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2679

  土木堡外环绕城池的工事群,必须要在中午之前安排官兵驻防,同时针对鞑靼兵马进攻时可能采取的战术,安排具体应对策略,务必要让三军将士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不同时段应做出怎样的反应。
  “……沈大人,鞑子兵马实在太多,这会儿少说又增兵一万,估摸不用到天黑,鞑子就要发起攻城了!”
  刘序带人去城外巡查一圈后回来,心急火燎来到指挥所找沈溪汇报城外的情况,但刘序只探查到一个大概的数字,对于鞑靼军营内外的情况一无所知。
  沈溪伏案查看眼前的土木堡地图,一脸苦涩地摇了摇头:“若本官所料不差,此时张家口堡和宣府镇城均已失守。”
  旁边急得来回踱步的张永顿时停了下来,咋舌道:“沈大人,您可别吓唬人,宣府镇城怎么说都是九边重镇,咱一座小小的土木堡都没失守,宣府镇城怎么可能说失守就失守?”
  沈溪反问:“在这之前,榆林卫城不是照样失守了吗?鞑靼人以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内外配合,想必张家口堡率先沦陷,然后鞑靼兵马一拥而入,以宣府镇城的防御情况,估计最多坚持六七天。”
  “另外我提醒一下张公公,在此之前,外面的鞑靼人可有攻城之意?说白了,城外的鞑靼兵马先前只是防备我们往援宣府或者撤回居庸关,并非是鞑靼人的主力,而只是局部兵马。”
  “只有在张家口堡和宣府镇城均宣告失守的情况下,咱们的土木堡才可能成为他们进攻的重点,如今其援军开到,足以证明土木堡以西的所有城塞均告失守,距离我们最近的保安卫城或许新沦陷不久!”
  这下张永无话可说。
  至于别的人就算着急,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跟沈溪唱反调。如今身陷绝境,按照沈溪的计划作战,或许有一线生机,惹沈溪不快的结果,就是跟自己小命过意不去。
  ……
  ……
  午未之交。
  沈溪站在土木堡城西的门楼上,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情况,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城外鞑靼援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两万,也就是说参与围城的鞑靼军数量应该已经有三万到四万。沈溪推算鞑靼人之所以没有即刻发起攻城,是因为等待攻城器具到来。
  身着一声玉色襕衫的云柳带着同样装束的熙儿上了城头,二女来到沈溪身后,恭敬行礼:“大人,不妨让我二人出城探查敌营的情况!”
  胡嵩跃正好从北面城头过来,闻声连忙过来劝解:“两位公公,土木堡内尚未到需要您二位出马的地步,这会儿你们还是先去休息为好。”
  对于两个太监主动请缨去探查敌情,令胡嵩跃这样的武将很不爽。在胡嵩跃看来,就算城中将士再不堪,也不该让没卵子的太监去,这是对全体将士的一种巨大侮辱。
  沈溪好似没听到几人交谈,仍旧目不转睛看着城外,眉头微微蹙起,嘴里自言自语道:“照这情况发展下去,料想不会过黄昏……”
  胡嵩跃听得糊里糊涂,连忙问道:“沈大人,您说什么?”
  沈溪仍旧没应话,过了许久,他才放下望远镜,喃喃道:“鞑靼兵马来势汹汹,肯定会先试探性攻击一下,查明我们的虚实!从方方面面的情况分析,城西是敌人主要攻击方向,我们必须得提高警惕,随时增兵!”
  胡嵩跃大惑不解:“沈大人,城西可是我们防守的重点,鞑子就算要攻城,是否会避重就轻,选择城北或者城南?”
  “咦!?你怎么在这儿?”沈溪这才发现说话的人是胡嵩跃,厉声喝道,“眼看鞑子就要攻城,城池外围的防御工事可准备完备?还有最后一道战壕,如今尚未完工,你不去监督,来我这里干什么?”
  胡嵩跃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支支吾吾道:“老刘已经带人出城去了,沈大人不是让他负责的吗?如果改派末将去……”
  沈溪摆摆手,苦笑着道:“行了行了,是我记错了,既然刘将军已去,那你先去做别的吧,记得城西一定要加派人手,这个方向最好再调拨二十门佛朗机炮过来……”
  “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鞑靼人想的速战速决,如果从其他方向进攻,整备兵马需要一段时间,稍微耽搁今天就不用想攻城了。以鞑靼人的锐气,不碰个头破血流,他们不会接受教训!”
