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9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4/2679

  目前是弘治年间,京城尚未修筑外城,也就是南城,面积远未有后世的规模,一旦城池失守,意味着大明京师陷落,紫禁城根本无法作为最后一道屏障。
  “嗯……呃……”
  朱祐樘之前身体状况尚可,听到此话,手伸了出来,像是要挣扎着坐起来,但半晌都没能坐起。
  萧敬赶紧上前扶朱祐樘躺好,归置好被褥,劝慰道:“陛下,太医说了,您要多休息,切不可为国事操劳!陛下……您放心,事情没您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呜呜……”
  萧敬与弘治皇帝感情很深,为人又宅心仁厚,说到这里居然失声痛哭起来。
  在场大臣听了这哭声,齐齐动容,李东阳、张懋等人都瞪着谢迁,好似在说,谢于乔你会不会说话?陛下反应如此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负得起责吗!
  谢迁却好似没事人一样,根本就没留意别人对他的冷眼,只是低着头,心中却在琢磨沈溪究竟还在不在人世。
  自从朝廷决定不出兵援救土木堡后,谢迁这段时间心情极为复杂,能想的办法他都想过了,却无计可施,只能听天由命……他甚至想过为沈溪发丧,因为不管怎么看,沈溪都不可能活着回来!
  刘健上前查看皇帝的情况,最后确定朱佑樘的身体状况的确不容乐观,赶紧让人传太医前来救治,几名顾问大臣不能留在乾清宫内打搅圣驾休息,只能告辞出来,往文华殿而去。
  太子朱厚照作为监国已经接到通知需要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想必东宫那边也得知紫荆关失守的情况。
  一路上,大臣们皆都沉默不语,他们虽然之前也曾想过弘治帝龙体欠安,但没料到情况会如此糟糕。
  之前生命垂危时,弘治皇帝的境况已很不好,但这次情况看起来甚至还不如临危托孤那次。
  一行人进入文华殿,几人都没留意太子在龙椅上坐着,李东阳眉头皱着,开口责备:“于乔,之前你已见到陛下龙体不妥,怎么能毫无遮掩地提出此事?”
  马文升也道:“是啊,于乔,你的话,说的是有些不合时宜!”
  谢迁神色恍惚,闻言若有所思:“否则应当如何?难道放任紫荆关失守这么大的消息,向陛下隐瞒吗?这天底下,最应该知道此事的人是谁?”
  张鹤龄附和:“天下是陛下之天下,长城内关至关紧要,紫荆关失守,当然要第一时间告之陛下,谢尚书此举何错之有?”
  谢迁被人群起而攻之的时候,有人居然站在他这边,连谢迁自己都没料到,但这个人却是外戚,也自诩清高的谢迁面子有些过不去。
  张鹤龄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支持谢迁的言论,谢迁对这公然示好还不能说什么,心情越发的郁闷。
  刘健最后进了文华殿,道:“事情总是要说出来的,但要斟酌字句,于乔,你以前能言善辩的能力哪里去了?”
  谢迁低下头懒得应话,同僚不讨论紫荆关失守带来的影响,还有下一步军事安排,却逮着他的小辫子说事,谢迁非常无语,他认为自己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罢了。
  就在几位顾问大臣情绪激动,场面异常尴尬时,耳边传来一个略显稚气的声音:“喂,几位先生,你们在说什么?为什么不跟本宫一同议论?”
  所有人转过头看过去,这才发现原来太子早就端坐在龙椅上了,大家进殿来好一会儿,居然没一人留意太子。
  谢迁率先走了过去,恭敬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你们怎么回事,一进来就说个不停,难道没看到本宫,当本宫是透明的吗?”
  朱厚照显得很生气,用力拍了一下龙椅的扶手,发出“砰”的声响——头一天谢迁向他进言,最后却又改变主意,把他刺激得不行。
  朱厚照一直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朝政,可惜这些个重臣却不这么认为,所有事情都不跟他商量,感到自己受到打压。
  刘健禀告道:“回太子,之前得到急报,紫荆关失守……事情太过重大,臣等先去恭请圣安,回来后依然心忧陛下龙体,无意中将太子冷落,请见谅!”
