理解不过,毕竟格尔曼不止一次从自己翻译口中,得知那个伟大的工业蓝图。
  “我们要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绥远、热河、察哈尔建设成中国的鲁尔工业区,现在这里不过只是一片荒原,但是十五年后,这里将是一个工业规模不亚于鲁尔区的工业区。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以及世界上最大机械制造基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用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实现我们的国家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最终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端,重新取回我们民族所失去的荣光与尊严,这条道路很漫长,需要我们付出一代人的牺牲和努力,我们坚信我们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各尽其职,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就在这时坐在前排的格尔曼的翻译开口用英文说道。这是司马在春节的时候在《西北实业报》上发表的《我们的使命》一文中关于工业的描述,当时国内很多报纸都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后那股到西北去建设中国鲁尔区的狂潮,也是由那篇激情四射文章所引起的,而坐在前排的这位翻译就是被那篇文章所吸引来的。
  “卡夫!相信吗?我们正置身于一场真正的变革,我们将亲自见证和参与到一个古老的国家再次复兴之中,我不会放弃参与到这个也许是人类史上最大工程的这个宝贵机会,相信我!卡夫,你的选择没有错,你我在这里的工作都会为我们带来无数的荣誉和赞益!还有什么比改造一个国家更伟大的工程吗?”看着惊讶不已的卡夫,格尔曼开口说道。
  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毫无疑问自然是参与一个庞大的工程建设之中,在那个庞大的工程之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有比改造一个国家实现这个国家复兴更多伟大的工程吗?显然格尔曼不觉得世界上还有比此更伟大的工程,而格尔曼所求就是在这个也许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建设之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格尔曼的野心!
第249章
西北是什么
  西北是什么?如果有人这么问的话,在中国或是在南洋,都会有人用以下的答案回答道,西北是工业,西北是财富,西北是机会,西北是希望。尤其是对于商人而言,拥有上千家工厂企业制造着上万种工业品的西北,无疑就是意味着财富,而西北宽松的投资和经商环境,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是一个工商业者和商人的商业天堂,至少在中国的确如此。
  当张秩捃和几十名南洋华商代表坐了两天三夜火车,从上海赶到了西北,来到这个人们口中商人的圣地的时候,坐在车厢中的张秩捃看着眼前这个规模显得有些狭小的火车站,张秩捃很难相信象征着一座城市脸面的火车站,竟然如此的破败,而这时从各节车厢涌出的衣着破旧的内地移民们,让张秩捃找到了一丝熟悉的感觉,在南洋的码头上,不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场面吗?