  胡嵩跃听得有些糊涂,但既是沈溪安排,又知道鞑靼人很可能会在几个时辰内发起攻城,急忙去点齐人马出城。
  沈溪心情异常沉重,再次拿起望远镜观察敌情,熙儿道:“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城西?就算鞑靼人整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吧,难道就不能是城南或者城北?”
  “熙儿!”云柳喝斥。
  沈溪一抬手,连头都没回,便开口耐心解释:“鞑靼人的攻城器械是从西边运过来的,为了不令城中有防备,鞑靼人必定等攻城器械一到就开战。”
  “以鞑靼人的自负,必会会选择正面攻城,以提升士气,至于鞑靼主帅亦思马因,这人生性多疑,一定以为我在城西这边故布疑阵,而将其余三门作为防御的重点!”
  “对方人多势众,就算主帅判断失误,对整体战局影响也不大,但如果判断正确,就可以打我们个措手不及,一举攻陷城池。”
  两女都没想到沈溪会跟她们解释这些,齐齐恭声表示受教,此后也未再提出任何非议。
  ……
  ……
  到了下午申时,鞑靼人的援军依然在不断开来,队伍中不时可以看到高耸的巢车和云梯等物,沈溪预估的鞑靼军数量已经上涨到五万人。
  沈溪的心情越发地糟糕。之前他预料的最好结果,是鞑靼人分出部分兵马攻打土木堡,而将主攻方向放在居庸关,如此他才有机会带兵在防御战中获得胜利,从而挟胜回兵居庸关,与隆庆卫驻守兵马里应外合,或者是撤兵到紫荆关驻守。
  但眼下的情况令沈溪感觉大事不妙。
  鞑靼人似乎是铁了心要先将土木堡这小小的堡垒给拔除,等确定没有后顾之忧后,兵马再东进居庸关。如此一来,土木堡会被数万鞑靼兵马轮番攻击,不到城破人亡,这场战事不会结束。
  刘序带兵去城外堑壕体系外围完成最后的土木作业,大约酉时回城。此时尚未天黑,沈溪听到回报心头稍微放松一下,然后回指挥所吃上一天的第一餐饭。
  “传令三军,天黑之前,所有管队以上军官齐聚指挥所,进行最后一次升帐议事,届时本官会将此战方略详细解说,如果有人记不住,就让他头悬梁锥刺股来记,还记不下干脆把自己脑袋砍了,一了百了!”
  沈溪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战术安排上出现推搪扯皮的状况,不然作战计划再好,但下面的士兵茫然不知所措,那也是白搭,还不如考虑一下如何把士兵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一一五二章
临战
  升帐议事时,三个把总中只有刘序和胡嵩跃在,朱烈还留在城外,指挥民夫构筑最后一道战壕。
  朱烈相对于刘序和胡嵩跃,更显笨拙一些,但也许是笨人更加实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沈溪大致给他讲一遍,朱烈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遵令而行。
  但胡嵩跃和刘序却不同,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脑筋半天转不过弯来,沈溪只能借助军事地图和沙盘,一遍又一遍解释。
  此番管队以上军官,除了担负具体任务的,基本上都到齐了。由于人太多,指挥所大堂内吵吵嚷嚷,“这样不行,那样不妥”的话语,充斥耳中。
  许多人脑子笨也就罢了,偏偏个个都喜欢充当诸葛亮,没事就参谋一下沈溪安排的战术,提提问题唱唱反调什么的,主要是觉得沈溪可能把他们推出去送死,事无巨细都要先问个清楚。
  沈溪可没那么多时间去跟他们逐一解释,对照一定比例微缩的土木堡沙盘,把整体战术仔仔细细讲解一遍,然后针对不同的兵种、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间段,告诉大家自己应该怎么做。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真有那死脑筋怎么都不开窍的,沈溪没有丝毫迟疑,当即将这些人调到城内负责后勤,充当预备队,然后换别人来领兵,怎么都不能让这些糊里糊涂的家伙坏掉大事。
  一直到天擦黑,升帐议事才结束。
  这极有可能是沈溪最后一次召集所有将领开会,一旦开战,如果不能打退敌人,与会人等中包括沈溪在内,都会全军覆没,即便得胜,一部分将领也会战死沙场,再也凑不到一块儿了。
  胡嵩跃看到大家脸上全都是悲壮之色,摇头感慨:“沈大人,虽然弟兄们总是给您找麻烦,但却打从心眼儿里佩服您……之前两仗咱们歼灭了七千鞑子,几乎算是捞回本钱了,这会儿就算战死沙场,我等也没有遗憾。”
  “是啊!是啊!”