  朱厚照怒道:“你们明明是没把本宫放在眼里……既然要去见父皇,为什么不提前跟本宫知会一声?本宫也有好几天未曾见到父皇的面了!”
  朱厚照没见他皇帝老爹的事情,大臣们并不知晓。在他们看来,皇帝生病不接见臣子,但儿子怎么都得见一见的,就算怕让儿子知道自己的病情担心,总归要对太子处理朝政耳提面命,除了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外,还能为继承皇位打下基础。
  孰知连太子都被隔离在乾清宫门外,皇后那边也没机会见驾,皇帝的状况让人觉得不解……难道朱佑樘真的已经病倒神志不清的地步了?
  谢迁道:“太子殿下,现在不是讨论这些枝节问题的时候,紫荆关已失陷于贼人,不日京师将会受贼军袭扰。京师周边之地,兵马应全数撤回京师,以待防守!”
  朱厚照连忙问道:“沈溪沈先生那边如何了?”
  一句话,便让在场大臣直皱眉,心想:“这都什么时候了,太子居然还记得沈溪?这与加强京师防卫能挨上边吗?”
  谢迁回答:“土木堡如今仍无消息,但三边有快马传报,刘尚书兵马,将会在半个月后撤回京师!”
  “半个月?简直是开玩笑!半个月后京师说不一定都失守了……”
  朱厚照从龙椅上站起来,来回踱步,皱着眉头分析道:“紫荆关距离京师不远,鞑子前锋一天就能杀到城下,如果等后续攻城器械运过来,最多也就两三日。这也就是说,到时候鞑子就会发起攻城。鞑子凶悍,又从我边塞之地得到大量粮草和武器装备,这个城很难守啊!”
  “谢先生,你说京师周边现在均已戒严,可施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谢迁被问得一愣,他看了一眼李东阳,待后者点头,这才回道:“是。”
  “那就好,那就好,至少鞑靼人无法从京畿之地得到补充!本宫现在担心的是这次的事情影响太大,影响百姓对朝廷的观感。”
  “唉,当初听我的就好了,如果能够及时出兵援救土木堡,这会儿沈先生都已经领兵过居庸关,正好跟鞑靼人正面碰上。有沈先生在,连坚壁清野也不需要,一定可以力挽狂澜……”
  朱厚照越说越投入,话语间简直将沈溪当作神明崇拜。
  李东阳听了有些不忿,提醒道:“太子殿下,沈翰林兵困土木堡,如今鞑子已攻取紫荆关,想必其已兵败身死……”
  “如今三边兵马正在回撤,当务之急是守好京师,在各地勤王大军抵达前,加强戒备,请太子下旨,犒赏三军,与北寇决一死战!”
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
  十月二十五,夜。
  沈溪正在指挥所大堂制定出兵计划,屋外寒风刺骨,即便身处室内,也可听到北风呼啸。
  云柳和熙儿既要负责军中的情报搜集工作,还得照顾沈溪的起居。
  当沈溪在烛火下,看着军事地图斟酌明日战事时,云柳不时送参汤和姜茶进来,不时为沈溪身旁的炭盆里添加木炭。
  整宿沈溪都未合眼,云柳和熙儿也是彻夜未眠。
  辰时二刻,天色大亮,沈溪来到位于城北营地视察。朱烈接到卫兵通知,打着哈欠出现在沈溪面前,问道:“沈大人,这就要出兵了吗?您放心,只要一声令下,我一定带人跟您冲出去,保管杀得那些鞑子片甲不留!”
  沈溪反问:“谁说本官要亲自领兵?”
  朱烈一听傻眼了,在他的印象中,沈溪可是个不知道害怕的主。
  最初打火绫,沈溪便亲自领兵于阵前,吸引鞑靼人的仇恨值,一场战事下来沈溪一直都在官兵的视线下,一战便赢得全体将士之心;之后与亦思马因所部几战,沈溪都亲自在城头指挥调度,未曾离开战场半步,基本上是哪里有危险便往哪儿赶。
  这次出兵攻打鞑子营地,沈溪居然说不去?