  “少爷,你看他们,那乐呵的模样,好像背井离乡是件多快活的事情一样。”看着车外那些涌入这座被称为奇迹之城的关内移民们,张博开口轻声说道,作为一个二十年前背井离乡到南洋糊口的移民,张博比其他人更了解在一个陌生地方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这个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内地移民能来到西北,实在是他们的福气,先住进集体宿舍,然后福利处会给他们安排工作,等他们在一家工厂或是商铺工作半年之后,就能申请贷款购买国民住宅,他们子女可以在这里得到免费教育,甚至于还可以得到免费医疗,这些在内地连吃饭都成问题的穷光蛋,能有这么好的事情,你说他们不乐呵吗?”车厢里同样等着那些坐着闷罐车移民们下车的一个内地商人,以一副你少见多怪没什么见识的口气开口解释道,显然听他的口气是一个常来西北的商人。
  “这些人可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竟然这辈子能轮到这样的好事!”透过车窗看着那些虽然面黄肌瘦但是却是满面喜色的内地移民们,张博忍不住心生羡慕在心里头自语到,这会张博甚至于开始有些后悔为什么自己要早生个二十年,要是来西北自己会少吃多少苦?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那个司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张博所想不同,看到这些面带着喜色的移民们,张秩捃忍不住开始在心里对那个从未谋面的司马心生好奇,这次来西北除了是和其它南洋华商一起下订单之外,张秩捃最为期望的就是能够见到司马,去看看那个创造了这个奇迹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在内心里张秩捃还想好好的观察一下西北,弄清楚西北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是奇迹之城,是中国的鲁尔,或是商人的天堂,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以至于有人曾经报纸上说过,西北是一个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你永远都无法看清的城市。西北是什么?对于商人而言这里是商机,可是对于这些来自内地各省的新移民们,西北却是一个希望之地,一个开展自己新生活的希望之地。通过设在全国各地那些收音机,以至于全国都知道有一个会向移民们提供集体的宿舍、工作机会、免费教育等等,如同天堂一般的西北。
  “所有移民请沿铁栅栏过铁路天桥进入西北移民登记处进行登记,未登记者将享受不到西北移民福利保障。”当这些来自各地,家中非常贫困,为了来到西北开始新生活卖掉了家中一切充路费,然后一路上省吃俭用才来西北的新移民们,听着从站台喇叭里传来的声音,顺着工作人员指引,他们登上了钢铁焊成的铁路天桥,到那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移民登记处进行登记。
  建立这么一个移民登记处是因为随着西北在国内的声名日响,而大量自发移民进入西北,一定程度导致一些鱼龙混杂之辈混进了西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建立这么一个登记处以及培训新移民的教育营,来达到有效控制移民、掌握移民数量的目的,尤其是这样还可以系统的为这些来自各地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这些来自各地的移民从三座宽度只有一米多的过铁路天桥进入到孔家庄火车站对面货场的时候,这些过铁路天桥通往的地方,是货场仓库的上屋顶阁楼,移民登记处就设在阁楼中,这些来自各地的移民将会在这里进行登记,然后他们就会被送进新移民集体营,在那里进行十个星期学习,同时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以确定身体健康情况。
