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9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0/2679

  沈溪镇定自若,脸上显现出一抹冷笑,随即举起令旗,作出新的变化。
  明军的传令方式,显然要比鞑靼人更为便捷有效,随着沈溪令旗变化,烟花升空,虽然白天无法辨别颜色,但因之前已约定好烟花升空的含义,此时明军士兵只需要遵照既定命令行事便可。
  火绫此时没有冲杀在最前面,但她的位置距离鞑靼前锋不过三十步,那些彪悍的鞑靼骑兵,还有二百步便能杀到明朝人跟前,而明朝只是临时架设盾牌阻拦。
  火绫心中无比激动,她经历大小三十次战事,这种境况她见多了,即便明人的弓弩手百步穿杨,但鞑靼前排骑兵无论人马都有铁甲防护,明军根本阻挡不住这轮冲击。
  披挂重甲的马匹在高速冲击下,能直接撞开盾牌阵,而只要打开一个缺口,骁勇的蒙古骑兵便可以杀进去,明人的战阵就会土崩瓦解,那时就是鞑靼人肆意杀戮的良机,明人再无获胜的可能。
  火绫心想:“只有不到二百步了,你们这些愚蠢的明人,总算要为葬身在榆溪河以北的数万草原将士殉葬。沈溪,你也要为你的傲慢付出代价!”
  带着这种心思,火绫甚至开始憧憬获胜后将沈溪绑回草原的场景。不知为何,此时的她对沈溪没有像之前那么愤恨,她只是想羞辱沈溪,将其贬斥为奴隶,让他体会到被人踩在脚底下的感觉。
  “乌啦啦!”
  鞑靼人喊了最后一轮号子,这也是在短兵相接前最后鼓舞士气的方式。
  就在许多明军士兵感觉自身要葬身土木堡外的战场时,异变突生。
  鞑靼人就在还有几个眨眼工夫就要突击到明军步兵阵型前时,高高的盾牌阵突然撤出几个大的缺口,没有骑兵或者步兵从缺口杀出来,出来的是一个个手里端着好像大一号鸟铳东西的士兵。
  无论是明朝人,还是鞑靼人,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火铳兵!
  明朝有火器营,之前与鞑靼人的交战中,火器被多次用到战场上,但火枪的效果极差,攻击距离只有十几步甚至是几步,炸膛风险很高,以至于在机动性和杀伤力上还不及弓弩,只是作为辅助武器来使用。
  “杀!”
  火绫喊了一声,其实不用她指挥什么,因为此时双方战阵的距离非常近,这会儿已容不得他们撤退。
  明军军阵两翼各有二百四十名火铳兵,分成三排,每排八十人。
  这些火铳兵手中的枪,正是由沈溪引进的佛郎机炮改进的缩小版,虽然在杀伤力上跟大型的佛郎机炮还有差距,但沈溪对其制作工艺作出了部分改进,使得其密闭性极好,射程大幅度提高,能够在一百步内形成有效杀伤。
  “放!”
  火铳兵终于在带队军官一声令下后,发射第一轮枪弹。
  “砰砰砰!”
  因为没有改变火绳枪的发射机制,使得这种缩小版的火铳在发射上仍旧相对缓慢,需要一定时间装弹。为此沈溪专门引入了三段式射击法,等第一排的士兵射击完毕,立即蹲下换子弹,第二排跟着射击,射击完便蹲下,换第三排射击。等第三排打完抢,第一排已经装完弹,再次站起来射击,周而复始。
  一股股青烟升天后,佛郎机火铳发射的散弹弹丸,快速地划破空际。鞑靼骑兵本以为自己的装甲能抵御箭矢自然也能抵抗弹丸,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新式火器的威力。
  “呼!”
  一阵风声过后,前面传来“噗通”“噗通”的声音,不但有鞑靼骑兵落马,还有马匹被直接打中而倒下。
  一轮火铳发射,就让火绫这边冲锋的四百多骑兵折损了四十余人,就连火绫这原本出于中前位置的人,也暴露在了明军火铳的威胁下。
  “加速!加速!”
