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9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7/2679

  这句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周边那些耳朵尖的大臣可都听得清楚明白。
  以前就算沈溪在朝中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别人也不怎么在乎这名字,因为在他们看来,沈溪就是个小人得志的典型,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三元及第,又仗着是东宫讲官,在外面做了一点“小事”,就被皇帝宠信有加。
  到后来,皇帝连朝廷的一些法度都不顾,让沈溪来了个几连跳,到现在已然是朝中正二品大臣,从官阶上来说跟在场这些朝中重臣持平了,但没有一人觉得沈溪有跟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格。
  以前是不屑,但现在听到“沈溪”这个名字,心中居然隐隐都带着一抹激动。
  谁都知道这次宣府失守有多危急,偏偏朝廷上下只有沈溪一人曾奏报过宣府危急,到现在沈溪不是从宣府发出的信函,而是从土木堡发出的奏折,只有两种解释,要么沈溪现在战败正在撤兵途中,不得已给朝廷发出信号,让朝廷及早防备。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沈溪压根儿就没去宣府,一直带兵留守土木堡……
  谢迁这会儿已经激动得快说不出话来了,刘健想了想,问道:“哪天的上奏?”
  执事太监恭敬答道:“回刘少傅的话,刚刚看过,是十天前送达的上奏,沈大人说他被困土木堡内,经过血战后取得小胜,但仍旧无法突围往援宣府。沈大人请朝廷派出援军,火速援救宣府和张家口堡,说是这两处正在被鞑靼人围攻。”
  “小胜?”
  谢迁嘀咕了一句,别的他没听到,唯独沈溪取得对鞑靼人作战胜利这件事记住了,他可不管这胜仗有多小,只要沈溪能判断准确宣府遇到鞑靼围攻,还能平安脱险,再有一点小小的战功,那沈溪不但没有过错,反倒是大明功臣,谢迁觉得分外有面子。
  谢迁此时在想一件事:“可怜的小君儿,此番终于可以不用当孀妇,沈溪小儿的命可真硬。也是,他预先便判断到宣府城会有危难,知道宣大总督衙门自成体系,自己去了宣府城地位也不会很高,处处受到钳制不说,甚至可能连手中仅有的兵权也丢失,还不如留在别处等朝廷兵马接应!”
  等刘健将沈溪的上奏接过手中,看到沈溪在上奏里说全歼了鞑靼骑兵,那种惊愕如何都掩藏不住。
  “若这奏报所言非虚,这哪里是什么小胜,简直是一场辉煌的大捷!”刘健轻叹了一句。
  此时旁边正在等候弘治皇帝传见的大臣都围拢过来,想看看这份所谓的“小胜”奏报到底有多不可思议,等他们陆续看过之后,终于明白刘健并不是信口开河。
  同时,这份奏报为什么会在五军都督府被积压十天之久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西北那边接连传回捷报的背景下,宣府这边无声无息,突然弄出个歼灭鞑靼骑兵四千的捷报出来,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估计收到这捷报的五军都督府官员,想的是先派人去弄个清楚明白,然后再决定是否上奏!
  结果现在证实,宣府确实是鞑靼兵马进攻的主要方向,这份奏报终于引起重视,被五军都督府的相关官员从故纸堆里找了出来,连夜送交司礼监,成为了宣府遭遇鞑靼主力的又一佐证……看看,连沈溪歼灭的偏师都有这么多人,可想而知宣府遭遇了多少兵马围攻。
  当然,如此重要的紧急军情,居然被五军都督府的官员私自扣下,用渎职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估计经手的官员接下来丢官免职都是轻的,甚至可能抄家灭族。但做出这等事情的,在朝中都有倚靠,不管是李东阳还是外戚张氏兄弟,亦或者是其他幕后黑手,都会暗中给予庇护。
  宣府失守,朝野震惊,皇帝更是因此而病情加重,连大臣都无法接见,在这种情况下,沈溪的上奏引发巨大轰动,让大明朝廷知道,原来在张家口堡和宣府沦陷后,还有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在坚持。
  沈溪亲率兵马,并没有在宣府之战中全军覆没,而是为朝廷留下了一支可以跟鞑靼人周旋的军队。
  围拢过来的人,在看到奏报内容后,不由议论开了。
  皇帝这会儿正在里面接受治疗,他们不敢说得太大声,只能尽量压低声音议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沈溪如今手头有多少兵马,是否拥有跟鞑靼人一战的能力。
  户部尚书韩文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沈巡抚手下有五万兵马,可对?”
