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9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2679

  “最短三日,最迟不能超过六日,必须连下张家口堡和宣府,一路东进,在半个月内拿下居庸关,然后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攻打明朝京师……当初瓦剌也先未竟之业,今日将由我来完成,明朝也将会跟宋朝一样成为历史,我们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朝代!”
  亦思马因有着极大的野心,他从未想过威胁达延汗在草原上的地位,更热衷于当国师,作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
  亦思马因作为一个部族的首领,拥有自己的军队,这是他坚实的后盾。在这次进犯大明的战事中,就连达延汗也不得承认,亦思马因居首功。若是换作别人,有如此威名和成就,或许就会生出谋乱自立之心,但亦思马因想的却是如何将大明一举覆灭,成就两百多年前忽必烈汗的伟业。
  “国师,刚刚得到消息……火绫部人马,在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全军覆没了!”一名千户进来跟亦思马因报告。
  亦思马因几近沸腾的雄心壮志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他陡然站起,厉声喝道:“火绫人呢?”
  “回国师,火绫被明军掳劫,全军仅有两百三十骑逃回,如今人都被押解在大营内,请您处置!”千户面色不善道。
  亦思马因猛吸了一口气,起身往大帐外行去。
  走出中军大帐,远远就能见到前方宣府城巍峨的城墙,这是亦思马因抵达宣府后围攻城池的第三天,三天时间火绫便战败,即便他曾预料到沈溪狡猾多端,也未曾想到火绫会败得如此彻底。
  亦思马因在千户的带领下,往营帐西侧而去,远远地,他便见到一排排被五花大绑、头被按在地上鞑靼士兵。
  在鞑靼人看来,战士就应该战死沙场,绝不苟且偷生,这些人没有跟随火绫死战而是逃回来,是不可饶恕之事。
  “一个个分开审问,看看火绫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怎么会如此快便战败!”
  亦思马因非常愤怒,宣府这一战乃是他的巅峰之作,千里奔袭绕击宣府侧翼,骗过明军上下,创造出大好的局面。
  亦思马因自以为计划完美无瑕,但却算漏一人,也是他最担忧之人,曾在十三岁时就令他折损面子,从大明京师铩羽而归的沈溪。
  “回国师,已经问过了,火绫将军并未贸然出击,而是在土木堡之外分兵驻守……”
  一名审讯的百户将获悉的土木堡之战的过程详细奏报,亦思马因神色冷峻,仔细地听着,每个细节他都很关注。
  火绫在用兵上的举措,亦思马因挑不出任何毛病。等听到“第二日中午城塞内出兵”,亦思马因不由想:
  “若我是沈溪,也会选择此时出兵。土木堡内缺水,若再经历半日,士兵饥渴或就到难以忍受的地步,正午出击,看起来是一天里最燥热的时候,但也是阳气最旺盛之时,反倒容易激发疲弱之兵的战斗力!”
  亦思马因觉得,无论是火绫的防备,还是沈溪的出击,都在他的预料之内,他不认为沈溪正午出击就可以取得优势,因为天时对双方是均等的,但火绫以逸待劳占有地利,至于人和,鞑靼出其不意杀入宣府,士气正旺,而对手困守孤城,根本就没有人和可言。
  但问题是,火绫是怎么失败的?
  “国师大人,昭使请您往后营一叙!”就在亦思马因听到关键处,分析沈溪出兵军阵有何蹊跷时,有传令兵过来通禀。
  “昭使?”
  亦思马因先是一愣,随即点头,当即让汇报的百户继续拷问,询问更多的战场细节,以便他回来问询,然后跟着传令兵往后营而去。
  鞑靼军伍中,国师虽然地位崇高,但仍然要受监军约束。
  亦思马因虽然有自己的部族,但毕竟向达延汗称臣,同时也非蒙古黄金家族后嗣,他在草原上的地位很尴尬,既为达延汗所用,但又不能完全得到信任,本身他能力又超强,在草原上几乎是神明般的存在,为无数人敬仰。
  达延汗巴图蒙克,怎么可能任由一个部下的行动不受丝毫约束和控制?
  所谓昭使,就是达延汗派来的监军!