  “大……大人。”
  朱烈神色慌张,“您不亲自领兵的话,就怕那些兔崽子……不听话,有您在,敢保没一人有逃走的念想!”
  沈溪又道:“朱将军的意思,是说本官不在,士兵们就争相当逃兵咯?”
  朱烈挠挠头,有些尴尬地说:“大……大人,话也不是这么说,但有您压阵,士兵们的心能定下来啊!”
  云柳和熙儿一直跟在沈溪身边,闻听此言,熙儿道:“沈大人病得不轻,这些天连走路都困难,还坚持到城中各处巡察,做得已经足够了。眼下你还要他带病上阵,岂不是强人所难?”
  如果旁人对朱烈如此无礼,他早就发火,但见到说话的是沈溪身边有能耐的“小太监”,朱烈识相地只是憨厚笑了笑,他知道这两位是关心沈溪才这么说,同时他还通过带援兵前来的隆庆卫千户宋解之口,了解到二人出身东厂的背景,自然不敢逞口舌之争位自己招惹祸端。
  沈溪摆了摆手,道:“朱将军放心备战,此战怎么打,本官会在战前告之,你只需按照计划行事便可,这一战本官是否出现在战场上,并非重点,重要的是一战功成!”
  朱烈忙不迭点头:“沈大人说的是,有你运筹帷幄,自然是一战功成,有沈大人在,想输也难啊。俺这就去……”
  朱烈屁颠屁颠去了,那模样一点正形都没有,但就是朱烈这些人,跟沈溪在土木堡与鞑靼兵马周旋一个多月时间,沈溪对于这些京营兵,早就不是最初那种轻视,而是由衷地尊重。
  没有这些人追随,他镇守土木堡的计划不会得以实现,看着官兵们那黑漆漆的脸和开裂的手,他心中就过意不去。
  这些人本该留在京师,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结果却跟着他来西北吃苦,命都未必能带回去。
  旭日东升,各个营地开灶时间很早。
  这天跟平日不同的是士兵们一清早就能吃上热汤饭,而且必须保证吃饱,沈溪有军令,吃饱了才有力气上路。
  至于上什么路,士兵们不甚明了,他们只知道这天饭菜非常丰盛,每个人碗里都有肉,热汤热饭吃下来,站在太阳地里一晒,身上满是力气,之前几天寒风刺骨似乎都已经忘在脑后。
  “跟着沈大人,有肉吃!”
  “有肉吃!”
  土木堡内到处都是这种声音,士兵们自发地用乡音喊出口号。
  无论是齐鲁还是赵晋方言,无论是京腔还是秦腔,又或者是南方的吴侬软语,这话说出来,大家伙儿都能听懂,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会心的笑容。谁出来打仗,都是为了吃口饱饭,至于什么军功犒赏,那是以后的事情,眼前吃到肚子里才实实在在。
  跟着沈溪在土木堡吃了一个多月苦,终于熬过去了,收拾好武器,打完这场仗就可以回京师,每个士兵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至于接下来要发生的战事,没有谁上心,士兵们都觉得这一战可以轻松获胜,在土木堡的第一战便打鞑靼人一个全军覆没,最后一场再送鞑靼人一个全军覆没,善始善终。
  “有肉吃!”
  当有人见面说了这句话的时候,周边的士兵必然回一句:“有肉吃!”
  笑声跟着哄然响起,士兵们不管操哪里的口音,见面都是同样的话,坐下来就可以跟亲兄弟一样嘘寒问暖一番,知道对方家里的婆娘是怎样的脾气,有几个娃儿,父母兄弟是否健在等等。
  战前,士兵们显得很轻松,跟这个聊完,再拿“有肉吃”去和别人说,再坐下聊一会儿,不知不觉战前的紧张心理便消失不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4/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