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2679

  之前这些官兵害怕鞑靼人,一路上倒也听话,说让加紧赶路就加紧赶路,但走了十天后没发觉鞑靼人的影子,私下里商量,都觉得鞑靼人不会吃饱了撑着大冬天出来打劫,而且现在也没什么可抢的,所以鞑靼人在大同府捞了一票后,这会儿应该都撤回草原去了。
  这么一群贪生怕死的官兵,原本完全就是靠着对鞑靼人的恐惧才十天走了九百里路,现随着目的地快要到达,队伍上下开始蔓延一股懒惰的情绪。
  沈溪正要喝斥,试图把这些士兵唤醒,这次连张老五都有些疲累不堪地过来解释:“大人,要不还是歇息一下吧,反正再怎么休息,后天我们也能抵达榆林卫。”
  张老五自从到京城后,可以说跟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见他都这么有气无力,沈溪只能点头。
  当天下午只是前进了二十多里,太阳还没落山,一行人就在长城内找了个藏兵洞休息,等第二天再出发。
  第二日仍旧行进得不是很快,等再次黄昏时,抵达距离榆林卫只有三十里的双山堡。双山堡和沿途经过的那些城塞一样,堡门紧闭,无论官兵怎么喊都不开门。
  沈溪原本的打算是……既然只有三十里了,那就索性连夜赶路,到榆林卫再休息,结果一群京营的孬兵闹起了情绪,就算没法进堡休息,也非要在附近找个地方扎营休息,等翌日再上路。
  沈溪没辙,因为榆林卫地处南北两道长城之间,要想尽快到达榆林卫就得在双山堡出内长城,然后经常乐堡到榆林卫,否则的话只能绕道归德堡,要多走三十余里路。此时鞑靼人已经破坏外长城关隘,来去自如,虽然说夜晚行军和白天行军安全系数差不多,但到底白天能带给人一些安全感。
  不过,沈溪却感觉不太妙。
  照理说,如果刘大夏取得了一定战果,肯定会有向京城奏报的快马,可这一路别说是快马了,连个边军哨探都没看到,而且沿途堡垒无不堡门紧闭,严防死守,一看情况就非常危险。
  双山堡附近长城内侧的一个藏兵洞,正当沈溪凑在篝火前,对着地图思索鞑靼人可能的行动时,宋书走进洞里,他看到沈溪一副深沉的模样心头不爽,一把夺过沈溪手里的地图扔到火堆里。
  沈溪霍然站起,怒视宋书。
  宋书撇撇嘴,冷笑道:“沈大人见谅,刚才手抖了一下。”
  眼看到了榆林卫,宋书气焰再次嚣张起来。
  “明日就要进延绥镇,在下要提醒沈大人一句,回京后必会跟朝廷和侯爷弹劾沈大人虐待官兵,到时候可别说我讲情面。”
  宋书之前尚保持几分客气,不过此时已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沈溪问道:“宋副千户可有观察过沿途那些堡垒?”
  “那些堡垒怎么了?”宋书不明所以。
  沈溪道:“我们自打过黄河后,按照道理来说,沿着内长城沿线,用以屯兵防御的城塞和堡垒不下二十多个,可这一路走来,看到几个?他们表现如何?”
  宋书皱着眉头想了想,摇摇头道:“或许……这一年里被鞑靼人拆了些吧……”
  “为何没有重建?”沈溪继续追问。
  宋书不屑地冷笑:“沈大人还是担心一下自己吧,把弟兄们折腾得如此辛苦,等进了城,弟兄们完成任务没了约束,说不一定……”
  “说不一定怎样?”
  沈溪冷哼一声,你这是在威胁我吗?意思是进城后要对我打击报复?也不悄悄你们那熊样,真敢对一个皇帝跟前的东宫讲官和日讲官动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沈溪突然被一阵心悸惊醒,一股不同寻常的危机感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大人,大人!”外面传来张老五的声音。
  沈溪从藏兵洞出来,就见到张老五和玉娘押送一名身着大明普通百姓装束但一看就有问题的人走到近前。
  “这人鬼鬼祟祟在营区外张望,我们把他抓来了!”张老五兴奋地说道,在他看来,这回应该是抓到了鞑靼人的细作。
  “你是什么人?”
  沈溪问了一句,被抓来的俘虏听到沈溪的官话,如释重负,连忙跪下磕头,“大人,小人是这附近的屠户。”
  “屠户?分明是鞑靼人!”张老五拿起长刀,架在俘虏的脖子上,怒喝道。
  那俘虏哭爹喊娘:“小人真不是,大人,您听小人说……”
  “你是逃兵吧?”
  沈溪突然问了一句,显然鞑靼人蛮横惯了,不会如此软弱,而且此人说话行事,完全就是大明升斗小民的作风。
  那人哭诉道:“小人以前的确是镇羌所内的屠户,可去年年初被朝廷抓了壮丁,之前驻守在府谷县孤山堡……大约十多天前,就在黄河对岸发生了一场血战,鞑靼人把咱大明押送军粮的队伍给击溃了,夺得大批钱粮,后来鞑靼人的骑兵在大同府城外绕了一圈,立即回师向西,在黄河上游渡过黄河,七八天前兵围孤山堡。”
  “鞑子一连攻了三四天城,咱们的人越战越少,眼见情况不妙,千户大人决定弃堡南下榆林报讯,结果当天晚上,我们刚冲出堡垒,便被鞑靼人察觉,鞑靼人派出大队骑兵追杀,我们的主力很快被鞑靼人击溃。”
  “小人侥幸杀出一条血路,想继续到榆林卫报信,结果沿途多次遭遇鞑靼人的游骑,慌不择路到处逃窜,到附近时战马累死了。”
  沈溪点了点头,所有所思。这时候宋书走了过来:“这种人的话,岂能轻信?”