  当鲁得栓带着老婆孩子有些诚惶诚恐地走进这个阁楼的时候,在一边那些穿着军装手拿着警棍军人的推弄下,顺着铁栏走到一个书桌前,看着坐在那的年轻人,鲁得栓有些不知所措。
  “欢迎来到西北,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抬头看到眼前这个面相憨厚三十多岁内地移民,秦明华开口问道,在问话的时候秦明华握着笔的右手已经准备开始在登记表上记录着眼前这个男人的名字。
  “鲁……鲁得栓。”听着这个年轻人地问话,鲁得栓有些窘迫地开口说道,此时鲁得栓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登记,但是对于鲁得栓而言,这些显然是可以接受的。
  “籍贯?”“年龄?”“民族?”
  在经过一分钟问话之后,鲁得栓从这个年轻人手中领到了一个编号为“123967”的登记表,然后就带着老婆和儿子,朝栏杆另一边走去,此时鲁得栓似乎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生活,已经开始向自己招手了。
  在正午的阳光之中,鲁得栓肩背行李一手拉着儿子,在铁丝网隔离通道中有些惶恐地走着,老婆跟在他身后,在这个时代男人就是女人的天。鲁德栓打量着这个他们口中的新移民教育营,看着铁丝网后一排一排三层的房子整齐划一排列着,铁丝网后的空地上那些穿着整齐的百姓,好像是在排着队,走着向军队一样的队列。
  “从行李里取出你的换洗衣服,把行李包装进袋子里头,给你这是你行李包的号牌,行李消毒除后,凭牌领取!”在铁丝网入口处,一个穿着西北装的集体营义工拿出一个大口袋开口对一脸茫然的鲁得栓说道。在这个时代这种对外来者行李进行消毒除虫是必须的,一直以来对新来者的行李,都会进行集中消毒杀虫。
  “啊……哦、哦。”已经开始慢慢适应下来的鲁得栓茫然不知所措顺从地把自己的行李装入了白色薄纱布大布袋之中,在把行李放进去的时候鲁得栓心里还犹豫着应不应该把行李包裹中那二十几块大洋拿出来,要知道那些可是鲁得栓全部家当了。
  “你放心去洗澡吧!这包上都是上铅封的,你先排队去洗澡,到时你身上衣服还要除虱,这个号牌收好,到时凭牌去领你的行李,到时检查一下铅封和布袋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你可以得到赔偿的。”看出眼前这个人对行李被收走的担心,于是负责分发行李包的义工便开口说道,同时随手把布袋口拉绳拉死,然后用指甲大小的铅夹卡在拉绳上,而旁边的一名义工则用压铅机把铅夹压上了铅封。
  “大家排好队,男女分开,男的沿着这边进入男浴室,女的从另一边进女浴室!大家不要担心,半个钟头后,你们会再见到彼此。”顺着那些义工指挥鲁得栓拉着儿子顺着一边栅栏走道朝里走去,在临分开时,鲁得栓看到自己媳妇一脸紧张求助模样看着自己,这背井离乡来到这地方,对于从没出过门女人而言,这时和自己家人分开显然让她感觉到恐惧。
  “铛、铛……”
  “在淋浴间里头有肥皂,到时大家记住用肥皂多洗两遍,包括头发,身上不能再见着一点污垢!大家到时互相帮忙搓一下身上的灰。”当鲁得栓和上百个人脱着衣服,并把衣服放在柜子里锁上的时候,这时一个义工在更衣间里大声提醒到,每当新移民到来的时候,义工们总是如此提醒着他们,当然这些义工也曾经经历过这一切。
  “啊!”当温暖的水流从房顶喷头淋到鲁得栓身上之后,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洗澡的鲁得栓忍不住舒服的叫了一声,这时若大的淋浴室内上百个老少爷们都是欢悦说笑着,显然没想到刚来到西北就能先洗个热水澡,若是能泡上泡就好了。
  “牛剩,看着点,看看你娘在那!这衣裳的咋有股怪味。”在那个大淋浴澡堂中洗完澡之后,从柜子取出自己衣裳之后,鲁得栓就闻到自己衣服上浓重的药味,鲁得栓并不知道在他们洗澡的时候,药雾通过衣柜的管子,把杀虫烟雾喷进了衣柜之中,以杀除衣服上的虱子,毕竟用肥皂洗澡只能除去他们身上的,对这些移民随身衣物进行杀虫是非常有必要的。