  火绫以为明军的火铳手会撤回阵中填装子弹,硬着头皮下令加速冲锋,但谁知道对方的枪弹绵绵不绝,她身边不断有人一头栽倒在地。
  不仅如此,对面的明军阵型中,盾牌悉数撤开,在火铳兵的南北两翼,又各出现五门火炮。这些火炮依然架在板车上,但并非是用骡车拉载,而是由四名民夫拉着,由于混杂在步兵队伍中,火绫之前压根儿就没发现。
  大明军阵中,左右各有十门佛郎机炮,也就是说,现在除了西门城头的二十门佛郎机炮,其余城头分别只有六七门佛郎机火炮不等,此时的土木堡已经唱起了空城计。
  由于佛郎机炮装车的时候便面对左右两侧,因此只需要稍微调整角度就可以发射。土木堡相对周边地形高几十米,因此鞑靼骑兵实际上处于仰攻的状态,而佛郎机炮居高临下,可以发挥最大威力。
  “分散!”
  当火绫意识到被沈溪算计之时,已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但等她提示鞑靼骑兵分散时,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距离太近,加上鞑靼骑兵在即将破阵时有意识靠拢,原本是想集中优势兵力,却给了火铳兵和佛郎机炮充分发挥的机会。
第一〇九三章
狭路相逢
  在这次迎击明军的作战中,鞑靼人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认为明军火炮必然跟三年前榆溪河之战一样陈列于前排,他们以为从侧翼来攻,一定能避开明军的火炮打击。
  鞑靼人却不知沈溪在军阵两翼,各藏了十门火炮,本身就是横向架设的炮筒,在战时只要将两侧的盾牌阵撤去后,炮口就可以正对侧翼两个方向,发挥佛郎机炮面杀伤的威力。
  火绫之前所经历战争,无不是正面战场的搏杀,她有着跟明军交手的丰富经验,但没有跟沈溪交手的机会,饶是她作战经验丰富,也未料到沈溪居然会使出如此“阴招”,不但在侧翼部署有火铳兵,还隐藏有佛郎机炮。
  当火绫察察觉到危险后,想指挥兵马分散,已然来不及了。
  “兵马,后撤!”
  火绫先是喊散开,但发现如此根本无法阻挡对方火铳兵和十门火炮的攻击,至于另外一个方向自侧翼发起进攻的鞑靼兵马她更加提醒不到。
  此时就变成鞑靼骑兵各自显示反应力和骑术了。
  “轰轰——”
  炮弹落地爆炸的声响不断响起,鞑靼骑兵阵中,应声便有四十余骑倒下,还有部分骑兵身中弹丸,身体和坐骑俱都负伤,但仍旧强撑着分散向前冲锋。
  “分散!杀!”
  火绫的命令,瞬息再变,当她发觉明军的十门火炮只是造成几十骑的死伤,而原本密集的火绳枪的发射声在炮火响起便停下后,又重新拾获信心……此时她再次回到冲锋队伍中间,准备指挥鞑靼骑兵冲进明军军阵中,将明军阵型冲垮。
  此时火铳兵几乎每人都打了三轮枪弹,随身携带的三个填装好子弹的子铳已经消耗殆尽,所以按照规定需要撤入阵中再进行填装。
  不过加起来九轮打击,已经给鞑靼人造成了大约一百多人伤亡……随着鞑靼人阵型变得稀疏,佛郎机火铳的准头显然变差了许多,远远达不到第一轮便给鞑靼人带来四十余人伤亡那种佳绩。
  火绫指挥马队继续发起冲锋,明军步兵方阵再次变化,随着长枪兵架设出长长的枪阵,宛若刺猬一般,如果鞑靼骑兵不刹住马脚,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一头撞到枪尖上。
  而此时,枪兵后排的弓弩手出现,此时鞑靼骑兵距离明军枪阵不到一百步,完全进入弓弩的射程。
  “嗖嗖嗖!”
  随着箭矢发出,之前鞑靼人赖以抵挡箭矢的重装骑兵,已经被火铳兵和佛郎机炮的弹丸消灭光了,鞑靼骑兵的后续冲锋人马相当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轻骑突进,最怕的是陷阱和弩箭,明军虽然没有挖掘陷阱,但毕竟有弩箭和枪阵作为屏障。
  鞑靼骑兵仍旧在挺进,但此时他们的战力已大幅锐减,这还是火绫亲自统率的兵马,有她在队伍中坐镇,战斗力能得到一定保障,另一边没有主帅率领的兵马,折损更为严重。
  只是这九轮火铳、一轮佛郎机炮、一轮箭矢,就令鞑靼骑兵折损严重,两翼八百多人马,火绫这边折损超过两百人,而另一边已经高达七成。
  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之前对于此战抱着谨慎怀疑态度的明军将士,发现鞑靼人“不过如此”,士气大振,不等对方杀到近前,弓箭再次射了出去,再次从马上倒下一排鞑靼人。
  历尽艰辛后鞑靼骑兵终于杀到近前,但面对如林的长枪,许多鞑靼骑兵没法控制冲势,连人带马撞了上去,变成了血肉葫芦。
  火绫目光敏锐,立即从这些撞开的缺口中,带着大约一百五十余骑冲入大明军阵中,而另一侧更惨,只有七八十骑。
  但这个时候,土木堡城南、城北方向鞑靼人的援军,开始陆续出面在明军左右两翼战线上。面对四面八方不断捅来的长枪,身边的鞑靼骑兵越来越少,火绫原本濒临绝望的心情,重新变得振作起来。
  “杀!”