  沈溪反问道:“说话条理分明,为何不信?”
  “大人饶命啊,小的不是逃兵,而是在战场上被击溃了,如果能平安到达榆林卫,一定安安分分当兵……”
  战场上抓到的逃兵,按照大明军法是要砍头的,难怪此人如此害怕。
  可沈溪并没有杀人的意思,因为他现在知道确切的消息,刘大夏的确领军出征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遭遇极大的危机……这会儿鞑靼主力已经劫持大明军粮,下一步就是绕到刘大夏所部侧翼,伺机将刘大夏主力歼灭。
  “传令下去,整理行装立即启程,中途不得休息,尽快抵达榆林卫。”沈溪向宋书喝道。
  宋书不屑地问道:“沈大人,你不会是信了这细作的鬼话吧?”
  沈溪反问:“他撒谎对他有什么好处?”
  宋书想了想,此人若真是鞑靼人细作,说这些的确没丝毫意义,反倒能让大明军队加强戒备,失去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等宋书去传令时,士兵又都骂开了,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啃着干粮重新上路。
  不过在出内长城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后,士兵从最开始的精神萎靡不振、一路慢行变成了小跑,还能听到各种催促:“快跑快跑,慢的话进不去城池!”
  靠近榆林卫后,官道上传令的快马越来越多,有传报的快马从押送火炮的队伍身后而来,沈溪一问之下才知道,有支大约一千余鞑靼骑兵的队伍,正从他们经过的镇羌所、高家堡、双山堡方向过来,目标正是榆林卫。
  一旦外敌入侵,榆林卫肯定要紧闭城门,也就是说,必须要抢在鞑靼人到来前进城,否则只是死路一条。
  这些一路上推诿扯皮的官兵,这会儿终于顾不上偷懒和闲话,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一路狂奔。
第六五六章
晚来一步
  两条腿跟鞑靼骑兵四条腿拼速度,这就好似乌龟跟兔子赛跑,好在乌龟先出发一步,就看谁先到达终点。
  一路小跑之后,榆林卫城在望,已然是终点将至。
  护送的京营官兵最后不得不喊着号子前行,因为马车拖拉着火炮实在太重,还不得不上去部分人手推,如此一来大大减缓了行进的速度。
  “还好还好,护城河上的桥梁尚在,快点儿快点儿。”
  宋书这会儿也知道着急了,他心里暗暗埋怨自己,怎就没再听那小子一次,昨夜连夜赶路?这下倒好,非得把命拎起来耍,等鞑靼人屁股后面追来才知道着急……还好及时啊!
  沈溪坐在马车里,一直从车厢窗口回望来路,传报说鞑靼骑兵已经追来,但眼下看来,鞑靼人没那么快,估摸还有一二十里路。
  等看到榆林卫的东城门,连城门上的“振武门”三个大字都能看清楚后,官兵们已经在庆幸死里逃生了。
  可没到城门下,城头上的箭矢倒是先伺候下来,令一群孬兵不敢靠上前。
  “快上去传报,就说我们是京营的,护送钦差大人和火炮到来。”
  宋书骑在马上,仰头向城楼上呼喝。此时的他,恨不能飞过城墙进城,可惜事与愿违,城里的守军并不买账。
  你们这些人虽然穿着大明官军军服,但鞑靼人伪装成大明官兵诈开关隘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两次了,我就算不开城门也没谁会指责我,不然城池丢了算谁的?
  宋书恼怒不已,大声呵斥……你们有见过推着火炮一路跑着来的鞑靼人吗?
  城头上值守的小校有些迟疑,探出头发话说立即派人去禀报,至于上面让不让开,他也不知道。
  宋书听了气恼不已,心里打定主意,等进城后把这些城头上的家伙抓起来好好拷问一番,老子哪点儿看起来像是鞑靼人了?
  “开城门,京营送炮的来啦,开城门!”
  过了大约一刻钟,城头上依然没动静,远处天空有尘烟正在逼近,城门前的京营官兵有些慌神了,大声聒噪起来。
  这时城头上的守军用浓重的关中腔回答道:“上头有令,贼军将至,城门守备至关重大,一律不得擅开!”
  这消息传来,宋书已经忍不住再次上前交涉,可城头上的人就是认死理,鞑靼人已经快杀来了,城门说什么都不能开。
  “你大爷的,老子辛辛苦苦给他送炮,不出来迎接也罢了,居然连城门都不开。”
  京营这群孬兵一听炸了锅,七嘴八舌说道。
  沈溪见长久不开城门,从马车上下来,待问明情况后怒不可遏:“还有心思跟他们争辩?鞑靼人眼看就要来了……我去说说看!”
  “你去有个屁用!”
  宋书心里这么想,不过还是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目送沈溪上前。
  就见沈溪立在城头下喊道:“吾乃钦差,负有皇命,尔等快开城门。”
  城头上没人用言语回应,直接就给沈溪射了两根箭下来,不过并不是存心要沈溪的命,两根箭都偏差很远,射在沈溪面前两三丈外的地上。
  宋书仰起头,骂骂咧咧地道:“你们这些城门卫不想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