  鞑靼人中没有太监这个职业,达延汗最信任的只能是他自己的女人。蒙古人对于贞操看得很淡,达延汗的皇后便是他的叔祖母满都海。如今满都海病逝,达延汗身边的女人不少,由于亦思马因地位太高,达延可汗对他不放心,所以派了一个女人前来监军。
  虽然草原上女人地位同样不高,但怎么说“昭使”是大汗的女人,亦思马因深受中原儒家文化影响,对于大汗的女人敬而远之,所以即便他有机会跟“昭使”发生点儿什么超越君臣关系的行为,甚至达延汗自己也不会介意,但他还是刻意跟“昭使”保持一段距离。
  此番火绫战败,“昭使”要找亦思马因问询情况,实属情理之中。
  亦思马因刚到后营王帐前站定,就有侍女传报:“国师,昭使请您进帐!”
  亦思马因步履踟躇,眼前的王帐可是“昭使”的寝帐,他身为国师,进到帐中,瓜田李下,很容易传到达延汗耳中。
  虽然现在是白天,门口又有侍卫,可亦思马因始终不放心,当即对传令官道:“随我一同进去!”
  传令官不敢违抗命令,随亦思马因一起入内,只见一名身着大明长袍的女人,坐在一张软榻上。
  这女人姿容娇美,跟蒙古女人装束不同,这女人一袭凤尾裙,妆扮带着中原女子的婉约,亦思马因自己的女人不少,但他之前见到“昭使”,也不由低下头,因为这女人的美貌根本就不是蒙古女人所具备的。
  “国师,我在你眼中,有那么可怕吗?连跟我对视的勇气都没有!你可是草原上最著名的雄鹰,难道在一只兔子面前,也需要摆出如此姿态?”女人说话带着股妖媚气息,听起来带着一种销魂蚀骨的韵味。
  亦思马因听到耳中,老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以他的年岁,早已非血气方刚,但依然无法抗拒昭使的魅力,这也是他从来不来拜见的原因。
  亦思马因道:“您乃是大汗的女人,或许是未来可汗的母亲,我岂能在您面前不敬?”
  女人笑了笑:“此言差矣,真正算得上大汗女人的只有满都海一人,如今满都海虽死,但她留下子嗣,汗位如何也轮不到有着外族血脉的子嗣继承。国师知道我的出身,所以无论我的儿子有多聪慧勇猛,永远只能是被人压在头上的卑微草芥,而无法成就大业!”
  女人的话,暗示意味浓烈。
  亦思马因可以选择跟眼前的女人合作,篡夺草原大汗的位置,或者是帮助女人的孩子成为达延可汗。
  但亦思马因不会这么做,他并非黄金家族后裔,清楚草原上纯正血脉的重要,一个有成吉思汗血脉的蒙古人,才能成为蒙古大汉,被万人拥戴,否则顶天了也就做个国师。
  正如瓦剌部的也先,也是在国师的位置上称雄草原,击败大明,后来他一手废掉有着黄金家族血脉的脱脱不花大汗,自称“天圣大可汗”,导致草原各部族分裂,众叛亲离,最后落得个被暗杀而亡的下场,瓦剌就此衰微,鞑靼乘势崛起。
  女人道:“大汗派我追随国师,名为监军,其实上我就是国师的一名仆婢,可以听从您的任何吩咐!”
  女人说到这儿,竟然站起来,聘婷地走到亦思马因身边,踮起脚尖,俏脸凑到亦思马因满是风霜的老脸前。
  二人鼻息相闻,可以感受到对方呼出的热气。亦思马因虽然心智坚韧,但英雄难过美人关,他从第一眼见到这女人,就对这女人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前没机会与这女人亲近,这次相见,女人刻意逢迎,让他大感吃不消。
  “昭使有什么话想问吗?”
  亦思马因竭力压抑心头的火焰,后退两步,用生硬的语气问道。
  “国师言重了,我听闻,火绫将军兵败……却不知她是否身亡,我与她曾有数面之缘,认为她是我草原女子中难得的表率,若她犯险,我于心难安,相信大汗也会为失去如此一名骁将而难过!”女子脸色微变,整理了一下衣服,蹙眉看着亦思马因说道。
  之前女子对亦思马因几乎相当于赤果果的勾引,但却没有从亦思马因身上获得反馈,马上又恢复高不可攀的姿态。
  不过如此语气,反倒让亦思马感到更轻松些。
  亦思马因道:“火绫此去阻拦大明援军,战败乃是我之责任,此战后我必定会向大汗请罪,但在这之前,请准允我带领兵马,将功折罪。火绫被俘,生死未卜,但料想明人不会容许她活在世上。”
  女子点头:“火绫将军活着,但被明人掳劫?如此说来,倒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不知国师是否愿意给我机会,让我往明朝大营去一趟,将火绫将军讨回来?”