  “孩他娘,咋样!没想到刚一来这,就能洗个干净澡,这真够解乏的,要是能再美美的睡上一觉,那可就好了。”当看着媳妇儿顶着一头未干湿发走过来的时候,鲁得栓笑着对自己媳妇说道,鲁得栓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新鲜事,但是把家里的二亩薄地和破房子卖掉之后的鲁得栓知道,自己这一家三口已经没有了退路。
  “诸位新来西北的乡亲们,在下汪庆礼,是第十六号新居民教育营主管,大家将在这里接受十个星期也就是七十天的技术以及新生活培训,因为西北一些生活规定和内地不同,为了让大家能够适应在西北的新生活,所以才弄了这个培训,还希望大家能够见谅,如果你在西北有亲人的话,可以联系一下亲人。当然大家在这十个星期里头,所有伙食之类的开支都是由西北福利处支出,接受完培训之后,福利处会根据你的特长为你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当然你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接受,同时会为你和你的家人安排一处临时廉租屋。现在大家伙就按照自己分配的房间回房休息吧!到吃饭的时候会敲铃的!最后祝大家伙以后在西北过的开心。”
  看着台下四五百名来自各省新移民汪庆礼和声和气地说道,对于这些从各省来到西北讨生活的人,汪庆礼更多是抱着一种同命相怜的心态,并没有半分轻视的意思,毕竟汪庆礼本人也和他们一样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只不过比他们先来了一年而已。
  汪庆礼知道这些来到福利处办立的这个新居民教育营的内地移民,和那些坐着客车厢来到西北的洋学生不同,没有福利处的帮助,他们甚至于很难在西北生活下去,而这些初到西北的新移民在初到西北的时候大多是从事着最繁重的工作,他们必须要通过自己不停的努力,才能实现他们的西北梦。
  每一个来到西北的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西北梦给予每一个人公平实现梦想的机会。西北相当多的新贵在初来西北的时候,大都一文不名。可是现在他们却拥有了十几万甚至于百万的资产。但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是超出人们想象的。毕竟任何梦想都不可能不劳而获。
  “孩他爹!这房子咋这么小,还没咱们家过去的伙房大。”看着眼前只放着一张三层床、一个盆架,还有一张长桌的房间,鲁李氏很难相信自己一家三口以后就要在这种小房间里头住上七十多天,看着眼前像鸽子窝一样的房间,鲁李氏开口说道。
  “好了,住在这不要钱,还能白吃七十多天的饭,这种好事那里找去,刚到这有处落脚就不错了,他娘,你看这床上的单子可真够干净,这么厚的草垫子上头还有一层薄被,这地方不错,先把咱们带的被子晒一下,被上的药味可真够浓的。”坐在床上的鲁得栓用手摸了摸床上干净的被单开口对媳妇说道,这会鲁得栓满脑子就只剩下好好地睡上一会,然后美美吃上一顿不要钱的饭,这一路上几天这一家三口可全都是吃着干馒头、喝着凉水过日子,肚子早都寡的没有一丁点儿油了。
  “爹,你看这写的是啥!”才只六岁的牛剩在看到长桌桌腿上被人用刀刻着着什么,于是好奇地打量着,可是因为不识字,只好开口喊已经躺在床上想睡上一会的鲁得栓。
  “萍飘作客到此方,登楼感慨思故乡,莫道其间皆乐土,设成玉砌变如笼。”在木桌桌腿上不知道是那一个曾经在这里呆过几十日的前客留下了这么一首简诗,这个用来安置新移民,让其在其中接受简单技术培训,同时接受和习惯西北生活方式尤其是各种法律制度。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个地方,对于这些人而言,在这个犹如监狱一般教育营中呆上七十多天,而且每天都要接受技术培训和生活指导,同时如果违反了公共卫生和家庭卫生条令之后,还会需要接受严厉的惩罚,这种生活对他们而言无疑等同于监狱,当然会有些冤言。