  对于朝廷出兵数量,就连朝中这些个重臣也不是很清楚,涉及到军事机密,一旦鞑靼人在朝中有细作,将事情泄露出去,鞑靼人就会对大明兵马布置情况了若指掌,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沈溪带兵数量,对外一律宣传五万兵马,只有朝中少数人知道其实只有六千步卒,再有极少人知道,其实沈溪所配备的兵马多为老弱,战力堪忧。
  沈溪说跟鞑靼人交战,第一战就让鞑靼四千骑兵全军覆没,那沈溪麾下剩下的兵马用手指头都可以扒拉出来,坚持到现在土木堡还未失守,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别说再有什么建树,就算想多支撑几天都不可能,甚至随着宣府沦陷,这会儿是否还在坚持都难说!
  李东阳直言道:“沈溪在西北,亲率兵马不过六千,土木堡一战折损严重,此时兵马粮草皆都无法补充,朝廷恐无法增援!”
  一句话,先堵上派兵增援沈溪这条路,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土木堡都没有固守的价值。
  本身这就是一座被废弃的城塞,那里最大的弊端便是补水艰难的问题,西北战祸连连,宣府、张家口堡、榆林卫城这种固若金汤的堡垒,驻守兵马都数万,尚且无法坚守,去增援一座几近废弃的城塞,怎么都说不过去。
  很快,萧敬从寝殿内得知司礼监收到了新战报,亲自出来,问明情况后,萧敬有些惊喜地问道:“沈大人如今还在镇守要隘?”
  谢迁有些迟疑地说道:“萧公公,沈溪小儿并未进兵到宣府,也未撤兵至居庸关,而在……土木堡,距离怀来县城,倒是不远。”
  萧敬有些犯糊涂,什么怀来县城,他似乎有点儿印象,但他对大明地理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不知道怀来县跟土木堡之间有多少联系。
  就算是司礼监太监掌握很高的权力,但他们毕竟是从内侍太监中挑选出来的,资质有限,在见识上无法跟朝中这些进士出身又在官场磨砺几十年的老臣相提并论。
  谢迁虽然也是个“老糊涂”,但在内阁多年,对于全国的山川要隘多有了解,加之近年来西北边关不太平,他对于三边以及宣大一线的地理研究得很深,很多事可以张口就来。
  萧敬道:“诸位大人,今日陛下龙体有恙,本不宜再面见诸位,但陛下执意让老奴出来传召诸位进去,一会儿有好消息就提一提,糟心事能少言便少言,这沈大人获得胜利的事情倒是可以大书特书。”
  “陛下如今对边关形势多有忧虑,得知沈大人在西北平安无事,还歼敌四千建立偌大的功勋,有这么一路人马能为朝廷分忧解难,陛下一定欢欣鼓舞,指不定对病情有所助益!”
  谢迁代表一众大臣表态:“不用萧公公提醒,我等知道该如何做!”
第一一四四章
栋梁之才
  紫禁城乾清宫,众大臣正准备面见天子,而在东宫内,朱厚照则在百无聊赖地跟随侍太监打牌,也是他突然有了兴致,玩了几个时辰也不知道疲倦,非要强迫随侍太监陪他打牌,谁不打就直接拖出去打屁股。
  因为皇帝就这么一个儿子,太子之位非常稳固,没有人能威胁到朱厚照储君的地位,使得他向来都是混世魔王。
  太监们不敢违逆这位主子的意思,一致陪到深夜,朱厚照玩得兴起,根本就顾不得休息。
  “太子,您该歇息了。”
  张苑没有参与打牌,不是他不想,是朱厚照不带他玩,因为张苑总喜欢让牌,一次两次朱厚照还觉得有成就感,可时间长了就被朱厚照发现有猫腻,朱厚照最恨的就是别人欺瞒他,张苑的行为纯属自找麻烦。
  朱厚照正因为输了一局而恼火,闻言怒道:“没看到本宫正在打牌?又不会耽误明日的早课,你给本宫下去!”
  张苑苦着脸不敢再多言,心想:“哪里是不耽误早课,分明是趁着早课睡觉,那些自诩清高的东宫讲官,一个个在朝中都有很高的名望,却偏偏总是任由太子胡闹。要说太子岁数也不小了,怎还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
  其实朱厚照年岁没多大,放到后世也就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但张苑对朱厚照的寄望甚深,因为张苑觉得自己下半辈子前途只有朱厚照能维系,男人连享受最基本乐趣的能力都没了,而今儿女又都不在身边,妻子也是经年见不到一面,如今妻子是否守妇道都不知。
  张苑在愤世嫉俗的情绪中,一点点加深对太子和张氏兄弟的依赖,明知道是热脸贴冷屁股,他还是不折不挠去巴结谄媚。
  张苑眼看没办法劝动太子,又怕乾清宫和坤宁宫那边得知此事,只能有意无意地转移话题:
  “太子,听闻今晚有诸多大臣到乾清宫去,应该是西北战事有新的状况,指不定是西北大捷后,又有新的胜利消息传来呢!”