  一群将领纷纷出言附和,士气稍稍有所恢复。
  沈溪轻叹:“我带你们出来,却未将你们全都带回去,是我的错!”
  刘序笑着安慰:“沈大人没错,真要怪的话,只能怪我等时运不济吧……在京营当差时,咱们这些人或多或少得罪过大人物,才会被强行塞入沈大人军中,往援三边。”
  “早知道我们就收起坏脾气,也不至于处处被人刁难。不过,能在这宣府之地当一回英雄,远比一辈子当狗熊好,如果真有命回去,跟沈大人这一趟西北之行,足够我们吹牛吹一辈子了!”
  张永没好气地喝斥:“哎哟,净想好事,还想活着回去哪?也不看看城外有多少鞑子兵马,沈大人又不是活神仙,你们也没长翅膀,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胡嵩跃微微一笑,并没有跟张永红脸:“张公公,您话别说得这么难听,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咱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跑不了我,您不是也在上面串着呢?沈大人的本事,咱都见过了,绝对是孙武、李靖转世,或许有奇迹发生也说不一定!”
  “此番咱驻守土木堡,手里粮食倒是不缺,但水却不多了,人若长时间不喝水怎么成?不如趁着现在精神还好,努力拼搏一把,说不定能把鞑靼人吓退,拖延些日子,把朝廷的援军给等来。”
  “若实在不行,那也是浴血疆场,为国捐躯,说出去子孙后代也有面子。”
  刘序深以为然:“那确实,如果当逃兵,即便能活得一时,不过京城的家眷可要遭殃了,以后落草为寇,或者一辈子隐姓埋名,还能作何?”
  “若是兵败回去,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下场。这年头出来打仗,谁身后不是背负婆娘和娃儿的期盼?我现在只希望朝廷能记得咱的功劳,别到头来,这边咱丢了命,朝廷一点儿情分都不讲,那我们死的就冤枉了!”
  正说着,突然屋子外面传来“呜呜呜……”的声响,好像鬼哭,又好像狼嚎!
  声音是从城外传来,似乎是鞑靼人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
  ……
  沈溪出了指挥所,快步登上城西的门楼。
  太阳落下去后刮起了大风,“呜呜”作响,人迎风站立,摇摇晃晃,想要站稳很困难,好在上来两名亲卫扶住他。
  沈溪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鞑靼军营的情况,以确定鞑靼人是真的开战,还是只是一次佯攻。
  鞑靼军营方向,火光不断地亮起,鞑靼兵马开始集结,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火把。
  稍微观察形势,沈溪便基本判断出,今晚鞑靼人就会发起一波攻城。虽然对于最后的战果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但沈溪对于第一战获胜,还是颇有信心。
  “大人,斥候刚刚从城外回来,报告说鞑子已开始集结!”胡嵩跃冲上城头禀告。
  鞑靼人并没有发动突然袭击,因为他们知道土木堡戒备森严,从原本不过二里见方的小城,扩大到了一个纵深接近五里的巨大防御圈,只是时间仓促,沈溪下令修筑的防御工事很多都没有完工,沈溪自己也不敢确定这些工事能否顶住鞑靼人的轮番攻击。
  远处“呜呜呜”的声音还在不断响起,沈溪将望远镜放下,一脸沉重地说道:“传本官命令,城外民夫一律撤回城中,所有官兵进入临战状态!”
  胡嵩跃瞪大眼睛:“大人,这就开打了?”
  沈溪微微叹息:“就算暂时打不起来,将士也要各司其责,别等鞑靼人杀来,我们还懵然未知。未来这几天里,没有我的军令,土木堡寸土不让!”
  胡嵩跃怔了怔,显然沈溪这个指示跟之前交待的有所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