  “这是什么?土豆泥?”当天晚上在教育营食堂里拿着搪瓷五格餐盘打到饭之后,看着餐盘中黄色泥糊状食物,鲁得栓有些疑惑地问道。这时鲁得栓看到周围其他人好像都在那趴着头吃着,好像味道不错的样子。看着这种从来没见过的餐盘,上面的两个格子里放着一道炒青菜和一道有三片指宽肥肉和不知名黑色带状菜炒在一起的主菜,另一个格子则盛着面汤,侧边的格子里放着勺子。
  教育营主食和军队相近是以土豆泥为主食,只不过军队只是在中午时吃一次土豆泥,其它时候是吃馒头,而在新移民教育营之中只是以土豆泥为主食,每个星期可以吃三次面食。这么做除了是节约成本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让他们适应以土豆泥为主食西北式生活,毕竟西北农场大都是建在只适合种植土豆的沙漠或半沙漠地区。
  “味道好像还不错!”吃了一口土豆泥鲁得栓自语到,看着儿子在那里猛扒着盘子大口大口地吃着,那几片肉早就没有影子,于是鲁得栓便把肉挑给了儿子。相比于伙食的好坏,此时鲁得栓更在乎下午时的通知,从明天开始要开始进行技术培训,到了晚上还得学识字。学手艺鲁得栓觉得自己可能还凑合,可是学识字、写字,鲁得栓心里头连一丝底气都没有,过不了扫盲关,就不能参加工作的通知,让鲁得栓第一次对未来担忧起来,此时的鲁得栓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对错了。
  “咕、咕、咕”在西北中央公园人工湖畔,杨琳坐在湖边长椅上,撒着手中干土豆渣制成的鸟粮,漫不经心的喂着湖边草地上的鸽子,看着那些在草地上觅食的鸽子,这曾经是杨琳过去最喜爱的生物,杨琳完全没有了往日高兴劲,此时杨琳完全被一个问题困惑着。
  “难道你真喜欢他?”一想到刊登在《西北实业报》的照片,那个站在他身边巧笑嫣然的女孩,杨琳心中就只剩下了苦涩,看着眼前人工湖杨琳在心里自语到。
  “像他那样的人,找一个高官女儿再正常不过了,为什么你还要在这里胡思乱想?”看着湖面上掠过北返的飞鸟杨琳坐在那自言自语到。
  自从看到报纸上的那张照片之后,对西北舆论再熟悉不过的杨琳从那篇配照片简短新闻之中,看出了其中透出的意思,甚至于就是很多西北普通老百姓都在打听那个陪着主任参观第二十三社区公民小学的陈婉云是谁。照片上那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突然出现,而且是出现在司马身边,让那些一直关心司马终身大事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在知道那个陈小姐是驻蒙办事大员陈毅的小女之后,更是心神大定,甚至于一些人都开始推测着,他们的婚礼会在什么时候举行。
  “秩捃,没想到司马主任竟然会派人单独邀请你去他的私宅,在咱们来西北的南洋华商一行三十多人之中,秩捃兄可是独一个!”走在春意盎然公园的卵石小道中的李思华,几乎是用略显羡慕口吻对身边的张秩捃说道,毕竟能进入西北王私宅之中的,大都是其亲密下属,外人很难得会有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如果能得到一个实权人物的帮助那么无疑对他的生意就会大有助益,更何况是能够得到西北主人帮助,正是因为如此李思华才会如此的羡慕。
  “阿华,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实是因为家父的面子,小弟只是因缘际会罢了,这是我第一次到司马主任家中拜访,还正为准备什么样礼物犯愁哪!难啊!”听着李思华的话张秩捃轻叹口气开口说道。这会的张秩捃反而不像李思华那样觉得自己有多么幸运,这首次到别人家中登门拜访,光是这礼物就需要费上一番心思,为了这事张秩捃把自己关在宾馆之中,苦思了半天都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礼物?……”听到张秩捃的担忧原本还不觉得有什么的李思华话刚出口,就明白了为什么自从上午接到邀请之后自己这位兄长,就再也没乐过,就是轮到自己恐怕都乐不起来。这份礼物送好了,会是皆大欢喜,如果送错了,到时只怕是后患无穷。可是送什么呢?