  “嗯?你怎么知道?”
  言及西北之事,果然将朱厚照的兴趣吸引了过去,朱厚照平日就喜欢打听三边以及宣大之地发生了什么,又或者说是他对沈溪的事特别上心,至于刘大夏是否在宁夏镇又取得什么胜仗,他还真没心思去想去问。
  正因为朱厚照有兴趣,所以张苑就分外留心这方面的事情,这天晚上被他知道司礼监那边有大动静,再有就是有许多大臣进宫,因此才会有此一说。
  张苑道:“司礼监派人出宫请人,人手不够,就从别的地方找了几个,路过撷芳殿时,奴婢顺口问了他们一句,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好你个张苑,连朝廷的事都敢随便打听,真是该死啊!”朱厚照嘴上骂着,却是笑嘻嘻地将纸牌丢到一边,站起身拍拍手道,“这会儿父皇应该不可能睡下吧?走,跟本宫去给父皇请安!”
  “殿下,您……”
  张苑说这事儿,本意是想吸引朱厚照的兴趣,让朱厚照不再打牌而去休息,或者是别找这么多太监聚集宫中,人多眼杂容易把太子晚睡的消息泄露出去。
  如果是太子一个人留在寝殿,无论是否安寝,也不会有人去坤宁宫那边嚼舌根子。
  没曾想,朱厚照听说西北有大事发生,居然大半夜地兴冲冲想要去给他皇帝老爹请安,不用说太子又是想去品尝在皇帝面前进言的成就感。
  朱厚照进言沈溪在宣府在宣府遭遇鞑靼主力的事情后,便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储君了,将来可以主持朝政。
  张苑连忙道:“太子殿下,如今已是夜深人静,外面正值霜降,夜深露重的,何苦要往乾清宫去?再者说了,这宫禁森严,您未得传召,如何能在深夜进出宫闱?”
  朱厚照不满地道:“这里是皇宫,我在皇宫里走动,侍卫看见本宫敢阻拦吗?本宫就说父皇病重,要去见上一面……不过是个口谕的事情,你只要给本宫圆个谎就行了。你不会是想违背本宫的意思吧?”
  张苑直想抽自己的嘴巴,说什么不好,偏偏说出一件让太子更加没正形的话,太子也是胡闹惯了,居然大晚上去见皇帝,还让他这个常侍同行,到了乾清宫那边他真不知道该怎么交待。
  皇帝在太子冒失进言之后,对太子的管束更多了,以至于对东宫常侍的要求也拔高许多,张苑已经能预见自己的屁股被打得开花的惨状。
  “唉!身在东宫,又摊上这么个主子,这差事不好当啊!”张苑用抱怨的语气道。
  ……
  ……
  乾清宫内。
  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将沈溪的上奏呈递给朱祐樘。朱祐樘咳嗽了两声,在太医用过针灸后,身体已经有所恢复,但仍旧显得疲惫不堪。
  朱祐樘一摆手,将沈溪的上奏拨到一边,目光落到谢迁身上。萧敬何等精明,赶紧从龙榻上拾起,恭敬地交给谢迁。
  之前那份奏折就是谢迁亲自读的,这次又涉及到沈溪的事情,萧敬也觉得由谢迁来读,更为合适。
  谢迁之前就已看过那份奏报,如今读起来,更加地顺口,而且说的都是他想听之事,沈溪在上奏用词上非常谨慎,思维逻辑性强,让谢迁读起来非常舒服,因为每句话都能讲到重点,而且是一针见血的那种,似乎沈溪对于揣度人的心理很有一套,知道别人想了解什么,担心什么……
  谢迁读着,心里就一个想法:“不愧是状元之才,沈溪小儿不但在行军打仗上很有一套,连写奏报都是一把好手。以后若他能回到朝廷,进入内阁做事,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能领衔阁臣,连老夫也自愧不如!”
  沈溪的上奏中,条理非常明确,先说明宣府周边的情况,以沈溪所知为准,再将自己在土木堡内发生的状况表明,包括战事结束后的兵员粮草情况,包括城塞中水源的缺乏,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安排。
  沈溪的意思,就是他准备在土木堡固守待援,不会盲目突围。
  沈溪在上奏中虽然提到宣府和张家口堡的危难,但因那时候沈溪并未得到这两座城塞的任何消息,所以沈溪也不敢妄下定论说这两座城塞会如何如何。
  谢迁读完之后,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唯独朱祐樘叹了口气,道:“沈卿家,真乃我大明栋梁之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7/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