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9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1/2679

  当张皇后泣不成声时,萧敬在旁边做出解释和补充,朱祐樘越听脸色越沉,最后他一拍床榻,道:
  “胡闹!皇儿才几岁,如此国难之际,他怎有本事当得起军国大事?他明白的不过是些浅薄的道理……对了,你们说之前他有曾进过军务策?快,拿来给朕看看!”
  朱祐樘总是不自觉看低儿子,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欣赏而让儿子变得骄纵。不过,他一边骂儿子不争气,心里却隐隐有期待,大多数时候都口不对心,这是一种典型的望子成龙的家长心态。
  萧敬很快把之前几名大臣以及太子进献的军务策呈递朱祐樘面前。
  朱祐樘看过后,猛烈咳嗽几声,连问“这真是皇儿写的”,神色多有不信,显然朱厚照所写军务策论质量比起熊绣和谢迁所写要高明许多,朱祐樘执掌国政十多年,当然能看出哪个水准比较高。
  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朱祐樘脸上满是宽慰之色,笑着说:“朕本以为皇儿只是胡闹,如此看来,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只要刘少傅等人尽心辅佐,即便朕不在了,他也能成为一代明君!”
  听弘治皇帝如此说,张皇后原本带着欣喜的脸上,笼上了一层阴霾。她虽未出言点破,但情绪的变化还是很容易被朱祐樘掌握。朱祐樘道:“皇后,你可是担心太子?朕这就让人把他叫回宫来,即便国难当头,他身为太子也不用事必躬亲,不是还有刘少傅他们吗?”
  张皇后抹着眼泪,道:“皇上,臣妾担心的就是刘少傅他们啊……您不知,皇儿主政这些日子,刘少傅等人阳奉阴违,不但不用心辅佐和教导皇儿,反而将皇儿监国的权力架空,自己成立了个什么总理军务衙门,皇儿跟他们征调兵马,也无人肯应,刚传来消息,皇儿在崇文门遇到鞑子攻城,弓箭几乎是擦着皇儿的头皮飞过去的!”
  “什么!?”
  朱祐樘之前脸上还满是欣然之色,听到这话后,脸上登时又是一片阴霾。
  朱祐樘咳嗽几声,示意萧敬扶他下地,张皇后赶紧也上前搀扶,朱祐樘站起身来才意识到自己并未想好要做什么,当下勉强徘徊两步,感慨地说:
  “卧榻日久,朕的腿脚也不灵便了……皇后,你也别责怪刘少傅他们,大臣们或许是一心为国,担心太子瞎胡闹,才会如此作为。不过,太子上城头这事,始终有失体统,就没多安排人手去保护太子?”
  萧敬道:“皇上,如今府军前卫和锦衣卫上百护卫,随时保护在太子身边。之前老奴派人请太子回宫,但太子却怎么都不肯回来,说是要代陛下镇守城门,鼓舞三军士气!”
  萧敬转达的话,未必是朱厚照所言,即便朱厚照真这么说过萧敬也未亲耳听过,这番说辞是想让皇帝知道太子既有能力又有担当,而且还有孝心和有勇气,属于为皇帝父子唱赞歌。
  果然,朱祐樘听到此话,脸上显现宽慰之色,道:“皇儿真的长大了,朕之前还一直误会他,他的魄力……连朕都自问不及。但他始终是国之储君,不能有任何意外,哪怕是换朕这把老骨头去城头,也不能让皇儿冒险!”
  张皇后轻唤一声,道:“皇上!”
  朱祐樘略微沉思,道:“这样吧,朕要见刘少傅等阁臣,还有马尚书、熊侍郎、张老公爷……以及寿宁侯。也罢,朕亲自去一趟文渊阁,准备移銮!”
  萧敬赶紧劝阻:“陛下,您龙体尚未痊愈,还是让几位大臣到乾清宫来见您更为妥当。之前宋太医曾有嘱托,您的病有中风之兆,不可轻易出内帷,老奴这就去传见,也多用不了多少时间!”
  朱祐樘有些苦恼:“朕正当盛年,如何却有了这疲弱不堪的身子?萧公公快些去吧,皇后,与朕先在寝榻上坐一会儿!”
  张皇后跟丈夫一起坐下,感觉夫妻关系有些疏远,她诞下小公主后,朱祐樘一直生病,夫妻间不仅没有鱼水之欢,连起码的相敬如宾都没有,张皇后心有怨怼,但她不会轻易表现出来。
  张皇后本想把小公主抱过来给丈夫看看,毕竟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朱祐樘一共只见过两面,但见到丈夫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也就作罢。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内阁三名大学士,外加兵部侍郎熊绣抵达乾清宫,至于张懋和张鹤龄等人尚在传召,马文升因为生病的缘故无法进宫。
  天子寝殿内,朱祐樘坐在龙榻上,看着下面几名大臣,情绪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之前弘治皇帝对自己的大臣那是绝对信任,但因几位大臣对太子阳奉阴违,再加上谢迁之前为沈溪的事情要挟他,朱佑樘开始觉得这些大臣都有私心杂念,而不能为皇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健上前奏禀:“陛下,狄夷进犯京师,三边兵马至今尚滞留太原、大同一线,各地勤王兵马也尚未至,京师孤立无援……”
  以前无论刘健说什么,朱祐樘都觉得有道理,但现在刘健的话却已经无法获得朱祐樘的信任。
  朱祐樘问询许多关于京畿防备的事情,突然问了一句:“土木堡战事,也结束了吗?沈卿家……如今如何了?”