  和其它国内各省督军、高官不同,司马是西北边防公署主任的同时,还拥有整个西北大多数工厂,甚至于西北都是建在司马本人私地之上。给什么人送礼最难,就是给有钱人,因为没有什么是他没有的,而更何况是有钱而且有权的人,这时送什么礼物反倒成了最大的难题。无论这个礼物的轻、重恐怕都是个问题,一想到这,李思华到有些同情起自己这位兄长了。
  “哎……啊!”心生同情之意的李思华这时看到一侧长椅上坐着一个穿着靓丽女孩子,于是便扭头看了一眼,看到那个坐在椅上的女孩皱着眉头一脸郁郁寡欢的样子,李思华突然觉得这个女孩好像有些面熟,待看清模样之后,李思华惊的指着长椅上的女孩子,拍着身边的同样郁闷不已的兄长。
  “怎么了,阿华,琳……琳……”心情有些郁闷出来只是想散散心的张秩捃被身边朋友拍了一下,看着李思华指着一边示意着自己,于是张秩捃便顺着李思华指的方向看过去,不看还没什么,待一看到李思华指着的长椅上坐着的那个女孩时候,张秩捃就惊的大声喊了一声。
  “啊!”听到面前突然传来的喊声,杨琳抬起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一看到眼前几米外站着的人,同样被惊的大叫一声,甚至于脸色都一下变得煞白,瞪大着眼睛看着眼前那个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第250章
新式武器
  占地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的西北中央公园的建设是为了给西北市民们提供一个休闲空间,同时让其在以重工业为主的西北起到一个城市绿肺的作用,整个中央公园是聘请后世园林专家在参考纽约中央公园以及奥林匹克公园基础上,结合西北所处地理实际环境而设计的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自从西北中央公园初步见雏形,部分园区向市民开放之后,就一直是西北市民们最好的休闲场所,即便是在漫长的冬天时,银白萧索的公园仍然吸引了不少市民,而现在已经是初春正是春意盎然满园嫣红嫩绿之时,那些从外地移植过来的树木早都开始抽出了嫩芽,更是吸引了不少闲暇无事的市民在这里享受着难得的悠闲。
  那些在草坪上和家人一起享受着明媚春光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在公园最大的无名湖畔三个男女彼此惊讶地对视着,三人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眼光看着彼此。曾经因为李张两家之间的关系,和这个女孩有过数面之缘的李思华,看着这个几米开外瞪大着眼睛的女孩,李思华很难想象像这样的一个女孩竟然会做出那样疯狂的举动,此时李思华忍不住开始仔细打量着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
  已经后悔莫及的杨琳目瞪口呆地看着距离自己几米的两个人,在今天之前杨琳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在距离南洋数千公里之外的西北见到张家的人,瞪大着眼睛一副不可思议表情的杨琳,这时才算想起来西北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西北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品生产地,能够碰到以商为本的张家人,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说奇怪的话,恐怕杨琳更需要奇怪的是为什么之前没有碰到过。
  “阿华,麻烦你先回避一下好吗?”从极度震惊之中缓过来的张秩捃开口对身边李思华说道,在今天之前张秩捃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在这里碰到她,这个时候并不适合有外人在场,毕竟这些只是家事。
  “呵……呵!那个,秩捃、九小姐,我……嗯!我到那边动物园看看,你们慢聊!”听到朋友下逐客令李思华知道自己是时候回避了,虽说李思华现在对那个两年前轰动整个南洋的九小姐心存好奇,但是这时候显然不是好奇的时候。
  “呵呵……大哥!没想到会在这见到你!”见那个李家二少爷离开了,杨琳便笑嘻嘻开口说道。同时一双大眼在那里不停朝周围转动着,杨琳可不想被大哥带回家,还是赶紧逃开的好。
  “小……九妹,你别走,你知不知道这两年家里一直在找你!父亲和六姨都很想念你!”在李思华走开之后,张秩捃朝前走了几步看到九妹想要逃开的样子,于是便开口说道,这两年张秩捃每次从南洋回国都会托朋友打听九妹的消息,却怎么也没想到九妹竟然来到西北这种苦寒之地。