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
  亦思马因自制力很强,虽然他对眼前的女子倾慕不已,但他知道自己背负重任,明白如今战事进入关键时候,根本就容不得他胡思乱想。
  同时亦思马因心知肚明,这女人并非真正看上他,只是觊觎他的权势和地位,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男人一直以来便是草原的主宰。
  眼前的女子为自己子嗣的继承权铤而走险,想利用美色来达到其目的,可惜没得到他的回应,马上又想到去大明营中换回火绫,捞取政治资本。
  亦思马因道:“昭使切不可鲁莽,明军大营去不得!”
  女子微微错愕:“哦?国师,您能说明是为什么吗?火绫乃我军中一面旗帜,我去将她搭救回来,有何不可?”
  亦思马因一张老脸上皱纹挤成了一堆:“火绫乃是战败被俘,正面对决失利做了俘虏,她自己也知道命运会如何,想必不会苟且偷生。再说,明军将领也知道火绫的不凡,即便昭使亲自前往明军大营,也断然不会将火绫交还,反倒会令昭使身陷敌营,实不可取!”
  女子笑道:“原来国师也会心疼人,真是难得!”说话间,她还朝亦思马因抛了个媚眼,将其温柔妩媚展现得淋漓极致。
  这媚态也是草原女子身上罕有,草原上的男子,大多粗俗蛮横,不解风情,根本就领略不到这种女人的魅力,偏偏亦思马因饱读诗书,向往中原文化,对于这样的美人神态反而难以抗拒。
  女子接着道:“不知国师是否想过,火绫乃军中有名将领,曾为汗廷建功立业,而我一介柔弱女子,于国师身边不但帮不到忙,反倒会让国师束手束脚,影响发挥。”
  “我此去明军大营,用重礼贿赂对方统兵将领,能将火绫换回自然好,即便换不回,我身陷敌营,对于我鞑靼部族来说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刺激三军将士,令我草原劲旅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一番话,说得亦思马因半晌没法应答。
  亦思马因心道:“她有野心,想为她的子嗣争取地位,这样的女人虽然不该支持,但她的勇气却令人敬佩。她不是草原人,妩媚多情,但性子却比草原女子更加勇敢刚毅!”
  女子见亦思马因沉默不语,问道:“国师是否赞同?”
  亦思马因虽然对于眼前女子的勇气非常佩服,但他还是摇了摇头,道:“若换作别的明军将领,昭使前去或有成效,但现在嘛……昭使不会有任何收效,反倒可能会被人利用!”
  女子颇为好奇,问道:“明军领兵之人是谁?”
  亦思马因迟疑一下,缓缓说道:“沈溪!”
  “哦,我知道了,此人是明朝状元,三年前我鞑靼大军南下时,就败在沈溪之手,确实是我鞑靼之大敌。”
  女子会意点头:“不过,即便他如同传闻所言,有不亚于国师的神通广大,我仍旧不认为他有什么威胁……”
  “我只是一介妇人,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我奉命出使,厚礼相赠交换火绫,他接受可将火绫放还,我平得一份功劳。若不放,将我软禁,也可令明人自相猜疑,明朝皇帝或许会对他失去信任,国师以为呢?”
  亦思马因略微思索,深以为然。
  这女人思路清晰,如果鞑靼派普通使节前往,沈溪无论是否放还火绫,都不会对沈溪形成影响。但若去的人是北元的王妃,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亦思马因知道这女人在魅惑男人上很有一套,只要让明军上下觉得,鞑靼派王妃前去有诱降沈溪的意思,明廷必然会对沈溪产生猜忌。
  女人继续蛊惑:“明朝派出的援军,是在三年前令我鞑靼各部铩羽而归的沈溪,如今能让火绫这样有勇有谋的将军折戟沉沙,沈溪的威胁确实很大。我前去明军大营,对战局有利无害,国师为何不准允呢?”
  女子在出使明军大营这件事上态度坚决,亦思马因完全没预料到。
  照理说,达延汗的后妃随军充当“昭使”,应该老实本分,或许会利用美色勾引他,但怎么也不至于做出充任使节深入敌营的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