  朱祐樘突然过问一个“死人”,让在场几名大臣有些尴尬。
  沈溪在当今的大明朝廷属于禁忌,如果不是沈溪把之前鞑靼人的动向预料得那么准确,在场这些大臣也不用像现在这么难以下台,沈溪表现得越优异,越衬托出他们的昏聩与无能。
  李东阳道:“回陛下,延绥巡抚沈溪在土木堡战事中落败,恐已殉国!”
  谢迁瞪了李东阳一眼……你怎知沈溪小儿已殉国?亲眼见到了?
  朱祐樘听到这消息,不动声色道:“沈卿家乃大明忠臣,他既已殉国,沈家一切优待不可免,定要让京师全体将士知晓,朝廷会善待为国尽忠之臣!”
  谢迁这下更不满了,之前他还以为皇帝出言询问土木堡战事是出自对沈溪的关心,现在他才明白,朱佑樘不过是想借厚待沈溪亲眷这件事来做一些文章,为京师保卫战赢得军心和民心。
  谢迁心想:“沈溪小儿活着的时候为你们利用,现在人死了,还要被你们拿出来说事,真是死也不得安宁!”
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
  十一月二日下午,沈溪领兵进驻居庸关。
  拿下对鞑靼亦不剌部的关键一仗后,此时沈溪距离京城仅有咫尺之遥,不过当前他要面对的,不单是鞑靼自京师派出准备绕道居庸关内发起进攻的数千兵马,还有京城周边鞑靼汗部连同草原各部族十余万大军。
  沈溪刚带着大队人马顺着驿道来到关口,隆庆卫指挥使李频已亲自出迎。之前出关时李频见到沈溪虽无比恭敬,但还保持起码的矜持,但此番他见到沈溪,干脆单膝下跪迎接。
  李频低眉顺眼地道:“末将李频,参见沈中丞!”
  居庸关关口狭窄,此时沈溪所部兵马正源源不断入关,没有将士在关口停顿,沈溪觉得自己停留在这里有些碍事,一摆手道:“起来吧,我们到城头叙话!”
  李频起身后,恭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沈中丞,请!”
  之前沈溪只是途径居庸关的延绥巡抚,彼此没有统属关系,所以虽有文武之别,等级之分,但人格是平等的。现在鞑靼进犯京师,作为勤王兵马中官职最大的存在,沈溪已然对李频形成了统属关系,所以李频才会放下一切尊严,对沈溪的恭敬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沈大人连战连捷,令鞑靼数万兵马在宣府之地折戟沉沙,实乃大明之擎天玉柱,末将能在您麾下效命,是末将之幸!”
  李频一边说一边在前面引路,领着沈溪登上居庸关北城头,居庸关外大好河山顿时映入眼帘。
  沈溪举起亲卫送上的望远镜,向西北方眺望,十余里外的榆林堡地区尚有战火和硝烟的痕迹,失去人头的鞑靼人尸体到处都是,那儿正是之前连番大战之所,不过现在鞑靼亦不剌部已经四散逃亡,再也无法对居庸关产生威胁。
  沈溪放下望远镜,交给身边的云柳,微微叹息:“贼寇尚在京畿地区肆虐,本官忧虑难安!”
  李频恭维道:“沈中丞为国为民,实乃国之典范!”
  说着,李频不断擦拭额头渗出的冷汗,沈溪斜眼打量他,只见李频额头汗大如珠,当下不解地问道:“天气如此寒冷,李将军为何大汗淋漓?”
  李频面色发苦,心想:“沈大人领兵跟亦不剌部决战,我怕引火烧身,让居庸关守军不得越雷池一步,令沈大人以身犯险,好在沈大人吉人天相,这一场战居然打胜了,若沈大人追究,我这卫指挥使恐怕当到头了!希望沈大人大人有大量!”
  李频苦笑:“末将得知沈大人一战功成,内心澎湃,这汗珠……不自觉便冒了出来。”
  沈溪点头:“李将军忠心耿耿,难能可贵,本官麾下尚有李将军派去的援军,本官这里还要多谢李将军的信任!”
  说着,沈溪拍了拍李频的肩膀,把李频吓得站都站不稳了,赶紧表态:“中丞大人说的哪里话,末将只是尽自己本份!”