  鞑靼骑兵增援的速度很快,虽然他们来势汹汹,但沈溪指挥的明军也完成调度,骡车阵转了个方向,这次正对的不是正厮杀在一起的军阵,而是对准了鞑靼援兵集结的方向。原来,明军军阵前排的佛郎机火炮,不是用来消灭眼前之敌,而是作为打击侧翼包抄的鞑靼兵马的重要手段。
  这是沈溪提早预料到的情况,他预见到了鞑靼人出击的方向,自然也能揣度出鞑靼人援兵的方向,所以在战事开启后,沈溪一直占据局面上的主动,处处把握先机。
  佛郎机人援兵赶来战场的速度非常快,本身土木堡就不大,不过是一里宽,两里长的一座小城堡,这种堡垒在西北之地比比皆是,若非这里曾经发生过改变明朝历史的土木堡之变,这种小城根本就不值得人关注。
  鞑靼骑兵高速杀来,顿时令明军军阵承受的压力加大,杀入军阵中的鞑子骑兵,如同杀不死的小强一般,骑在马上左冲右突,明军士兵缺乏配合,左支右挡,但就是无法快速地消灭敌人,一旦让敌人里应外合,明军的覆灭似乎就在旦夕之间。
  “轰,轰,轰!”
  火炮齐射声惊天动地响起,这次一侧不再只是十门炮,而是一次二十门火炮齐射,威势惊人。
  明军长枪兵和刀兵,挥舞手中的兵器,跟火绫亲率鞑靼兵马展开血战,而从远处杀来的三千鞑靼援军已往明军军阵冲杀而至。
  炮弹不时从明军军阵头顶飞过,不管在哪个方向,都能听到轰隆隆的声响,马蹄声、喊杀声、惨叫声、悲鸣声交织在一起,土木堡西门外成为了一片血腥的海洋。
  火炮两轮齐射后,鞑靼骑兵援兵已经距离明军军阵不到一里,此时若再没有下一步的动作,即便鞑靼人折损已经超过一千骑,仍旧可以凭靠剩下的人马击破明军军阵。
  就在此时,胡嵩跃率领增援人马,不知何时自敌人援军后方出现。
  “轰轰轰!”
  远处不断有爆炸声响起,但这次不再是火炮发射出的炮弹爆炸后造成的动静,而是胡嵩跃驱赶的骡驴自杀队伍,正在用自杀式攻击的方式,对鞑靼援军发起进攻。
  胡嵩跃麾下这支人马,可不是什么正规的骑兵队伍,除了五十名骑兵和两百名马夫外,其余全都是骡子和驴。
  这些牲畜如今尾巴后面绑着火把,北上背负着炸药包,开战后,点燃火把和炸药包的引信,牲畜因为被火灼烧的疼痛和恐惧,只能一股脑儿向前冲,鞑靼人的增援兵马本以为这是什么厉害的骑兵队伍,等靠近才发现是着火的骡子和驴,冲击力道之大,不是说停就能停下来的。
  两方一交战,就不断有火药爆炸的声音传来,牲畜和鞑靼骑兵同时被炸得血肉横飞,扬起的尘烟沙土遮天蔽日,时不时地就有骡子和驴的嘶鸣声传来,这些牲畜不知道什么是后退,就是朝着一个方向冲击,追着鞑靼骑兵的屁股,在这种短途的追赶中,驴和骡子的速度并不比鞑子的骑兵慢多少。
  当鞑靼人发现这些牲畜是着火的爆炸物,想躲开时,却发现这些牲畜到处都是,冷不丁就在身边炸开,然后两眼带着血色不甘地一头栽倒在地。
  明朝没有那么多马匹供应,但骡子和驴的供应一向充足,本来只是作为运输用的骡子和驴,这会儿全都变成了沈溪在战场上使用的武器。
  “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0/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