  “大哥,我妈妈这两年身体怎么样?”听大哥提到母亲的消息,杨琳决定暂时先放下逃跑的念头,毕竟自从两年前离家出走以来,杨琳都再也没有得到家里消息,尤其是母亲的消息,这会在逃跑和母亲消息之间,杨琳当然会选择母亲。不用想杨琳都知道两年前自己离家出走,会使本就在家里受到其它几个姨排挤的妈妈,会承担什么样的压力,哪怕就是父亲不责怪妈妈,其它几个姨各种冷嘲热讽杨琳都能猜出个大概。
  “九妹。你还记挂着六姨吗?如果还记挂着她为什么不回家!知道不知道这两年六姨多担心你的安危,一家人多担心你的安危。”看着眼前九妹穿着打扮,知道九妹至少现在过的应该还不错,两年来一直担心九妹安危的张秩捃这才总算是能把心放了下来,于是便开口斥责道。看着眼前这个从小长就像洋娃娃一般可爱的九妹,虽然口中尽是斥责之意,但是心里却是这两年担忧的消解。
  “呵呵!大哥。你知道的,如果我不逃,我就要和谢家三少爷定婚,我可不想和一个只见过几面我不喜欢的男人定婚,我要像我母亲一样找一个自己爱的男人!可是父亲是个老顽固,他根本不听我说,非要让我和谢三少定婚,所以我只能像我妈妈一样,离家出走了,我相信妈妈会理解我的。大哥,我妈妈现在怎么样?在家里一切还好吗?”看着大哥好似一脸怒气的模样,杨琳并没有感觉到一丝害怕,眼前这位张家大少爷可是好好先生,怎么可能会发起什么火来,于是杨琳便笑嘻嘻的解释道。
  在杨琳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并没有什么。至于父亲和其它几个人会担心,杨琳可是一丁点都不相信,在张家生活了十六年,对除了大妈和自己的母亲还有眼前的大哥,杨琳并不觉得自己离开还会让谁担心,恐怕他们都在庆幸,如此以后分家产的时候,又可以少分一份了。至于父亲嘛!杨琳相信父亲恐怕更多是想把自己这个把他脸丢尽的女儿给活活打死,杨琳在上海时可是看到了父亲登在报上脱离父女关系的声名。
  “九妹……你……”看着九妹仍然是一副嘻嘻哈哈样子张秩捃怒也不是笑也不是,想到两年前当九妹在定婚前夜离家出走后,面对父亲的斥责,六姨对九妹离家出走的支持,张秩捃算是明白了什么是娘俩,性子都是如出一辙。当年六姨一个澳洲白人富商的女儿放弃了一切,离家出走来到槟城嫁给父亲成了张家六姨太,而现在她的女儿和当年的她一样的大胆。
  “九妹,你知不知道父亲非常担心你,每次我回国的时候,父亲都让我托人找你,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甚至就是京城,我们都找遍了,跟我回家好吗?虽然六姨支持你,但是我能看出来六姨非常想念你,回家吧!父亲这两年也非常担心你,和六姨一样天天想着把你找回家,回家吧好吗?”虽然和九妹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是张秩捃还是知道眼前这个看似像个洋娃娃一般没有什么心机心性的九妹,像她母亲一样一旦做出什么决定,就绝对不会回头,就像是她选择离家出走一样,这会张秩捃只能温声相劝,期望她能够回心转意。
  这两年虽父亲一提到九妹就是带着怒气,但是张秩捃怎么会不明白父亲实际上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掩饰对自己最喜爱小女儿思念之情,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让自己查找九妹的消息,当然名意上是把她带回家然后以正家法。
  “父亲他会想我?我刚一下船,就看到报纸上脱离父女关系的声名。回家?然后用家法惩治我这个把张家脸面丢尽的女儿。”一想到两年前自己刚一下船,就看到报纸上放在副版上父亲和自己脱离父女关系的声名,至今仍然让杨琳有些难以接受,毕竟自己不过只是不愿意嫁给那个谢家三少爷,如果父亲答应自己的要求,那自己怎么可能离家出走,可是一离家出走,他就毫不犹豫和自己脱离关系,好像自己真把张家脸面丢尽了一般,好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给张家蒙羞。
  “九妹,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你也要理解父亲,毕竟当时你和谢家三少要定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南洋,很多家族都派人送来了贺礼,就是英国总督也送来贺礼,在定婚前夜发生了你离家出走的事情,父亲无论如何都需要给谢家还有南洋华社一个交待,一定要表明一个态度,所会才会这样,父亲真的非常想念你,九妹,和我一起回家吧!好吗?”看着眼前的九妹在说话时那双碣色大眼里闪着些许泪水,张秩捃知道九妹恐怕同样是非常伤心,于是便开口劝慰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