  这时远处传一声“呦呵”,因声音洪亮,让心情稍微放松下来的李频吓了一大跳,身体一个激灵,后退一步,只见一名彪形大汉扛着长柄大刀往城头而来,虽有段距离,但刚才那一声就好像在耳边喊一样。
  李频正好奇这位是谁,便听那人说道:“师兄,那些鞑子我能杀的都杀了,还有些不能杀的,一并绑了押解进城里来,最可恨的是其中有我大明士兵,助纣为虐……师兄,我能宰了他们吗?”
  李频暗忖:“这位是谁啊,块头如此大,看起来威武雄壮,但言辞间却憨厚朴实,听他的说辞,似乎跟沈大人关系匪浅?”
  沈溪见李频有些诧异,随口介绍一句:“这位是王陵之将军!”
  李频一愣,他哪里听说过什么王陵之,但他识相,赶紧换上一副“大名如雷贯耳”的神态,感慨道:“原来这位就是王将军,久仰久仰!”说着,李频上前,想跟王陵之勾肩搭背,但王陵之却不悦地拿下了大刀,横亘在两人间。
  王陵之不喜欢跟陌生人走得太近,虎目圆瞪,刀口正对着李频,神色好似在说,哪里来的鸟人,居然如此不要脸地套近乎?
  沈溪厉声喝道:“不得无礼!此乃居庸关关隘,而你面前这位乃是我大明堂堂的隆庆卫指挥使!”
  王陵之这才想起自己在别人的地头,不好意思地放下大刀,向李频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之前的血战,王陵之冲杀在前,林恒尾随于后。王陵之所向披靡,鞑靼人很难挡住他一刀,基本是一个照面便被他砍于马下,鞑靼人见大明军队中竟然有如此绝世猛将,军心为之大乱。
  王陵之率马队杀入鞑靼中军,把鞑靼人的阵势彻底搅乱,最后一刀把亦不剌部的大旗砍倒,鞑靼人士气全无,沈溪率主力趁机掩杀,终于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经此一役,鞑靼亦不剌部全军覆没,沈溪麾下兵马仅斩首便有三千,另有一千俘虏,其余鞑靼人四散逃离,基本上失去再战之力。
  李频一脸尴尬,不敢走得太近,生怕这位威猛的王将军“失手”把他给剁了。王陵之大步来到沈溪身边,奏禀:“沈大人,你说我能不能把那些叛徒给宰了?”
  有外人在场,王陵之学聪明了,不再师兄长师兄短的,而是称呼沈溪为“沈大人”。沈溪蹙眉道:“既然是俘虏,那就一切按规矩办事,交由朝廷处置,本官岂能擅自做主?你既完成本官交待的差事,等着领功受赏便可,其余之事,你无需过问!”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王陵之一百个不服,但这话出自沈溪之口,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王陵之洒脱一笑:“沈大人说怎样就怎样,这位李将军,我之前莽撞无礼,这里给你赔罪了。接下来我尚有军务需要处理,先行告退。沈大人,我去了!”
  沈溪摇着头,看着王陵之的背影,一直等王陵之下城头进入骑兵队伍并远去,这才收回目光,恰巧跟李频四目相对。
  李频赶紧道:“中丞大人,下一步您……准备如何用兵,末将一切听从调度!”
  沈溪嘴角微微上翘,隐隐有嘲讽之意:“李将军之前也说过会听从本官调遣,但为何……”
  李频心想终于来了,沈大人怎么可能不追究责任?当下赶紧解释:“末将怕……居庸关有失,影响京城大局,未敢出兵相援!”
  沈溪冷声道:“那李将军现在就不担心城塞有失?”
  李频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战战兢兢道:“中丞大人将塞外的鞑靼兵马击溃,居庸关之危已解……末将愿在沈大人麾下担任一小兵,莫敢有违!”
  这话说得中肯,沈溪点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本官之前得知李将军不肯调兵,以为李将军不配合本官的军事部署,如今听李将军的意思,才知道误会了!”
  李频又开始抹冷汗,暗自庆幸,还好圆场话说得婉转,不然真要出事了。
  沈溪再道:“如今京师危急,本官准备在居庸关稍作休整,等探明鞑靼兵马动向,便回京师勤王。到时候会连同李将军麾下兵马一道向京师进发,不知李将军是否愿意配合?”
  李频本以为沈溪会先想怎么把居庸关南口外的数千鞑靼兵马击败再说,却没想到沈溪直接开口要带兵去京城,这大大超出他的预料,当下嗫嚅地问道:“沈大人,在昌平一线活动的鞑靼兵马……”
  沈溪微微一笑:“不足为惧,李将军只管听从本官调遣,安排出兵便可!”
  之前李频还信誓旦旦表示言听计从,但这会儿又犹豫起来,他对沈溪这个决定的感觉,是沈溪赌博刚赢了一场,他没跟着一起下注,现在沈溪准备要博一把大的,他跟不跟是个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1/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